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解决的问题场景: 在直接访问对象时会带来问题,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对象创建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对此对象的访问层(比如说只能访问某些接口,其他接口不可访问,据此可以抽象出一个接口),从而实现了逻辑和实现的彻底解耦。
优点:
职责清晰。真实的角色就是实现实际的业务逻辑,不用关心其他非本职责的事务,通过后期的代理完成一件完成事务,附带的结果就是编程简洁清晰。
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这样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和保护了目标对象的作用。
高扩展性(设计模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因为实现高扩展性)
代理模式的组成:
抽象角色: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角色实现的业务方法。
代理角色:实现抽象角色,是真实角色的代理(访问层),通过真实角色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实现抽象方法,并可以附加自己的操作。
真实角色:实现抽象角色,定义真实角色所要实现的业务逻辑,供代理角色调用。
模式结构:
一个是真正的你要访问的对象(目标类),一个是代理对象,真正对象与代理对象实现同一个接口,先访问代理类再访问真正要访问的对象。
具体实现上,其实就是先定义抽象类,把代理需要的接口定义好,然后实现代理类,实现抽象类定义的接口,具体的工作仍交由真实角色完成,代理角色只是实现了一层包装。代理是轻量级的,仅仅实现代理的功能。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抽象类
class Subject
{
public:
Subject(){}
virtual ~Subject(){}
//抽象角色: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角色实现的业务方法。
virtual void Request()=0;//接口
};
//委托类
class ConcreteSubject:public Subject
{
public:
ConcreteSubject(){}
~ ConcreteSubject(){}
//真实角色:实现抽象角色,定义真实角色所要实现的业务逻辑,供代理角色调用。
void Request()
{
cout<<"代理实现请求!"<<endl;
}
};
//代理类
class Proxy
{
public:
Proxy():_sub(NULL){}
Proxy(Subject* sub):_sub(sub){}
~Proxy(){
if(_sub!=NULL){
delete _sub;
}
}
//代理角色:实现抽象角色,是真实角色的代理,
void Request()
{
_sub->Request(); //通过真实角色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实现抽象方法,并可以附加自己的操作。
}
private:
Subject* _sub;
};
int main()
{
//代理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逻辑和实现的彻底解耦
Subject* sub = new ConcreteSubject();
Proxy* p = new Proxy(sub);
p->Request();//p的Request请求实际上是交给了sub来实际执行
<span class="hljs-keyword">return</span> <span class="hljs-number">0</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