布兰森上了天,但这位亿万富豪离太空还有14公里

71岁的理查德‧布兰森,终于实现了他儿时的太空梦想。

布兰森(右三)和太空船二号此次飞行机组成员 | 维珍银河

布兰森,英国亿万富豪,维珍集团创始人,旗下维珍银河公司致力于实现商业化载人亚轨道飞行。

北京时间今晚23点25分,维珍银河公司研制的“太空船二号”亚轨道飞行器,由母机“白骑士二号”带至14000米高空投放,随即启动火箭发动机,飞升到距地面约86公里的高空。

与以往的飞行测试不同,今天的“太空船二号”上除两名飞行员外,还首次满员搭乘了4名乘客,布兰森便是其中之一。体验了几分钟的失重,享受了短暂的太空风光之后,他随“太空船二号”落回地球大气层,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太空港的跑道上滑翔着陆。

按照美国标准,刚刚从80公里以上高空返回的布兰森,算得上是一名新晋的宇航员了。

对此,杰夫‧贝索斯颇有微词。

贝索斯,美国亿万富豪,世界首富,亚马逊公司创始人。他创办的蓝色起源公司,在载人亚轨道飞行领域,是维珍银河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

贝索斯和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火箭 | 蓝色起源

与维珍银河的火箭动力飞机水平起飞水平降落不同,蓝色起源研制的亚轨道载人飞行器“新谢泼德”,更像是一枚传统火箭,竖立在发射架上垂直点火起飞,将顶端的载人舱推上高空,而后与载人舱分离,以反推方式垂直落回着陆场。

分离后的载人舱则在惯性下继续抛升,最高将超过100公里海拔高度,而后自由落体,掉回地球大气层。舱内乘客可体验数分钟的太空失重,并透过巨大舷窗欣赏风光。最终,载人舱展开降落伞,飘落返回地面。

海拔100公里高度,称为卡门线,是国际航空联合会认可的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边界线。这也是蓝色起源设计这一飞行高度的原因——只有过了卡门线,才算在各种意义上都进入了太空。

而维珍银河公司“太空船二号”不超过90公里的飞行高度,离卡门线显然还差了一截。就在几天前,蓝色起源官方发布了一张图表,公开diss了作为竞争对手的维珍银河,可以说是很没有风度了。

话说回来,也难怪贝索斯对布兰森心生怨念。

今年4月,“新谢泼德”成功完成第15次无人试飞。贝索斯随后宣布,将于7月20日首次载人发射,并公开拍卖1席参与飞行。

到了6月,贝索斯再度加码,高调宣称他本人(连同他亲弟弟)将乘坐首次载人的“新谢泼德”前往太空。

随后,拍卖的那席座位被神秘人物以2800万美元的高价拍走。这个价格,放到早些年,都可以买一张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船票,去国际空间站度假一周了。

一时间,贝索斯可以说是风光无限,风头无两。

谁知道,半路杀出了个布兰森!

7月1日,布兰森突然宣布,他也要乘坐自家飞行器前往太空,还偏偏要赶在贝索斯上天之前。话音刚落,维珍银河股票就飙升近20%。

而就在今天,布兰森已经抢先完成了他的太空之旅。贝索斯此时此刻,会是个什么心情呢……

来源:Daily-Hopper

事实上,让两大富豪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太空飞行,都只是亚轨道飞行而已,跟真正进入轨道的载人航天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就技术难度而言,载人地球轨道飞行要远远难于载人地球亚轨道飞行:

  1. 亚轨道飞行只需要克服地球的重力势能,达到80-100公里的高度即可,而轨道飞行不仅需要达到400公里的高度,还需要横向加速到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所需速度增量远远大于亚轨道飞行。2.在返回地球的时候,亚轨道飞行只需要自由落体即可,随后凭借滑翔或者降落伞都可以平安落地,而轨道飞行在返回地面时,要利用地球大气将这第一宇宙速度减下来,需要更加完备的热防护系统。

  2. 载人轨道飞行的时长一般要持续数天之久,远远大于亚轨道飞行的短短几分钟,需要更加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这些技术都需要大量资源、不断试错和持续研发才能实现。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想要实现自己的“太空梦”,大概还是亚轨道飞行更加合适

首先,太空的失重环境与地面的重力环境有相当显著的差异。人类在地面上生活了数十万年,身体早已适应了地面的重力环境,如果进入失重环境时间较长,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不适,也就是空间运动病。

即便是飞行员出身,受过长时间训练的专业航天员,也有一半在进入太空时出现了空间运动病的症状。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几分钟的失重体验才更加安全。

其次,地球轨道飞行的太空乘客,进入太空的成本不止在于天地往返的“船票”,还在于为了实现“天地往返”所做的前期工作。除了针对“空间运动病”所做的必要训练与体检之外,还包括在轨生活训练。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厕。为了保证污物不在失重的飞船内乱飘,太空乘客需要重新学习如何使用太空马桶,特殊的太空环境会让上厕所这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也变成一项挑战。

大量的训练工作不仅将极大提升船票的成本,也让轨道飞行难以成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亚轨道飞行的失重持续时间较短,与坐飞机的体验相近,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来看,都更加适合于普通人。

最后,亚轨道飞行的持续时间更短,技术要求更低,飞行器准备周期也更短。比起载人火箭动辄数周乃至数月的测发周期,亚轨道飞行器如果调度得当,完全可以实现若干天一班甚至一天一班飞行。

缩短的飞行周期意味着能接待更多游客,随之进一步摊薄成本。可以说,亚轨道飞行将是未来较长时间内,最适合我们这些普通人去感受太空的途径。

正是因为看到了载人亚轨道飞行所具有的广泛观光需求和潜在盈利能力,布兰森和贝索斯才早早布局,着手设计各自的亚轨道飞行器。如今,随着维珍银河“太空船二号”和蓝色起源“新谢泼德”火箭日臻成熟,亚轨道太空观光这片红海已经打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实现梦想也好,抢人风头也好,作为亿万富豪,布兰森和贝索斯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参与亚轨道飞行器首次载客飞行,真正的目的无非是为各自公司站台,以抢占更多的潜在客源,通过载人亚轨道飞行实现盈利。

作者:天才琪露诺

编辑:steed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