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的意思

醉翁亭记中的意思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醉翁亭记中的意思

1、醉翁亭记中的意思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2、醉翁亭记临的意思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醉翁亭记发的意思

句中“发”字是动词“开放”之意。这个句子意思是: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意思野花怒放散发着淡淡清香。

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4、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

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所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范仲淹呼吁改革,得罪了当时的封建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朝中树立了许多敌对势力,随着改革的失败,范仲淹被贬,当时欧阳修上书劝诫,备受牵连,被贬至滁州,在滁州做了两年知州,醉翁亭记就是在被贬滁州之后所写,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看似优美的文章中却隐藏着欧阳修被贬之后的苦闷的心情,所谓的寄情于山水之间。

5、醉翁亭记什么意思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6、醉翁亭记中的用法归纳

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而乐亦无穷也

③溪深而渔肥

④泉香而酒洌

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日出而林霏开

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佳木秀而繁阴

⑦水落而石出者

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

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

①朝而往

②暮而归

③往来而不绝者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临溪而渔

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

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而不知人之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陈述)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陈述)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判断)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词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

3.名之者谁:助词

4.醉翁之意:的

5.山水之间:连词

6.山水之乐:的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

8.山间之朝暮也:的

9.山间之四时也:的

10.四时之景:的

11.宴酣之乐:助词,的

12.山林之乐:的

13.游人之乐:的

14.太守之乐:的

7、醉翁亭记而的用法及意思

“而”字在汉语中既可以用作副词,又可以当作连词使用,尤其是作为连词时又有多种用法和含义。

1.副词。表示时间,意为不久。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中的“而”就是用作副词,指夕阳不久就落在西山之上。

2.连词。

表示并列,意为和或者不译;“而”字在文中用作连词表示并列的有“溪深而鱼肥”和“坐起而喧哗者”等;

表示承接,意为又、就;表示承接的有“野芳发而幽香”与“水落而石出者”等;

表示修饰,可以不译;表示修饰的有“朝而往”与“往来而不绝者”等;

表示递进,意为而且;表示递进的有“而年又最高”等;表示因果的有“而乐亦无穷也”;

表示因果,意为因而、所以;

表转折,意为却、但是。表示转折的有“而不知人之乐”等。

8、醉翁亭记当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醉翁亭记当中的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醉翁亭内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因《醉翁亭记》影响深远、千古传诵,醉翁亭位居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之首,又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9、醉翁亭记25个而的意思

醉翁亭记里一共有25个“而”字,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连词,表并列

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而):连词,表承接

3、 而年又最高(而):连词,表递进

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连词,表并列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连词,表承接

6、 云归而岩穴暝(而):连词,表承接

7、 野芳发而幽香(而):连词,表承接

8、 佳木秀而繁阴(而):连词,表承接

9、 水落而石出者(而):连词,表承接

10、 朝而往(而):连词,表修饰

11、 暮而归(而):连词,表修饰

12、 而乐亦无穷也(而):连词,表因果

13、 往来而不绝者(而):连词,表修饰

14、 临溪而渔(如果将“临”字解释为动词“到”或“往”的话)(而):连词,表承接(如果将“临”字解释为介词“在……旁边”的话)(而):连词,表修饰。

10、醉翁亭记的醉翁亭在哪个省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11、醉翁亭记21个也的分别意思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山间之朝暮也

11.山间之四时也.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8.在乎山水之间也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而乐亦无穷也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也”,应有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也”,应是得意语气,。《朱子语类》卷三十九载,欧文公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原说是陈述句,改句则陈述中有感叹,有陶醉山水间之意。又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若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上述的意味则消失殆尽了。

12、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语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详析:《醉翁亭记》第二段主要描写了山间早晚之景与四季景色,及出游心情。原文如下: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其中描写春景的是:野芳发而幽香。描写夏景的是:佳木秀而繁阴。描写秋景的是:风霜高洁。描写冬景的是:水落而石出。

13、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意思: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以不同的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