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

信息安全关乎个人、社会和国家根本利益,一旦信息泄露,有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很多人而言,一旦信息泄露,一开始可能并不知情,直到给自己带来损失,才意识到危害,所以信息安全事故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察觉,但并不意味着离我们很遥远,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信息泄露虽然不是很频繁,但只要发生,就是大事,包括个人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只要泄露就很难补救。

近年来,每年总有一些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或大或小,通过这些事件,要求我们必须绷紧信息安全这根弦。

★2018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有2600余名学生个人信息遭泄露,疑被某些企业用于偷逃税款。

★2019年11月起,河南商丘逯某对淘宝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数据窃取,导致12亿条数据遭泄露。

★2020年曾爆出某速递公司一加盟网点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导致40万条客户信息泄露。

★2021年,有人在国外某平台发帖售卖国内某银行1600余万笔交易数据,并放出部分数据样本。

★2021年,国家网信办发现某出行平台违规收集用户信息。

这些信息安全事故可谓触目惊心,每一桩,都潜藏着巨大风险。

我们普通人在消费中有可能遇到的信息泄露情况有哪些,且看央视315晚会怎么说。

2022年的315晚会揭露了三个典型的信息泄露情况,均与我们日常消费行为密切相关。

1.手机应用市场上,某些“WiFi密码破解”服务程序暗藏杀机。信息安全测试人员从手机市场下载了一款名为“WiFi破解精灵”的软件,打开几个WiFi用户,不仅没能连接上,手机里反而多了两个伪装的广告链接。

2.浏览网页时信息泄露让人防不胜防,一些信息技术公司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收集浏览网页的用户个人信息,再卖给那些惯用“陌拜”的销售公司,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3.工程师对一款低配的儿童智能手表测试后发现,一些恶意软件可轻松进入智能手表中,孩子的位置、录音、人脸图像均被非法窃取。

面对暗潮汹涌、险象环生的网络,经常用手机上网,应该做好哪些防范?

1.文明上网,正规消费。浏览正规网页,对于来路不明的网页,不要受一些吸引眼球的图文诱惑,不要落个好奇心害死猫的下场。下载应用app应事先充分了解是否合法、是否受用,下载时须通过正规渠道,切忌盲目下载。使用手机上网,应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信息安全识别能力,规避信息安全风险。

2.留意外接服务和设备,使用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尽量避免到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免费充电服务,连接WiFi信号和充电器、蓝牙、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设备时应多加小心。

3.保管好手机及相关设备。不宜借给不可靠的人使用,借给他人打电话时应确保在自己视野范围,在不愿借给高风险人士使用时可找“善意谎言”拒绝,比如“手机里有我女友照片,暂不想公开”等说辞。

总之,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应从使用习惯上做好安全防护,不要做有缝的蛋,做好自己,筑牢信息安全网。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