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淘汰赛:阿里招兵,腾讯圈地,「后浪」不服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 ToB 行业头条 (ID:wwwqifu),作者丨冯海阳,编辑丨李晓松 ,吴暄

  厮杀的前奏,是不断的征兵……

  2009 年,阿里云的成立带动了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起步,也催生出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天翼云等厂商的出现。

  十余年后的 2020 年,随着各家云生态初步搭建完成以及新基建的热浪翻涌,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益发激烈,很可能会有一批基础云厂商惨遭淘汰。

  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可细思过后,其实自有一番道理。

  “招兵买马”的时代

  生态系统,这个生物学术上的词汇先是落到了资本圈,随后又落到了云计算。

  2014 年,阿里云携手合作伙伴召开发布会,共同推出阿里云生态共建战略。这是中国“云生态”概念首次被提出。

  可惜的是,阿里云在提出这个战略之后,并没有相应的实际动作,导致云生态在早期一直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但这不能全怪在阿里云的头上,毕竟在 2015 年,我国 IT 企业才逐渐向云计算转型,一些企业陆续上云,让云服务市场迅速增长。

  后来云服务市场猛增的趋势,开始被互联网巨头百度察觉。于是,2016 年 11 月,百度连忙推出云图计划,计划五年内投入 100 亿元,建立百度云平台及生态,提前建立阵营。

  腾讯云、华为云、京东云虽然慢了一步,可反映速度也并不慢,都在两年内陆续搭建自家的云生态平台,形成了早期基础云厂商势力分割的格局。

  接下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清楚。随着各家云计算厂商的“台子”搭建完成,“招兵买马”成为近两年最频繁的事情。

  离当下最近的一次,是京东智联云。在 2020 年 4 月 2 日,该公司与神州数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搭建京东智联云渠道生态体系,并计划开拓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大家都知道,当下企业对云生态这件事极为看重,不论是阿里云的“被集成”,还是腾讯的“千帆计划”等,都在卖力吆喝,鼓舞企业进入自家生态。

云计算淘汰赛:阿里招兵,腾讯圈地,「后浪」不服输

图片来源:易观数据请输入图说

  这也让很多业外人士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即厂商这么卖力做云生态,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此事并非难以回答,因为对一家企业而言,大多数布局都是冲着营收和补足自身业务短板方面出发,而这也是云厂商搭建云生态的根本目的。

  首先,从营收角度来看,基础云厂商虽然在当下占据 90% 的市场份额,可随着 SaaS、IaaS 越发成熟,整体云计算市场份额占比将会产生变动,基础云也就没那么吃香。

  可将基础云演化成一个平台。基础云厂商在满足相应企业的云服务之外,利用平台优势帮助生态伙伴找到相对应用户的同时,也可以收取一定的提成。

  而且可以确定的是,SaaS 这类应用层次的产品,在未来将是数量最多的存在,如果做成一个平台帮助众多生态伙伴找到相应的用户,未来产生的提成收入就大的惊人。

  其次在补足自身业务短板方面,搭建云生态可以利用生态伙伴各自领域的长处去弥补自身不足,确定不会因某方面短板的出现,导致未来与友商竞争中出现颓势。

  要知道,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永远达不到最大储蓄量的状态,基础云的能力也是如此。

  结合以上来看,云生态注定是基础云厂商们的必备之物,是保证未来有更好发展的基础。

  渠道伙伴的选择成为关键

  在云生态的布局中,PaaS 和 SaaS 类的企业在未来会担任重要的角色,这点基础云厂商们都十分了解,于是拉动更多这样的企业加入,在未来竞争中显得尤为关键。

  但合作是双向的,即便基础云厂商们很主动,企业对于加入谁家的生态,大多有自己的看法。

  根据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院调查发现,在渠道伙伴在选择加入谁家云生态中,BAT 等互联网巨头是优先考虑的存在,其中阿里以 26.67% 的占比力压群雄。

  第二梯队则是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领衔,是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最受关注的存在。

  最弱的就是传统 IT 厂商,像 IBM、Oracle 这两家企业,受到的关注度与阿里相比,有着十几倍的差距,以此可以基本判定这两家公司在未来云生态比拼中出局的概率极高。

  当然,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虽然备受关注,却也不代表他们就稳操胜券。

云计算淘汰赛:阿里招兵,腾讯圈地,「后浪」不服输

  根据海比研究调查发现,在已开展云业务的生态渠道伙伴中,选择两个基础云厂商的渠道合作伙伴最多,相对占比达 40.95%。三个和四个及以上的占比共为 14.28%。

  而选择一个基础云厂商合作的渠道合作伙伴仅为 28.57%,相对低下。

  看得出来,现在渠道生态伙伴们的选择取向并未是一个定势,第二梯队还有机会超越第一梯队的基础云厂商。

  对于这样情况的出现,一些生态合作伙伴也是表示,他们也需要多重对比才知道哪家效果好,不会轻易”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生态合作伙伴的顾虑虽然残酷,但极为现实。对于我国的云计算市场而言,即便已经成为国家新基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初步阶段,整体并不成熟。

  也因为这种不成熟的市场,间接影响到很多企业上云的积极性和决心。

  参考《2019 年中国企业服务生态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中的调研数据,对企业服务生态渠道伙伴而言,向云转型总体还是“想的多,做的少”。

云计算淘汰赛:阿里招兵,腾讯圈地,「后浪」不服输

  具体来看,4% 的生态伙伴开始形成了云业务的机制化、常态化的运营,成为了一个独立业务。他们是坚信云计算在短期内会快速腾飞的“死忠粉”。

  有 35% 的生态渠道伙伴开始了云业务的尝试,他们代表的是相信云计算未来的潜力,但不敢全力投入的典型代表。

  最为重要的是,有 52% 的渠道伙伴对云业务还处于规划阶段,并没有开始真正行动。

  在这类企业看来,已经从媒体、政策等等方面了解到云转型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并也认同这种观点,但是从他们内心深处,是否要转,怎么转,怎么做,都没有想清楚。他们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想,基本想法是“时间尚早”。

  最后的一批企业的观点是完全否定云计算未来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一个是市场不成熟,一个是转型的风险太大,与其在折腾中受尽折磨消失,倒不如走一步算一步,求个安稳的“寿终正寝”。

  从各个层次的企业可以看出,虽然基础云厂商的一直在卖力宣传自家的的云生态,但是还未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可,导致这些企业在选择面前犹豫不决。

  这也说明,在未来的生态比拼中,谁能获得更多潜在渠道生态伙伴的全力信任,将成为生存战的关键。

  “五朵云”的残酷竞争

  2020 年,苏宁云、美团云相继宣布关停、调整云服务,算是掀起了淘汰赛序幕,人们在从新审视云服务的同时,也再次搬出那句“未来只需要五朵云”的名言。

  无独有偶,还未摆脱美团云、苏宁云退场的阴霾,5 月 8 日,IDC 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 下半年)跟踪》报告,再次点出中国基础云厂商的淘汰赛正处在进行时。

云计算淘汰赛:阿里招兵,腾讯圈地,「后浪」不服输

  具体来看,2019 年下半年的公有云服务市场集中度居高不下,阿里、腾讯、中国电信、华为、AWS 位居 IaaS+PaaS 市场前五,占据 76.3% 的市场份额。

  而在 2018 年下半年还在前五行业的金山云及百度智能云则是“名落孙山”,与“Others”瓜分剩下的 23.7% 市场份额。

  与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格局类似,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此外,由于企业的 IaaS 需求对一致,即选择在线租用云厂商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资源,这些产品在各家云平台上也无太大区别,导致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让巨头间的竞争面接触扩大。

  再加上目前基础云市场除了 AWS 能保证净利润为正之外,多家云厂商都在亏损。

  比如赴美上市的金山云在 2017 年到 2019 年分别亏损 7.14 亿元、10.06 亿元和 11.11 亿元;青云科技三年总计亏损 4.37 亿元等。

  都在向外界透露着这是一个残酷的生存之战。

  所以此时厂商想要突围,除了保证自身基础稳健之外,牵手实力更强大,业务更多元的生态伙伴,成为另一个发展关键。

  也是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各家基础云厂商开始动作频频,希望吸引到更多的拥护。

  像阿里云则获 2000 亿投资加码竞争,优刻得、青云科技、金山云纷纷开启上市步伐,募资扩张等举动,一方面可能是想借着新基建风口为自己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或许也是为了招募更多、更强的生态伙伴所做出的准备。

  云时代,生态伙伴要想可持续、长期的健康发展,依托于一个强大的云平台,以及与之对应的生态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将是最核心的发展模式。

  反之,生态伙伴的加入,将原本的内容服务库进行了阔冲,更全面可以解决客户的各种业务需求问题。这是一个互惠的存在。

  至于未来会不会仅剩下五朵云?答案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确不需要这么多云

  新基建热浪推动下,很快就会有所答案。最后的胜者,一定会是基础运算能力强大,生态伙伴众多且多元的存在。而那些覆盖面太窄,基础能力弱的基础云厂商,只能乖乖地成为历史尘埃。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