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要被微信吞掉了?

在腾讯内部,微信和QQ的关系可以说是“同胞兄弟”,这两款软件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腾讯救世主”的角色。话虽如此,但这两款师出同门的软件却有着明显差异,例如UX设计、消息之间无法互通等等。

同阵营之间的两款软件居然会出现如此对立确实有些奇怪,相反的是阿里这边的软件则做到了部分信息互通,天猫和淘宝、闲鱼App之间的订单信息、对话消息等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通,这放在微信和QQ身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微信和QQ双方都没有就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过任何的解释,但“水火不容”的迹象并不难察觉。然而有趣的是,11月26日左右网友们在微信小程序内容库中发现了QQ的身影。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假冒伪劣的山寨QQ,而是正正经经的,来自腾讯QQ团队的小程序。我们也试用了一下这个小程序,作为QQ的辅助信息接收器来说还是可以的,但功能并不完整,主要是我们无法通过QQ小程序回复消息,最后还是得打开手机QQ。

综合来看,目前的QQ小程序更像是一个半成品,但意图倒是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时隔多年微信和QQ的再度联手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只不过以前可能是微信有求于QQ,但现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QQ打的是什么主意?

微信是“当红巨星”,自带顶级流量,而QQ的业绩则出现了下滑的迹象,不复当年勇。腾讯Q3财报显示,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1亿大关,来到了11.51亿,但QQ却出现了高达8.9%的下滑,月活用户降到了7.31亿。

在这个背景之下,QQ小程序的出现自然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次“搭便车”的行为,看来QQ也想借助微信庞大的流量达到“引流”的目的。实际上这在腾讯内部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动作,不久前腾讯微视就和微信达成了一项合作,下载微视并与微信账户绑定的用户,可以获得朋友圈上传30秒视频的“特权”。

但目前看来QQ的做法还是相对克制一些,也没有形成如微视那样的捆绑式合作。其实小雷个人不太赞同腾讯QQ企图从微信中导流的说法,QQ的做法更像是仅仅是开设一个便捷的通道,顺应时代的潮流。

所谓的“时代潮流”,那就是接受“现在的社交生态,基本由微信说了算”这一认识。在过去的那些年里QQ的态度十分坚决,那就是要和微信走不同的路线,拒绝同质化。

比如,QQ更像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交软件,UI、聊天气泡乃至字体均支持个性定制,时不时会推送信息流,内容多数和年轻偶像有关。而微信这边则相对“老成”一点,以黑色、绿色为主的UI基调略沉闷,自定义内容较少,官方几乎不进行任何倾向性的内容推荐。

两款定位相似但格调明显不同的产品,不可能存在太多的交叉用户。也就是说QQ想要从微信手里引流的说法似乎是不太现实的,QQ不是新产品,大多数微信用户在选择微信之前,肯定有考虑过或者使用过QQ,选择微信而不是QQ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如果要说QQ想做什么,其真正目的可能真的就是想要进一步开放,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提升用户体验而已。对微信、QQ同时在使用的用户来说,如果能够不启动QQ也能接受得到QQ消息,那么自然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处理事情。目前QQ小程序还在完善之中,未来会不会加入回复功能也尚不可知。

不过就目前的体验来说,QQ小程序确实十分鸡肋。如果有QQ聊天习惯的话,那么该用户肯定会将QQ常驻后台,而小程序只能读取新消息而不能回复的使用逻辑,不可能让这部分用户满意;而对于已经暂停使用QQ的用户来说,他们更加就没有打开QQ小程序的必要了。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次“导流”活动,不如说是QQ的一次技术尝试。把QQ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拓宽,最终还是有利于提升原有QQ活跃用户的体验。

既生瑜,何生亮

腾讯QQ在腾讯之中的地位如何已经无需赘述,否则的话腾讯也不会把QQ的企鹅形象用作企业Logo。只不过再伟大的产品也会面临走下坡的烦恼,在21世纪前10年里QQ借助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抢得大量用户并为腾讯帝国打下根基,然而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际,QQ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其实在功能上,QQ和微信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微信在早期处处存在借鉴、抄袭QQ的痕迹。例如通讯交流逻辑、聊天气泡、页面布局方面,早期的微信和QQ如出一辙。甚至于在微信推广早期是允许用户直接用QQ号码登录,而且当时的微信拥有真正意义上最强大的QQ辅助功能——允许读取并回复QQ离线消息。

不难看出,真正“搭便车”的其实是微信,如果微信没有从QQ身上挖来“第一桶金”,那么不一定可以达到如今的成就。

至于后来为什么微信能够完成反超并稳压QQ一头,网络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分析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小雷的观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微信选对了方向。

为什么光是凭着“接受QQ离线消息”就能让微信收获如此庞大的首批用户?这自然和QQ自身的使用逻辑有关。早期的手机版QQ在操作逻辑上基本沿用自PC客户端,因此软件也有在线、退出的操作,而且当时的QQ在退出登录后不会再接收到任何消息,这时候使用者基本处于“失联”状态。


但微信的理念却完全不同,从开始公测到现在,微信都没有加入“退出软件”的操作(退出账号又是另一回事了),其逻辑就是要达到“永远在线”的效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一款产品的理念更加先进,自然一目了然。

当然微信这一理念也带来了一些问题,2011年前后的智能手机硬件性能较差,微信由于其常驻后台的特性会给硬件带来较高的负荷,在当时如果后台挂着微信,那么任意打开多一个软件,就会导致手机卡顿。

但这些代价在今天看来都是值得的,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微信“永不下线”的特性,甚至将其看作是一种“习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微信更像是电话、短信之类的“手机基础功能”,而QQ则依然是一款“软件”,二者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出现了明显差异。

虽说QQ后来也隐藏了退出软件的入口,全面“去离线化”,但那已经是微信大红大紫之后的事情了。此外,微信在2016年的一次更新中正式取消了“QQ离线助手”的功能,但这个决定到底是出自QQ还是微信,就无从得知了。

直到这两天QQ重新出现在微信之中,原来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有多。

从腾讯的财报来看,QQ的确是面临着困境,增长乏力的QQ几乎已经不可能跟上微信的脚步。但QQ破局的方法显然不在微信身上,而是要审视自身。

无止境的做加法带来的臃肿体验、逆潮流而行的产品理念,还有原有用户因为客观因素而导致的流失等等,QQ只有在这些层面把事情做好,才能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虽然微信的格调没有QQ那么年轻化,但正是如此让微信拥有更强的泛用性,适用年龄段更广。在我们14、5岁的时代,QQ是“适合年轻人用”的软件,但在我们24、5岁的时代,QQ依然是“适合年轻人用”的软件。虽然每年都有人15岁,但整个社会不可能完全由年轻人构成,QQ的年轻化战略固然有成效,但这也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QQ出现在微信之中更像是一个勾起回忆的“偶遇”,如果不是如此,恐怕很大一部分微信用户都忘记了自己还曾拥有过一个QQ账号。而从趋势的角度来看,同阵营多端互通始终是发展的大方向,只不过现在需要求助的不是微信,而是QQ罢了。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