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内容概括20字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藤野先生内容概括20字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
《藤野先生》中具体的内容: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藤野先生内容概括200字
藤野先生内容概括:
鲁迅初到日本留学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里与藤野先生相识。
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为学生纠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刨实习,他毫不掩饰地向鲁迅了解裹脚。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君子。
3、藤野先生内容主要概括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藤野先生概括50字左右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来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用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精神,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文章有两条线索:以作者与藤野的往来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情感为暗线。本文章被中国大陆的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收录。
藤野先生关心鲁迅的学业,亲自给鲁迅修改讲义的笔记,有其他的日本学生们认为藤野先生曾经泄漏考题给鲁迅,但是根据当时实在的纪录:藤野与鲁迅之来往,并不是建筑于利益之上,因为藤野教导的解剖学,鲁迅只得了59.3分,未曾及格。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5、藤野先生文章概括
《藤野先生》选自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有:
1、东京见闻: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白天成群结队观赏樱花,晚上学习跳舞,鲁迅非常厌恶,离开东京,来到仙台。
2、仙台医专学医经历:
仙台医专的职员善待鲁迅。
任教骨学的老师藤野先生关心爱护鲁迅:用红笔增添、订正鲁迅讲义中内容脱漏处、文法错误处,耐心纠正鲁迅画的解剖图,担心鲁迅不肯参加解剖实习。
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怀疑鲁迅的成绩,认为是藤野先生把考试内容泄露给鲁迅的。鲁迅把这件事情告诉藤野先生,与几个同学一起去诘责干事找借口检查鲁迅讲义的无礼,要求他们发布检查结果,这才消灭了流言蜚语。
6、藤野先生课文概括
1、东京见闻: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白天成群结队观赏樱花,晚上学习跳舞,鲁迅非常厌恶,离开东京,来到仙台。
2、仙台医专学医经历:
仙台医专的职员善待鲁迅。
任教骨学的老师藤野先生关心爱护鲁迅:用红笔增添、订正鲁迅讲义中内容脱漏处、文法错误处,耐心纠正鲁迅画的解剖图,担心鲁迅不肯参加解剖实习。
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怀疑鲁迅的成绩,认为是藤野先生把考试内容泄露给鲁迅的。鲁迅把这件事情告诉藤野先生,与几个同学一起去诘责干事找借口检查鲁迅讲义的无礼,要求他们发布检查结果,这才消灭了流言蜚语。
3、回国以后的经历:鲁迅回国以后,经常记起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心希望与不倦教诲。鲁迅把讲义订成3本,作为纪念,可惜迁居时遗失了。夜间写作疲倦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就勇气倍增,继续奋笔疾书。
7、藤野先生150字概括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这篇散文作者描述的事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
《藤野先生》中具体的内容: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8、藤野先生300字概括
《藤野先生》中具体的内容: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9、藤野先生400字概括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期望,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内容概括2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内容概括:
此文通过回忆了伯父鲁迅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伯父鲁迅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
赞扬了鲁迅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45年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周晔作为鲁迅的亲侄女,从小即亲身感受了鲁迅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了鲁迅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这些事情都深深感动着周晔,在她长大后更是经常怀念着鲁迅,所以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作者更是情难自抑,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文章生动、真实、感人,更具说服、感染力。
11、金岳霖先生内容概括50字
1、主要内容:全文以一个“趣”字为线索,描写了金先生有趣的外表穿着,所教有趣的学科,有趣的提问,有趣的答问,有趣的讲学,有趣的爱孩子的方式,有趣的爱人的方式,有趣的接触社会的方式等来展现一个哲学家的全貌。
2、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概写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值得写一写。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从多方面具体叙述金岳霖先生富于个性的特点,给读者提供全面、深刻的印象。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呼应开头,希望熟悉金岳霖先生的人多写一点文章,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3、金岳霖是一位乐观幽默、风流儒雅、用情至深的学者。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12、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概括
日本人在鲁迅没挂科的情况下写了匿名信 说明日本人不相信中国人在没有得到答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考试 说明了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鄙视和偏见。
1、是因为鲁迅在考试中没有挂科,而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就认为就藤野先生给鲁迅提前看过卷子,就写匿名信嘲讽。
2、简单说,就是藤野先生支持鲁迅,日本学生嫉妒或者不相信鲁迅先生,也可引申为对华人的蔑视,认为除非是作弊,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就。而鲁迅先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必然委屈,愤怒!但是藤野先生的行动给与了他安慰与鼓励。这也是鲁迅先生感激,怀念藤野先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写了作者对学医是否正确产生疑惑但还没改变学医的看法,为下文的看电影事件及弃医从文铺垫。
4、看电影事件与匿名信事件中日本同学和中国人的表现刺激了鲁迅 使他明白医学只能救人的身体 救不了人的灵魂和精神 所以弃医从文。
13、藤野先生内容提纲
藤野先生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1-3段):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写出了去仙台学医的直接原因。
第二部分(4-35段):在仙台学医的经历。
第一层(4段):写去仙台途中的见闻。
第二层(5段)概述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
第三层(6-23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交。
第四层(24—31段):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我”弃医从文。
第五层(32-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第三部分(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及藤野先生精神对“我”的鼓舞。
14、藤野先生VS寿镜吾600字
其实,对于鲁迅来说,寿镜吾先生就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份热,发了一份光。照亮了小鲁迅对于文学的热爱之心。
在小鲁迅看到寿镜吾先生极其陶醉极其陶醉的读书时,他的心里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我想,这一画面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久久的,久久的….
我想,鲁迅是对寿镜吾先生敬重的,无比怀念的。因为文中所描述的寿镜吾先生,首先是方正、质朴、博学的。从他逐渐给小鲁迅加读的书,可以看出他教学的认真。
对于学生们出去玩而他没有责备,有戒尺而不常用,可以看出他的宽容,严而不厉。因为,他是爱学生的。
但他刻板,迂腐,在他看来,学生只能读经书,其他的都不能涉猎。他一人大声读书时,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期间,活现出一个老夫子的天真形象。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先生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更多的是恭敬和眷恋之情。
在鲁迅眼中他的启蒙老师是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在鲁迅眼中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和蔼善良的人。即使有罚跪的规则和戒尺也都不常用。他是打心眼里爱学生的。
在鲁迅眼中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读时,那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的神情,是在他的心底留下极为震撼的画面的。
不管是别人如何评价寿镜吾先生,我都认为,相信他,鲁迅先生也一样认为,他是个好老师!
15、三顾茅庐内容概括20字
1.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三次诸葛亮被刘备打动。
2.讲了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到.在第三次,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打动,终于同意下山,辅佐刘备。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6、老山界内容概括20字
《老山界》这篇课文以一个红军战士的视角,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与感动。
节选: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7、军神内容概括20字
《军神》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被打伤了右眼,在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时他拒绝使用麻醉剂,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清醒的大脑来指挥千军万马,所以坚持不用麻醉剂。他忍着巨大的痛苦,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手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拓展:军神 扶桑无敌神话,享有「一骑当千」美称,统领东瀛最精锐的神风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日间能连破中原九十九种武学,是歼灭鬼祭大军和雾隐城的关键人物。个性公私分明,休息时间绝不办公,擅於领导统御,甚得部属敬重效尤。
18、负荆请罪内容概括20字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居功自傲,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的门客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样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丞相对我如此宽容。”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