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追杀TikTok,中企做到世界第一就要被打压

作者|骆轶航

邮箱|tluo@pingwest.com

来源|人民数字与品玩联合出品

在美国政要陆续表态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短视频社交应用TikTok(抖音国际版),美国国会听证会通过禁止国家公职人员使用TikTok的决定之后,再度传出消息:泛大西洋投资和红杉资本等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在与美国财政部和监管机构沟通,计划收购TikTok的大部分股权,届时TikTok的母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的字节跳动将仅在TikTok保留没有投票权的小股东位置。尽管字节跳动官方尚未接受这一动议,但TikTok也许终将难摆脱被易手的结局。

如果美国资本接手TikTok将其彻底“美国化”的这一幕真的发生了的话,说句并不客气的话:这将是一次针对有全球化抱负的中国公司的直接掠夺。

TikTok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的成功,和它连接了全球数亿青少年用户的影响力,并不是仅靠美元就能够买到、就应该得到的。它的背后有字节跳动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自己独特的、并非仅仅用于TikTok一款产品的机器学习和算法技术,有字节跳动作为一家全球化机构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认知积累,也有字节跳动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在效率、透明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独特管理之道。这些从一开始属于TikTok的禀赋,是美国的资本不该买走,想买也买不走的。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TikTok做成了其它中国互联网公司此前从未做到的事——通过一款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从文化内核上被全球数以亿计的青少年用户欢迎,使一款“中国制造”的社交工具在短视频这一新兴的垂直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坦率地说,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并不像一些美国政客担心的那样是“文化输出”,相反,它恰恰体现的是文化包容的魅力。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对TikTok的遭遇产生普遍性的担忧:如果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一款产品和一项技术,一旦“一不小心”占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它大概率会成为美国一些政界人士的眼中钉,“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棒子就会自己挥过来,进而被封禁或被迫出售与中国切割。这对中国科技公司走向全球的信心和野望,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但这正是TikTok被美国追杀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未来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科技公司,需提前做好一旦“美国第一”的原则被触犯情形下的“反遏制”预案。 

“美国第一”是一种美国式的思维定势,更成了一种习惯,即美国社会习惯了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天然第一”地位,并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带来的权益。具体到科技产业,美国顶层决策者可能并不在乎美国企业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的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但在关系未来竞争力的重要且敏感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芯片研发、5G通信标准和设备、机器人和社交网络等方面,美国是非要固守第一的位置不可的。无论是华为还是字节跳动,包括一系列被美国“盯上”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其被遏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已经或有可能直接挑战“美国第一”的“定理”。

要知道,美国是不会轻易让“connect the world”(连接世界)的主导权掌握在一家中国背景的公司手里的。

但除非中国企业永远放弃在某一领域成为全球第一的雄心和实际行动,这个冲突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似乎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美国完全靠市场自由竞争”这个曾经牢固植根相当多中国科技从业者心中的认知,其实是一个另类的“刻板印象”。当“美国第一”的原则被挑战的时候,美国的“自由市场意志”是帮不上什么忙的:一些美国合作伙伴迫于联邦政府指令不得不停止与中国公司的合作,比如谷歌之于华为;一些美国竞争者趁机间接推动对中国企业的遏制以扩大自己的版图,比如Facebook之于TikTok……有人干着急,有人拆台,但不提前想办法,绝对没有人帮得上忙。在这种情况下,对那些有志全球市场的中国科技公司来说,“一不小心”挑战或取代了美国科技公司第一的位置,对美国的反制,情况还是提前预想得越糟糕越好,应急预案越充分越好,放心,只要是中国企业,基本不会有被轻易“赦免”的例外。提前预案的一切,都是为了有更充分的博弈空间。

从字节跳动与美国的博弈过程当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话无力感:TikTok几乎用尽了一切“自证清白”的手段:发布透明度报告显示各国政府对信息删除和用户信息索取的诉求(印度排名第一且未获TikTok回应,美国第二);公开内容审核的流程;在包括美国、新加坡和英国在内的国家建设存储本地用户的数据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对涉及不同国家地区本地用户数据的代码进行访问隔离,还聘请了来自迪士尼的高管主管全部海外业务,在日常业务治理上区隔中国和全球……然而这一切旨在获得信任的充满诚意的沟通,几乎全部被美国政治决策者视而不见。他们坚定地认为: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作为一家中国公司,一定会将用户数据存储在中国,进而将数据分享给中国政府,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个逻辑一旦建立起来,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

这是TikTok被美国连续追杀告诉我们的第二件事: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全球化”的逻辑,背后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冲突。

要知道,TikTok建立不同国家的数据中心,将用户隐私数据本地化,适度区隔涉及不同国家地区用户数据的代码访问,完全委任非中国总部的人士负责全球主要业务的做法,恰恰是字节跳动作为一家总部在中国的公司才能掌握的“中国智慧”——看到了大量美国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案例,特别是看到了不少美国科技公司因为不愿意在中国本地存储中国用户数据,最终导致无法在中国合法运营业务的困境。字节跳动的决策者们清晰地明白一点:数据安全事涉国家安全和网络主权,必须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用户习惯需要更放权的治理和运营,务得考虑——这也是为什么字节跳动从一开始就尽可能让TikTok“本地化”的原因。

但在美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科技公司通常是抗拒“本地化”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18世纪以降“东印度公司”的盎格鲁撒克逊式殖民主义传统。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企业高速全球化扩张形成当代“跨国企业”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正好也是传统的领地殖民地瓦解的时期。因此我们毋宁说,美国式跨国企业的兴盛,本质上是殖民主义换了一种形态的接盘和延续。站在这个角度,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跨国企业特别是美国科技企业明明知道放权业务所在国家的“本地化”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和绩效却并不情愿这么做,因为它并不符合美国式跨国企业在获得利润和增长之外的另一层使命:输出价值观和方法论。站在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一些试图近一步“本地化”,进一步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将数据和重要信息放在中国境内的美国科技公司——无论它是微软、思科还是曾经的谷歌,会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遭遇漫天的质疑和指责,因为美国政治精英从来不觉得这件事仅仅是一个生意。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字节跳动为遵守美国监管规则所做出的一切治理努力,美国政治决策者都视而不见——这里有对中国的偏见,也有为了打压“美国第一”挑战者的故意视而不见,但更多是他们发自内心不相信一家跨国公司居然可以真的“本地化”——因为他们不愿意甚至强烈反对美国科技企业的数据中心可以建在中国,所以他们就不相信TikTok的数据中心可以放在美国。因为他们希望美国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只遵守美国的法律,也就必然不相信字节跳动作为一家中国公司会遵守美国的法律。殊不知中国政府机构固然一直严格要求企业在境内经营的合法合规,同时明确主张中国企业在全球经营务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无论是中国科技公司与美国科技公司,还是中国和美国之间,这当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冲突面前对话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中国科技公司如果忽略或无视这种对话的天然门槛和障碍,对话和博弈的难度只会更大。

美国追杀TikTok,中企做到世界第一就要被打压?

TikTok被美国追杀告诉我们的第三件事,是一家获得了全球市场成功的中国科技公司,想靠乔装打扮的方式证明自己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美国公司或所谓的“全球公司”,这么做其实是徒劳的。

过去几年,在手机浏览器、移动游戏和工具应用等很多领域,出现不少在全球市场斩获颇多的中国公司,而当这些公司在国内外的论坛和会议上分享经验的时候,经常都会用“从来没人以为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来形容自己的成功,言谈之中颇为自得;或者主动用“我们其实是一家全球公司”回避自己的中国公司属性。“淡化中国色彩”似乎成了一种有优越感的标签,或者是护身符。

姑且不论阿里巴巴、华为和腾讯的成功早已经让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产业发展告别了硅谷崇拜,仅就那些靠极力掩饰自己“中国属性” 印证全球化成功的科技公司来说,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你的“中国背景”现在还可以遮掩,是因为你并没有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没有人在意你是哪个国家的科技企业。如果你有一天足够强大,真的挑战到美国在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的时候,你的中国底牌马上会被翻出来,作为被打压的筹码。

没有哪家中国公司比TikTok更像是一家美国公司了——完全融入当地青少年社区的文化属性、彻底独立于中国的运营和治理体系、高加索人种面孔的前迪士尼高管、数据中心的本地化……但这一切都并不真的能让TikTok摆脱中国公司的“嫌疑”。只要你的母公司在中国,你的创始人是中国籍,无论你怎么本地化,你都是一家中国公司。解决的办法除了打压封杀,就是彻底地交给美国人——就像美国资本正在试图进行的对TikTok的收购那样。

要知道,在美国为了证明你是一家中国公司或不是一家中国公司,一切都可能发生: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一直在调查字节跳动对Musical.ly的收购,认为是这桩“对美国公司的并购”奠定了TikTok的基础,主张Musical.ly退回投资重新拆分。事实上,Musical.ly原来是一家总部在中国上海,由中国公司和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而用户主要集中在欧美的中国公司。但为了打压TikTok,它必须被当成一家美国公司。而由第一代移民的美籍华人袁征创办的视讯会议上市公司Zoom,总部在硅谷,服务客户绝大部分在美国,就是因其在中国设有研发机构,出于对中国“非法获取数据”的指控便利,一度被美国国会的一些人坚持定义成一家中国公司。既然这种事都能发生,一家中国公司非要乔装自己不是中国公司,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一家中国公司,成为华为和字节跳动不是任何不光彩的事,反而是一种光荣。它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商业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告别了硅谷崇拜的明证。字节跳动面对的将是这么一个再明确不过的现实:和华为一样,你是一家中国公司,你也将和华为一样,遭遇成为No.1所必须承受的被打压和遏制的代价。我们相信你有足够的智慧和博弈手段应对这样的危机,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你自豪。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