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鸿蒙生态就是基于 OpenHarmony 共建共享的生态

感谢网友 Autumn_Dream 的线索投递!

11 月 23 日消息,今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新生态・新机遇”首届鸿蒙生态大会上发表题为“共建鸿蒙原生生态共创产业星辰大海”的致辞。

对于什么是鸿蒙生态?徐直军理解是:所有基于 OpenHarmony 系统(开源鸿蒙)社区版本开发、并通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开源鸿蒙认证,打标 Powered by OpenHarmony 的设备和操作系统、以及运行在这些设备和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的总称。所以鸿蒙生态就是基于 OpenHarmony 共建共享的生态

徐直军说道,操作系统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桌面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个人电脑 PC 上),移动端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上)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各类服务器设备上)。开源鸿蒙既覆盖桌面和移动终端,同时又覆盖各类物联网终端,是能运行于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的所有端上的操作系统。

附徐直军演讲原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 GIIC 联盟 2024 年鸿蒙生态大会。今年是鸿蒙原生应用生态构建的关键之年。今天,我想利用此机会,来分享一下我们对鸿蒙生态的理解、思考和实践。

什么是鸿蒙生态?

首先什么是鸿蒙?当大家提到鸿蒙时,可能有很多种理解和特指:

—— 有的是指华为发布的纯血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这是 HarmonyOS 诞生以来的最大升级,是基于 OpenHarmony5.0 开发的华为终端设备专用的操作系统,也是基于 OpenHarmony5.0(开源鸿蒙)的发行版,期望为用户带来精致、互联、智能、安全、流畅的高品质体验,同时装载该系统的终端将全面依赖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

—— 有的是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 OpenHarmony 开源鸿蒙项目。开源鸿蒙是鸿蒙操作系统的开源项目,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运作,华为是 OpenHarmony 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也是项目的支持者和使用者。该项目自开源以来,OpenHarmony 社区已汇聚 8060 名贡献者和 70 多家共建单位,共建代码累计超过 1.2 亿行,版本已经到了 OpenHarmony5.0,已经有 800 余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并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教育、交通、医疗、航天等多个领域。今年华为发布 HarmonyOS NEXT 后,OpenHarmony 就会全面应用于华为的 1+8 全线终端产品。

—— 还有的是指各行业的设备操作系统:比如国家能源集团的“矿鸿”、中国移动的“移鸿”、南方电网的“电鸿”、公安部的“警鸿”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鸿”,实质是开源鸿蒙在千行百业的具体应用,是他们基于 OpenHarmony 开发并经开源鸿蒙测试认证的行业设备操作系统的发行版。

那什么是鸿蒙生态呢?我的理解是:

所有基于 OpenHarmony 系统(开源鸿蒙)社区版本开发、并通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开源鸿蒙认证,打标 Powered by OpenHarmony 的设备和操作系统、以及运行在这些设备和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的总称。所以鸿蒙生态就是基于 OpenHarmony 共建共享的生态。

为什么要发展鸿蒙生态?

操作系统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桌面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个人电脑 PC 上),移动端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上)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运行在各类服务器设备上)。开源鸿蒙既覆盖桌面和移动终端,同时又覆盖各类物联网终端,是能运行于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的所有端上的操作系统。随着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各类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体验的核心能力,特定场景下的智能将成为设备智能化的重要标志,对操作系统的跨设备、实时性、可扩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架构设计和微内核架构,与“AI + 全场景”的产业趋势高度契合,是实现多设备协同的全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设备的互联互通已经标准化并高安全地在操作系统内实现,互操作和设备协同只需通过软件定义便可实现,因此可以说鸿蒙分布式 + 微内核架构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一代操作系统技术,并可广泛使用于智能手机、平板、个人电脑、电视、智能座舱等各类智能设备,且能实现应用生态的共享。

2019 年 8 月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被迫加速打造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进程,并决定将鸿蒙操作系统的源代码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进行开源。这几年华为持续攻坚克难,现在鸿蒙操作系统已经从系统内核、文件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器和运行时、编程框架、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到 AI 框架和大模型的全栈技术全面推出,实现了向下扎到根,成为信息产业坚实的底座。

大家知道,开发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并不那么难,但有没有大量应用和设备使用此操作系统至关重要,没有人用,再先进的操作系统也没有价值,因此操作系统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丰富的使用生态。为此华为经过几年的准备,于 2023 年 9 月 25 日正式启动原生鸿蒙生态共建,并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初期各大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经过各伙伴的共同努力,截止至 2024 年 10 月 22 日,已经超过 1.5 万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完成开发可以给消费者使用,这些应用全面覆盖 18 个垂直领域,基本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所需。比如高德地图、支付宝、京东、微信、抖音、QQ、爱奇艺、小红书、12306、航旅纵横、各类金融证券、银行保险、学习、工作娱乐等等的各类应用;另外像 12123、个人所得税等民生服务的应用也在开发中,很快就会上架。2024 年 10 月 8 日,我们正式启动 HarmonyOS NEXT 公测,消费者反响热烈,短短两周主动报名升级的用户就超过 100 万。

我们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鸿蒙生态虽然已经有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主要应用,但相比业界成熟的操作系统生态,鸿蒙生态还需要有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应用和各类精品应用。据我们分析,10 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成熟标志,这就是鸿蒙生态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关键目标,也就是鸿蒙应用上架的冲刺阶段,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需要千行百业伙伴同心聚力,需要更多开发者汇集智慧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础软件创新之路才能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坚实。

怎么发展鸿蒙生态?

发展鸿蒙生态,我认为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发力:

1. 全力推动鸿蒙原生应用进一步丰富和成熟。

用户量大、影响面广的头部 5000 个应用已完成鸿蒙化,生态已基本可用,但需要继续完善功能、打磨体验、做出创新。另外大量的小众、低频但刚需的应用还有很多没有鸿蒙化,需要更多的开发者、更多的伙伴、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共建,把鸿蒙原生深入推广到各类“毛细血管”领域的应用,让更多的应用开发鸿蒙版,因此期望有应用但还没有开发鸿蒙版 App 的伙伴尽快开发适配鸿蒙的版本并上架。

2. 期望政企内部办公应用开发鸿蒙版并上架。

除了日常生活领域,手机还是重要的工作和作业工具,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应用也需要开发鸿蒙版,才能满足政企工作人士在工作方面的需求。希望更多政企社团组织能够关注并加快把内部应用系统适配鸿蒙。

3. 呼吁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包容鸿蒙生态的年轻不成熟、帮助完善鸿蒙生态,消费者对鸿蒙缺点、应用不足的发现,就是鸿蒙快速前进的原动力,也是对鸿蒙生态发展的重要贡献。

操作系统和生态是用出来的,越多人使用成熟就越快。只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鸿蒙、使用鸿蒙,系统和应用的体验才能快速迭代完善,鸿蒙生态才能走向正循环。

4. 期望更多的行业和伙伴基于开源鸿蒙开发鸿蒙生态设备。

持续扩大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种类和规模,从手机、平板、电视、穿戴设备,到智能座舱、智能家居、工业设备等,形成跨设备、跨场景的智能生态,做出比其他成熟生态的更好的体验。

5. 加强产业合作和协同,更多的伙伴参与到鸿蒙生态的共建。

各行业需求各异,但总有通用的部分,我们希望这些通用的部分,大家能在 GIIC 联盟这样的中立平台上,开展标准制定和产品认证,形成产业通用的解决方案,共同定义和做强鸿蒙生态。通过行业客户、产业智库、解决方案伙伴、学术机构等一起来共建能力,为鸿蒙生态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走向世界。

6. 人才将决定鸿蒙生态的厚度。

随鸿蒙生态快速发展,产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包括社区开发者、应用开发者、测试运维工程师、市场推广专才等各个方面,需要发挥包括学校、研究院所、教培机构、产业等各界力量,共同培育。

感谢与展望

我们深信,“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华为公司将坚定投入发展鸿蒙生态,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此,我要感谢已投入鸿蒙原生的开发者和伙伴,跟我们一起开发鸿蒙、催熟鸿蒙;感谢踊跃参加鸿蒙公测的消费者,帮我们找问题、提建议,让鸿蒙生态的体验在以天为单位迅速提升;感谢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为鸿蒙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并鞭策我们更快成长。

鸿蒙生态是产业的生态。在此,我也呼吁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加快开发鸿蒙原生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共同满足用户和产业的需求;呼吁广大的设备开发者和芯片提供商,踊跃参加开源鸿蒙社区,使开源鸿蒙的系统能力更加完善,生态设备的底座更加强大;呼吁各大行业用户、设备和应用生态伙伴、测试机构、产业智库和学术团体踊跃加入 GIIC 联盟,为鸿蒙生态建立清晰、高质量的标准,严格的认证机制,让鸿蒙在万物智联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我们相信,有大家的广泛支持和投入,鸿蒙生态定能:山花烂漫,星河璀璨!谢谢大家!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