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某患者,57岁,三年前曾经体检,结果一切正常,平常也比较注意身体,不抽烟、饮食清淡,却突发心梗去世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什么感觉,反正我是吓了一跳。西红柿炒鸡蛋是我学会的第一道菜,十几年下来起码吃过几百盘,原来这么危险吗?——让我们从心梗的原因、危险因素以及干预方式三个角度辨析一下。
心梗就是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急性坏死。
这里边,有几个名词需要解释一下。
鱼儿离不开水,细胞离不开血液,而冠状动脉是心脏上的一组血管,负责给心脏细胞提供血液。
按照细胞形态的不同,可以将冠状动脉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即直接与血液接触的部分,称之为内膜。内膜的作用和手机膜有些相似,负责处理一些小损伤,比如参与凝血。
手机膜用久了会充满划痕、容易沾染脏东西,动脉内膜长期受到损伤,也会产生炎症反应、聚集血液中的脂质。脂质在血管里堆积、形成粥样的斑块,不仅会让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而且有可能影响到血管的弹性,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粥样硬化。
一方面,心脏是所有器官中最勤劳的。我们休息的时候它不会停跳,我们运动的时候它跳得更快,相应地,心脏细胞需要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动脉内膜上的脂肪斑块有时候不稳定,可能发生破裂、出血,进而产生血栓,将冠状动脉堵住。
这边需要氧气,那边却供应不过来,就会引起心肌细胞死亡。
所有可以伤害动脉内膜的因素都会增加粥样硬化的风险,大致来说,一共有三类。
首先,遗传和年龄。亲属中有在50岁之前出现心肌梗死的,自身的心梗风险比一般人高;对于同一个人而言,40岁是一个坎,此后心梗的风险连年增加。
其次,药物性因素。国外有些地区娱乐性用药泛滥,被视作青壮年心梗的一大原因;另外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1]
最后,大家最关注的生活习惯方面。
肥胖、吸烟、久坐不动,饮食中有太多糖、盐、动物性油脂,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这些危险因素长期存在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脏的供血。如果此时遇到一些诱发因素,比如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情绪激动、寒冷刺激、大便时太用力,心肌的负担陡然增加、血液缺乏的情况进一步加重,就会导致心肌梗死。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答开篇的问题了:西红柿炒鸡蛋不会引起心梗。找医生咨询、上网站查询或者翻一翻专家共识,都不会提到西红柿炒鸡蛋与心梗的关系。当然,西红柿炒鸡蛋里的油、盐、糖过量太多会对身体会造成负担。不过,谁会每顿都吃呢,就算每顿都吃又能吃几盘呢?整体的生活方式,即每天的饮食、运动情况才是关键。
插一句题外话:医生有时候会告诉患者“饮食清淡一些”。很多人理解为少吃肉,其实不然,临床上的“饮食清淡”指的是轻油、少盐、少糖;适当吃一点肉类,倒是无妨的。
坏消息是,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头号杀手,比癌症厉害得多。[2]
好消息是,大规模调查显示,跟心肌梗死有关的因素主要是吸烟、肥胖和高血压,这些都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3]
具体来说,首先要搞一个研究调查,家里的亲属有没有得过心肌梗死的,自己有没有每年进行体检,体检的结果如何,有没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及早进行干预、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其次,全面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定期运动、戒掉烟草、少喝点酒,不喝最好,控制糖、盐的摄入。
以盐为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的盐不要超过6g。我们可以买个带刻度的小勺子,每顿饭放多少盐都做到心中有数。慢慢就会发现,肉类比较“吃盐”,放很多盐都未必有咸味,而蔬菜要好得多。如果在炒菜的时候适量放些醋,那么,只要一点点盐就挺咸了。我们还应该学会查看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酱油、鸡精、各种零食快餐含有多少钠,相当于多少盐。最后,肾功能正常的话可以试试低钠盐。低钠盐用一部分钾元素取代钠元素,研究显示,补充钾元素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当然,必须强调——尽量通过食物补充,补充剂的效果未知。[4,5]
2007年,国内进行过一项临床试验,对一千多个老头、老太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了四分之一。[6]所以,大家不用气馁。虽然心血管病越来越多,但是,只要我们把最基本的方面做好,大可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HAHN,KELLYAM,COXN, e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Young”: Risk Factors, Presentation,Management and Prognosis[J/OL].Heart Lung and Circulation, 2016,2510):955–960. http://dx.doi.org/10.1016/j.hlc.2016.04.015. DOI:10.1016/j.hlc.2016.04.015.
[2]胡盛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J].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9: 1–234.
[3]高晓津, 杨进刚, 杨跃进, et al.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3): 206–210.
[4]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OL].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http://guide.medlive.cn/.
[5]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OL]. 人民出版社, 2011. https://books.google.co.jp/books?id=JqlfygAACAAJ.
[6]周书明, 尹秋生, 曹少军, et al. 1281 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910): 67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