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家医疗机构都可以申请贴息贷款,三级医院本身体量大,近几年财政压力与医院运行压力较大,资金投入显得不足, 专家认为各家公立医院都会有资金需求。对大型医院而言,对大型设备、新项目等都会有所关注;对基层医院而言,主要要解决基建问题,对基础设备、大型设备及新项目的需求都较大。
Thursday. October 27, 2022
3965 字 | 大约需要 25 min
1. 哪些医院更有可能申请贴息贷款?
三年疫情对于医院正常的医疗次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诸如DRG等医疗政策也对医院盈利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医院利润逐渐从盈利转为微盈利甚至是亏损,各家医院对于设备采买积极性下降。
专家认为此项政策出台较为及时,是较为良好的市场政策,一方面能够满足医疗需求,同时也能够拉动相关产业(尤其是国产医疗装备产业)。
各家医疗机构都可以申请贴息贷款,三级医院本身体量大,近几年财政压力与医院运行压力较大,资金投入显得不足, 专家认为各家公立医院都会有资金需求。对大型医院而言,对大型设备、新项目等都会有所关注;对基层医院而言,主要要解决基建问题,对基础设备、大型设备及新项目的需求都较大。
2. 申请贴息贷款后会购买哪些设备?
具体要看各家医院的自身情况。
影像设备资金量用量大,对医院资金流影响较大,对医院而言可能会借此政策尽量购入大型设备。
手术设备影响医院发展,也需要大量投入。在贴息贷款资源下,医院可能会考虑增加手术设备, 以提高救治能力与手术能力。
专科类设备在以往设备投入中无法受到足够关注,在贴息贷款的支持下医院可能会考虑采购。此外还可能采购检验类设备以提高自身运营效益。
3. 公立医院自身运营状态较好,不愿申请贷款的情况多吗?
此次贷款政策由国家推出,考虑较为周全。
前几年医院的运营情况都较为良好,每天都有固定的现金流,此外政府也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予以医院购买大型设备。但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尽管政府依旧有相关政策,但比例和幅度难以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医院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贴息贷款利率较低,对医院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机会, 可以及时购买原本需要推迟买进的设备。
4. 如何预估医院具体的申请金额?
与医院的营收、规模、收入情况有关。
一般县级医院的设备投入在1000-2000万左右;北上广的大型三甲医院设备投入约在5000万-1亿左右;专科医院的设备投入在2000-3000万左右,若有新的项目建设,可能会有更大需求。
目前各地都在宣传贴息政策, 很多人都在推出相关方案。目前申请的下限是2000万,对医院而言,考虑到贷款性质及资产负债表数据,并不是贷的越多越好。医院的最大竞争力是医生水平,若没有实力较强的医生,即使有再好的设备效果也有限。
中国整体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在8000亿左右,其中医疗设备采购的量占30- 40%,剩下的是医用耗材(包括人工关节、人工支架等),一般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与设备采购的比例在2倍左右。
5. 贴息贷款的落地节奏?
要求Q4的订单全部签掉,但大型医疗设备是订单式的,其到货期有产业规律,一般在半年左右。要在年内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是很困难的。对于小型设备而言尚有可能,但对于大型设备而言可能要延期到明年Q1-Q2。
6. 若提前购买,明年的需求是否会明显减少?
不会,可能有部分设备会提前购入,但医院也会伴随设备采购增大人员等投入,人力投入一旦增加,医院的接诊能力也会有所增加,带来新的医疗需求,对医院而言又会加速医疗投入。
疫情后会有新的变化。国家在推动分级医疗向基层医疗转移,对北上广的医疗机构提出挑战,外地患者可能会转移到当地医院,这些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对各地区医疗机构而言,患者转移是一种机遇,可能会留住本地患者,也会加强大众对医疗健康的关注。
7. 申请贴息贷款的具体流程?
中央发通知到卫健委,再到市卫健委。
在申报时,要求各单位在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填报相关需求,利用网站具体数据了解各省市医疗需求,银行结合国家财政情况与各家医疗机构洽谈、签订贷款意向,国家一般不会限制贷款,呈鼓励态度。银行在获得意向后进行财政审核,发放贷款。医院获得贷款后进行设备招标,招标完凭借相关单据汇总至银行,与国家管理机构申请贴息补助。
目前没有明确的招标政策,在没有明确目录的情况下,各家医院要进行统一招标是有困难的。部分省市可能会集中某些设备(如影像设备),但大部分设备需要医院自行招标采购。
目前各家企业都在提供贴息的优惠方案,应该不会把价格压得太低。
8. 手术室具体使用设备有哪些?
监护仪、麻醉机、手术内窥镜等。
内窥镜尤其值得关注。以前内窥镜一般购买的都是国外品牌,这两年也陆续有国内厂家开始提供。手术内窥镜的价格大多在100万以上,医院购置后对整个医疗技术的提升有明显效果,但目前受人才与手术室的限制,投入依旧不够充分。在此次贷款的机会下,鼓励相关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内窥镜,之前80-90%都是进口的,现在国产产品也有较大的突破,未来有较好的增长空间。
9. 此次设备购买是否有配置证要求?
此次采购没有提及配置证的相关要求,但国家也没有放开要求。
估计目前有配置证的按配置证流程进行,没有配置证的机构要在三个月内申请配置证是很困难的,但国家对部分大型设备采购(包括64排以下CT、1.5T以下磁共振)是不需要配置证的。
10. 不同设备的回本年限在多少?
大型医疗设备中,放射科的设备投入较大。CT的回收年限在3-4年左右。
磁共振的投入较大,而病人首先,回收年限要在4-5年甚至更长。
超声设备的回收年限在1-2年左右(诊断类),治疗类时间要更长一些。
内镜设备具体要结合使用量分析,每周使用5天以上的设备回收年限在2-3年左右。
麻醉机、呼吸机的使用人数有限,是为了保证手术正常运行购买,要回本较为困难。
检验设备的盈利较高,好的医院回收年限在2年左右,差一些的在3-4年左右。放疗设备的成本很大,在综合性医院的回收年限在5-8年左右,在肿瘤医院要短一些。对专科医院、精神科医院而言,需要更多时间,甚至没法回本。
不能仅仅计算设备成本,还要计算人力投入,目前在各项医疗政策下,医院的盈利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在上海现行的医保政策下,一个病人一天只做一个CT部位(计算一次收入)。
11. 一台CT一年的人力成本是多少?
以上海医院为例,一台CT一天做两班,一班需要两个技术员和一个医生,此外还有一个审核医生,至少需要四个人的人力成本。以上海的人力成本来算,一个医生的人力成本在30万,4个人即120万,两班即240万,这是最少的情况,一般需要7个人左右。
技术员不能共用,医生可以共用。但医生需要写报告,一篇报告需要10分钟,仅仅靠一个人是无法承担的。
12. CT的运营成本?
高端CT的价格在1500万,中端在1000万,低端在500-600万左右。
CT中最贵的是球管,保修价格在12%左右,高端CT一个保修的价格在130万一年,低端设备的保修价格在10%左右。设备维修和球管耗材占比较大。
用电所占比例很少,一年在10万左右。
13. 三甲医院目前做一个CT的价格?
以前的价格在200元,现在是160元,二甲医院的收费价格是一样的。
核磁的收费在400元,若核磁做两班,各需要一个技术员,一个医生,还需要一个备班,共计人力成本与CT差不多,在200万左右。
14. 内窥镜的人力与保修情况?
一台内窥镜(软镜)检查至少需要一名医生与两名护士三个人力。
一套胃肠镜的价格在200万左右,内窥镜(软镜)没有大功率原件,一般不购买其保修,但会购买维护保养,费用在5-6%左右。
一般一个上午可以做10次检查,考虑到消毒需求,软镜会按照1:3或1:4的比例配备。
15. 疫情后在设备采购与医院建设方面是否有其他政策支持?
在做定点医院时,政府财政方面的投入很大,今年疫情时给了1个亿的财政投入,这是支持力度最大的。
对整个行业而言,此次贴息政策的力度是很大的。
16. 此次准备贷多少元?
专家所在医院准备贷款3500万左右。
前期已经购买大量的急救设备,此次主要购置超声、手术内窥镜、胃肠镜、眼科、五官科等专科设备。
17. 今年购买设备后明年的预算是否会压缩?
近两年医院的业务量仍有所增长,从大的趋势而言,明年的采购量会缩小一部分,但正常采购量还是会增长,主要看明年的业务量情况。
18. 高值耗材的集采对医院的影响?
对医院有较大影响。医院心内科的收入已经大大缩水,很快骨科也面临集采,总体业务明显缩水。
目前新的技术在人员、技术收费方面没有良好的政策,对医院而言是有压力的,造成很多医院近两年医院的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亏损,只能通过压缩人员与拖延档期以缓解压力。
19. DRG政策执行情况?
执行了一部分,DRG的执行是有困难的。
严格实行DRG之后医院整体的营收会受到重大打击。
20. 采购设备中有哪些是国产品牌?
专家所在医院在今年购买的急救设备中有很多国产品牌,如联影的CT,此外也购买了飞利浦(进口)和迈瑞(国产)的监护,血透设备购买的都是进口设备。
文章来源:SEVEN调研纪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openhis@newtouch.com)
关于新致开源HIS
新致开源HIS是国内首款开源医疗软件,由武汉新致医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正式发布上线。其高度契合国家十四五“普惠数字化”要求,致力于服务全国百万医疗卫生机构,助力国内医疗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新致开源HIS,依托天天数链平台支撑及多年医疗行业经验,将医院信息化产品上链确权并开源共享、开启与国内医疗IT公司联合运营的新模式,逐步实现医疗机构在“医、教、研”、“护、药、技”、“人、财、物”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改变国内医疗信息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