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每经编辑 步静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将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细化了电子数据的种类,包括5大类各种形式: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五)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
修改后,哪类案件相对更加受益?河南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煦燕表示,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人们的行为方式逐步从“线下”向“线上”转变,诉讼中的证据越来越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呈现,尤其是因个人民间借贷、网络借贷、网络购物等引发的纠纷中,电子数据的应用较为频繁,且多数情况下,当事人能够提供的证据仅限于微信聊天记录、网络转账等电子数据。因此,电子数据如何提取以及如何作为证据使用,对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维护合法权益,尤为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