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等新型显示大集合,产业链“上下联动”在路上

卷轴屏、内折屏、三折屏、360度折叠屏、透明屏等尖端显示模组或设备,可实现曲直变形的OLED变形电视、QLED 8K光质量子点电视、8K 120Hz LCD TV、4K mini-LED叠屏量子点显示等最新终端,XR、智慧汽车、空中成像等前沿显示技术或载体……

6月17-18日,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各种新型显示的前沿产品亮相。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益于液晶面板价格上涨,以及韩国企业陆续退出LCD市场,产能逐步转移至国内,国内主要显示面板企业业绩大增,使得中国的显示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以“显示世界,看见未来”为主题,聚焦显示行业的未来,更有了前瞻意义。

未来的显示行业将如何发展?还存在哪些“卡脖子”的环节?如何进一步提高核心创新能力?这些问题是与会专家探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发布了《合肥宣言》,旨在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与汽车行业供应链合作共赢,《合肥宣言》或是上述问题的答案之一。

折叠产品占据C位

在大会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识到了各种新型显示产品。

只要在医疗自助机界面上空轻轻一点,即可无接触完成挂号、预约、缴费。东超科技无触摸医疗自助机搭载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让人们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一系列操控,有效隔绝因实物接触操作带来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

东超科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技术完全由公司团队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医院挂号、电梯,可以避免接触,在疫情之下更有现实意义。

京东方展示的110英寸8K 120Hz BD Cell产品引人注目,在分辨率、对比度、色深、刷新率上表现突出。另一款Mini LED COG玻璃基直显产品将纯黑态、无屏闪、全灰阶拟合等关键技术发挥到极致。在形态类产品中,京东方工作人员还向记者展示了全球首款360度折叠屏。

维信诺的屏下摄像解决方案InVsee® Pro首次于线下进行展示,在提高像素密度的同时扩大透光通道,使显示与摄像的平衡全面升级。

记者在现场获悉,维信诺全球首创的“一驱多阵列设计”是屏下摄像的关键底层专利,基于“一驱多阵列设计”的量产导入优势,搭载InVsee® Pro屏下摄像方案的应用终端也即将发布。

TCL华星展示的形状像书卷的16.9英寸打印式OLED卷轴屏,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基于高精度喷墨印刷工艺制造,无需使用精细金属掩模版,更利于大尺寸及大规模量产使用。

天马微电子也展出了折叠产品,8.03英寸全模组AMOLED柔性屏的手持式电动卷绕手机,屏幕的显示尺寸可通过电动控制从6-8英寸进行自由切换。

三星展示的是Neo QLED具有量子点技术的LED)8K光质量子点电视,可实现8K调光专业效果,超感全视屏带来更具沉浸感的观影体验。据了解,色彩表现是QLED量子点技术的优势,Neo QLED能够带来更为精细的背光控制。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各类折叠屏产品牢牢占据了本次大会的“C位”:内折、三折、360度折叠、卷轴等多种显示形态各异。

一位面板龙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显示环节来看,实现折叠的技术难度已不大,关键在于终端品牌如何集成各种技术,使得折叠技术更好地在终端产品中实现。

向显示核心设备突破

总的来看,我国的显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达到了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在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上,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尽管行业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确认,但和国内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问题相似,显示行业也存在核心设备领域“卡脖子”的情况。

以AMOLED为例,其核心装备包括蒸镀机、光刻机、激光退火机、刻蚀机、成膜设备、张网机、薄膜封装设备、量检测设备、涂胶显影剂等。“但比较遗憾的是,当我们建立新型显示产线时,核心设备当中量产用的大部分设备还是需要进口。”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板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周畅指出。

周畅表示,大陆地区不少国产高端核心装备主要是中小世代产品,或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市占率还很低。“由于产品难度高,改进周期长,高端核心设备从研制成功到成熟,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而且,核心装备不仅研制投资大,产线导入和改进过程中,也会耗费较多资源。”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各家厂商也在尝试着各种突破。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向记者介绍,“在QLED方面,京东方全球首发了55寸4K主动发光的量子显示,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蒸镀和打印方式,利用光刻的方法,实现了全彩的量子点发光器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总的来看,去年整个产业链的材料本土化率达到了54%,显示装备从传统的非核心领域向核心领域突破,甚至部分核心装备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内企业在向产业链上游加快布局,有包括玻璃基板、材料、光学膜在内的材料领域的项目投资,也有一系列的并购事件,比如杉杉股份收购LG的偏光片等。”

供应链协同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更长维度来看,做到上述这些还远远不够。

周畅说,“AMOLED显示屏的精度提升,需要更高精度的蒸镀机、光刻机、张网机等核心设备的技术进步;同时,柔性屏、折叠屏、屏下摄像等诸多新技术发展,促使装备持续进步或催生新的装备,核心装备企业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需要通过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一起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难点。

“中国的显示产业技术进步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变,我们正在从引进消化、吸收形成大的生产规模,逐渐升级到创新的前沿,这就需要合作、要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表示。

在新形势下,本次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与汽车行业供应链合作共赢的《合肥宣言》。

《合肥宣言》指出,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新型显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重要研发、生产和消费基地。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受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型显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受到冲击和挑战。六大行业协会将携手协会、学会所属行业企业和单位,全面推动新型显示、半导体、电子元件、电池等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保障能力。

据悉,本次大会集中签约项目共46个,总投资金额为267亿元,就涵盖了上游的原料、配件、设备,中游的面板、模组,下游的应用、终端等完整产业链。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上午实现了产业链的签约,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一个横向和纵向的机会,因为一群企业才能做强一个产业,只有全产业链抱团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显示产业往更高层次发展。”

他说,“我们非常重视协同创新,尤其对于上游原材料、设备厂商以及下游客户的协同创新合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实际上,对于与上下游的协同合作,维信诺一直在身体力行,“在材料方面,对于传统的FPC我们创新地采用了双层软板,和合作方一起调试,使它的可靠性更高了,而成本降低了30%,更难得的是,合作方的毛利空间也提高了。”张德强表示。

长三角新型显示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下,显示行业的协同发展也在这个区域内加速,并走到了前面。

刘文强指出,“珠三角仍然是最大的显示产业,中西部现在增长最快,长三角整个产业链更为完善。”

企业的感受最为直观。天马微电子股份创新中心总经理秦锋对记者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很多材料、设备在长三角的布局是非常完整的。以前更多是和国际厂家合作,由于时差和地域限制,开发速度就会减慢,但这几年长三角的优势建立起来了,基本上三四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交流,现场就可以确认,开发时间大大缩短,未来长三角装备材料产业越来越聚集,对我们发展是非常大的利好。”

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应用激光研究中心主任毕勇看来,激光显示技术最活跃的区域也在长三角。“长三角在每一个环节都覆盖到了,产业链是最齐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协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如果长三角相关上下游企业能协同发展,对激光显示技术会有极大推动作用。”

以本次大会的举办地合肥为例,其以“最牛风投城市”的网红城市标签迅速出圈,在显示行业也聚集了全球的资源。

目前,安徽的显示产业集中地合肥正在围绕显示产业链不断做延伸。“既要把现有的存量企业不断壮大拓展,同时也在围绕新的技术积极布局。”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吴文利表示。

安徽省则形成以TFT-LCD为主导,OLED加速发展,Micro-LED与Mini-LED、微显示、激光显示等各项新型显示技术积极布局,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驱动IC等协同配套,液晶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显示终端全面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格局。去年,安徽省省显示器件行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6%,营业收入增长71%。

前来参会的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光电子产业研究室主任耿怡说:“安徽对于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特色道路,‘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投融资机构’模式实现了三方合力,‘安徽模式’值得借鉴。”

(作者:张赛男 编辑:张星)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