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6 日消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Power-over-Skin”的技术,能够利用人体产生的射频能量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有望彻底摆脱电池的束缚。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可穿戴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小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供电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虽然一些设备已经能够利用太阳能充电,但电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组件。
卡内基梅隆大学未来界面小组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Power-over-Skin”的解决方案,该技术能够利用人体产生的射频能量来为可穿戴设备供电。这种方法无需接触除皮肤以外的任何物体,有潜力彻底消除对电池的依赖。
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能够高效地产生 40 MHz 的射频能量。通过佩戴一个“接收器”,可以无创地获取这种能量,为设备供电。研究人员主要致力于优化这些接收器的尺寸、重量、形状和功率效率。接收器可以放置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并且由于其电容性,甚至可以透过衣服工作,理论上可以集成到智能手机中。
研究人员已经使用多种设备展示了该技术,包括带有操纵杆的蓝牙戒指、记录用户健康数据的医疗贴片、带有屏幕的防晒贴片等。未来,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 VR / AR 头显和其他新型可穿戴设备。由于人体能够持续产生能量,人们可以同时佩戴多个设备,而无需担心电池电量。
这项技术可以为几乎任何可穿戴设备提供电力,从而消除对电池的需求,减轻设备重量并减小体积。这将使可穿戴设备制造商能够创造出更轻薄、更时尚的无电池设备,同时减少对稀土矿物的依赖。
虽然这项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其潜力巨大。可以为各种可穿戴设备供电,从简单的手表到复杂的健身追踪器和医疗设备。唯一的限制是设备的功耗必须相对较低,因为人体产生的能量有限。
研究人员将这项技术与机械手表中的自动上链机制进行了比较。机械手表利用手臂运动来上紧发条,但后来被更准确、更便宜的石英手表所取代。而“Power-over-Skin”技术则是一种更先进的利用人体能量的方法。
注意到,研究人员测试了四种发射器位置:右脚底、腹部、左腕和脸部(可能适用于 AR / VR 头显)。每种发射器都有六个接收器位置:右脚踝、颈后、胸骨、左右肱二头肌和左食指,这些位置通常是可穿戴设备的佩戴位置。测试结果显示,发射器和接收器距离最短的设备的平均功率最高,为 1.53 mW,最低功率为 5.3 μW。虽然可以透过衣服传输,但效率会降低。
这项研究为无电池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奠定了基础,证明了利用人体产生的射频能量为设备供电的可行性,为未来更轻巧、更便捷的可穿戴设备开辟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