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摸头的含义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心理学上摸头的含义
心理学上摸头的含义为害羞或者思考问题,如果是在男性群体身上出现的话就有很大可能是思考问题的含义,因为男性这个时候一般是感觉到困惑才会习惯性不自主地想要摸头来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
而女性摸头一般是害羞的表现,因为女性的头发其实是女性的第二张脸的存在,女性的头发会像她们精致的脸庞一样带给她们自信,当她们遇上自己心动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寻找可以带给自身自信的事物,而最自然的表现就是抚摸自己的头发了。
2、男生摸头发的的心理
男生摸头发的的心理:男生摸女生的头发说明对别人的头发感到好奇,也有捉弄的意思,比如扯你辫子,还有就是羡慕女生的头发不论是发质还是数量。也有可能是对这个女生有意思,觉得这个女生很可爱。第二种是摸自己的头发,摸的地方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表示心虚,摸后脑勺的头发表示不好意思、尴尬。摸额头前的头发,表示不知所以或者欲言又止。还有可能是男生习惯性的动作,为了耍帅。不开心时,为了掩饰自己的想法而靠动作缓解。
3、摸摸头是什么意思
朋友和朋友之间经常会在社交软件上进行聊天,聊天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的情绪比较低落或者遇到了一些不太开心的事情,作为朋友的对方,这个时候会发摸摸头这样的聊天内容,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聊天内容的意思,那么摸摸头是什么意思呢?摸摸头表示的意思是一般是在女生出现担心、难过、焦虑等情绪低落的状况下表示安慰的动作。摸摸头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和摸头杀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通过摸摸女生的头这个动作就能够把它秒杀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撩妹动作,这个动作能够让少女的少女心炸裂。
4、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者
作者是王国荣。
书籍介绍:书中引入了各种有趣的故事例证说明,将道理解释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借此机会推荐给大家。 本书适合各类读者,如果你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对心理学家都在做什么感兴趣,从书里你能找到答案;如果你准备或者正在进行心理学研究,这本书有助你对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有宏观的理解;如果你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你对媒体上出现的比算命师傅还厉害的心理咨询师无比崇拜,你必须看看这本书,掌握一些判断真知识和伪科学的工具。
5、网络上十一的含义
如今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的词,每个词代表的意思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其中让人好奇的就是网络上十一的含义是什么?在网络上十一并不是代表家人、朋友或者恋人,它会存在一些遗憾的含义。由于朋友笔画是十二画,另外家人和恋人的笔画同样是十二画,十一就意味着少一画,无法成为家人,朋友或者恋人,因此稍微会有些遗憾。如果女性称呼你是十一先生,这就意味着你跟朋友,恋人或者家人都会差一点,虽然可以一起出去吃饭,散步或者学习,但也就只能这样了。
6、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关于情绪
人类内心充满了主观意识,如果他们拥有了一种心理倾向,就会受到偏见和情境的影响,一旦认定一个结论,就会设法让情况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罗森汉的实验一方面揭露了精神病学诊断的不严谨,让当时繁荣的精神病学陷入了发展的低谷,同时也鞭策着精神病学家修订诊断标准,从长远来看,促进了精神病学向科学方向发展。
罗森汉找来8个朋友,连同他自己,假装成精神病人。他们连续5天不洗澡、不刮胡子、不刷牙,然后以这样一幅邋遢面孔去精神科挂号,跟大夫说,“有人一直在我耳边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医生对罗森汉的最后诊断是,“这名39岁白人男性,长期以来对亲密关系抱有极度矛盾的感受,情绪不稳定,自称有很多好友,但言谈之间表露出对友谊的疑虑。”还把他记笔记的行为,认作是精神分裂症导致的偏执行为。参与这次实验的其他8个人中,有7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有一个被诊断为躁狂抑郁型精神病。这些人,平均每人住院19天,最长的住院50多天。医生把正常的言行举止看作是病情好转的征兆,由此,罗森汉提出,精神病的诊断并不是根据个人状况而定,而是受到外在情境的操控,所以诊断并不可靠,存在误差。
罗森汉的研究结论就像一枚炸弹,震撼了整个精神病学界,引发了美国很多精神病医生的全力反驳。有的精神病医生非常愤慨,跟罗森汉隔空斗法,扬言说让罗森汉随时派假病人过来,保证一眼就能认出来。罗森汉也不服输,他表示会在3个月内派假病人到这个医生所在的医院就诊。可能你已经发现,这相当于是之前实验的反操作。3个月过去后,这家医院非常自信地表示,他们发现了41个罗森汉派来的假病人,但实际上罗森汉一个人也没派。
7、哲理故事:10种有助于生活的心理学现象
我们的心理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科学家们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至今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解答方案。现在我们要说的就是存在于我们人群当中的一些心理怪象,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人群当中。1、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2、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3、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4、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6、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7、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8、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9、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10、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8、谈美文艺心理学家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1、《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2、《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3、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
9、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10、什么是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其中一种流派,该流派主要是研究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从而根据人的肢体行为,来猜测人的心理活动。行为心理学最早是20世纪的时候在美国出现,当时的社会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于是便有一些较为年轻,思想较为先进的心理学家门就提出心理学不能只研究意识,也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研究行为的观点。虽然一开始,该观点并不被认可,但提出了十年左右的时候,行为心理学就在心理学界中被广泛研究。
11、谈美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本书稿收录了朱光潜先生的两部美学方面的代表作《谈美》和《文艺心理学》,其内容中西融会、古今沟通。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决不会空手回去的(朱自清)。
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文学、哲学、心理学、美学诸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我国现当代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一生著述和译著丰赡。主要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文学》、《谈美》、《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以及黑格尔《美学》等一系列翻译著作。
12、心理学与生活简介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第一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该中译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本书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主要课件。
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使用本书学习心理学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