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网友 原思凯 的线索投递!
9 月 27 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一新教授团队 9 月 26 日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Impurity-healing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ubmodules”的研究论文。
该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种杂质修复的界面工程新策略,解决了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钙钛矿模组中面临的大面积引发杂质累积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和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合作,成功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 22% 的 30 cm × 30 cm 大尺寸高性能钙钛矿光伏模组。
上海交通大学官方表示,自 2019 年以来,赵一新团队和宁德时代开展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一系列合作,致力于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难题。上述杂质修复的界面工程成功应用于 30 cm × 30 cm 大面积模组,获得了文献报道的国际领先的 22.80% 开口面积效率(第三方认证效率 22.46%)。此项工作解决了大面积多元组分钙钛矿薄膜面临的杂质多、导电性差、均一性差等难题,为进一步提升大面积钙钛矿光伏模组性能提供了重要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王海飞、交大与宁德时代校企联培博士生苏硕剑和陈悦天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缪炎峰副研究员,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欧阳楚英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未来光伏研究中心主任赵一新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青山科技奖等项目的资助。
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07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