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买的助农商品是坑货

Photo by Mae Mu on Unsplash

Photo by Mae Mu on Unsplash

  文/谭宵寒   

  编辑/马钺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说到助农水果,我不信有人比我惨。”一位网友在豆瓣小组晒出了自己买的助农草莓,近 40 个草莓大多都已发黑腐烂。

  买了另一家助农草莓的用户收货后检查,虽然品相看起来不算好,起码没有坏果。但她过秤后发现,承诺的 3 斤货实际不足 2 斤,和客服联系了一次也没得到回复。

  乡村道路封阻、物流运输困难,导致疫情期间许多地方农产品滞销,电商平台纷纷上线了助农项目。李蓉依最近一个月买了近 10 单助农商品,她列举着,丑橘,特别酸;芒果,都是青的,放几天又都蔫了;鸡蛋,比正常鸡蛋小一半。

  李蓉依告诉字母榜,因为最初买的助农水果丹东草莓和粑粑柑质量都很好,她才继续下单,但她逐渐发现,收到的助农商品有质量不错的,也有质量差的,而后者的概率更大,“买助农商品就是一场‘人品’游戏。”

  微博故事红人顾扯淡前几天看到因疫情困难、农产品滞销,于是下单买了助农水果,“刚刚拆箱吃了个橘子,我觉得你们家的东西滞销和疫情关系应该不大,这么难吃、这么小不滞销才怪”,他吐槽道。

  这条微博评论区,许多网友也贴出了自己踩雷的助农水果。近一个月来,在各个社交媒体上,能看到一些令消费者满意的助农商品,而令人失望的也不在少数。大家买的爱心助农商品为什么会频频翻车?

  一、

  “你日常买的农产品都是筛选过的等级货,筛选率从 10%-50% 不等。”微博大V水獭 otter 提到,“而你看到某某地区农民积压 xx 万斤都是统货。你要是‘助农’,他就会把统货发给你,其中至少一半应该是被扔掉或者罐头厂的。”

  所谓统货,是指不分质量、规格、品级,按统一价格出售的商品。吕露最近理解了商超货和统货的区别,她在超市买的 800g 装的荔浦芋头要近 20 元,在电商平台下单的 3 斤装荔浦芋头只需 15 元,但前者表皮干净,几乎无坏损,后者则表皮沾满泥土,里面也有一部分已经烂掉。她意识到,商超售卖的农产品价格较高是因为附加了一部分筛选商品的成本,而以便宜价格购买的商品要在无形中承担一些坏损成本。

  一位卖烟台苹果的电商卖家表示,他们家店铺走量最好的就是统货,价格较低的单基本还要夹杂很多三级果销售。“一二级的货卖不动,需求少,基本都是客商批发市场或者有供货渠道走掉。”

  与在线下商超、水果店购买水果不同,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助农水果往往是量贩装,价格实惠是用户选择在电商平台购买助农水果的重要甚至是首要原因,如果商品价格与线下商超、水果店相差无多、或者更高,则会面临销量受阻的处境。

  知乎用户罗伊家在四川丑橘等新兴柑橘主产区,家里有个大果园,她父母是做水果代办生意的,会帮助外地果商找果源、谈价格、促成交。

  罗伊告诉字母榜,一般情况下,电商店铺为了控制成本,比较喜欢用电商果,追求的是成交量,也会有店铺会卖高等级的货,但多半是自有果园的卖家。罗伊说,他们家的线上店铺每次发货都会挑好的果卖,因为产量有几万斤,网销出一批后,剩下的仍旧可以走批发价。“但囤货的电商店铺就得将所有货都销售出去。”

  字母榜查询发现,罗伊家的店铺评分好评率是 100%,商品评价也较好,但许是因价格与线下相差无多,销量并不高。

  接连的翻车购物体验已经让李蓉依降低了对线上买助农水果的期待,她算了一笔账,刨除了坏果,按购买价、实际可食用的斤数与线下价对比,有些助农商品也还是实惠的,“以后如果碰到便宜的,我可能还是会继续买。”

  在商业运营逻辑面前,价格与质量,本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当用户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商品,收到的货品等级就可能更低,即便产地直发减少了中间商环节。

  二、

  平台为解决农产品滞销推出的助农活动,有时会被中间商利用,“助农助的不是农民,是中间商。”一位用户经历了数次助农水果翻车后意识到这一点。

  3 月 6 日,快手网红辛巴发出一封道歉信,信中表示,本想要为助农事业做些什么,没想到热情和信任被供应商钻了空子,“他们在未告知我们的情况下,私自退款了大量地区的订单,原因是成本太高,地区太远,他们成本太大;对可以发货的地区缺斤少两。”

  这源于此前辛巴团队推荐的一款助农水果被用户大量吐槽。“要不是巴哥和猫猫说是助农,我是不会买的。没一个能吃,说是净重 9 公斤,加箱子 10 公斤,结果重量不足。”这位粉丝晒出的图显示,芒果是青色的,而商品连箱子称重也不过 8.4 公斤。

  “有些助农商品实际上是商业操作,仅仅是消费普通良善之人的恻隐之心罢了。”生鲜行业从业者、知乎用户“九山之滨”表示。

  一些打着助农旗号的店铺实际上为中间商、供应商经营的店铺,“我买的助农水果,广西沃柑是云南发的,福建红芭乐是成都发的。”一位用户说。

  九山之滨透露,用户收到的水果品质不佳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助农产品卖的是落地果,这些果子本来一部分会当作垃圾处理掉,另外一部分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果汁厂,但现在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将这些废品以正常稍低的价格售出,“是如假包换的智商税。”

  九山之滨告诉字母榜,这类品质不佳的水果销售单件利润不高,一般只卖十几元,还要覆盖包装、邮费和人力成本。一般都是以量取胜,因为价格便宜中招的人很多,索赔又很麻烦,大部分人中招后也不计较。“如果做得好,一个月可以卖几十万份,即使每份只赚 3 元,差不多也有百万左右的利润。”

  罗伊也表示,商家卖次果的价格是以成本价翻倍卖,但除去成本,单笔订单的利润不算太高,主要是走量。

  据罗伊介绍,果品分类比较复杂,从大类的角度,最优的是产地鲜果,其次是果商囤冻库的冻库果,再次是次果。而水果代办群里就有电商店铺专门来收次果,用作网销,“一来二去,大家就把这些果称作电商果。”她出示的一张群聊截图显示,一位群友正在群里求购不知火(丑橘)电商货,“市场不要的,青苔,药花,黑屁股,树脂病果。”

  “这种果当然便宜,所以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远远低于产地批发价的水果。”罗伊说,自从知道了电商果,她特别反感别人说他们家是做电商的,“一分钱一分货,老话准没错。”

  三、

  爱心助农的模式早已存在。卢倩倩在去年加入了一个爱心助农平台,其模式为缴纳 168 元的代理费,通过自己的微信群等社交渠道售卖平台水果,另外,邀请一名代理加入平台可得 128 元的奖励金。

  对爱心助农平台售卖的水果品相和线下商超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解释是,“超市里水光溜滑的水果,吃起来却不好吃,原来那些水果都打了防腐剂、增鲜剂、甜蜜素,放半个月二十天都不会烂;而我们爱心助农平台的水果,现摘现发,不打防腐,不打催熟,虽然丑了点儿,但营养健康,绝对的原生态。”

  爱心助农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流程。“许多老农照片都是职业模特摆拍,他们的照片你可以在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中发现。”据九山之滨透露,线上卖水果的一种操作模式是,专卖落地果。派人去垃圾场、河边、果园捡,“基本零成本”,一年只卖 3 个月,3 个月后休息,半年后差评归零,然后继续经营。

  曾在一家水果店铺做客服的小刘总结了黑心商人的操作流程——店铺是买来的,自带店铺等级;图片是 PS 的;包装一言难尽,水果这类商品,如果包装不好很容易腐烂或在运输途中损坏;而评价是刷来的。

  上述客服表示,由于货源不稳定,有可能收到一次质量尚可的货品,但下一次可能就翻车了。“至于来找客服理论的消费者,如果态度好,那就给点钱打发了;如果态度不好,那就多给点钱打发了。”

  一位购买了爱心助农水果的用户说,她收到的丑柑又小又瘪,不甜还有些苦,但她看到商品评价里,全是果子饱满、包装上乘的返图,她叹了口气,“再也不参与这种爱心活动了。”她不想自己的同情心再一次一次地被利用。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