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蛋白存储器具备的优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上海 8 月 11 日电 郑莹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1 日发布的消息,该所的陶虎课题组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相关课题组,首次实现了基于蚕丝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据介绍,“蚕丝蛋白硬盘”具有极高的数据存储稳定性,不受电磁干扰等影响。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 11 日凌晨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上。
电影中有将硬盘放入微波炉中进行销毁的片段,但若是“碰”上“蚕丝蛋白硬盘”,恐怕难以达成。这是因为它不含电磁材料,不易受电磁干扰影响。
据介绍,“蚕丝蛋白硬盘”将蚕丝从传统的纺织材料转变成高科技的传感器材料,实现在高湿度、高磁场或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的长期稳定工作。
作为“基于蚕丝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储技术”的首倡者和主要发明人,陶虎研究员说,蚕丝蛋白存储器作为一种高容量、高可靠性的新型存储技术,不仅可以像普通半导体硬盘那样存储数字信息;还可为活性生物信息储存提供一个功能巨大的平台,用于采集存储生物信息,同时存储人体 DNA 和血液样本;并且这种存储器还能按照预设的时序可控销毁,从而用于信息保密。
此外,他表示,由于蚕丝蛋白存储器极易掺杂各种功能分子进行功能化,因而可以增加信息存储的维度。未来通过对蚕丝蛋白存储器存储容量和读写速率的不断优化改进,该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下一代高容量、高可靠的信息存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