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星辰大海,聆听宇宙心跳!“中国天眼”今日通过国家验收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1 月 11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 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FAST 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FAST 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一样,口径越大接收到的电磁波越多,其灵敏度就越高,探测能力就越强。FAST 是把覆盖 30 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借此,FAST 能够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2019 年 8 月 27 日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历经 5 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 团队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并于 2016 年 9 月 25 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国际上,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少于 4 年,由于 FAST 接收面积巨大,结构系统更为复杂,所以它的调试极具挑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感慨道,FAST 团队经过 2 年的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多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 2019 年 4 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FAST 工程经理严俊在作工程总结报告。

  FAST 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 2.5 倍以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FAST 工程经理严俊在作工程总结报告时表示,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同时,FAST 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取得了阶段性科学成果。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 FAST 工程建设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水平,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国家验收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FAST 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FAST 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FAST 发现的脉冲星艺术效果图。来源:国家天文台

  随着性能提升,FAST 科学潜力已初步显现,目前探测到 146 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 102 颗已得到认证。FAST 已实现偏振校准,并利用创新方法探测到银河系星际磁场。未来3-5 年,FAST 的高灵敏度将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获得突破。国家天文台正在进一步积极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如何发挥 FAST 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FAST 的研制和建设,不仅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推动了我国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