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卫健委赴武汉专家组成员、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曾发微博推测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途径:他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眼结膜,而后再到全身。
消息一出,很多人担心新冠病毒可能会通过眼睛传播,护目镜一度因此脱销。
不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长征研究组通过分析67例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提出,临床数据并不支持新冠病毒可通过结膜途径传播。
相关论文2月12日发表于预印本网站medRxiv(注:medRxiv论文未经同行评议)。
新冠病毒到底能否通过气溶胶接触结膜进而感染人?《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3位专家求证。
陈长征团队分析了2020年1月17日~28日记录的67例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这些病例多数是医护人员,包括男性25名、女性42名,中位年龄35.7岁。截至1月28日,63名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其余4名为疑似新冠肺炎。
研究人员发现,在67例病例中,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结膜拭子样本得到阳性PCR结果,2名患者的PCR结果可能是阳性。但是,这3名患者均无眼部症状。
仅有的1名以结膜炎为首发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结膜囊2019-nCoV测试为阴性。
4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结膜拭子样本均为阴性。
陈长征研究组就此提出,新冠肺炎患者结膜炎的发生率不高,临床数据不支持新冠病毒可通过结膜途径传播。
这个结论是否靠谱?3位专家进行了解读。
《中国科学报》:通过结膜是否能传播新冠病毒?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
这篇文章(上述研究)的临床观察结果是客观的。
但这些观察只能说明在该研究的时间点上,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后结膜没有明显的炎症、没有结膜的分泌,但不能说明这些人是否通过结膜被感染,有可能感染后结膜炎自愈了。
当然,目前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结膜感染的案例很少,几率可能也比较小,但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结膜不会成为传播途径,因此并不能排除结膜感染新型冠病毒肺炎的可能性。
匿名专家:
结膜可以传染很多疾病,包括H1N1流感病毒、腺病毒等,都有科学证据。
对于冠状病毒而言,比如SARS流行期间,WHO也发布过报告称,不排除结膜或者眼泪作为一种体液传播。
不过,中国香港科学家对眼泪和结膜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检测,没有检测出病毒。
但是,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病毒进入到眼泪或结膜,是有一定条件的,也许采样时泪液正好不排毒。
而且,当时香港科学家检测的样本数量太少,这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去证实。
《中国科学报》:病毒通过结膜途径传播的机制是什么?
李绍伟:
从感染机制来看,需要判断人的结膜囊上皮细胞是否存在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特异结合蛋白位点。
我们知道,由于人体呼吸道的细胞表面受体能与病毒表面的病毒结合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因此,病毒可从呼吸道进而感染人体。
尽管眼结膜与鼻腔结膜、呼吸道结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并不完全一样,所以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证明是否有易受感染和结合的蛋白位点。
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郭德银:
结膜囊通过鼻泪管与鼻腔相连,新冠状病毒通过眼睛结膜再感染呼吸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需要更多临床证据来了解通过眼结膜感染的效率和机制。
《中国科学报》:确定或否定通过某一种途径能传播病毒需要什么条件?
李绍伟:
结膜能否感染是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来研究判断的,通过在动物结膜囊接种,看它能否患结膜炎,从而全身感染发病。
关于SARS、MERS等传染病,也很少有涉及结膜感染的研究。
可能是因为这些病毒致死率很高,科学家们没有过多精力研究通过结膜是否会感染病毒的问题,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救命和降低死亡率上。
而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传染性强、致死率低一些,我们看到,很多医务工作者也被感染了,所以,大家在传染途径的关注上多了一些。
《中国科学报》:关于结膜感染的可能性,您还在关注什么?
李绍伟:
未来有条件的话,科学家和医生们还应继续做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因为冠状病毒分布广泛,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就是冠状病毒,我们不能保证这个新型冠状病毒以后不再存在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感冒了以后,尤其是病毒感染呼吸系统后,会有一定比例导致病毒性结膜炎,但结膜炎很难引发全身的并发症。
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存在以结膜炎为主、同时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具有这样的特性,不知道,还需要研究。
尽管我们尚不清楚通过眼结膜能否感染新冠病毒,但是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匿名专家:
因为结膜炎可能由很多病原导致。比如柯萨奇病毒就有导致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报道。
王广发教授的结膜炎是否由此次冠状病毒导致,还需要实验室检验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