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结uptime和free命令,今天继续来总结一下iostat。给自己留个笔记。同一时候也希望对大家实用。
版本号信息:
sysstat version 9.0.4
(C) Sebastien Godard (sysstat <at> orange.fr)
基本使用:
iostat [ -c ] [ -d ] [ -N ] [ -n ] [ -h ] [ -k | -m ] [ -t ] [ -V ] [ -x ] [ -z ] [ device […] | ALL ] [ -p [ device [,…] | ALL ] ] [ inter-val [ count ] ]
[-c]:输出cpu统计信息
[-d]:输出磁盘统计信息 注:默认是两个都输出
[-N]:依据device mapper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LVM来输出io信息
[-n]:依据网络文件系统(NFS)输出io信息(kernel version> 2.6.17)
[-h] :可读性更好的NFS统计信息
[-k | -m]:以kb/s|mb/s取代原来的块/s
[-t] :输出时打印收集信息时刻的时间
注:时间的打印格式和系统变量S_TIME_FORMAT相关
[-V]:版本号信息
[-x]:输出拓展统计信息
注:在以下进行总结
[-z]:复位磁盘输入/输出信息
[device […] | ALL]:设备列表
[-p [device[…]|ALL]]:设备列表。可是这个会输出子设备的io信息。比方sdb的话,就会连sdb1、sdb2等等的分区信息一同输出
[inter-val [count]]:inter-val是统计的时间间隔单位是s,count则是统计次数
输出信息解读:
基本cpu输出信息:
%user:用户进程消耗cpu的比例
%nice:用户进程优先级调整消耗的cpu比例
%sys:系统内核消耗的cpu比例
%iowait:等待磁盘io所消耗的cpu比例
%idle:闲置cpu的比例(不包含等待磁盘io的s)
基本device输出信息:
Device:设备的名称
Tps:设备上每秒的io传输(可能多个io被组成一个io)的次数
Blk_read/s:每秒从设备读取block(kernel 2.4以上,block=512byte)的数量
Blk_wrtn/s:每秒写到设备block(kernel 2.4以上,block=512byte)的数量
Blk_read:间隔时间内。从设备读取总的block数量
Blk_wrtn:间隔时间内,写到设备总的block数量
注:激活-k|-m 选项。将变成kb_*或者MB_*
-x选项拓展输出信息:
rrqm/s:每秒进行merge(多个io的合并)读操作的数量
wrqm/s:每秒进行merge(多个io的合并)写操作的数量
r/s:每秒完毕读io设备的次数
w/s:每秒完毕写io设备的次数
rsec/s:每秒读扇区的次数
wsec/s:每秒写扇区的次数
注:激活-k|-m 将变成rkb/s wkb/s | rmb/s wmb/s
avgrq-sz:平均每次io设备的大小(以扇区为单位),由于有merge读或写。所以每次io大小须要计算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每次io设备的等待时间,也包含io服务时间(毫秒)。
await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模式。
使用实例:
基本分析已经结束了,我们接下来一起看看一些使用样例。具体的參数解释就略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