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一寸虫》反思

大班教案《一寸虫》反思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班教案《一寸虫》反思

1、大班教案《一寸虫》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

  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师: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评析: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说一寸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再结合老师出示的一寸虫,帮助幼儿了解了一寸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帮助幼儿建立一寸虫长度经验,为测量活动作准备。)

  二、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师: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去摆一摆,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评析: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测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验证测量结果,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三、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认识吗?

  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师: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幼儿给其他鸟类测量最钟爱的东西,通过实践操作,巩固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四、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师:树丛里的鸟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那你们有自己最钟爱的地方吗?你最钟爱身体的那个部分呢?为什么?请你和一个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朋友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评析:进行第三次测量,联系幼儿实际,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测量最钟爱的地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并且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评析: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而且更多体验了情感的要素,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动脑子想出办法来,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2、大班教案《一寸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

  (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banzhuren)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

  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3、大班教案《一寸虫》反思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是个过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儿对鸟的认知。】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设计思路:演示课件时,可用记号明确标出需要测量的部位,帮助幼儿明确测量的路径。】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设计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难度比第一次大,并且要求幼儿独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虫数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儿有机会尝试用尽可能少的一寸虫来进行测量。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如移动测量工具、目测等。】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绝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活动难点:

  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启发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甫。

  教学反思:

  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别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足了小朋友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伟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此后,孩子们学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

5、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蛇》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折纸蛇的创作。

  2.能够初步看懂蛇的折纸步骤图,并且尝试自己探索折叠。

  3.在蛇的折纸探索和折叠中体验折纸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步骤图,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细细长长一根绳,绳上长着两眼睛,大人小孩都害怕,时常出现草丛中。”是什么?你见过蛇吗?他是长什么样子的?(师总结)今天呀,我们就来折一折蛇。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

  (1)出示图谱:你在图谱上看到了什么,哪些步骤你能看懂?

  (2)请幼儿来进行示范。

  (3)幼儿自行操作。

  (4)集体讲解:

  你在哪里遇到了困难?谁能来帮助他?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比较难呀?

  2.老师示范

  (1)出示师地范图,这是我这好的蛇,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折叠的吗?

  (2)看图谱进行讲解:

  ①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成三角形并打开有折横。

  ②将两边折向对角线变成“冰激凌”。

  ③两边继续向对角线折变成更小的冰激凌。

  ④另一头也折向对角线变成菱形。

  ⑤把菱形对折变成三角形。

  ⑥把三角形随意曲折变成蛇的身体。

  ⑦把一端向下折变成蛇的头。

  (3)在讲解的时候在次将幼儿探索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

  3.幼儿再次尝试独立折叠

  三、作品展示讲评

  1.小组进行自己讲评。有组长符合评选出最佳作品和奖项。

  2.师总体奖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的蛇对于幼儿来说其实第有一定难度的,幼儿卖肉女五积极探索的欲望还是很高的。但在本次活动我还尊在这许多的问题,经过评课活动,我也明白了原来折纸活动并不好上,首先在目标上应该再把目标定的细化一点,把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在目标里,在指定一个有意义的感情目标,比如说让幼儿目标蛇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去保护它!在活动过程中,我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比如说蛇吃老鼠,来激起幼儿的兴趣,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前面幼儿会步骤只需稍微提一下,但是重难点的部分需要在细化一点,让幼儿明白蛇的形状,是弯弯曲曲的,让幼儿学会往上折往下折,在步骤图上,我应该把简单的步骤画在一张纸上,难的步骤要画的大一些,让幼儿一眼就看明白!这样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就会容易很多了。

6、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寻找春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自己先画一副春天的图画。然后让幼儿在图画上寻找属于春天的东西。最后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寻找属于春天的实物。让幼儿每人画一副属于春天的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识大自然,分清四季。

  2.让他们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3.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在郊外注意安全问题。

  活动准备

  图画,春天的实物。

  活动过程

  首先先让孩子们把图画上的所有东西认识一下,让后让幼儿告诉老师春天和冬天比较有什么变化,穿什么衣服等。最后让孩子们大自然中寻找实物。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page_break]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

  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8、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破解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9、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哈哈小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孩子喜欢照哈哈镜,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幼儿嬉笑不已。该活动以照哈哈镜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画哈哈小人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小人变形夸张的原因,使幼儿在画画中由无意识绘画变成有意想象和创造,同时让幼儿在画哈哈小人过程中,感受到小人形体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能用勾线笔画出观察到的小人。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3、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若干、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6只、黑板一块、浅红或浅绿色A4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 观察范例 :出示“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

  师:仔细看一下这个小人,看清楚这个小人的模样、大小。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并交流

  要求:找一张白色的纸竖起来,画得一模一样;顶天立地

  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二、 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 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画顶天立地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不要把小人画的太小,以免达不到实施效果)

  2、 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 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4、 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想一想出现不同变化位置的原因。

  提出质疑:

  为什么小人断开了?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人没断开?

  5、 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 小人连线,探究变化。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化。

  引发思考 :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以及折痕与小人形象的关系。

  A 如果我把这张纸横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斜过来呢?如果我把这张纸再折一次呢?

  B 回去再试一试。

  活动延伸:

  装扮小人:添画哈哈小人,让小人更漂亮。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是通过让幼儿画小人来体验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现象,并且通过三次操作活动让幼儿探索、发现使小人身体各部分能够延伸变长的秘密,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虽然画的小人很简单,但是简单之中蕴含了一种比较复杂的规律,这是一次探索性很强的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能够提升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有许多幼儿都能够延伸小人的头、手臂、身体等。如果,能够在讲评时,能在投影仪上示范幼儿小人变长的过程,那效果会更佳。

  活动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美术活动,以往一直以为美术活动很难在公开教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热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开始思考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10、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手套》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初动力。为此,设计了《手套》活动。让幼儿通过这一活动,在巩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教学过程:

  (一)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t 舌前音,送气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的手套。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因为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要精心的去设计和准备。这也督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如此对待,作到精心、敬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幼儿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还需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方法,让我的活动充满精彩。

  不足:

  准备的不充分,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时间的把握上稍差一些,前面用的时间有些长,以至于后面幼儿有些仓促,这其间教师有些话应再简练一些,重复话较多,这样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耽误时间。通过反思这些不足,使我深刻领会到教师就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语言表达、丰富的课外知识等,因此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活动中赞美幼儿的成功,幼儿会再还你一个惊喜。教育在于鼓舞和唤醒。

11、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跑圆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外活动对孩子们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对幼儿全面 发展的教育功能,满足幼儿多种发展的需要,于是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此次大班体育《跑圆圈》活动。为全面锻炼幼儿肌体,均衡发展幼儿动作。

  活动目标:

  1.学习身体左侧向弯道内倾斜快跑的动作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通过左手臂的彩绳提示、自身探索、同伴学习、竞赛游戏,初步练习弯道跑的动作。

  3.增强集体荣誉感,体验竞赛游戏带来的快乐。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4个火炬,口哨,左臂的标记(红黄蓝绿彩带),起点箭头标记,主火炬台。

  2.背景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郊游吧!(音乐声中,老师带着孩子们做矮人走、高人跑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请一个能干的幼儿沿着圆圈跑,其他幼儿观察该幼儿的身体动作。(跑一圈便步走,调整呼吸)

  2.谈谈“你在弯道上怎样跑的?身体和平时直线跑有什么不同?”——幼儿进行讨论,教师小结。

  3.教师示范弯道上跑动作,强调身体左侧向弯道内倾斜快跑。

  4.按照老师的方法,请幼儿练习体验在弯道跑的动作。

  5.幼儿集合,教师提出个别幼儿在弯道上跑时会离线的问题,组织幼儿探讨。

  6.个别再次幼儿示范。(集体后退两步,个别幼儿示范)同时教师小结:身体向左倾斜跑,脚靠近线。

  7.幼儿分男女生在圆上进行追逐跑练习,强调外道超越的规则,激发幼儿超越意识。

  8.幼儿自己的圆圈上进行练习。

  三、游戏——圆上接力赛

  1.每组第一个小朋友先跑,跑一圈回到原位,与第二个拍手,站在队伍的最后。第二个小朋友再跑,直到全部跑完把手举高向老师示意。

  2..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导入游戏情境:我们幼儿园即将举行第二届运会,我们都是小小火炬手,来传递火炬,最后一名火炬手跑完后,将火炬高高举起。

  3.竞赛游戏:“圆上接力跑”,传递火炬。(最后一名火炬手将火炬插入主火炬台上)

  四、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完成了传递火炬的任务,一起来放松一下吧!(全体幼儿边走边捶臂捶腿,随乐和同伴一起放松。)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 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活动的动作,方式比较开放。幼儿们在游戏中不但学到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友情。这类游戏很受幼儿喜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幼儿 动作的想象力。

  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与密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很大的收获。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带给幼儿更多精彩的游戏。

12、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好玩的身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完成各种肢体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度。

  2、体验挑战、合作的快乐,增强保护同伴的意识。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块大垫子,事先布置在场地上。

  2、放松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我说你做

  孩子站在垫子上,以单人、双人的形式,听老师指令做动作。

  之后稍进行放松。

  二、基本部分

  1、游戏:越过障碍

  ▲男孩子排队,女孩俯卧在垫子上,男孩从女孩身上过去。

  要求:不能碰到女孩子,包括头发、衣服、身体的任何部位,然后从旁边走回来。

  教师根据幼儿完成的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如双脚跳过、增加速度、增加宽度等。

  ▲男孩、女孩交换游戏。

  教师小结。

  2、游戏:穿过鳄鱼池

  玩法:幼儿从岸上穿过鳄鱼河到对面中转站,中途必须从“鳄鱼”身上过去但不能碰到鳄鱼,然后从旁边回来到队伍后面排好队。

  规则:可以用钻、爬、跳等各种方法越过鳄鱼,但不能碰到鳄鱼,否则可能会被鳄鱼吃了

  ▲  教师当鳄鱼,在场地中央变换身体动作设置障碍,幼儿游戏。

  之后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放松音乐,引导幼儿调整呼吸,互相按摩放松。

  活动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幼儿园女老师就有这么一个困惑: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做到在体育课中既能让幼儿充分地活动开又不至于太放,自己对整节课能够运筹帷幄?本节课《好玩的身体》就没有以上所提的忧虑,在教师轻松自如地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又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使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受到考验但却又不失规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所提升。这节体育课对于孩子之所以这么具有吸引力,在于内容的新奇——不借助体育材料的情况下,围绕“身体”开展系列体育活动,给孩子带来全新的体验;在于玩法的多变——自己跟自己玩、被他人“玩”、把他人作为“物体”的玩等等,活动形式由静到动;还在于规则的遵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责任感的建立、有序等待轮流游戏的规则意识、克服惧怕心理和挑战自己的情感体验。幼儿对活动极具满足感,因为在每次游戏时不仅仅是规则的约束还有自主权的发挥:想跳就跳、想钻就钻、爬也可以跨跳也行,对不断提高的难度,孩子们通过一次次行动进行自我调整。

13、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推小车》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协作推小车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合作游戏的兴趣。

  3、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独轮车四辆、指示图卡,拱形门四个、半月摇四个。

  2、欢快的游戏音乐,进行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听音乐做准备动作。

  2、玩独轮小推车,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师:“弟弟妹妹把小车借走了,我们还能玩推小车的游戏吗?”

  2、自由探索、尝试练习

  讨论:哪种方法更省力?哪种方法更好玩?为什么?

  3、师幼共同分析、总结

  (1)二人推车法:请一位小朋友双手着地,教师双手握其双脚脚腕,成“推小车”状前行。

  (2)三人推车法:请一位小朋友双手着地,另请两位小朋友分别握其左脚腕和右脚腕,成“小推车”状前行。

  三、游戏:送小车回停车场

  把全体幼儿分成二组进行“推小车”比赛。

  比赛共分三次:双人赛、三人赛、设置障碍赛

  规则:幼儿两两结合或三人组合成小车状,去停车场停车,下一组小朋友要等前一组小朋友到达停车场才能出发,比比哪组先把车全部停到停车场。

  放松活动

  在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搜寻诸如“抬花轿”、“跳房子”等民间游戏,既可解决体育游戏与器械不足的矛盾,又可把民间游戏发扬光大。

  活动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幼儿的兴趣很大,幼儿在分组游戏时发现个别幼儿还不能很好的推车,在集体讲解,观看其他幼儿成功的秘诀。后面推的幼儿要站在两脚的中间提前面同伴的两脚脚踝处,慢慢向前推。在最后部分比赛游戏时,要求幼儿在比赛后互相交换位置。让他们更好的得到锻炼。

1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梅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1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种甜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甜瓜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变化过程。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模仿诗歌第一段的结构,尝试仿编诗歌第二段。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挂图17号;《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磁带及录音机。

  2、教师用的铅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种甜瓜》的诗歌,诗歌中说了小明哥哥、小珍姐姐种甜瓜的事,我们先来听听小明哥哥是怎样种甜瓜的。

  二、学习诗歌第一段。

  1、欣赏感受。

  提问:小明哥哥是怎样种甜瓜的?

  教师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种甜瓜”,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重点理解。

  教师边指挂图,边再朗诵诗歌一遍。提问:诗歌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和词?(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启发幼儿理解“瓜蔓儿不愿快快长”、“干巴巴”、“青疙瘩”等句和词)

  3、幼儿学习朗诵诗歌第一段。

  三、仿编诗歌第二段。

  1、提出任务:小珍姐姐是怎样种瓜的呢?我们一起看着挂图,根据第一段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进行仿编。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仿编。如“不浇水,不上肥”,运用对比的方法可改编为“常浇水,常上肥”。如果幼儿创编的意思与原诗歌内容相似,应采用幼儿创编的句子,千万不要坚持使用原有作品中的“勤浇水,勤上肥”)

  3、教师在幼儿仿编句子基础上进行梳理提炼,汇编成诗歌第二段,请幼儿欣赏,让幼儿体会自己仿编的成果。

  4、幼儿学习朗诵诗歌第二段。

  四、听录音,阅读《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32页“种甜瓜”,学习完整朗诵诗歌。

  要求:第一遍要求幼儿安静地听,第二遍可轻轻跟诵,第三遍可边跟诵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在此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于诗歌《种甜瓜》都能够很快的熟悉并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将诗歌中幼儿不太理解的词汇用图片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幼儿基本上都能顺畅的将诗歌说下来。

  第二环节,仿编的那部分,首先展示图片,在老师的提示下,小朋友基本能够按照图片的内容仿编出来。同时在仿编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给自己编的诗歌配上动作,更是增加他们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自己编的诗歌充满自信。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幼儿了解了甜瓜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变化过程,更提高了幼儿仿编的兴趣和自信。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种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 黄花 黄花 黄花……

  2、空地2: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3、空地3: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1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啄木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幼儿爱护啄木鸟的情感。

  2、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3、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啄木鸟》音乐磁带

  2、图谱一张

  3、啄木鸟以及大树头饰

  重点难点:

  让幼儿理解音乐并能自己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在一个森林里,有几棵大树生病了,于是请来了啄木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是害虫在捣乱,于是啄木鸟笃笃笃、笃笃笃。把虫子给捉完了,大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跳起舞来。今天刘老师带来的音乐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们来听听看。(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乐曲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音乐分别说了些什么事情?啄木鸟在干什么?(啄木鸟在给大树检查,啄虫子)现在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看病。(边欣赏音乐边做动作)

  1、欣赏第一段音乐

  (1)师:刚才我们跟着啄木鸟医生给大树看病给它捉虫子,那你们有没有看见啄木鸟是怎么给大树做检查的呢?(从上到下)那我们一起来跟大树学一学。提问:检查了几颗大树呀?(四棵)复习第一段。还可以在么检查(两只手一起检查)师幼一起表演。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做好检查了,那刚刚啄木鸟医生是怎么给大树啄虫子的呢?怎么用动作表示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师:每棵树的蛀虫一样多吗?(不一样),第一棵树上有三条虫子,我们一共啄三下,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各啄三下,第四棵树只有一条虫子我们只啄一下。我们听音乐一起来给大树啄虫好不好?

  3、 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大树经过我们的检查,经过我们的捉虫,它的病终于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提问:那它是怎样长出茂盛树叶跳起舞来的呢。(一起听音乐做动作)那我们刚刚用的是这个动作,还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有更好的动作可以做?(往上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二)完整欣赏一遍音乐,感知并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师:大树树的病好了,变得多精神啊!那我们现在把啄木鸟给大树检查、给大树捉虫的、大树跳起舞来的动作一起连起来完成一遍好不好。(完整表演)

  师:刚刚我们在座位上有点挤,请小朋友一起来中间,我们再来一遍,你可以跟老师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哦。(完整表演)

  (三)分角色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演乐曲,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师:刚刚老师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做得特别好看,有谁愿意来扮演大树和啄木鸟来完整的表演一遍给大家看呢?我们请来了四棵大树,一只啄木鸟。那请问小朋友哪一段是做啄木鸟的动作,哪一段做大树的动作,谁先做,说后做?(完整表演)表演的真好,我们给他们拍拍手。

  师总结:先是啄木鸟检查大树,然后在给大树捉虫,第三段的时候大树开心的跳起舞来。

  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来分角色来玩,一个人做大树,一个人做啄木鸟,自己商量一下。大树在做的时候就要请啄木鸟医生先休息一下了,因为它刚刚在做检查的时候已经很辛苦了(完整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啄木鸟给大树的病治大树真开心,啄木鸟也很高兴。小朋友,你们喜欢啄木鸟吗?(喜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啄木鸟呢?(保护它,和它做朋友)太好了,下面我们一起和啄木鸟朋友飞出去为更多的大树捉虫子吧!(听音乐《啄木鸟》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啄木鸟》,选自一首意大利民歌音乐,全曲的结构是ABC三段,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适合大班儿童欣赏。A段乐曲节奏平稳流畅(可理解为啄木鸟在检查树木):B段乐曲节奏跳跃(理解为啄木鸟捉虫)C段乐曲优美流畅(理解为啄木鸟跳舞)。根据音乐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1、欣赏乐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2、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3、表演时能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在组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策略:一、借助故事情节,初步感知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欣赏不同于歌唱和韵律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它更侧重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而建立语言故事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就好比给幼儿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二、借助图谱,加深幼儿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图谱”(即四棵树)来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结构,通过动作来理解乐曲的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让幼儿学会具体的音乐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表达能力。通过听觉(耳听音乐)、视觉(眼看图谱)、活动觉(创编动作)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乐曲的美,并能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不足之处:

  1、开始的故事导入环节限制了幼儿的肢体动作,局限了幼儿的思想。

  2、创编环节由于教师的固定动作较为明显,所以幼儿在创编时动作较为单调。

  3、道具准备不够充分,在最后的表演环节,较为凌乱。希望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能改掉本次活动中的缺点及不足,尽量做的更好。

18、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中国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 “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 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茶阿?”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就把这最好喝的茶献给他们好不好?”

  请幼儿给老师奉茶,然后幼儿品茶。

  五、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 妈泡制一道茶,消除他们一天的劳累。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19、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伞》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初步理解和学习诗歌,并在此基础上仿编诗歌。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蝴蝶、蚂蚁、小青蛙、小兔、红花、荷叶、树叶、蘑菇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

  1、 教师提问,引出主题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了许多小动物。看,谁飞来了?(蝴蝶) 谁走来了?(蚂蚁),

  那一跳一跳的是谁啊?(小兔),还有谁也来了?(青蛙)

  他们玩的正开心呢,突然下起雨来了,哗啦啦,哗啦啦。

  下雨的时候你们怎么躲雨的呀?(雨伞、雨衣等)

  可是小动物们都没带伞,我们快快帮小动物们找个地方躲雨吧!蝴蝶可以到哪里躲雨呢?

  (各种动物逐个提问,如果没有自己要的答案,就说“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把大家说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编成了一首诗歌,请你们来听听

  (一边念,一边出示“伞”)

  《伞》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撑开美丽的伞。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伞,

  黄黄的树叶是蚂蚁的伞,

  绿绿的荷叶是青蛙的伞,

  白白的蘑菇是小兔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二、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感受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提问,幼儿感受诗歌结构

  啊,小动物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伞,而且都非常漂亮。老师现在想请考考你们了,

  刚刚的老师用了什么好听的词来形容花朵了呀?(依次提问树叶、荷叶、蘑菇)

  啊,这些词都非常的好听,那我们一起把刚才诗歌念一边吧(教师主要负责前两句和后两句,中间三句由幼儿负责)

  2、 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歌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小游戏,请你们在心理先想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这首诗歌里的哦。待会儿我们一起念诗歌,

  轮到哪个小动物出场了,就请你们模仿那个小动物走路的样子,躲到自己的伞下面来。

  三、 仿编诗歌

  1、教师提问,扩展幼儿经验

  小朋友们想想,红红的花还能是谁的伞呀?蝴蝶还能把什么当做伞呀?(蜜蜂,树叶)

  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小动物需要伞呀?他们可以拿什么当伞呢?

  2、教师及时整理,组合成新诗

  活动反思:

  1、在请幼儿进行创编过程中,没有进行举例,而是请幼儿自己直接进行创编,提高了难度。

  2、在请幼儿熟悉儿歌时,请幼儿一边模仿一边上台,站在“伞”的旁边,没有意义,可以请幼儿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请幼儿进行创编时,幼儿始终围绕教师所展示的图片,而不能发散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将图片撤离,在熟悉诗歌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将图片撤离。

  4、在游戏阶段,可以增加伞的数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并自然引导诗歌创编。

  5、在诗歌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室分阶段请幼儿创编,首先是一句,然后是两句,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提高,可以分小组共同创编,并将他们的成果用图画展示分享。

2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措施: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21、大班主题活动一寸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 (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2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小蝌蚪》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了解小蝌蚪的特征,让幼儿先观察蝌蚪,再进行点化小蝌蚪。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喜爱美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

  3.培养幼儿良好的美术常规。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难点:有创意的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一盆小蝌蚪、示范画。

  2.各种颜色的颜料、盘子、白纸。

  活动过程:

  1.认识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说一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游戏:组织幼儿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3.手指点画小蝌蚪:

  (1)出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老师示范点画方法:先用手指蘸一些黑色颜料,在白纸上点一个圆就是小蝌蚪的身体,再蘸一些黑色颜料添画小蝌蚪的尾巴,示范添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尾巴并使画出的小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最后示范添画水草。

  (3)幼儿尝试用手指点画小蝌蚪,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颜料不要蘸的太多,小心弄脏衣服、画纸或桌面,同时鼓励幼儿添画水草、小鱼等。

  4.绘画结束:组织幼儿课后整理,养成幼儿良好的美术常规。

  5.分享评价:组织幼儿展示绘画作品,交流欣赏。

  教学反思:

  1.这节美工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依照《纲要》中的有关教学理论,深入了解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我感觉到这节课切合幼儿实际,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容易理解,留给幼儿适当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做游戏,动手点画《小蝌蚪》以及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小朋友学会了用手点画《小蝌蚪》,小朋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美术常规。

  (1)幼儿这节课的兴趣浓厚,积极的用手指点画《小蝌蚪》,小朋友在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均得到自主发展;

  (2)自己初步了解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基本能把握教育内容核心,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师幼互动良好。教师能以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如:示范添画小蝌蚪不同形态的尾巴,从而使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

  3.本节美工课,活动效果良好,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今后自己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

  4.当节听课的老师对这节课评价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觉到学无止境,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努力。

  (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最后变成小青蛙,到庄稼地里吃害虫)

23、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植树造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我们有些孩子生活无忧无虑,社会环境意识淡泊,在公共场所乱摘花草,攀登拆枝现象突出,为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不可怠慢的事。为了让幼儿了解到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知道植树造林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基于这种思想,我为孩子们设计了本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树木对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性,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几种树木的图片、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沙尘暴袭击);

  3、植树工具、小树若干);

  4提前让幼儿和家长在网上查找一些“植树造林”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张树木的图片让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与知识面简单地说说树木的名称及用途。

  二、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引出课题。

  三、提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树木的地球上,人类将会怎样?)让幼儿讨论发言阐述自己的的想法与观点,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暴发、沙尘暴来袭画面让幼儿从反面地体验到破坏大自然生态环境会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残酷的现实情境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并为下一个目标设下埋伏。

  五、根据课件播放的画面让幼儿讨论以下话题:

  1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2 面对踩摘花草树木的现象你们应该怎样去制止?

  3如何采取措施预防上述灾难的发生?

  六、让幼儿亲手操作植树。

  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时,带着幼儿亲手种植小树苗,不但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更进一步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创造出的美,并巧妙地结束了本堂课。

  教学反思

  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2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逛超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平时很喜欢买东西,因此逛超市是和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这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设计这个活动想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标准的汉语表达自己想买的东西。

  2、学习运用量词、形容词,能在情景活动中较准确地使用量词“双”。

  3、积极参与故事学习,乐意和同伴进行故事中的对话学习。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运用量词、形容词。

  2、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标准的汉语表达自己想买的东西。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一双手套、一双鞋、一双袜子、一双筷子的词语卡片及实物,小兔子、小猴、小羊、小狗、小马头饰。

  2、《幼儿用书·语言》

  3、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故事。

  (1)教师:“我想要买手套、鞋,我还想吃水果。谁能告诉我,怎么办?”(幼儿:去超市购买。)

  (2)教师:“一些小动物去逛超市了,我们看看它们买了什么?”

  2、理解体验故事。

  (1)教师边指图片,边讲述故事。

  (2)请幼儿一边听故事录音,一边小声地跟着说故事。

  3、情景表演故事。

  幼儿分组戴头饰表演故事。

  4、迁移故事经验。

  教师:“说一说你去逛超市,最想买什么?”

  教师:“你逛超市,要买东西,你会怎么和售货员说?”

  故事:

  小动物逛超市

  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超市。小动物们听说小兔超市里有很多东西,就一起去逛超市。

  小猴说:“你好!我想买一双筷子,请问多少钱?”

  小狗说:“你好!我想买一双鞋子,请问多少钱?”

  小羊说:“你好!我想买一双手套,请问多少钱?”

  小马说:“你好!我想买一双袜子,请问多少钱?”

  小动物们逛超市,买到了很多东西,它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是大班语言故事活动《逛超市》

  这节活动课选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幼儿用书大班上册中的主题六。

  幼儿平时很喜欢买东西,因此逛超市是和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这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设计这个活动想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上这个活动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整体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白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首快乐的儿歌,学生在和教师互动中,体现小白兔的可爱,从中小朋友们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儿歌,知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

  2、能力目标:在歌舞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小朋友们更加热爱生活及小动物。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

  活动准备

  大屏幕 头饰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呀!老师呀前一天布置了这个作业,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做成头饰拿来,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进行描述(学生拿头饰进行描述)。

  二、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并把喜欢的头饰戴上,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头饰拿出来,并问学生谁和老师的一样(小白兔)。

  三、①大屏幕出示小白兔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学生描述后老师在小白兔图片旁出示儿歌并带小朋友读。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②分组读、男女生分读、拍手读。

  ③熟读后教师带大家领跳这首儿歌(把教师准备的小白兔头饰发给小朋友戴上)。

  四、小结: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所有的小动物和它们做朋友好吗?

  五、活动延伸:把这首儿歌教给家长。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课,学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样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对活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另外课堂上我及时的运用了评价性的语言孩子们热情非常高。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对于其它的小动物展示的少,以后我会多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

26、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毕业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说明:

  《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感受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而且,我还意外地发现,利用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幼儿对老师、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2、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4、丰富词汇:毕业。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物质——录音机、自录诗歌磁带;幼儿园园景图片,电脑、电视

  知识——回忆在园生活学习的情景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朗诵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你准备去哪个学校上学?

  二、展开

  1、 师:你在小学会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歌,名字叫《毕业诗》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的第一段

  师: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进小学,做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

  2、 回忆在幼儿园的三年中,能说一说对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吗?打示幼儿园园景的图片,小朋友游戏的图片等 提示幼儿可以说一说A、在上幼儿园时不会做的事上幼儿园以后学会了; B、在幼儿园最快乐的事。。。。。。

  3、 我们一起听一听诗歌中是怎么说的?

  欣赏诗歌的第二段

  刚才诗歌中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师:小朋友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也不会,现在呢学会了自己上厕所、洗手、吃饭、唱歌、画画、跳舞、讲故事,有的小朋友还参加了美术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跳舞。。。。。。还荣获到了各种奖励

  4、 你们获得的成绩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你想给老师说些什么呢?

  引导

  幼儿大胆说自己的心里话

  欣赏诗歌的第三段

  5、 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毕业诗》

  可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大学生毕业”的录象。当孩子们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依依不舍地分离时,他们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似乎想到了自己即将面临的毕业。就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我示范朗诵《毕业诗》,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

  第一遍朗诵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孩子们将小班、中班以及大班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的。我真的好感动,原来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没有白费,那些过去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

  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感觉鼻子酸酸的。可我不希望孩子们的记忆里会有我落泪的样子,我便开始转移话题。

  我说:“其实,毕业了也还是可以联系的。想老师和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不过,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很快就会毕业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开,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希望你们能更团结、更友爱,多做一些让好朋友开心的事情。

  毕业以后,大家就会永远的想着你,还会牢牢地记住你。”听了我的话之后,孩子们主动地相互拥抱。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情感火花在激烈的碰撞着,真是太感人了。

2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分房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说明:

  每一个幼儿对于生活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浓厚的探索兴趣,尤其对于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可爱的小猫、机灵的小狗,憨厚的乌龟等,在幼儿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爱,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们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学习故事,了解情节,明确动物分房子的要求,通过给动物分房。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思维力。

  3、通过学习,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木偶表演、幻灯片、人手一套分房图片、固体胶、一幼儿表演虎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由虎王入场,激发幼儿兴趣。

  师:哟,谁到我们班上来了,是虎王,虎王,你到我们班上来有什么事吗?

  虎王:嗨,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二栋楼房,一栋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栋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只好请你们小朋友来帮忙,想请你们帮我想出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想办法吗?

  师:小朋友都愿意帮虎王想办法,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有哪六个动物参加分房,它们向虎王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分房子》。

  看完后提问:有哪六个动物参加分房的?(个别回答)

  师:它们向虎王提出了许多要求,老师听清楚了,讲给你们听听,看我讲得对不对,不对的地方请小朋友帮助我,好吗?

  三、老师边操作幻灯,边讲述动物提的要求,加深对主要内容的印象。

  四、边提问边操作幻灯,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

  提问:

  1、 首先是谁提出的要求?老鼠提了什么要求?

  从老鼠年轻、灵活,上下楼梯很方便这句放你认为老鼠适合住几楼?

  从老鼠提的另一个要求不愿和猫住在一起,猫听了怎样骂老鼠的?猫和老鼠都不愿住在一起,现在老鼠住在红颜色的房子里了,那猫应该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

  2、 老鼠和猫提完后,是谁提的要求?大象提了什么要求?从大象很重会把楼房压垮的这句话中,你认为大象住几楼合适?但是大象也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起,你们想想大象住什么样的房子合适呢?(集体扮演大象,学大象的语言)学说句子。

  3、 公鸡提了什么要求?

  如果公鸡住在红房子里,那狐狸应该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

  4、 最后一个是谁提出的要求?乌龟提了什么要求?

  从乌龟说的话里你认为乌龟住在几楼比较合适?

  五、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想动物提的要求,使幼儿形成完整的印象。

  六、幼儿动手分房子,向虎王汇报分房结果。

  1、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动手分房

  2、 互相交流分房结果

  3、 讲评分房结果

  4、 向虎王汇报分房结果,鼓励幼儿提出各种合理的分房方案

  七、结束:小朋友帮虎王想出了合理的分房办法,虎五高兴得和幼儿一起跳舞,然后虎王去森林给动物们分房子。幼儿送虎王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本次活动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些活动,使小朋友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各种动物。

  活动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会有哪些不同的动物需要分房子,而动物的出现,是通过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孩子请出来。第二环节,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

  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第三环节是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大胆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28、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感恩的心》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意图: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借助《口渴的蚂蚁》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体验小蚂蚁期盼、惊喜、感恩的心情。然后在表达交流中,将教学的重心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导幼儿体会别人对自己的爱,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希望通过《感恩的心》这样一个活动载体,让纸趣艺术之花在孩子心中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谈话,体会她人对你的帮助,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对你的爱。

  2、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等活动表达老师给予他们的爱。

  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

  2、彩色卡纸、黑笔、固体膏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口渴的蚂蚁》

  讨论:听完故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小蚂蚁口渴了,谁帮助了它?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蚂蚁又是怎么帮助她的?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2、进一步感受成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1)家中:妈妈洗衣服、爸爸拖地、爷爷喂饭。

  (2)幼儿园:老师教本领、阿姨做饭

  (3)社会:清洁工扫地、警察指挥交通·······

  三、探讨交流感恩的方法,制作感恩卡,送给辛勤培育你的老师。(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1、设计感恩卡。

  2 、制作感恩卡

  3 、赠送感恩卡。

  活动反思:

  首先作为一堂社会领域的纸趣研讨课,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情感方面的东西.活动第一个环节,故事的讲述要合理,顺畅,图片的出示容易打乱孩子们的倾听,导致故事缺乏了完整性,不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就难于让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要让幼儿去理解:蚂蚁为什么会帮助小姑娘.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幼儿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照顾的感觉,要运用多种方式,例图片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去感受,可能会更恰当些.借此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还要让孩子们充分去联系生活实际,例你在幼儿园过的幸福吗?为什么过的这样幸福快乐.在制作感恩卡时,要有目的的进行设计,这是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这样一个媒介,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说说画画.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有主题和明确的目标.制作表达很重要,但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最后环节,让孩子将感恩卡不仅仅局限于是送给在座的老师,而应该是你最想感恩的人,然后将活动推向高潮.

29、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好玩的泡泡》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孩子利用塑料袋做成泡泡玩各种游戏,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为此设计了这次体育活动《好玩的泡泡》。

  教学目标:

  1、泡泡的多种玩法,练习追逐和躲闪等能力。

  2、一物多玩,体验创新玩法带来的成功体验。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两框塑料袋扎好的泡泡。

  2、手、脚标记各一个,画好的线路、大圆圈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热身运动——行进间齐步走和跑步走。

  1、齐步走。

  2、跑步走。

  (二)以猜谜,引出课题。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天天在我身边飘,动物植物离不了是什么?(空气)那你有什么方法把空气抓住吗?

  二、基本部分

  ㈠ 游戏:泡泡飞飞飞

  1、出示泡泡,教师提问

  ⑴ 装满了空气的塑料袋像什么?(一个大泡泡)

  ⑵ 轻轻一顶,泡泡会怎么样?(会飞起来)

  ⑶ 除了可以用手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顶?(头、膝盖……)这些方法里哪个方法最好?请你们每一种都去试一试,试过之后,再来告诉大家。

  2、自主尝试顶泡泡。

  3、讨论交流。

  用什么顶最省力,并且泡泡飞得最高?为什么?(用手顶或力气大,瞄得准)

  4、分组再次玩顶泡泡,比一比谁的泡泡飞得高。

  那谁的力气最大,谁瞄的最准呢,我们来分组比试一下。

  教师总结:玩的方法有很多种,试过之后我们才能找到最好的。

  ㈡ 游戏:滚泡泡

  1、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泡泡会滚的特征。

  泡泡没顶住,掉在地上会怎么样?(滚)你有哪些方法让泡泡听话的在地上滚起来呢?(用手赶、用脚踢……)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吧。

  2、探索滚泡泡的方法

  这些方法里,你觉得哪个方法最好?有的小朋友说用手赶,有的小朋友说用脚踢,有问题了,让我们来试一试。用手赶的小朋友请你站到小手队标记处排好队伍。选择用脚踢的小朋友,请你站到小脚队标记处排好队伍。

  3、滚泡泡比赛,验证自己的猜测。

  4、试过之后,你觉得你选择的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在直线上,脚的力气大,泡泡滚的快;转弯的地方,用手好控制方向,所以,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有试过之后才知道。

  ㈢游戏:砰砰砰

  1、把泡泡弄破,发出“砰”的一声提问:什么声音?(泡泡踩爆了)泡泡爆炸就像放爆竹,砰砰砰,真热闹!我们来玩个砰砰砰的游戏吧!

  2、游戏的玩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1)根据手中口袋的颜色依次站到相应的点子上,分成两队。

  (2)用橡皮筋把泡泡绑在脚踝上,游戏开始时,用最快的速度踩爆对方的泡泡,可以主动攻击对方的泡泡,也可以灵活地躲闪,但是不能跑出圈外,跑出去就算犯规。

  (3)在这个游戏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看好跑动方向,不相撞;不拽不推拉;踩的是泡泡,不是脚……)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4、请赢家介绍经验

  ⑴ 看看两队分别还剩下几个泡泡?哪个队伍获胜了?

  ⑵ 幼儿介绍游戏经验:

  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踩爆了几个泡泡?(两个,五个……)你踩爆了同伴的泡泡,又保护好了自己的泡泡,你是怎么做到的?(别人不注意时,我就用力踩,别人踩我的泡泡时,我就想办法躲开)。

  教师总结:既踩破了同伴的泡泡,又保护好了自己的泡泡,攻击和防御同时兼顾,这才是真正的游戏大赢家,还有哪些人也是这个游戏的大赢家?让我们来给游戏大赢家放个大爆竹,庆祝一下吧。(师幼一起把剩下的泡泡全部踩破)

  三、结束部分

  1、小结评价后带领幼儿按摩和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做放松运动结束。

  2、教师组织幼儿清理场地活动后的垃圾。

  3、师幼列队踏步回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比较成功。体育游戏中幼儿玩的非常开心,对泡泡是那样的喜欢,对它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活动中幼儿自由大胆的玩,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每个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30、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相亲相爱》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有这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这次音乐活动设计是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前提,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相亲相爱》。目的是为幼儿创造学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歌曲,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在已学会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为《相亲相爱》伴奏。

  2.讨论A段配器,并探索B段的演奏方式。

  3.和同伴一起演奏,感受集体演奏乐器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学会舞蹈《相亲相爱》

  2.打击乐器:铃鼓、响铃、沙球。

  教学过程:

  一、以舞蹈《相亲相爱》导入活动。

  1.用《相亲相亲》舞蹈表示对客人老师的欢迎。

  二、打击乐《相亲相爱》

  1.熟悉节奏型

  (1)播放音乐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探索并拍出A段相应的节奏型。

  (2)集体拍A段节奏型1-2遍,并讨论配器方案。

  2.探索B段演奏方式

  (1)与幼儿讨论如何用乐器沙球进行表演。

  (2)看指挥进行演奏B段音乐。

  3.乐器演奏

  (1)完整随音乐进行演奏,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

  (2)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三、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分享愉悦的情绪和集体奏乐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从活动效果来说,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记忆、表达、合作、创新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借助音乐这一个载体,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音乐应该是幼儿表现自我,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幼儿的眼中到处都有音乐,音乐活动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根据音乐的即兴创编表演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我们应重视孩子们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所体现到快乐,而不能注重他们到底跳的是什么,一节音乐课他们学到了什么,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让幼儿自由自主的去创造,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个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评价语言单调、过于重复,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

  活动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1、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月亮船》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了解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准备

  1、幼儿图画书《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图片一张;

  3、四个世界之最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他怎么了?蒲公英为什么哭呢?教师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那让我们一起听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问题: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儿回答后教师归纳,然后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

  3、仙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最长的城墙是长城。(教师相应贴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图片)。

  4、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鼓励幼儿跟学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部分,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三、感受祖国真伟大

  1、问题: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中国)

  2、我们的祖国出来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幼儿自由发言加深幼儿对祖国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把幼儿图画书《月亮船》分给幼儿,幼儿看着书本,跟着故事录音学讲故事。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3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健康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本班儿童五岁了,有少数只有四岁。他们对自己身体各部位基本都已经知道名称了,但是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也没有特别去关注它们,还不知道利用它们能玩出什么好玩的游戏或动作。通过《健康歌》这只活泼有趣的歌舞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多做运动能强身健体,同时创造给他们动手动脚动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对生活的热爱,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

  活动目标

  1. 感知舞蹈(运动)带来的乐趣,培养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2. 知道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

  3. 培养与小伙伴快乐合作、学习、做游戏的交往能力、好品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能感知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

  2. 能与小伙伴快乐合作、学习、做游戏。

  活动准备

  教师对《健康歌》歌舞的熟知。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方向的复习:左、右。

  2、身体各部位的熟知:头发、 肩膀、 膝盖 、脚。

  3、韵律活动《头发 肩膀 膝盖 脚》。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脖子、屁股。

  2、请学生说说哪些生活习惯对身体有好处。

  3、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三、歌舞教学

  1、教师先一边演唱一遍把舞蹈动作(第一节)完整的展现给幼儿(2-3遍)。

  2、教师引导幼儿跟着歌舞。

  3、幼儿尝试展示。

  4、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步骤一致。

  5、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完整这支歌舞,直至他们对动作相对熟知。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考虑幼儿的年龄个特征,决定上这一课时本以为会很有困难的,因为他们才四五岁,因为这个班有五六十人那么多,因为教室活动空间实在太小太小。我又怕他们会觉得难而不喜欢跟我学、不愿跳。。。后来我发现,这一切的顾虑都属多余。他们非常的喜欢这个运动,而且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反而特别轻松。他们很快就学会的唱和跳这支歌舞,而且兴致非常高,全班幼儿都表现得从未有过的认真。

  2.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对幼儿的鼓励。不管他们跳得怎么样,他们都用心来学了,所以,我都表扬他们干得棒,鼓励他们做得更棒。我自认为这个是必须的、是正确的做法。我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 有一点很需要改进和提高。就是对歌舞的熟知。特别是对舞蹈动作,需要教师备课时更加熟练。

33、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新年贺卡》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期末到了,离春节也越不越近了,我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手工制作《新年贺卡》,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制作贺卡,送给喜欢的人,感受春节的气息。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贺卡,了解贺卡的用途。

  2.通过赠送同卡,学习使用祝福语。

  3.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制作贺年卡。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制作贺年卡。

  活动准备

  投影仪、电脑、录音机、歌曲《过新年咚咚呛》、制作背景音乐、卡纸、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

  播放《过新年咚咚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拍手进教室。

  二、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漂亮吗?(漂亮)哪里漂亮?(挂有灯笼、鞭炮)

  2.教师:听到刚才的音乐,你们开不开心?(开心)为什么?(快过年了)

  新年快到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礼物。今天,覃老师就收到了好朋友送来的一张新年贺卡。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想)请你们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我请你们一起看好不好?

  三、欣赏自制卡片

  1.这是我的好朋友自己制作的新年贺卡,她祝我新年快乐,天天开心!你们觉得这张贺卡怎么样?(漂亮)哪里漂亮?请2名幼儿上来说说哪里漂亮。

  教师小结:我也觉得这张贺卡漂亮,远处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前面有一个雪人和一颗圣诞树。天空中还飘着雪。贺卡的周围还有漂亮的花边。除了这一张贺卡,我还收到了很多漂亮的贺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四、播放幻灯片,幼儿一起欣赏贺卡图片。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张贺卡?为什么?(漂亮)哪里漂亮?(请2名幼儿上来说一说)

  教师小结:在贺卡的中间有漂亮的图案,旁边有***,四周还有花边。真漂亮,我也喜欢!我也想制作一张新年贺卡,送给我的好朋友,祝她新年快乐,工作顺利!怎样才能制作出漂亮的贺卡呢?

  五、教师示范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先拿出卡纸做贺卡的底,我选了两个小朋友贴在卡纸的中间,希望他们给我的好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在娃娃的两边,我贴上两串鞭炮,再拿出小苹果贴在卡纸的四周,作它的花边,这样我的新年贺卡就做好了。你们看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漂亮的新年贺卡送给你喜欢的人?(想)

  六、幼儿制作贺卡

  1.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贺卡的材料,中间的大盘子里装有各种各样的卡纸,旁边的小碟子里有装有各种漂亮的图案。待会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制作漂亮的贺卡。材料的背面有双面胶,你只要撕开就可以贴了。撕下的废纸请小朋友丢到中间的塑料盆里。做好贺卡后,你可以带上你的贺卡,去和客人老师一起欣赏,告诉她们你是怎样制作贺卡的,好不好?(好)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抱起小椅子围桌制作贺卡。

  2.教师指导幼儿制作贺卡。

  3.大部分幼儿做好后教师:小朋友制作的贺卡真漂亮,请小朋友拿来给覃老师看一看,好不好!幼儿拿上来后(哇!小朋友真能干,每个人制作的贺卡都很漂亮!现在请你们举起你的贺卡,一起给后面的老师欣赏一下,并祝她们她们新年快乐,好吗?)教师与幼儿一起大声说:祝老师新年快乐!跟客人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我组织的是一节中班艺术活动《新年贺卡》,选自幼儿园主题式课程中班秋学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三个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贺卡,了解贺卡的用途。

  2.学习使用祝福语。

  3.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制作贺年卡。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活动、欣赏贺卡、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制作贺卡、欣赏贺卡、送祝福。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利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景导入,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气氛。第二个环节中,我能够积极的用语言引导幼儿欣赏贺卡,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让幼儿初步认识贺年卡,知道贺年卡的意义,并产生一种美感。第三、四个环节里,我给幼儿示范操作后,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意制作,并鼓励他们做好后拿去和客人老师分享,让孩子劳动后,学会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和要求都在幼儿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每一个环节里,我没有充分地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还有很多的幼儿想说,但是没有给他们说的机会,而是通过自己总结打断幼儿。第二个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关注到个别幼儿,如有个小朋友举手,我没有请他回答,在设置提问时,有些语言还不够简练幼儿化。

  总之,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出,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3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星星和萤火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星星和萤火虫是夜晚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在宁静的夜晚闪烁点点光亮,让我们分不清它们是谁,一种亦梦亦幻的美妙奇境。欣赏到这首诗歌,孩子们就像看到自己一样,自己的顽皮,淘气,自己的好奇,神秘,但这一切却都被包容在博大的亲情的怀抱中,幸福而狭隘。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与谈话的过程中,感受诗歌拟人手法中所表现的意境。

  2、有表情的表演诗歌,并能用语言的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3、认读重点字词:萤火虫、好奇、怀抱、晚风。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1、用语言的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挂图、大字卡、诗歌读本、图片(星星、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播放《小星星》音乐,听着音乐做动作。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师幼谈话,切入主题,幼儿自由讨论并自由回答。

  2、老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观察挂图。

  ①教师出示挂图,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注意挂图中星星和萤火虫的样子和神态,让幼儿感受星星的顽皮和萤火虫的神秘。

  ②老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认真倾听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童趣。

  3、幼儿自主阅读,彼此分享、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4、集体阅读。

  引导幼儿题为星星和萤火虫相亲相爱、顽皮可爱的情感,感受它们让黑夜光明,快乐的在黑夜里共享晚风的意境。

  三、游戏活动

  游戏:看图片,填汉字。

  四、体验活动

  1、教师和每个孩子拥抱一次,拍拍他们的后背,并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孩子”!感受诗歌中的温暖亲情。

  2、幼儿与教师表演诗歌。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让幼儿理解散文对夏夜景物的描写,感受散文诗表达的夏夜意境美,语言美,乐意学习散文诗中有美的句子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宁静的夏夜。在活动刚开始,我发现孩子们不能将萤火虫和夏天联系在一起,经过引导回忆,孩子们才有所了解。另外,孩子的数量词掌握的不是很好,比如玻璃是一块,小河是一条,很多孩子还是没有准确的说出来。

  虽然发现孩子们有很多不足,但也有很多进步的地方,比如对散文的理解,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会理解不了“有些萤火虫是星星变得,有些星星是萤火虫变的。”没想到孩子们不但能够理解,还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今后尽量丰富孩子的词汇,进一步提高语言表现。

3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萤火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此次音乐活动《萤火虫》是大班主题活动“ 黑夜秘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走进黑暗的世界,孩子们要面对恐惧,他们将依*各种感官来认识自已生活中的另一半世界,建构对黑夜的认识。在倾听了故事《不开灯的夜晚》、欣赏了散文《我喜欢长长的夜》、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夜晚多么美》的活动后,孩子们再不会被黑夜“吓坏”了,他们对黑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探索发现了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辨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的区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萤火虫》: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睡不着觉,妈妈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唱了一首歌曲帮助孩子入睡。

  2、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 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说说二段歌词是否一样

  3、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跟音乐轻声学唱,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3. 怎么样使这首歌更好听?(注意要中速)

  4、教师重点范唱结二段不一样的地方

  四、结束部分: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演唱给大家听。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36、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7、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拔萝卜》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健康,长大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智力非凡、情操高尚、体格健壮,所以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培养、体格的锻炼成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三大核心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被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拔萝卜》。增强幼儿体质,使孩子将来能成为情操高尚、体魄健壮的有用人才。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

  2、能认真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并简单模仿拔萝卜动作。

  3、让幼儿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已熟悉拔萝卜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故事《拔萝卜》

  (1)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歌曲呀?(拔萝卜)

  (2)这首歌曲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吧!”

  二、观看贴绒教具演示故事情节,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

  (1)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他一个人拔的动吗?

  (2)老公公(……)叫谁来帮忙?(教师依次进行提问,并逐一出示贴绒教具。)

  三、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并讨论表演情节

  1、师:“小朋友们瞧,谁来了?”(老公公出场与幼儿问好。)

  2、观看表演“拔萝卜”,看后提问:“怎么才能把萝卜拔出来呀?”(大家一起拔)

  3、师进行小结:大萝卜一个人拔不动要*大家一起用力拔才能拔出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

  不足之处:

  活动过程中有混乱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安排更加仔细,让幼儿在活动中能收获更多。

  体育游戏兼具运动功能和游戏功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游戏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大脑机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38、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好玩的报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利用一切可用的废旧材料,为孩子提供活动的机会, 充分体现“一物多玩”理念,把科学教学活动中所学的知识经验融合到体育活动的游戏中,达到幼儿教育的综合化。

  活动目标:

  1、掌握跳、钻、爬、追逐跑等技能,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在报纸上探索各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体验集体活动与创造的快乐。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旧报纸若干张,小海龟头饰。

  2、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幼儿散点式队形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做健身操。

  2、尝试活动

  (1)讨论怎样玩报纸?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自由探索玩法:幼儿可一人玩,也可几个人合作着玩,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鼓励幼儿相互示范并学习各种玩报纸的方法。如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跨过报纸练跳远,横躺在报纸上滚动等等。

  3、结伴玩

  幼儿结伴展示不同的玩法,教师对幼儿创造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练习轻轻落地跳

  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用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不把报纸弄破,幼儿自主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轻轻落地跳。

  (2)练习跳远

  将大报纸对半折后平铺在地,请练得好的幼儿示范,可随意调节距离,幼儿分散练习,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尽量跳得远些。

  (3)练习钻“山洞”

  指导部分幼儿把大报纸连起来高举过头,变成一座“山洞”,其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4)练习爬行

  指导幼儿把大报纸一张连一张平铺在地上,请一名幼儿示范,比膝跪在报纸上向前爬行,小心不能弄破报纸。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及时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4、集体游戏:“快乐岛”

  方法:请两个小朋友组合成一对海龟朋友,拿一张旧报纸。教师把旧报纸比作海水里的快乐岛。音乐响起,海龟围着快乐岛游水。音乐停下时,两人同时站在快乐岛上,相互拥抱,保持身体平衡。音乐响,幼儿离开快乐岛去游泳,音乐停,幼儿将报纸对折一次,再相互拥抱,站在快乐岛上。音乐停一次,报纸对折一次,报纸面积越来越小,鼓励幼儿相互合作,使自己依然能站在报纸上保持身体平衡。

  5、放松运动:

  (1)听音乐坐在报纸上,闭眼睛深呼吸,想像自己坐在船上,在平静的大海上飘荡。

  (2)收拾好报纸。

  活动反思:

  《好玩的报纸》是一节有趣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小朋友大胆尝试报纸的玩法,体验乐趣。

  1、废报纸的玩法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新鲜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孩子一直处于一个动的过程,情绪高涨,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将玩报纸与游戏活动巧妙结合,让孩子“玩有所值”。

  2、孩子们已经探索出了报纸的多种玩法,可以继续进行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进行报纸玩具制作,从而擦出他们创新的新火花。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朋友的参与性很高,举手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在前面的活动中,基本完成目标。

39、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小能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条件差,许多孩子都在做家务,有的甚至从早忙到晚,可现如今,现在的孩子家里条件好,父母都宠着孩子,将来的竞争十分激烈,孩子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将来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能手》。通过活动锻炼孩子的劳动意识。“擦地板”实质上就是四肢支撑和向前推的动作,活动以海绵代替生活中的抹布,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推的动作,锻炼四脚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推的基本动作,锻炼上肢与下肢的力量,加强幼儿的肢体的协调能力。

  2.遵守游戏规则,增强竞争意识。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体验擦地板的乐趣。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

  2.长板凳和拱形门。

  重难点:

  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做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

  二、探索擦地板的方法:

  1.游戏:

  2.探索不同擦地板的方法。

  3.幼儿展示自己擦地板的方法与同伴分享。

  4.探索符合生活擦地板的方法。

  5.与 同伴分享。

  三、障碍物下擦地板:

  1.从拱形门下擦过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眼睛看前方)

  2.从不同高度的长板凳下擦过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放松活动:

  1.游戏:海绵摆高楼。(收拾海面)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五、结束活动

  1、地板擦完后,把移开的物品按原来的摆设放置好。

  2、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远处,把海绵放在有日照或通风的地方晒干或晾干,否则会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卫生。

  活动反思:

  活动在前期的初步感受中,小朋友兴趣非常高,本活动挖掘擦的多种方法,在探索与尝试中,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里,社会所需的人才已不是墨守陈规、守株待兔之人,而是能举一反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而社会上的事物都是随时变换、更新的,需要我们幼儿去不断辨别、选择。《纲要》中的健康要求也不仅仅只是注重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因此在活动中我不但强调幼儿对动作的创造性,还让幼儿在较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使幼儿在操作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让幼儿对一些未知的、没发现的事物规律进行探索,并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精神,这就是科学教育。也强调规则,不把愉快教育当成一种目的。因为孩子到了小学、社会中,他们必须得遵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去做。

  在劳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劳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正确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领。明确地板清洁是家庭卫生的重要标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0、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老狼》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的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老狼》这一音乐游戏有幼儿熟悉的老狼形象,还有需要保护的小羊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角色较易表现,幼儿也兴趣,所以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玩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能大胆的表现老狼的动作、神态,进一步的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准备老狼及小羊的头饰,水彩笔每人一只,准备每人一把小椅子,老狼的模仿声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门,现在带上你的小耳朵听听谁来了?(教师播放老狼的录音,并配合录音表现老狼的形象)

  教师:老狼来找吃的了,他会找到谁呢?今天我们将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老狼》,先听听音乐中的第一段,老狼长什么样?

  二、 欣赏第一段,感受老狼的形象

  教师:刚才听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老狼,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它?现在老师请一些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只坏老狼。(部分幼儿表现老狼的形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这一只贼头贼脑、张牙舞爪的老狼。

  三、 欣赏第二段,练习游戏动作

  教师:这只坏老狼来找吃的,告诉小朋友们,可怜的小羊呗发现了,那小羊有没有被吃掉?谁保护了它?现在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的第二段。(教师边唱边做音乐中第二段的动作)

  教师:听完了这一段就真相大白了,谁请谁保护了小羊?(小朋友请黑猫警长)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学一学歌里聪明勇敢的小朋友。(教师幼儿共同做音乐第二段的动作)

  四、 作画请黑猫警长

  教师:这可是一只很坏的老狼,光说没看到黑猫警长是不会怕得,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只黑猫警长了,小朋友也赶快动手在自己的左手心用椅子旁边的水彩笔画一只猫的头像。(老师神秘地说:老狼来了,迅速转身在黑板画一只简笔画猫头像,幼儿跟着画。)

  五、 教师幼儿配合开始第一次游戏

  教师:我们要开始游戏了,小朋友们先带上小耳朵认真听怎么玩。

  1、 第一段:扮演老狼的教师贼头贼脑、张牙舞爪地四处张望,留着口水,饿着肚子想吃小羊的样子。

  2、 第二段:一二小节,全体幼儿站立,边唱边指着老狼。三四小节,右手张开,用力地像右边甩。五六小节,用手围着自己的小凳子,保护“小羊”。七八小节,踏步走到自己的椅子背后。九至十二小节,伸出画有黑猫警长的左手,右手做抓“老狼”的动作。十三至二十二小节,右手做枪状,听音乐在椅子的上下、左右、前后有节奏的开枪,并发出“叭叭”的声音。老狼做抱头四处逃窜的狼狈相。

  六、跟换角色,重复游戏数遍。

  活动反思:

  1、课时的量太大,幼儿在没有熟悉音乐,熟悉歌词的情况下,音乐游戏的展开很难,这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分课时设计或者采用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会更好。

  2、我在示范表演中,没有请其他的教师帮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响孩子记忆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学中重难点没突出,没有攻破,在活动设计钱疏忽考虑了。

  4、多设计一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教学会更好,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41、大班数学公开课一寸虫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42、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什么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个大班的语言教材,在设计此教案时,我用树林做为背景,用声音引出昆虫,并观察发现昆虫的基本特征,了解昆虫的运动方式,利用昆虫不同的运动方式仿编儿歌。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昆虫的乐趣和创编儿歌的乐趣,达到开心、开口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图中昆虫的名字,并了解它们的运动方式。

  2、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特征,了解昆虫的不同之处,学习儿歌并仿编儿歌。

  3、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昆虫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儿歌,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及运动方式。

  难点: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录音:知了的叫声;音乐:《虫儿飞》;

  2、昆虫的图片若干;

  3、字卡:⑴昆虫的特征:头上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⑵什么虫儿树上叫;_____树上叫;⑶什么虫;⑷什么虫儿空中飞,_____空中飞;⑸什么虫儿路边爬;_____路边爬;⑹什么虫儿草里跳;_____草里跳。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手指游戏)师:宝贝们,早上好,树林里的空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手指游戏,让我们的手指更加灵活,更有劲。(做一会就放录音)

  2、师:听,是谁在叫呀?(让幼儿自由的猜测并作答)

  3、师:我们一起找找,看在桌子下、椅子下有没有。(在幼儿找寻时,师悄悄的将知了贴到黑板上的树上去。

  师:找到了没有(在黑板的树上)

  4、师问:⑴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知了)

  ⑵它是昆虫还是鸟啊?(昆虫)为什么?(让幼儿观察后说出昆虫的特征)板书:字卡⑽并教读

  5、师:知了的叫声把我们带到了树林,想想还有什么虫儿会在树上叫呢?(贴图片:蛐蛐)板书字卡⑵

  6、师小结:宝贝们真聪明,想不想认识更多的昆虫呀?(想)那我们就一起去抓昆虫吧,在抓的时候一定要安静,不然会把它给吓跑的,抓到了就马上回到位置上坐好,看谁的速度最快。(幼儿下位取自己早已放好了的昆虫卡片)板书:字卡⑶

  二、认识昆虫

  (一)认识会飞的昆虫

  1、宝贝们,你们抓到昆虫了吗?

  2、师问:⑴说说你抓的虫子叫什么名字?

  ⑵它是怎么运动的?(飞)

  ⑶除此以外什么虫儿会在空中飞?(蜜蜂、七星瓢虫……)(贴字卡⑷)

  ⑷这儿是天空,这儿是草地,这儿是地面。

  3、师:我想,虫儿也向往自由,我们把它们放回到树林里去吧!(幼儿将会飞的昆虫卡片贴到天空上去)

  (二)认识会爬的昆虫

  1、师问:⑴宝贝们,你们还抓到了哪些虫子?(蚂蚁)

  ⑵你抓到的是什么虫?

  ⑶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爬的)

  ⑷还有什么虫儿在路边爬?(贴字卡⑸)

  2、师:也请宝贝们将会爬的虫子放回到路边吧。(幼儿将会爬的昆虫卡片贴到黑板上去)

  (三)认识会跳的昆虫

  1、师问:手上的昆虫都放了吗?(没有)你抓到的是什么虫呀?(多让几个孩子回答)

  2、它们有什么本领呀?(会跳)(贴字卡⑹)

  4、大家也把会跳的虫儿放了吧。

  二、学儿歌:

  1、师:玩了这么久,累吗?我们来念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虫》

  2、齐读,分角色读。

  四、仿编儿歌:

  1、聪明的宝贝们,谁能照着这首儿歌另外再编一首儿歌来(请幼儿仿编)

  2、师:我念前半句,你接后半句,可以说出你喜欢的昆虫。(仿编时,移动字卡⑵⑷⑸⑹到相应的昆虫中,这更便于仿编)

  五、结束语:

  在树林里,虫儿在飞、在叫、在爬、在跳、开心极了,接下来,我们也伴着音乐飞起来,跳起来吧!(放音乐:虫儿飞)

  教学反思

  1、在认识会飞的昆虫这一环节应充分让幼儿说,多说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学习儿歌这个环节时因已有各环节的铺垫,幼儿应该会自己读了,就让幼儿先自己读,然后老师再给于适当的纠正或再教,不要一开始就用教读的方式学习儿歌。

  3、仿编儿歌可以着重放在飞这句的仿编上,这样更容易达到**,也更易让幼儿学习仿编。

43、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趣味报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报纸是小朋友们在家里常见的,报纸可以有很多的玩法,孩子对报纸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好的教育契机,设计了这次的活动《趣味报纸》。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报纸探索各种玩法,发展幼儿多种运动的综合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教学目标:

  1、自由结伴玩报纸,体验集体活动与创造的快乐。

  2、探索各种玩法,掌握跳、钻、爬等技能,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废弃报纸制作的作品、旧报纸若干张,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准备

  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2、讨论

  (1)参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物品。

  (2)怎样玩报纸?注意事项。

  (3)自由探索玩法:可一人玩,也可几人合玩,探索多种玩法。

  (4)相互示范并学习各种玩报纸的方法。如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跨过报纸练跳远等等。

  3、结伴玩

  展示不同玩法,教师对幼儿创造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轻轻落地跳

  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用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不把报纸弄破,幼儿自主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轻轻落地跳。

  (2)跳远

  将大报纸对半折后平铺在地,请练得好的幼儿示范,可随意调节距离,幼儿分散练习,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尽量跳得远些。

  (3)钻“山洞”

  指导部分幼儿把大报纸连起来高举过头,变成一座“山洞”,其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4)爬行

  幼儿把大报纸一张连一张平铺在地上,请一名幼儿示范,比膝跪在报纸上向前爬行,小心不能弄破报纸。

  4、游戏结束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编报纸舞愉快结束活动,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以幼儿自由探索报纸的玩法为主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幼儿与同伴在一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幼儿还是愿意跟着老师玩游戏,但还是有少部分幼儿不愿意玩。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自我探索能力。

  不足之处:

  准备的报纸量有点少,导致有的小朋友把报纸弄坏了,就没有足够的报纸供他们玩耍,这需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加注意。

44、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云彩和风》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此次活动是在小朋友们对大自然热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孩子们今后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祖国美好大自然,珍惜祖国资源,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做贡献,同时健康快乐成长。

  活动目标

  1、学会欣赏云彩图片。

  2、能较流畅的运用语言表达看到的云彩像什么。

  3、感觉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学习很快乐,学会朗读诗歌。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1、能较流畅的运用语言表达看到的云彩像什么。

  2、感觉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学习很快乐,学会朗读诗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 云彩图片,小动物图片(小兔、老虎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把从云南拍下了一些云彩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云彩图片展。

  2、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看到了云彩图片像什么,谁来说说?

  3、幼儿纷纷说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二、欣赏散文诗

  1、老师把云彩像什么编成一首散文诗,范读,提问小朋友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云彩和风。

  2、课件出示云彩像什么?(像兔子)是什么样的?(像老虎)是什么样的?(像花朵)是什么样的?小朋友边回答边学动物叫声、动作。

  3、小朋友再次欣赏诗歌。

  三、做游戏

  1、师:看到大班小朋友这么聪明、爱读诗歌,黄老师非常开心。这次和老师学习你们高兴吗?

  2、小朋友说出自己学诗歌的感受。

  四、活动结束

  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云彩是怎样吧。

  教学反思

  教育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朋友对学习感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我在导入环节创设了丰富的图片,这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引导小朋友在情境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当然,这节课我准备不充分,没有体现思维的含量,层次不够清晰,活动环节没有体现循序渐进,思维梯度不分明,这方面我应该多下功夫。

45、大班学习活动一寸虫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是个过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儿对鸟的认知。】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设计思路:演示课件时,可用记号明确标出需要测量的部位,帮助幼儿明确测量的路径。】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设计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难度比第一次大,并且要求幼儿独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虫数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儿有机会尝试用尽可能少的一寸虫来进行测量。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如移动测量工具、目测等。】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幼儿:一寸。

  教师:你怎么知道?

  幼儿:和前面测量的部分差不多长。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幼儿:我量了巨嘴鸟的嘴,是三寸。

  教师:用两条一寸虫可以测量吗?

  幼儿:可以,就是第一条要动一下。

  教师:怎么动?

  幼儿:第一条虫量完后爬到第二条虫的后面。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演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

  (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三、欣赏结尾,展开联想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设计思路:故事的结尾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声,该如何测量呢?刚才学到的测量方法完全不管用了,这个问题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使幼儿体验到故事结尾的趣味性。】

  四、讨论,拓展

  1.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2.如果你有一条一寸虫,你想用它帮你测量什么呢?

  【设计思路: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维度的拓展,如用小小的一寸虫,量身体的哪些部位更方便?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测量不同的物体,选择的测量工具也可以不同;又如,猜猜你的眼睛大概有几寸?这类问题可以挑战幼儿的目测能力;再如,用一寸虫除了可以测量腿有多长,还能测量腿有多粗。这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测量同一物体,可有不同的测量路径,其结果也不相同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46、大班科学领域一寸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47、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教案反思

  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 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 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1、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 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 ,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 (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48、大班数学一寸虫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过程草丛里有什么?(毛毛虫、甲虫、蛇……)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 )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会不会碰到什么危险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什么?(一寸虫)故事发生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 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是要吃(停顿)虫子,所以知更鸟说我要吃了你,可是一寸虫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钟爱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一寸虫能准确地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你看,许老师把知更鸟最钟爱的尾巴放在了桌上,也放上了一寸虫。一会儿请你找一个朋友,两个人一起找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然后在上面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我们和它相同吗?还有一个规定,许老师只给你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做的到吗?准备– 开始!(提醒: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呢?和朋友一起拿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看看你们是怎么量的(ppt演示)一条一寸虫、两条一寸虫、三条一寸虫,一共是几寸(3寸)我们在量知更鸟尾巴时用的是三条一寸虫,可是在密密的树丛里一寸虫只有独自一个,怎么办呢?它是怎么量出3寸的,看仔细了(PPT演示)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3寸长,它心满意足地飞走了。不过,树丛里一寸虫会测量的本领就传开了。人们发现,尽管一寸虫的身子很小,却有着数学家的脑子。这个有着数学家脑子的小小一寸虫迎来了其它鸟类的好奇。许多鸟儿都飞来请一寸虫帮助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瞧,哪些鸟儿飞来了?(PPT画面)你们猜猜苍鹭最钟爱的是它身体的哪个部分?(巨嘴鸟、蜂鸟最钟爱的)所以,苍鹭、巨嘴鸟、蜂鸟都来请一寸虫帮它们量一量自己最钟爱的身体的那个部分,于是一寸虫就忙开了。可它有点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它忙吗?许老师这次在桌上放了这些(停顿)什么鸟?(分发图片、笔)等会儿请你独自一人拿一条一寸虫、一只鸟儿,帮它量一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到底有多长。

  量苍鹭的小朋友,你们量出来苍鹭的腿有多长?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演示PPT)依次对比巨嘴鸟、蜂鸟的长。

  树丛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身体最钟爱的地方,你的脸上、手上哪里是你最钟爱的?

  现在,许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找个朋友一起,拿一条一寸虫,为你的朋友量一量他身体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记得只有一分钟哦!

  你帮朋友量什么?有多长?

  你看,有数学家的脑子,生活就变得很有乐趣,所以一寸虫在密密的树丛里,它依然每天穿行在树叶和枝条之间,非常非常地自在,不过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PPT演示)夜莺,夜莺是树丛里的唱歌高手。所以它对一寸虫说:”我最钟爱我的歌声,请你量量我的歌声(配乐)如果量不出来我就吃了你。”歌声能量吗?一寸虫的危险来了。可是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说:”好的,我一定量出你美妙的歌声,所以请你不停地唱吧。”于是看(PPT)夜莺就开始不停地唱了,一寸虫也开始不停地量着。夜莺唱歌从夜晚唱到清晨,一寸虫爬着爬着也不见了踪影,一寸虫怎么了?(逃走了)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以后在树林里还会有危险吗?﹡班的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会有危险和困难吗?

  回家把自己最钟爱的东西和最钟爱的地方量一量,看看你的生活是否很有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49、大班语言情景阅读活动一寸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总结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幼3:腿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胡埭中心幼儿园 强 玉活动目标:

  1、 尝试借助故事中的”一寸虫”,对自然物进行测量。

  2、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 愿意与同伴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故事《一寸虫》、一寸虫教具、学具、自然物、记录表等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指导语: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本领,谁愿意来说说你最拿手的本领?

  2、 出示”一寸虫”指导语: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一寸虫”吗?

  这么小的一寸虫,会有什么本领呢?

  3、 引出故事《一寸虫》

  指导语:一寸虫为了不被当做早餐,它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二、 实践活动:

  1、 出示被测物,请幼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长度。

  2、 提炼出首位相连的测量方法:

  ● 一寸虫的头要紧贴纸的边缘,身体要紧贴纸的下边;● 第二条宠的头要紧贴第一条虫的尾巴,头和尾巴连在一起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

  ● 一边量,一边数,数数共有几条虫,就知道这张纸的边有多长?

  3、 幼儿实践● 出示记录表指导语:小朋友可以在教室里任选一样东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它有多长?

  幼儿测量(引导幼儿大件的东西,可以两两合作测量)三、 交流活动:

  指导语:你量的是什么?它有多长?

  你们在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四、 拓展经验:

  指导语:一寸虫没有工具,是用什么来量长短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地方可以来量长短?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50、大班主题一寸虫去秋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

  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师: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评析: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说一寸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再结合老师出示的一寸虫,帮助幼儿了解了一寸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帮助幼儿建立一寸虫长度经验,为测量活动作准备。)

  二、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师: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去摆一摆,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评析: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测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验证测量结果,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三、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认识吗?

  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师: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幼儿给其他鸟类测量最钟爱的东西,通过实践操作,巩固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四、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师:树丛里的鸟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那你们有自己最钟爱的地方吗?你最钟爱身体的那个部分呢?为什么?请你和一个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朋友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评析:进行第三次测量,联系幼儿实际,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测量最钟爱的地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并且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评析: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而且更多体验了情感的要素,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动脑子想出办法来,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