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1、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画蛇添足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

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 -一个人喝则正好。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有–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

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2、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3、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定会经常刮大风,这可真是有远见的喜鹊。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处粗大低矮的树桠,这地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桠。然后,喜鹊又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地将原来的窝巢从高高的树顶上搬下来,它将那些搭窝的枝条、草叶,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树桠上,筑起了新居。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桠上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歇凉。人们在树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人也是一样,当我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当前,如果不能兼顾眼下与将来,考虑问题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话,都会遭受损失的。

4、阳古的愚忠

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自率兵参加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将军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又累又渴,一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水。子反有个叫阳谷的仆人,平时对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爱护,此刻一见主人这般模样,赶紧搬来一坛酒,让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个劲地替子反擦汗。司马子反这个人向来嗜酒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里还顾得上眼下正大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个一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战半日,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恭王派人去司马子反帐中催他出战,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于是仆人阳谷又对来人说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大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十分着急,便亲自到子反帐中探望。楚恭王刚一进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顿时气得脸色发紫。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子反大声喝道:“今日之战,关系重大,寡人亲自出战,身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心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子反的仆人阳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谅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顶罪。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人,一味只知道娇宠自己的主人,你的罪过也不轻。子反作为国家大将,误了国家大事,你顶替得了吗?”

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以戒众人。子反的仆人阳谷从此离开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人的阳谷,爱护主人,对主人忠诚无可厚非,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足主人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大事,使主人召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这种不讲原则、不顾后果的爱实在害人不浅。

3、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3、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定会经常刮大风,这可真是有远见的喜鹊。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处粗大低矮的树桠,这地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桠。然后,喜鹊又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地将原来的窝巢从高高的树顶上搬下来,它将那些搭窝的枝条、草叶,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树桠上,筑起了新居。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桠上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歇凉。人们在树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人也是一样,当我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当前,如果不能兼顾眼下与将来,考虑问题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话,都会遭受损失的。

4、阳古的愚忠

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自率兵参加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将军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又累又渴,一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水。子反有个叫阳谷的仆人,平时对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爱护,此刻一见主人这般模样,赶紧搬来一坛酒,让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个劲地替子反擦汗。司马子反这个人向来嗜酒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里还顾得上眼下正大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个一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战半日,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恭王派人去司马子反帐中催他出战,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于是仆人阳谷又对来人说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大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十分着急,便亲自到子反帐中探望。楚恭王刚一进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顿时气得脸色发紫。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子反大声喝道:“今日之战,关系重大,寡人亲自出战,身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心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子反的仆人阳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谅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顶罪。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人,一味只知道娇宠自己的主人,你的罪过也不轻。子反作为国家大将,误了国家大事,你顶替得了吗?”

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以戒众人。子反的仆人阳谷从此离开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人的阳谷,爱护主人,对主人忠诚无可厚非,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足主人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大事,使主人召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这种不讲原则、不顾后果的爱实在害人不浅。

4、古代寓言二则原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反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1]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6、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及翻译

一: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二、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7、寓言两则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掩耳盗铃(一)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

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锤:(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

原词是掩耳盗钟。

翻译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赏析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滥竽充数(二)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辨音】耳:不能读作“ér”。

【辨形】铃:不能写作“玲”。

【辨义】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8、寓言两则原文

寓言两则以《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为例。

《揠苗助长》原文: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守株待兔》原文: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蹿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可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9、寓言四则原文及注释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蚊子和狮子》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仅这几招,女人同男人打架时也会用。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这故事是说,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

10、寓言两则朝三暮四的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11、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1、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译文: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