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带领华夏人统一了黄河流域,后来在这里安居乐业。当时人们常说的“治天下”时期,人们选举领袖的方式是一种非血统或“准血统”的继承制,即退位制,也就是说皇位不必传给本系长子,而是选拔人才和能力,有才能的人住在那里。黄河流域出现了尧、舜、禹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唐涛的家族帝尧在他16岁的时候掌管了他的部落。在位七十多年,管理得当,所以当时的农牧渔业发展得很好。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与人民同甘共苦。人们视他为“父母、日月”,普遍支持和爱戴他;同时,他也赢得了所有部落的尊重和敬仰。
后来姚年纪大了,就开始考虑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他的位置,掌管部落的大小。他广而告之,让手下推荐,自己求教。为此,他专门召集各部落首领讨论人选。为了讨好姚,有人推荐了姚的儿子。但姚知道儿子生性粗鲁,喜欢惹事,当即拒绝。姚也想到如果不把帝位传给丹朱,丹朱肯定会不甘心,到时候可能会出事,于是下令把丹朱流放到南方偏僻的地方,然后让大家继续推荐他。
有人推荐一个很有成就的合作者,但是姚很了解这个人,认为他口才好,奸诈不老实,不能让这样的人当领导。
后来,人们把舜推荐给了善良、宽容、人品好的尧。姚这个人,只听说过,不知道,就让大家说说他的事迹吧。
舜尧,字钟华,朱峰(今山东)人。舜幼年丧母,父亲另娶妻子。后来,他的继母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大象。当瞽叟再次结婚生子时,他觉得舜是多余的。顺虽然很努力,但是和新婚妻子一起虐待顺,对小儿子百般娇宠。他像宠物一样傲慢固执,他不喜欢他的哥哥。
尽管如此,舜从不关心他们,仍然尊敬父母,爱护弟弟,一个人承担家里的一切事务。他会钓鱼,会制陶,会掌握很多技能,还会做小生意。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谦虚、勤奋、能干,所以总能做出成绩。此外,他对他人慷慨仁慈。虽然他家里没人喜欢他,但是和他合作过的人都很喜欢他。渐渐地,大家都被他说服了,纷纷指责他父母兄弟的所作所为。这使得瞽叟和大象很生气,所以他们计划阴谋伤害舜。
一天,告诉舜,粮仓的屋顶有裂缝,请他修补。在烈日下,顺拿了两顶帽子来遮阳,于是他爬上梯子到了仓库的顶上。在他专心修补屋顶裂缝的时候,大象偷偷把梯子移开了,而瞽叟居然点燃了粮仓周围的稻草,粮仓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顺仓顶无路可逃,心急如焚。看到他的两顶帽子,他一手拿着一顶,一瞬间跳了下来,却毫发无损。
然而,残忍的父子并没有就此罢休。当他们看到一个计划失败了,他们又生了另一个计划。他们告诉舜没有足够的水,让他挖一口井。舜二话没说就走了。挖到深处,和大象合力搬起一块大石头堵住井口,想把舜活活困在里面。然而,在知道自己被困在井里后,聪明的顺从不同的方向挖了起来,很快就到了地面。
我以为我弟弟会死,所以我可以继承顺的财产。你知道,顺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很多财富。但当他在舜的房间里,肆无忌惮地到处搜查时,舜推门安然而入。像恐慌一样,羞耻是很难的。但顺还是像以前一样尊敬父母,疼爱弟弟,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是从那以后,瞽叟和大象再也没有伤害过他。
姚听了大家的讲述,觉得舜确实宽容善良,于是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好好考察舜,看他是否合适。让尧舜管理政治事务,并把他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顺本着一贯的努力和肯干,加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取得了很多成绩,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姚觉得自己确实是德才兼备的不二人选,于是帝尧举行了退位仪式,把皇位让给了舜。在《墨子·上》,关于姚禅让与舜的故事是这样记载的:“姚居顺顺泽阳,授之以政,天下太平。”
舜即位后,亲自带领百姓耕田渔猎,制陶,鼓励人民发展生产;他任人唯贤,惩恶扬善,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惩罚了臭名昭著的恶人;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规范处罚,完善管理制度。八年后,尧死了,舜想把皇位让给丹朱,但人民拒绝承认丹朱为他们的领袖,舜就顺应民意,继续管理政治事务。舜老了,就像尧一样,召开部落联盟会议,通过讨论推荐、推选联盟首领。这时大禹治水成功,得到了各部落的认可,于是被推举为联盟首领,于是舜也举行了退位仪式。
尧舜“退位”的传说是原始公社民主的反映。禅让是以和平民主的方式选举部落联盟的首领,使各大部落的首领都有机会分享最高权力,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才”的思想,有利于维护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