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是什么意思(玩物丧志与玩出大成就)对事物感到厌烦是什么意思(对事物感到厌烦并取得巨大成就)
正文:读史专栏作家向尚。
中国有个成语叫“玩物丧志”,意思是人一旦沉迷于“玩”,就不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放弃或失去对事业、对未来、对理想的追求,导致失败或一无所有。
我不否认我沉迷于一个爱好,我真的有失去理智的危险。比如春秋时期,魏国第十四位君主卫懿公就特别喜欢鹤。他整天与仙鹤作伴,失去了上进的雄心,经常忽略政务和民情。他还让吊车开着一辆比国务部长更豪华的车在城市里行驶。为了养鹤,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财富,引起大臣和百姓的不满。
公元前659年,北帝部落入侵魏,下令军队抵抗。士兵们愤怒地说:“既然白鹤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待遇,那就让它去战斗吧!”懿公忍不住了,只好亲自带兵出征。结果,由于士气不均衡,我们战败而死。
欧阳修写了一篇《灵官传序》,是关于后唐主李的。刚登上皇位时,他为父亲报了仇,尽了很大的努力把国家做到最好,最后把手放在了敌人的酋长身上。时间浩浩荡荡,骄横跋扈,“世上无英雄可挡”。但后来,这位伟大的英雄喜欢上了演员,沉迷于戏剧和娱乐,最终以毁灭和死亡的状态告终。
这些典型案例似乎都是由玩物引起的。
但是我觉得玩书是无害的,但是是一种习惯。玩耍和娱乐。再老派的人,玩的时候也忍不住笑得像阳光一样。人们越忙,就越渴望玩耍。“玩”这个词被注入了丰富的含义:粗心、不认真、不执着、毫不费力、快乐,为生活增添了色彩,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情趣。调查还表明,玩可以全面放松大脑、神经和肌肉,让你得到更好的休息,有创新精神。
游戏本身就是一门课程,一种调节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会不会玩,也反映了你在生活中是否快乐,在工作中是否满足。游戏的本质是一门艺术,正如列宁的名言:“能休息的人就能工作。”会玩的人往往能从玩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玩中学习,玩中艺术,取决于你如何理性选择。
通过玩,可以唤起人的快乐天性,放松自己,卸下所谓的伪装,投入到游戏的角色中,直到满意为止。当你打开一篇又一篇著名艺术家的文章时,你可以欣赏到他们是如何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和美丽的。
也有一些大玩家玩智慧,学习,成为大师。著名画家黄永玉是当之无愧的大画家。他写了一本书《黄永玉的七七八》。这本书是关于他如何玩大的。他演奏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散文、小说、诗歌、散文和十八般武艺。黄永玉几乎什么都弹。他“玩”得荡气回肠,又“玩”得心安理得。难怪这本书的策划人要用“艺术贯中西,肆意生活;老海胆,疯狂的主人”来赞美。
还有王石祥先生,他也是一个大玩家。他喜欢玩金鱼、蟋蟀、鸽子哨、葫芦、竹雕、老鹰、古董和明式家具…玩,这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他愿意花钱买玩具。为了弄清玩物的所有细节,我和很多普通人交了朋友,虚心请教。王重视学习,留下了文字记录和研究心得。
与《玩》齐名的还有《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书目》《篆饰录释》《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谈葫芦》《蟋蟀谱集成》等数十部作品,气势恢宏,气势恢宏。黄苗子说,他“玩弄结婚的东西”,启功说,他“研究事物,渴望结婚”。而且他真的是一个玩东西、学东西的大玩家。
似乎“玩物”不是“玩物”,而是是否有“野心”。有志气的人不仅用玩物愉悦身心,还通过玩耍成就事业。他们不会失去自己的野心,还会培养自己的野心,比如和王。真正懂得玩的人,应该先找到可以“玩”的“物”,这个“物”还是神器,比如石头,比如木头,比如古董,比如字画…;或者技能,比如象棋,比如烹饪,比如文艺,比如管理…每个人都不容易找到可以玩的东西。
如果“玩”错了“东西”,就像坐错了车。热情不能充分调动,智力不能充分发挥,结果自然不好。只有坐对了公交车,也只有认真“玩”上自己爱上的“东西”,才能玩出名堂。所以,玩东西不死心,关键是要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