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的游戏可不只于跳皮筋、打弹珠了。由于网络的兴起,现在的游戏可谓是多姿多彩、绚丽缤纷,这不仅仅是科学的力量,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近十多年时间,电子游戏崛起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从电玩机器到电脑游戏,再从电脑游戏至掌上电子,现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仅是学生就连成年人也“深受其害”!
越来越多学生沉迷玩游戏,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比于成年人,作为正处在学业期间的学生们,基本上都比较缺乏自控力,甚至就连成年人也抵挡不住电子游戏的诱惑。电子游戏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学生玩的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难以自拔。
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学生们之间的潮流、成为了平时交流的话题,每当对游戏互相攀比而你不了解或者是被落后时,那么你就变成了众矢之的、变成了同学们之间嘲讽的对象。
通过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学生们努力地去钻研游戏中领先的奥妙与诀窍,作为未成年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及场景抱有极大地好奇心。
当打开游戏的第一扇大门时,总会引发出后面无限的遐想,再通过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将沉迷游戏的时间无限延长。
学生们的年龄必定都处在青春期,所以也有可能是青春叛逆期在“作祟”,从心理学上讲也叫“禁果效应”,出自于亚当、夏娃。意思就是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如此就越会勾起好奇心与探求的欲望。
这些心理反应以及情绪变化,都是导致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罪魁祸首,家长一旦放纵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沉迷于游戏对于学生来说其损害是无法估量的;
家长不限制学生玩游戏,禁止学生玩游戏,结果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很明显的一点区别,长期玩游戏损害身体健康;学生们还都处在成长阶段,全身心投入游戏时难免会保持长时间的久坐。
甚至有些学生为了更加舒服竟然趴在那里长达几个小时。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骨骼发育,更加严重的就是对于眼睛、对于视力的损伤。
其次,长期玩游戏的学生,心理与不玩游戏的学生不同的是;前者当与手机“为伍”时,经常会忽略身边的人、事、物。
还有的学生会出现吃饭、坐车哪怕走路时,都在捧着手机聚精会神地盯着,学生们一旦沉迷于游戏就会与家长、同学以及身边的人减少沟通,久而久之,对手机以及游戏产生很强的依赖感,性格孤僻,更加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沉迷严重的可能还会做出比较极端的事情。
对于心理不能忽略的就是游戏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自豪感。作为性格孤僻的学生来说,这种感觉来得轻而易举,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就会导致学生沉迷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而后不愿意回到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性格只能是更加孤僻。
最后就是显而易见对于学习的影响了;上课时,学生们心心念念想着的都是怎么“过关”?怎么可以胜利?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充耳不闻。
放学的一瞬间想的也是第一时间回到家、第一时间拿到手机、第一时间获得胜利,到了晚上还要“加班”争取最后的胜利!长期下去的话,显而易见对于学习来说,几乎是一种“毁灭的”打击!
游戏能“教会”学生什么?作为家长应该不闻不问,还是明令禁止?
教育学生要像“大禹治水”, 要懂得“围堵”不如“疏通”,当然游戏也不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前提一定要适当、适合、适时。
现在有很多益智类的游戏同样受到很多家长及学生们的欢迎,对于这些游戏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会上瘾了,因为类似这些益智性游戏会更大的开发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的协调性以及手脚的灵敏度。
其实不管是何种游戏,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将自身的自控力以及原则教与学生,要让学生分清最起码的对与错。
把握好尺度,妥善地利用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还有乐观的态度。
家长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参与到学生其中,当你充分融入的时候,也就是你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最佳时刻。
即便作为家长也要懂得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无理的要求一定要懂得说不,不要一味地顺从、一味的娇惯。
教给学生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实践出真知,多从学生感兴趣的业余活动中去启发学生、教育学生,同时要教育学生要将游戏中所能学到的、利用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及学习中去,要真正的做到“玩出学习、玩出成绩”。
今日话题:对于学生沉迷于游戏,你有怎样的看法心得以及合适的办法?欢迎大家前来留言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