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为什么要南下,为什么要北漂,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我曾经是北漂,现在已经不是了。
当年我北漂的时候,北京相对“荒芜”,今天寸土寸金的CBD,被人戏称“大北窑”,周围全是大片大片的荒地,晚上农民伯伯还能见到野兔。当年北京没有挤爆的地铁网络,只有不算挤的一号线和二号线,进地铁不用安检也不能刷卡,购买一张两/三元的纸质车票即可,甚至你还可以选择购买月票。当年我到北京的第一份工资是月薪3800元,北京四环的房价是5000元,一套大约50万,不限购。当年我租房的价格是1200元,押一付三。所以50万对我而言仍是天价,房租和吃饭基本掏空我的工资储蓄,更重要的是,当年我选择北漂,是一件十分立异且胆大的事。
毕竟,当年的社会主流是南下而不是北上。
我是2000年北漂的,我的同龄人则几乎全部都选择了南下。当年没有人认为北上是个好选择,大家都说中国只有南边特区才是好地方。可是南下这件事我只思考了几分钟就放弃了,然后选择了北漂。人的一生做选择的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可怕的思维固化和随大流。
南下能发财的传说是从1979年试点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眼看着特区从小渔村变成了大都会,人人都眼红。于是所有人都在说那边是遍地黄金的地方。当年内地人工资只有几十百把元的时候,南边特区打工几千元就很常见了,而这就意味着十倍的收入差距。所以那时候要去特区,是需要办特区通行证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随便进出特区。
先是深圳,然后是广州,无数中国人南下,火车一车又一车的拉人,那些年从内地跑广州的长途公交车都赚翻了。到了2000年时,南下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性。身边同学、朋友、亲戚只要谈起外出谋发展就是南下,没有一个人会提到北上两个字。
然而我认为自己绝对不可以南下。
我的思考是:如果我早出生10年,那么我一定南下。毕竟改革开放的大潮会催生无数时代弄潮儿。比如我知道的一些身价千万亿万的老板,最开始无非就是用去对接欧美企业的订单公司,然后注册个贸易公司,签下单子,再拿着这个单子,垫点定金,随便找个代工厂生产就可以了。有个老板有次喝酒时对我说:“周小平啊,你知道当时钱多好赚吗?我随便弄来订购单子,一天就可以挣10万!要知道当时我爹的工资才300啊。”
沿海城市的开放,催生了各种行业的快速发展,无数人跟上了这个时代的节奏,不管是搞加工还是做外贸,甚至做劳务培训公司都赚到盆满钵满。有了钱之后,当然就是买房置业,追求好地段好学校好医院好资源……然后南方地皮飞涨,各个行业门槛变高,不管是建厂还是做贸易,都不可能低成本高回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行业以及阶层固化已成现实。如果此时再南下,根本没有出路。因此,当年的我毅然决定北上。
在我北上后的几年,人们依然习惯性南下,加上后来北方闹非典又吓退了很多人,这就导致了北方一度人才紧缺。不过这对第一批北漂来说,倒是个契机,比如由于普遍的人才紧缺,就连我这样的门外汉,当时仅凭一腔热血和执着精神,在还没有拿到大学自考文凭的情况下,就成功进入了四大门户网站任职,并且得到了快速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升职如坐火箭一般。毕竟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当时的规模都不大,很多公司都只有几十个人而已。今天那些在云端的互联网大亨们,当时也就和我们在同一层办公室,一有项目我们就会坐在一起开会讨论。
多年后,我们一起打工的人,有些也成了大公司甚至上市公司的CTO、COO之类的角色,时代给了我们这些最早北漂的人最完美的回报。但与此同时我们打开网络时,传来的是南下打工族的一些悲伤新闻,尤其是富士康的十三连跳惨案,震惊世界,举国哀伤。
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学历低,只能去血汗工厂,最后苦不堪言,只能选择自杀。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八九十年代最早南下的那批人里,比他们学历更低的人多的是,可是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富豪。——这不是中国的阶级固化,这只是特区的阶层固化来得比其他城市早了一些。
等到2008年以后,北京才开始快速发展。今天互联网上仍在活跃着的各种名人大V,在当年曾经一路唱空北京房地产,呼吁大家千万别买,还有人发起过“不买房运动”,因此害了不少人。然而到了今天,他们依然还在骂房价,奇怪的是他们的粉丝依然十分买账,对它们十分推崇,这也算是一大怪事。
我对北京的发展感受很深。
从2008年之前的稀松平常,到2008年以后的快速发展,令我都有些猝不及防。房价从几千到几万几乎就是几年的时间,北京的地铁从两三条变成几十条,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北漂突然就取代了南下,越来越多人涌入北京。从2008年以后北京上海的吸引力,实际已经快速超过了深圳。那些年春节回到内地的老家,和85后90后聊天,发现他们的毕业打算或人生规划,几乎所有人都是要去北京或者上海。但他们同时也说:“小城市容不下灵魂(没有发展),大城市容不下身体(房价)。”
到了2018年,北漂热则几乎完全取代了当年的南下热。笔者身边此时已经没有人再谈南下了,所有人都在谈北漂。似乎大家都认为:“去了南方就是下血汗工厂,只有到了北京才能坐在干净漂亮的写字楼里,打打字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迎娶高富帅和白富美。” 但这种想法,依然错得离谱。深圳广州同样有漂亮的写字楼和大量的白领金领。新来的外地打工族付不起房租,可人家本来就有房的特区二代则根本没有房租之忧啊。
但与此同时,是新一轮的北京房租暴涨。说是暴涨,但其实北京房东一族是很不满意的。毕竟租售比价值太低了。什么叫租售比?就是租金回报率。一般城市是1:300多,但北京是1:600多。比如一套90平的房子,在昆明一百多万,就能租2000多。但在北京虽然可以租5000多,但问题是这房子得800万。很显然,在北京当房东是很亏的,这钱存银行定期利息都比这高。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北京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想到北京,都挤去北京,但北京的工作地段和房子就这么多,最后当然只能价高者得。要是人们都不去北京了,房价立马分文不值。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真正值钱的,是城市吸引力,而不是房子本身。
18年前,我选择了北漂,但如果我是一名90后95后的话,今天我是绝对不会选择北漂的。为什么?因为2000年的北京给人们提供的机会,现在已经很难再有了。
比如16年前曾经坐在我旁边小格子里的程序员小伙,后来当上了CTO,公司上市之后期权套现分红了一个亿。为了这一个亿,他干了16年。但现在,你干了16年后多半还是身无分文,毕竟今天的北京,程序员已经不是那么稀缺了。更重要的是,就算你技术比别人好,也赶不上未来富豪能和你坐在一个格子间聊天忙项目的时代了。他们早已走上云端,阶层开始固化。我身边那些成功的朋友,当年哪个不是天天和大腕一个办公室忙项目的?虽然当年的大腕还没有现在这么腕。
一个上市公司宝洁阿姨都分了20万美金期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北京人口容纳度开始饱和的时候,再往里挤除了继续推高房价和租金之外,别无任何意义。这时候周小平提醒大家,必须要再次改换思路了。
如果我是现在才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些“第二梯队”城市,或者干脆去当“非漂”。
今天很多中国人都在被网络爆文兜售焦虑,每个人似乎都很悲观,所以他们却死活不肯相信,中国的经济基本盘其实是很好的,全世界再找不到经济基本盘和增速都这么好的国家了。中国很大,时代机会很多,人生的选择不止是A股或者北上广!
当南下和北漂成为过去时,当北上广阶层固化日趋明显的时候,其实一些新的机会和新的时代已经不知不觉拉开序幕了。如果你2016年上半年来到成都或重庆这样的“第二梯队城市”,你会赶上比北上广更快更好的致富机会。当时这些城市还不限购,房子只要几十万,首付只要十几万,好地段随便挑随便选,还有打折优惠。如今呢?只欢迎本科生落户买房,其他人都限购,不准买房。而且,房价这几年差不多翻了三倍。
房价不是关键,机会更值钱。第二梯队的城市,如今工资收入已经不比北上广差多少了。北京职场期望工资超过8800,成都重庆职场期望薪水也超过了6600,虽然少了一点点,但是即便房价翻了三倍,可是也才刚刚从几千块翻到一两万一平啊。几十万就可以买套小点的,所以现在买票上车还来得及。工资收入少点点,可是生活质量却能立刻提升好几倍,社会阶层直接轻松晋升!房价和工资收入还只是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是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房价低,阶层固化程度较轻,新的阶层上升机会很多。比如我有一个从北京大公司辞职回四川创业的朋友,做科技公司搞软件开发(纯粹的技术,不是P2P,不搞投机),短短三年已经做到了几个亿的营收。公司员工基本各个月收入过万,总监啥的月薪四五万的也不少。
这样的企业,还真不少。虽然这些企业比不上北上广那些百亿千亿的航母级公司,但是你是愿意在一个房租都交不起,公司老总一年都见不到的城市呆着消磨自己呢,还是换个思路换一种城市谋求人生的新篇章呢?——我朋友现在和我一样,每天最头痛的依然是用人的问题。当年北京人才紧缺,现在是第二梯队城市人才紧缺。今天的北上广的确人才多,很好招人也很好用人。但第二梯队的城市,人真的很难招。可是这对人才而言,不正是最大机会吗?
平局说中国经济整体向好是有证据的。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即便中美贸战背景下,GDP增速也依然傲视全球。这可不是数据注水,而是铁打的事实。很多在北上广被房租和地铁挤得死去活来的人,网络声音很大,会熟练的使用社交媒体,所以他们多半更爱吐槽,而不会很快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坚信自己挤得很难受,所以全中国人也一定都挤得很难受。他们对中央反复强调的:“推进中国各地区发展平衡是未来首要任务、大力发展中国城镇化建设而不是继续搞集中城市化发展…”等国家顶级战略声音视而不见,只顾低头抱怨,以己度人,焉能不错?
比如我现在问你:“中国智能手机出口量超过华为的厂家有没有?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品牌?”北上广的年轻人会很肯定的说一定没有这种厂家,还有人会猜测是小米或OPPO,但平局告诉你,这些都不对。中国智能手机出口量最大的,是传音手机。你肯定没听说过,甚至会怀疑,但这就是事实。传音手机专攻非洲和第三世界国家,销量口碑享誉全球,出货量上亿台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出货量上千万台的品牌手机,更厉害。一个手机可插十张手机卡,应对非洲地区复杂的通讯网络信号。一个手机有砖头那么厚,号称待机一个月,毕竟非洲充电不方便。甚至还有一家公司在手机背壳上嵌入了太阳能电池背板,如果实在是没地方充电,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又能上网啦。
这些用户需求和市场,是坐在小格子间里那些自诩白领的年轻人绝对想不到的。他们以为市场和产品设计就在PPT里,但实际上他们真应该读一读毛主席文选。真理,永远在民间。这些牛得不得了,赚钱赚到爆的公司当中,有一些在北上广,但还有更多的品牌和核心团队主要集中在“第二梯队”的城市,他们更有狼心,更有干劲。
还有一些公司比较有意思,他们从正规渠道收购中国人丢掉的旧衣服旧轮胎,然后清洗干净之后运到非洲去卖。轮胎做成拖鞋,应对非洲复杂路况,保证很舒适耐用不怕石子扎脚。鲜艳亮丽的衣服一律十块钱一件,一集装箱可以装十万件,一船就装一千箱,这是多少钱?而且货到了港口码头,马上就被批发商一抢而光。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地互相致敬:“发大财真容易啊,兄弟!”
这些生意,小清新们是不愿意去做的,这些机会很多人也是看不到,一带一路国家双边五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他们看不到,反而天天抱怨为什么北京这么挤?然而在他们抱怨北上广的职业上升空间变窄变难、房租暴涨地铁太挤的同时,却是新崛起行业和新崛起城市的用工荒严重。我在成都、重庆的一些公司走访过,负责人都告诉我,他们宁愿出和北上广一样的工资来招人。但奈何就是招不到,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年轻人都非要去北上广挤着。
沿海某小城市一个做家具的大公司,有几百号员工,以前主要物料来自国内,成本很高,如今公司老板把原料来源地放到了拉美和非洲,那边料子好,价格低,做出来的家具漂亮有竞争力,一下就打开了市场。但现在他最头痛的是什么?还是人不够用。工资一涨再涨,可是依然很难招人。为什么?因为年轻人思维固化了,一毕业就想着去北上广,工作了几年后也不愿意回来,尽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回来。
在笔者看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耕文明国家,内生文化里最大的缺陷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城市发展好了之后,总会被挤满挤爆的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去新的市场奋斗,都愿意去已经发展好的地方挤着,但这其实是十分错误的思维。这种思维上的固化,比阶级固化更可怕。明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全球化市场和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大棋正在紧锣密鼓的推动,但是人们却都挤在老地方,哪怕憋屈死也不愿意挪窝。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去年的时候,有一个老同学找我,说以前在昆明做工程,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了,娃又在读书,家里四老又有病,自己压力大,年纪也不小了,也不会搞什么高科技行业,所以想找我咨询咨询有没有别的出路和门路。我对他说,有啊,你可以去非洲办餐饮,那边超级多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几万人,光是卖面条都发财,反正你都被逼到这份上了,不如出去拼一把,我还认识一些人在当地做生意,可以介绍给你。听完我说之后,他左思右想,最后还是放弃了。
今年,在非洲做快餐的又有几个人赚到了千万资产,有个卖面包的甚至赚到了一个亿。而这个回家继续苦苦坚持想再做工程的老同学,终于赔光了最后一分钱的家底。
如今打开网络,大量兜售焦虑的文章占了舆论主流。所有人都在吐槽租金、房价、阶层固化,犹如一潭石堰死水里艰难濡沫吐泡的鱼儿。这幅画面看起来似乎很感人,但令人悲伤的是由于这些泡沫的堆积,使得他们都没能看到:就在身后不远处的石堰边上就有一道缺口,而那道缺口之外,就是海阔凭鱼跃的万顷波涛。
如果你错过了南下时代,错过了北漂时代,请别再错过今天的这个新时代。对了,有想换个生活车道的朋友,可以给平局发邮件zxp0320@qq.com 哦~
本文完成是在2018年8月25日凌晨04点17分。作者:周小平 转自公众号:今日平说(zg5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