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代表作(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郭沫若代表作(郭沫若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在线-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唐棣之花》法文版,外文出版社,1982年。

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女神外文出版社1978年版英文版

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郭沫若五部历史剧选集》英文版,外文出版社,1984年。

《吕国也说》,这种海外传播是从日本开始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他新文学创作的起点是日本,在那里度过了他文学和学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段时间。在日本“分发”世界文学滋养和促进了郭沫若思想和创作的发展。因此,郭沫若的作品早就引起了日本出版界的关注。1922年,日本东亚公司出版了《文学革命》和《白话新诗》,由大西斋和天浩主编,收录了郭沫若的诗论和诗歌。这时候,郭沫若才刚刚在中国诗坛崭露头角。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日本《蒙曼》杂志发表了对郭沫若思想和创作的评论:“要指出中国现代新文坛的优秀作家,当然要推鲁迅和郭沫若,这一点没有人会不同意。”鲁也表示,这是第一次在评论界。

日本是第一个出国研究郭沫若的国家。20世纪20-80年代,郭沫若的诗歌、小说、戏剧、史学、古文字学等在日本不断被介绍和评论。郭沫若一直是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文学史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关于郭沫若研究的交流日益加强,相互鼓励的趋势逐渐形成。2003年,日本郭沫若研究会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大学文学系成立,由九州大学汉学家左岩·昌西教授担任会长,国立博物馆大学主任藤田理仁教授和九州大学秘书长吴继平博士担任会长。举办学会郭沫若论坛,出版《郭沫若研究杂志》,成为日本学术界郭沫若研究不断发展的有力组织者。

历史剧《屈原》在苏联首演并大受欢迎。

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是另一个非常重视郭沫若文学成就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苏联外交官、重庆屈原研究者费德林与郭沫若关系密切。1953年,由费德林主编的《郭沫若选集》由莫斯科国立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序言中,费德林对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和学术研究进行了评述。与此同时,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作品被译介到苏联,他的代表作历史剧《屈原》也在莫斯科叶儿穆赫洛娃剧院上演。1958年,苏联汉学家马尔科娃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诗歌》一书由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郭沫若的抗战诗歌。1961年,马尔科娃在另一本书《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中更系统地论述了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与日本学术界一样,中国、苏联(俄罗斯)和中国的学者也对郭沫若的研究保持着交流。1992年,80岁的费德林前往北京参加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2012年6月,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圣彼得堡大学举行。中俄学者共同探讨了郭沫若的文学成就。

多语代表作品问世,引起欧洲国家的广泛关注。

在英语世界,对郭沫若创作的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1936年,英国学者哈罗德·阿克顿和中国学者陈主编的《现代中国诗选》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主编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集》都收录了相关作品。然而,由于长期受冷战心态的影响,郭沫若的文学价值在英语世界并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即使是夏志清的著名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也从未正视过郭沫若在文学和史学上的重要贡献。

即便如此,郭沫若作品中蕴含的世界文化因素,在不同时期仍然吸引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兴趣。在法国巴黎,1970年出版了郭沫若的自传《童年》,1982年出版了历史剧《唐棣之花》。后者由贡院文学院院士罗伯斯作序。1984年德国翻译出版了郭沫若的自传《童年》;20世纪五七十年代,意大利连续翻译了郭沫若的《女神》、《星空》、《屈原》、《孔雀胆》等作品。东欧国家也在20世纪50年代翻译和引进了许多郭沫若的作品,包括1955年罗马尼亚翻译出版的《郭沫若文选》、1958年匈牙利翻译出版的历史剧《屈原》、波兰翻译出版的《屈原》、《郭沫若文选》、《百花齐放》等。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也引起了东欧汉学家的关注。1980年,捷克著名汉学家马里恩·戈利克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出现(1917-1930)》,在专章中论述了郭沫若文学思想的发展。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