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三十辐翻译及原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老子四章三十辐翻译及原文
老子四章
老子〔先秦〕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2、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翻译及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3、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
意思是: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十一章,与第十章合起来看主要讲有无交通而生利用的道理,为后文的无为而治的具体细节做铺垫。人类认知以外的无和有,是自由王国。人类认知以内的无和有,是必然王国。对于人类来说,道是客观规律性;无是人类对规律性的认识;有是人类对规律性的应用。研究理论的科学家,就是在努力从自然界中具体的“有”,发现虚“无”的理论。比如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研究应用的科学家,就是在努力根据虚“无”的理论,发明出具体的“有”;比如,根据“相对论”,人类造出来“原子弹”。更多的发明家,就是在努力从“有”应用到“万物”。
4、老子四章第八十章翻译及原文
1、老子四章翻译如下: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2、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3、鉴赏
本章为老子“道”之续篇。老子认定似无或存、渊深澄寂的“道”是万物之宗。用于人事,其能挫人之锐气,解人之纠纷,和众之光明,同众之尘垢,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4、作为老子之“道”的续篇,本章被近人张松如称为是老子对“道”的一种“写状”(《老子说解》);张松如还进一步指出:“在以后,(老子)还会一续再续,反来复去续下去。”(《老子说解》)
5、然而,这种本体之“道”光续于“写状”,还总归是“道”之本体;翻来覆去“道”(说)本体之“道”,似乎不是老子之本意;述说(即写状)“道”之本体,是为了“道”之用,所以老子于本章一开始就讲到“道冲而用之”。这“用之”,如徐梵澄说来是用于“人事”(《老子臆解》)。
6、如将“挫其锐”用于人事,就要明白锋芒显露总非智者所为。原本以为战争打仗总该保锐气持锋芒,但优秀军事家却又知对方也在“避其锐气”(《孙子兵法·军事》),所以常常掩其锋芒,藏其精良,为的是虚实奇正无以捉摸,以便寻机给对方致命一击。“道”之厉害就是如此。
5、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六十四章
1、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 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6、老子第六十四章翻译及原文
翻译: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7、老子四章高二翻译及原文
1、[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2、[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3、【评析】
本章紧承前章,是对如何保持系统化工程的合意稳态的论述。老子认为系统在稳态时容易维持,异变在微弱时容易散失,所以,他认为要以预防先于治疗的原则来保证系统合意稳态的维持,并通过这种稳态的保持来求得工程目标的渐进实现。对渐进的演变过程,老子既主张保持警惕以防微杜渐,加以利用以求事业的成功,又主张加以因顺以保持平稳的演变,并要求圣人充分发挥他的调节指向作用以保证事态的匀称自然发展。
8、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第二章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原文第二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9、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高中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10、老子第五十四章原文及翻译
善建者不拔:凡是有所建树的,难以拔除其根基。造房子地基打的很深,上面的房子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势必非常稳固。
成功人士,一定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能够安然度过。其他人仅仅看到一个表象,核心东西并不知道,总以为那是一种幸运,其实哪有这么多的幸运,哪有一辈子的幸运;都是一次一次迎面而上,解决难题。而根基就是不为人所知的法宝,就是厨师的秘方,就是其心定之所在。
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信念的,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始终不脱离正道。笃定地认为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终究会获得成功的;哪怕碰到各种逆境,依然能够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子孙以祭祀不辍:按照这两个原则,最终可以享受福报,得到子孙敬仰,哪怕死后依然祭祀不断;然而也有很多人,生前不结善缘,不做好事,死了之后压根没人拜祭;孔子的子子孙孙,一直爱戴孔子,也享受着孔子所带来的光耀。还有香港影星张国荣,每年都会有人自发组织纪念。道出的就是这句话之真理。
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德”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纯真,对自己真实,对他人诚信。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家庭,“德”所表现出来就是富余,不仅仅自己善良,通过将学习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进而影响到身边的人。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己的家乡,“德”表现出来,邻里之间相互和睦,这个德性就可以不断得到成长。
邻居之间,相互串串门,送点小礼物,偶尔一起吃个饭;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久而久之,成为了朋友。像我居住的小区,物业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办邻里之间的活动,这样大家就慢慢认识了,慢慢熟悉了,这个“德”就慢慢滋养起来了。
11、老子第四十八章原文及翻译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③,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注释]
1、为学日益:为学,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识。此处的“学”当指政教礼乐。日益:指增加人的知见智巧。
2、为道日损:为道,是通过冥想或体验的途径,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此处的“道”,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损,指情欲文饰日渐泯损。
3、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取:治、摄化之意。
5、无事:即无扰攘之事。
6、有事:繁苛政举在骚扰民生。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为学日益,
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
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统本也。
12、老子第四十九章原文及翻译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不为,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大”在“三才”之上增加了道,就给中国文化思想的架构,打开了一个极其高远、极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间。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的;而且在贯穿中,不给天与帝这类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留下任何插足的余地。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从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论的基础上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13、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如下: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这就有了丑陋了;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造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从。所以有德的圣人看待万事万物都是顺其自然,实行不用言辞的教育,万物兴起而顺应不加干涉,生发而不去占有,有所施为,但是不依赖,大功告成却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会离开功。
14、老子四章二十四章翻译
1、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2、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3、鉴赏
本章为老子“道”之续篇。老子认定似无或存、渊深澄寂的“道”是万物之宗。用于人事,其能挫人之锐气,解人之纠纷,和众之光明,同众之尘垢,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作为老子之“道”的续篇,本章被近人张松如称为是老子对“道”的一种“写状”(《老子说解》);张松如还进一步指出:“在以后,(老子)还会一续再续,反来复去续下去。”(《老子说解》)
然而,这种本体之“道”光续于“写状”,还总归是“道”之本体;翻来覆去“道”(说)本体之“道”,似乎不是老子之本意;述说(即写状)“道”之本体,是为了“道”之用,所以老子于本章一开始就讲到“道冲而用之”。这“用之”,如徐梵澄说来是用于“人事”(《老子臆解》)。
15、老子四章六十四章翻译
1、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2、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3、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
4、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5、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16、老子四章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注释]
1、强:刚强、果决。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则物无避焉;力用於己,则物无改焉。
知足者富,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强行者有志。
勤能行之,其志必获,故曰强行者有志矣。
不失其所者久,
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久长矣。
死而不亡者寿。
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17、老子四章原文和翻译
1、《老子》四章翻译如下: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18、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必须的时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一样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明白与体会,那么就能够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能够做我的老师。我选取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能够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