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音乐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大鼓.摇铃.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大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
(1).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大鼓配合。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2、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3、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4、小班音乐教案反思《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分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能随着音乐变化变换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歌曲《秋天》,了解许多动物的不同特征
2、环境准备:创设森林场景
3、物质准备: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图片各一张贴在森林场景里,小鸟和大象头饰各一套,《秋天》《大象和小鸟》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乐曲中进教室。
T: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唱歌吧!
二、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T:森林里有谁?我们来学一学大象。看,这只大象在干什么?我们来学学。森林里还有谁?一起来学学小鸟。
小结:大象走起路来慢慢的、重重的。
小鸟飞起来轻轻的、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别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AB段
T: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叫《大象和小鸟》。听,谁出来了?
2、第二遍欣赏AB段,用动作来学。
T:再来听听,哪段音乐是大象出来了,哪段音乐又是小鸟出来了?你可以用动作来学一学。
小结:大象出来的音乐是重重的、慢慢的。小鸟出来的音乐是轻轻的、飞得快快的。
3、第三遍听老师讲述故事,完整欣赏AB、AB段
T:原来这首音乐中讲了关于《大象和小鸟》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完整音乐)师指图片讲述故事
4、第四遍听音乐表演,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T:宝宝想不想来听着音乐表演这个故事啊?当你听到大象出来的音乐就做个重重的动作,
小鸟出来的时候就做个轻轻的动作呢。
四、分角色表演
T:宝宝,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表演吧!
1、出示头饰
T:请这边的宝宝扮演大象,[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另一边的宝宝表演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表演
五、结束活动
T:今天,我们在森林里玩得真高兴,下次再来玩吧!
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大象走的动作离开“大森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5、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做游戏。
3、幼儿能准确分辨大象和小鸟的音乐。
4、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教学准备:挂图、音乐、大象和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课前律动。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引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是谁呢?
(2)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和小鸟
一身毛,尾巴翘、飞来飞去喳喳叫(小鸟)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大象)
(3)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观看图片,认识小鸟和大象,观察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4)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2、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1)听小鸟音乐,让幼儿说一说这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
(2)听大象音乐,让幼儿说一说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
(3)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
(4)教师小结提醒幼儿: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3、游戏:
(1)老师用刚刚的故事给小朋友编了一个《小鸟和大象》游戏,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a根据故事情节将幼儿分成大象和小鸟两组,分别戴上头饰,刚开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部分,扮小鸟的幼儿听小鸟的音乐舞蹈。
b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准备走,扮小鸟的幼儿飞到大树后面藏起来。
c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听大象的音乐舞蹈。
d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部分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
e、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今天大象和小鸟玩的高兴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6、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
2.能倾听音乐进行表演,遵守游戏规则。
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鸟和大象》小鸟和大象的头饰若干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
一、用手的舞蹈,讲述故事《小鸟和大象》
森林场景,教师用手的舞蹈来表演故事。
教师:你看到了森林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跟着音乐讲述故事,引出游戏主题。
1.在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听一听是哪个小动物来了?播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的声音?(小鸟)
2.请幼儿来说一说并学一学小鸟是怎么飞的?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鸟飞。
3.再听听哪个动物又来了?(大象)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大象走着走着走到了森林里,小鸟听到了大象的“咚咚咚”的声音,吓得全都躲在了大树后面,大象走啊走啊走的累了,就躺下休息,忽然它觉得身上好痒,身上都是小虫子,小鸟看到了,该怎么办?
5.大象得到了小鸟的帮助,对小鸟说“谢谢”,然后它们一起开心的玩。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当大象出来的时候小鸟全部都躲在大树后面,当音乐变化时大象觉得痒的时候,小鸟出来帮助大象。和幼儿一起来玩游戏,随着音乐的变化,一起来表演《小鸟和大象》。
四、带上头饰,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角色进行互换。
教学反思:
通过音乐的变化让幼儿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会了应如何“倾听”,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但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有几点不足之处:1.幼儿人数太多,在听音乐学小鸟飞的过程中太过于集中。2.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给出的提示比较多,为了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提示应当少点。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个故事让幼儿很容易就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并有了倾听的愿望,因此,在第二环节中让幼儿带着这一愿望进行第一步“听”的活动,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中更进一步地让幼儿在听的基础上表现出所听到的指令,我在这时发现幼儿对“听”己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便发出了较有趣味性的指令,更激起幼儿的兴趣,如:在音乐的变化中学习不同的动物的动作。以后将总结经验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提高倾听能力。
7、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鸟和大象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做游戏。
3、幼儿能准确分辨大象和小鸟的音乐。
4、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教学准备:挂图、音乐、大象和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课前律动。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引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是谁呢?
(2)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和小鸟
一身毛,尾巴翘、飞来飞去喳喳叫(小鸟)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大象)
(3)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观看图片,认识小鸟和大象,观察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4)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2、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1)听小鸟音乐,让幼儿说一说这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
(2)听大象音乐,让幼儿说一说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
(3)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
(4)教师小结提醒幼儿: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3、游戏:
(1)老师用刚刚的故事给小朋友编了一个《小鸟和大象》游戏,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a根据故事情节将幼儿分成大象和小鸟两组,分别戴上头饰,刚开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部分,扮小鸟的幼儿听小鸟的音乐舞蹈。
b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准备走,扮小鸟的幼儿飞到大树后面藏起来。
c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听大象的音乐舞蹈。
d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部分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
e、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今天大象和小鸟玩的高兴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8、小老鼠和大象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听辨两种乐器的声音。
2、跟随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样子,初步感知快和慢的节奏。
3、在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中,通过自由走动和迅速躲藏,体验自我控制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器:木鱼、大鼓;教具:大象头饰1个,小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2位动物朋友,猜猜它们是谁?
二、引导幼儿分辩两种乐器的声音。
1、分辩木鱼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1) 出示木鱼,教师敲击木鱼:“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出来。(头戴小老鼠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节奏:
×× ×× ×× 小老鼠慢慢走
×× ×× ×× ×× 小老鼠快速走
2、分辩大鼓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大象走路。
(1) 出示大鼓,教师敲击大鼓:“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大象走出来。(头戴大象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大鼓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慢慢走)
三、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
1、讲解游戏规则,发放头饰。
游戏玩法:(教师敲击木鱼)幼儿跟随木鱼的敲击声、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时快、时慢)
(教师停止敲击木鱼,敲击大鼓)大象来了,小老鼠害怕的躲起来。(蹲在地上不动)配班教师跟随大鼓的声音入场,说:“咦,小老鼠呢?一只老鼠都没有,我走了!”大象退场。(敲击木鱼)小老鼠继续走。
3、开始游戏。
四、小结:再次请幼儿听听两种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他们是哪种小动物的脚步声。
9、小老鼠和大象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听辨两种乐器的声音。
2、跟随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样子,初步感知快和慢的节奏。
3、在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中,通过自由走动和迅速躲藏,体验自我控制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器:木鱼、大鼓;教具:大象头饰1个,小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2位动物朋友,猜猜它们是谁?
二、引导幼儿分辩两种乐器的声音。
1、分辩木鱼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1) 出示木鱼,教师敲击木鱼:“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出来。(头戴小老鼠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节奏:
×× ×× ×× 小老鼠慢慢走
×× ×× ×× ×× 小老鼠快速走
2、分辩大鼓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大象走路。
(1) 出示大鼓,教师敲击大鼓:“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大象走出来。(头戴大象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大鼓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慢慢走)
三、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
1、讲解游戏规则,发放头饰。
游戏玩法:(教师敲击木鱼)幼儿跟随木鱼的敲击声、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时快、时慢)
(教师停止敲击木鱼,敲击大鼓)大象来了,小老鼠害怕的躲起来。(蹲在地上不动)配班教师跟随大鼓的声音入场,说:“咦,小老鼠呢?一只老鼠都没有,我走了!”大象退场。(敲击木鱼)小老鼠继续走。
3、开始游戏。
四、小结:再次请幼儿听听两种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他们是哪种小动物的脚步声。
10、大班《大象浇花》音乐活动教案
教材简介:
《大象浇花》是一首孩子非常喜爱的童谣歌,整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大象自我介绍,第二段是大象辛勤浇花。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歌唱、表演、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我为《大象浇花》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目标预设:
1.学习用粗狂豪放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视频,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
3.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
学唱歌曲《大象浇花》,把上行音阶的音高唱准并且能用粗狂豪放的音色歌唱。
难点:
观察视频找出游戏规则,并能听着音乐玩游戏。
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根据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和需求。整个活动我是以“幽默滑稽”为主题,以孩子情绪化地演唱歌曲和用滑稽诙谐的动作游戏,通过演唱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用合适的音色演唱歌曲并商讨游戏的方法,完全投入到此音乐活动中。
设计思路:
随着春风吹来,我班的孩子感到天气的温暖,到户外发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小鸟在大树上歌唱。孩子们对幼儿园开放的花朵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去看看,有的孩子还提出要给花朵浇浇水……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班的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展开了,我们先从认识春天里的花朵入手,渐渐激发孩子探索春天的秘密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想浇花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猜一猜、唱一唱、浇一浇、演一演中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本节课我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孩子倾听音乐旋律,感受音乐形象,从而猜测花园的主人会是谁,接着我就让孩子们趣味性地学习大象的自我介绍,孩子们演唱歌曲时可以刻意地改变自己的音色,学习用粗狂豪放的声音来演唱,这与他们平时歌唱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接着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听着音乐做游戏。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动物朋友来看花
1. 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花园)
2. 游戏——快与慢:这个花园看起来怎么样?这么漂亮的花园,把小动物们都吸引来了,听,谁来了?(播放音乐)。
孩子们倾听后回答:音乐中节奏慢的地方就像是小乌龟、大狗熊……来了,节奏快的音乐就像小兔、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我们来听着音乐学一学这些小动物们吧。(幼儿听音乐游戏)
(二) 大象园丁真勤劳
1. 欣赏旋律
1)小动物们来到了花园了,它们觉得这儿太美了,那这个花园的主人是谁呢?听!花园的主人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播放音乐)这段音乐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他会是谁?
2)究竟是谁呢?我来唱一唱,你来猜一猜。(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教师清唱: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 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
(幼儿猜想)
3)看看大家猜的对不对!(课件大象)。原来就是花园的主人是——大象,他还是这个花园的园丁哟,你知道园丁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照顾花园的人。
2. 学唱歌曲第一段
1)倾听歌曲第一段大象要欢迎小朋友去他的花园玩,听,他又放开嗓门唱了起来。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
2)大象是怎么自我介绍呀?他先唱了什么?森林里我最大,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特别了不起的样子,接下来他介绍了什么?对,是他长长鼻子,为什么说长长鼻子全靠它呢?它用鼻子在花园里做什么事情呢?呜啦啦啦啦……大象的鼻子可以浇花,他真是一位好园丁,接下来大象又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地方?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大象的自我介绍连起来说一说。
3)大象边说边唱起来。再次欣赏第一段。老师演唱,有伴奏。
4)孩子试着演唱第一段。钢琴伴奏
5)孩子模仿粗狂豪放的声音你们觉得大象的歌声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平时唱歌的声音是这样吗?大象的声音就是这样粗粗的,我们再来学一学!幼儿集体演唱一遍。钢琴伴奏
3. 学唱歌曲第二段
1)大象大摇大摆地走到了自己的花园里,他是园丁哟,应该会为花朵做点什么吧,听!教师清唱第二段。
2)大象做了什么?(浇花)他浇了几次,我们再来数一数(教师再次清唱第二段)。
3)我是大象,我来浇花了,谁愿意当我的花宝宝?我一边浇花,小花朵喝饱了,也慢慢地长高了,然后要开出最美的花哟。你好美,你是什么花?你真香,你是什么花?你最漂亮,你又是什么花?
4)大象辛勤地工作着,花儿也越开越美,咦,大象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很快乐。所以他一边浇花一边唱歌,我们来唱唱看,呜啦啦啦啦。(钢琴伴奏第二段)我看到了一群快乐劳动的大象们,唱得真不错,这次我们站起来唱一唱,把大象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吧。(钢琴伴奏第二段)
4、完整歌唱
1)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音乐)这首歌曲了唱到了谁?对了,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大象和花》。
2)幼儿完整演唱(钢琴伴奏)
3)演唱第二遍刚才你们唱得真好听,真像一群大象在歌唱,这次想不想跟着音乐来唱?音乐速度有点快,能跟得上吗?我们来试一试,听好音乐的节奏。(音乐)
(三)大象浇花花儿笑
1)观看媒体,商量规则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象和花》,我们先仔细看看大屏幕,找找这游戏里面有什么规则?(播放课件)
2)幼儿尝试游戏提问:花朵们站成了什么形状?(圆形)大象什么时候就要走到花朵身边?一只找到一朵花。花朵是在什么时候长高的?
3)幼儿游戏
(四)大象大象串一串
1)大象先生带着他的太太和孩子到花园里来散步了,他们用什么方法串成一串呢?
2)孩子们串成一串离场。
大象浇花1=F5 6 7 1 | 2 3 4 | 3 1 3 1 | 7 1 2 | 5 6 7 1 | 2 3 4 | 3 1 2 7 | 1— |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 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
5 5 | 4 3 2 | 4 4 | 3 2 1 | 5 5 | 4 3 2 | 3 1 2 7 | 1— ||呜 啦 啦啦啦, 呜 啦 啦啦啦,呜 啦 啦啦啦,快 开 吧!
11、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快思.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 “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 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12、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大象走和小鸟飞的不同音乐性质。
2.能随着音乐变化做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春天》导入。
2. 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
(1)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出示图片,再次倾听音乐,感受不同音乐性质。
(3)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探索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分角色合作表演。
(1)男孩扮大象,女孩扮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下,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合作表演,表演时,教师鼓励幼儿表演,要用眼睛看着自己的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13、托班音乐教案一等奖小老鼠与大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 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 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 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14、小班幼儿音乐教案《大象与蚊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有着巨大反差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是我们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匹配关系;
3、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①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手铃
②背景音乐:舞曲链接——小白兔与大黑熊 野蜂飞舞 滑稽舞曲
③靠垫一个 幼儿人手一对手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愉快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刮琴、小鼓、手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大象与蚊子》,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声敲击表示大象生气的跺脚;手铃的摇动轻重表示蚊子的越来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赶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系列人物匹配关系。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师(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大象在干什么?(走路)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大象慢慢的走路。
●师:(摇动手铃)谁来了,(手铃声音由轻转重)蚊子怎么了?(越来越多)——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腕学习蚊子飞
●师:(刮动刮琴)大象在干吗?(甩尾巴赶蚊子)来,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甩尾巴吧!——师生随琴声做动作
●师:(重敲小鼓)你们听,大象怎么了?(大象生气了,在跺脚呢!)大象一跺脚,发生了什么?我们来做做看!——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1、角色定位: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变成大象,幼儿带上手铃做蚊子;
2、师生一起随背景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飞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乐器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及手铃的认识;
2、师:让我们去和更多的乐器朋友一起游戏吧!
3、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出场。
附:故事与乐器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来“咚–咚–咚–”, (敲击小鼓,声音沉重而缓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刮动刮琴),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的儿~~~~~的儿~~~~~””(刮动刮琴)。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15、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16、中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 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的图谱。
2. 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17、大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2、通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音乐《拍蚊子》、《大象和小蚊子》、《蚊子的叫声》;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两个;白纸;马克笔;图谱;打击乐器:大鼓,串铃,蛙鸣筒,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游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讨厌,一直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 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模仿。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朋友模仿,教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模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教师边做边说,幼儿模仿)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出自己飞的动作…(播放第二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大象呢?(幼儿模仿)有小朋友这样叮(看见了叮…)还有这样叮的(看见了叮…)我们一起来叮 大 象(播放第三段音乐)”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一下。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 (幼儿模仿)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 我赶 我 赶 赶 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 嗡…嗡…
哼~,蚊子真讨厌,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教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朋友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大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大象和小蚊子》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认识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后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去听音乐,还要用小眼睛仔细看图谱,到了你的乐器,你才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哟。(教师给手势,示意幼儿拿乐器)点头示意 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今天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准备好了吗?(教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愿意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教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示意所有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 走~ 跳!跳!跳! 走~ 走~ 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现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所有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18、中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AB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尝试用大象和小鸟的动作进行表现。
2、在故事情境的帮助下学习创编相应的动作,并有节奏地表现。
3、体验音乐游戏中角色扮演的乐趣。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大象与小鸟的手偶或毛绒玩具各一、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进入音乐情境。
师根据图片一讲述故事: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调皮的小猴、美丽的长颈鹿、聪明的小花蛇、威武的大狮子、还有一头大大的大象和一只小小的小鸟,大象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俩经常在一起玩有趣的游戏。
师:你知道大象喜欢干什么?小鸟又喜欢干什么呢?(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幼儿简单猜测后,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这只大象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它太重了,所以走起路来总是慢慢的。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粗粗的尾巴还会甩来甩去赶蚊子呢。
小鸟,它最喜欢在天上飞,有时候也会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唱唱歌。对了,小鸟还会捉虫子吃呢。
二、初步感受音乐,在故事情节的帮助下创编动作。
1、分别倾听A段与B段音乐,初步感受音乐。
师:你们想和大象、小鸟一起玩吗?听,它们来了。
播放A段,感知乐曲沉重、平稳的特点。
师:谁来了?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呀?(幼儿回答)
师:这段音乐声音很重很慢,很像大象走路(出示大象图谱),又重又慢,谁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师哼音乐)(师请2-3个幼儿)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现在我们的手是大象的脚,我们一起来学大象走路吧,记得要听好音乐哦!(播放音乐,在位置上模仿)
师再次播放A段集体模仿大象走路:你们学的真好,重重地、慢慢得,非常的有节奏,那我们站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教师哼唱音乐)
师:大象们走的真棒,那让我们听着音乐再来走一走吧!
播放B段,感知乐曲轻快、跳跃的特点。
师:大象来了,小鸟也来了(出示小鸟图谱),你们听。
小鸟是怎么来的呀?谁来学一学小鸟是怎么飞的?(师在幼儿做动作时哼唱歌曲)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鸟轻快的飞。(播放音乐)
师播放AB段音乐:我们把大象走路和小鸟飞连起来做一做吧!要听好音乐哦!
2、在故事情节的帮助下创编动作。
播放中间段音乐:想象大象和小鸟在干什么?
师:大象和小鸟都来了(出示大象小鸟图谱),它们会干什么呢?(记号笔画出符号)请你听着音乐想一想。大象在干什么?小鸟在干什么?大象还会干什么呢?小鸟又会做什么呢?听完之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大象喜欢干什么呢?谁会做个动作给大家猜猜?(师帮助哼音乐)(提示幼儿左边甩一下,右边甩一下;左边捉捉虫,右边捉捉虫……)
小鸟也来了,谁会把小鸟喜欢做的事情表演给大家看?
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和谱。
师幼听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把大象和小鸟做的事情表演出来吧!
三、进一步感受音乐,学习用动作进行表现。
1、看图谱完整倾听音乐,并想象游戏情节。
师: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来想一想大象和小鸟的故事吧!(师随音乐指图谱)
师:咦,还有一段音乐呢!最后一段音乐在说什么呀?
幼儿自由回答,师:原来大象和小鸟在一起做游戏,唱着歌跳舞呢,它们玩的真开心。
2、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整地进行动作表现。
师:健壮的大象,可爱的小鸟,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玩吧。(站起来完成)
3、教师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与幼儿分角色进行动作表现。
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你们想做大象还是小鸟?(站起来)
师:那我来做大象,你们和周老师一起做小鸟,大象做动作的时候小鸟在干什么?怎么静止?小鸟做动作时大象在干什么呢?大象准备好了,小鸟们准备好了吗?
师:刚刚我看到大象做动作时,有一只小鸟做的静止动作非常的漂亮,请你来做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师: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游戏,这次,我们来换一下,我请几个小朋友跟我一起做小鸟,其他小朋友和周老师一起做大象,记得听好音乐。
分组游戏。
师:这次大象和小鸟的静止动作都做的非常漂亮,那现在我们分组来玩游戏,这边的小朋友你们来做大象,那边的小朋友做小鸟,准备好了吗?
4、找好朋友游戏。
师:你们完成的非常棒,那现在老师要加大游戏的难度了,我请你自己去找一个好朋友,你们自己商量一下,谁做小鸟,谁做大象,好吗?
商量好了吗?大象准备!小鸟准备!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和大象小鸟玩的真开心,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呢,下次我们再和他们一起玩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第二议,经过更改,活动中更加体现出音乐游戏的规则性,配班老师的出现帮助了孩子们建立了规则,知道大象动的时候小鸟不动,小鸟动的时候大象不动,同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也把握的较明确。但是仍有不少改进的地方,我的提问方式需要改变一下,如在明确游戏规则时,我用图谱来建立规则,这个时候如果能利用音乐(大象有音乐的时候,小鸟在干什么?怎么休息?小鸟又音乐的时候大象在干什么?怎么休息?)来建立规则的话则能让孩子们对规则更加明白,最后一次的游戏中,孩子们虽然能找到好朋友,但是仍是各规各的游戏,虽然我后来加入了教师的示范,但又把整个活动显得比较死板,如果我请孩子们找自己座位旁的好朋友讨论,摆好造型的话,活动可能会显的更为完整。
19、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大象浇花》
教材简介:
《大象浇花》是一首孩子非常喜爱的童谣歌,整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大象自我介绍,第二段是大象辛勤浇花。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歌唱、表演、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我为《大象浇花》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目标预设:
1.学习用粗狂豪放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视频,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
3.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大象浇花》,把上行音阶的音高唱准并且能用粗狂豪放的音色歌唱。
2、难点:观察视频找出游戏规则,并能听着音乐玩游戏。
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根据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和需求。整个活动我是以“幽默滑稽”为主题,以孩子情绪化地演唱歌曲和用滑稽诙谐的动作游戏,通过演唱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用合适的音色演唱歌曲并商讨游戏的方法,完全投入到此音乐活动中。
设计思路:
随着春风吹来,我班的孩子感到天气的温暖,到户外发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小鸟在大树上歌唱。孩子们对幼儿园开放的花朵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去看看,有的孩子还提出要给花朵浇浇水……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班的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展开了,我们先从认识春天里的花朵入手,渐渐激发孩子探索春天的秘密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想浇花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猜一猜、唱一唱、浇一浇、演一演中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本节课我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孩子倾听音乐旋律,感受音乐形象,从而猜测花园的主人会是谁,接着我就让孩子们趣味性地学习大象的自我介绍,孩子们演唱歌曲时可以刻意地改变自己的音色,学习用粗狂豪放的声音来演唱,这与他们平时歌唱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接着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听着音乐做游戏。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动物朋友来看花
1.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花园)
2.游戏——快与慢:这个花园看起来怎么样?这么漂亮的花园,把小动物们都吸引来了,听,谁来了?(播放音乐)。
孩子们倾听后回答:音乐中节奏慢的地方就像是小乌龟、大狗熊……来了,节奏快的音乐就像小兔、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我们来听着音乐学一学这些小动物们吧。(幼儿听音乐游戏)
(二)大象园丁真勤劳
1.欣赏旋律
1)小动物们来到了花园了,它们觉得这儿太美了,那这个花园的主人是谁呢?听!花园的主人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播放音乐)这段音乐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他会是谁?
2)究竟是谁呢?我来唱一唱,你来猜一猜。(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教师清唱: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
(幼儿猜想)
3)看看大家猜的对不对!(课件大象)。原来就是花园的主人是——大象,他还是这个花园的园丁哟,你知道园丁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照顾花园的人。
2.学唱歌曲第一段
1)倾听歌曲第一段大象要欢迎小朋友去他的花园玩,听,他又放开嗓门唱了起来。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
2)大象是怎么自我介绍呀?他先唱了什么?森林里我最大,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特别了不起的样子,接下来他介绍了什么?对,是他长长鼻子,为什么说长长鼻子全靠它呢?它用鼻子在花园里做什么事情呢?呜啦啦啦啦……大象的鼻子可以浇花,他真是一位好园丁,接下来大象又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地方?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大象的自我介绍连起来说一说。
3)大象边说边唱起来。再次欣赏第一段。老师演唱,有伴奏。
4)孩子试着演唱第一段。钢琴伴奏
5)孩子模仿粗狂豪放的声音你们觉得大象的歌声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平时唱歌的声音是这样吗?大象的声音就是这样粗粗的,我们再来学一学!幼儿集体演唱一遍。钢琴伴奏
3.学唱歌曲第二段
1)大象大摇大摆地走到了自己的花园里,他是园丁哟,应该会为花朵做点什么吧,听!教师清唱第二段。
2)大象做了什么?(浇花)他浇了几次,我们再来数一数(教师再次清唱第二段)。
20、幼儿大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
活动过程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www.banzhuren.cn)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 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21、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 . 在音乐的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喜悦。
4 .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 .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22、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反思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讨厌的蚊子又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蚊子,但蚊子飞舞时发出的忽响忽轻的声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唱歌”,而我们有时拍打蚊子所发出的声音又类似于某种节奏,这些让我们联想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元素,如长音与重音, 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就是这个音乐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段落、音乐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能运用小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和同伴分角色玩音乐游戏。
3、感受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有趣的逗乐情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想象,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感受乐曲结构,尝试自己用身体动作大胆变现出来。
活动难点:能随音乐完整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根据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并和同伴分角色扮演。
活动准备
1.«大象和小蚊子»PPT 课件(包含故事图片、分段的音乐)
2.«大象和小蚊子»完整版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大象与小蚊子》,故事里的这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 屁股也好大好大。当大象碰到了小蚊子,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想象猜测创编)
师:我们还是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吧!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教师跟随音乐节奏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大象走路的音乐节奏
师:(点开 PPT 课件图,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诉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走———跳跳跳, 走———走———跳跳跳,走——— 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累了,就趴在大树下打起了瞌睡
提问:你刚才看到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象走路的样子
吧!(引导幼儿创编走———走———跳跳跳的动作)
跟随音乐节奏播放课件,感受蚊子飞来了的音乐节奏
师:大象睡的可香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飞来了一群小蚊子嗡——嗡—
—嗡——嗡(点开 PPT 课件图,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问:小蚊子是怎么飞的?(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提问:小蚊子看到大象在睡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哇,好可爱的屁股啊,让我们去叮叮它吧)
跟随音乐播放课件,感受蚊子叮大象时的音乐节奏
师:(点开 PPT 课件图④,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边念节奏 看见了
———叮,看见了———叮……
提问:小蚊子是怎么叮大象屁股的?(引导幼儿回答,并创编看见了——— 叮的动作)
④跟随音乐播放课件,感受大象赶蚊子时的音乐节奏
师:小蚊子一直叮大象,大象被吵醒了,他会怎么赶走小蚊子? (点开 PPT 课件图⑤,教师跟随音乐节奏播放课件)
提问:大象是怎么赶小蚊子的?(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扇——扇——扇蚊子 ……)
师: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重新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睡觉,可是,这时候, 被赶走的小蚊子又来了(点开 PPT 课件图⑥,教师跟随音乐节奏播放课件)
⑤跟随音乐播放课件,感受大象生气跺脚时的音乐节奏
师:小蚊子又来叮大象了,这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点开 PPT 课件图⑦, 教师跟随音乐节奏播放课件)
师:大象说了什么?(我——生——气——了 跺脚:咚——咚——咚—— 咚 ,引导幼儿编动作)
提问:大象的脚使劲一咚,声音大的把小蚊子都给吓死啦
(三)、欣赏完整音乐,动作还原
播放完整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身体动作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大象和蚊子》的音乐故事里,大象做了哪些动作?(请个别幼儿讲述并示范:走路和耳朵扇蚊子,教师再现)
提问:小蚊子又做了哪些动作?(飞和叮的动作)
师:那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吧!(播放完整音乐)
(四)、分角色音乐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来当小蚊子,你们来当大象怎么样?(播放音乐)
师:这次我们交换,老师当大象,小朋友当小蚊子好吗?(播放音乐) 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一次,教师完全退出。
教师小结:哎呀,玩了这么久,天都快要黑了,今天大象和小蚊子都快回家去睡觉了吧!我们下次又来玩!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23、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模仿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我们玩得真开心!请客人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24、乘着大象教案
课 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目标: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在了解大象的造型特征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特征进行夸张和想象。
教学难点: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乘上大象的这种感受。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课前收集有关大象的图片、录像资料等,教师还应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孩子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导阶段:
1、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大象的资料,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大象图片、照片。
2、找学生说说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大象?(生:电视上、画册、动物园见过真正的大象)说一说大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回答略)
3、根据自己对大象的印象,讨论并尝试画一头大象。
三、发展阶段:
1、教师播放有关乘着大象的录像资料:少数民族人乘着大象慢悠悠行走的一种情景;动物园里小朋友骑大象、跷在大象鼻子上的情景……
2、伴着录像音乐,引导学生想像自己乘着大象的情景及感受。
3、欣赏同龄人画的乘着大象的作品,体验乘着大象时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4、讨论:如何结合自己的想像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乘着大象时的作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以给大象长出翅膀,既象一头大象,又象一只大鸟,当然也可以画成大象造型的滑梯。
5、提示:以大象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样式,可以在大象的背上、长鼻子上、大耳朵上添画一个或多个乘着大象的人物。教师可以演示乘坐大象的人物形象。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继续播放音乐,让学生伴着这种节奏来绘画。提示学生注意大象在画面中的主要位置。把大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通过你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来表达骑上大象的感受。
五、学生作品展评:
把有创意的作品展示交流。
六、课堂小结:
同学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大胆地夸张了大象的形象,也画出了自己骑上大象的这种感受,有些同学只是单纯地把大象的样子画出来,而不是表现骑大象,希望课后这些同学把骑大象的人物添加上去。
板书设计:
乘着大象
以大象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
25、乘着大象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 使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形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形和感受。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彩笔、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 新授
1师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思考。
2、讨论乘着大象时的感受。(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的感觉)
3、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只要求起草)
4、讲评
学生自评、 教师选有特色的讲评。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 小组讨论该如何上色。
三、 继续完成新作品。教师巡视辅导。
板书设计:
略
26、乘着大象教案
教学版本:人教版美术第三册 第十五课《乘着大象》
教学目的:
1,是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绘画和创意,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难点: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绘画纸、色纸、各种彩笔以(油画棒)为主、记号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大象
1、小朋友,今天由杨老师带你们一起玩,高兴吗?高兴!高兴的动作怎么做?噎!现在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最先抢答出来(耳朵像蒲扇、、、、、、),老师还没说完呢你们就已经知道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象的特点呢?指名说:生:答!(鼻子长、小山一样的身体、柱子一样的腿、)好孩子,你们太聪明了!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到大象?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象王国,用你最智慧的眼光去发现那里的大象在干什么?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请看――播放(大象表演)
2、谁来说说?指名说:( )
二、大胆想象、乘着大象
过渡:你们说得太棒了!假如大象能像飞机那样遨游蓝天,向潜水艇那样潜入海底那会多有趣呀,乘着大象去游玩你想不想?想!好,那就让咱们一起来完成这美好的愿望吧!
1、板书课题:《乘着大象》
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展开你智慧的翅膀尽情地想想你想去的地方,又是怎样去的!(播放音乐)孩子们你听大象正慢慢向我们走来,赶快爬上去!想做那就坐哪
2、孩子们你刚刚都到哪里去了?你是乘坐在大象的什么地方或者是什么样的大象交通工具去的呢?一路上又看到了什么?
请你们相互交流一下,再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自主表达、表达大象
太精彩了!感觉太美妙了!老师突然来了灵感,想即兴创作一把,你想不想?不过在我们创作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下书中的小画家是怎样表现自己乘坐大象时的情景的
1、作品赏析:咱们先来欣赏第一幅作品,看看小画家是用什么笔画的,上面都画了什么?这一种画法叫线描画;再看第二副作品,他又是用什么笔画的?是怎么画的?这一种画法是勾线涂色法;好孩子们:从这两幅作品来看小画家都能把自己乘坐大象的样子画出来,而且主题突出。要是你来画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呢?
那还等什么咱们也来尝试一把: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绘画工具,请你们以小组分工合作。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们乘坐大象的情景表现出来吧!谁愿意到前面来创作?指名(师生在前面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学生作业
四、作业展示
过渡:请创作好的同学把作品贴到前面来
小组自评,互评。
五、课后总结拓展
1、孩子们你们把乘坐大象的情景表现得那么丰富有趣,除了乘着大象你还想乘坐什么动物去游玩呢?指名说:为什么?你们不害怕吗?
2、是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地球有了动物才会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有了他们才会多姿多彩,你们有了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孩子们让我们永远和动物做朋友吧!
27、乘着大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达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张扬。
2、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绘画纸、色纸、橡皮泥、大象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大象)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大象,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大象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大象来了!(出示大象)
哇!那么多大象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大象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3、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大象。课前就已经收集了有关大象的资料,我们请他们拿上来和大伙儿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4、大象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大象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发展阶段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大象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大象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呢?(大象你真聪明、大象你真能干、大象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乘着大象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3、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现在,大象向我们走来啦!让我们赶快爬上去吧!想坐哪儿就坐哪儿,坐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我们来到了茂密的森林,趟过了清澈的小河,大象正慢悠悠地爬上了山坡。哇!大象带我们飞起来啦!我们飞过了乡村、飞过了城市、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看到了壮观的大海、越过了高山、来到了北京……
4、小朋友,刚才你们坐在大象上,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乘着大象都看到些什么呢?
5、这些感觉真妙啊!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5课,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的。要是你来做,能不能比他表达得更好,更有趣?
6、现在,请小朋友拿己心爱的美术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刚才乘着大象的情景,尽情得表达出来吧!(音乐)
7、想画的小朋友,只要完成构图,涂色放到下一节课去完成。
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
三、课后拓展
刚才小画家们把乘着大象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是呀,大象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好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现在,你还想乘着什么动物去玩呢?
四、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音乐)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2、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四、:教师,作业展示,学具
教学后记:
用儿歌来说明大象的身体结构特征。很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加上生动的板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解决了学生画大象难处。在拓展部分可以增强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是一体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对学生今后更好欣赏美术作品的美、欣赏生活美好都是一件好事。
28、乘着大象教案
课题:乘着大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不光是让学生来画大象,还要让他们了解画面的构成,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组织画面。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有关大象的图片、录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作研究性预习。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24日――11月25日
活动一: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大象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绘画方法简单的来画一头大象。
活动二:
教师播放大象的录像资料,最后播放迪斯尼卡通片《小飞象》中老鼠乘着大象飞行的片断。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乘着大象的情景及感受。
和同一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欣赏同龄人画的乘着大象的作品,体验绘画中表达的乘着大象时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活动三:
讨论: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有关于乘着大象时的作品。
提示学生构图方法:
以大象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以在大象的背上、长鼻子上、大耳朵上添画一个或多个乘着大象的人物。教师简单演示乘坐大象的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绘画构图。
活动四:
展示构图作品,进行讲评。
布置下节课带涂色工具。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26――11月28日
活动一:
展示上节课的构图作业,表扬构图大胆、有创新的作业。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幅使用不同绘画材料、不同表现方法的表现乘着大象的图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说一说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
活动二:
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几种表现手法并简单演示:
1.使用水彩笔或记号笔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2.用油画棒描边,用水彩涂。
3.多种方法结合。
活动三:
学生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涂色。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作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提示交流。
活动四: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要大胆创新。
收拾与整理,整理工具、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后拓展:
1.建议课后可以画乘着鸟儿上天的情景。
2.建议课后可以用版画、拼贴画、剪贴画等形式来表现这些主题。
札记:
现代生活的发展,信息咨询十分发达,在课前收集的过程中,不少孩子找到了许多图片甚至是电子资料,为这节课增色不少。同时暴露出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因为家庭知识、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来收集不到相关资料。如何引导这一类的学生?这是下一步我要开始研究的问题。
29、乘着大象教案
教学版本:人教版美术第三册 第十五课《乘着大象》
教学目的:
1,是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绘画和创意,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难点: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绘画纸、色纸、各种彩笔以(油画棒)为主、记号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大象
1、小朋友,今天由杨老师带你们一起玩,高兴吗?高兴!高兴的动作怎么做?噎!现在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最先抢答出来(耳朵像蒲扇、、、、、、),老师还没说完呢你们就已经知道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象的特点呢?指名说:生:答!(鼻子长、小山一样的身体、柱子一样的腿、)好孩子,你们太聪明了!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到大象?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象王国,用你最智慧的眼光去发现那里的大象在干什么?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请看――播放(大象表演)
2、谁来说说?指名说:( )
二、大胆想象、乘着大象
过渡:你们说得太棒了!假如大象能像飞机那样遨游蓝天,向潜水艇那样潜入海底那会多有趣呀,乘着大象去游玩你想不想?想!好,那就让咱们一起来完成这美好的愿望吧!
1、板书课题:《乘着大象》
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展开你智慧的翅膀尽情地想想你想去的地方,又是怎样去的!(播放音乐)孩子们你听大象正慢慢向我们走来,赶快爬上去!想做那就坐哪
2、孩子们你刚刚都到哪里去了?你是乘坐在大象的什么地方或者是什么样的大象交通工具去的呢?一路上又看到了什么?
请你们相互交流一下,再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自主表达、表达大象
太精彩了!感觉太美妙了!老师突然来了灵感,想即兴创作一把,你想不想?不过在我们创作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下书中的小画家是怎样表现自己乘坐大象时的情景的
1、作品赏析:咱们先来欣赏第一幅作品,看看小画家是用什么笔画的,上面都画了什么?这一种画法叫线描画;再看第二副作品,他又是用什么笔画的?是怎么画的?这一种画法是勾线涂色法;好孩子们:从这两幅作品来看小画家都能把自己乘坐大象的样子画出来,而且主题突出。要是你来画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呢?
那还等什么咱们也来尝试一把: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绘画工具,请你们以小组分工合作。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们乘坐大象的情景表现出来吧!谁愿意到前面来创作?指名(师生在前面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学生作业
四、作业展示
过渡:请创作好的同学把作品贴到前面来
小组自评,互评。
五、课后总结拓展
1、孩子们你们把乘坐大象的情景表现得那么丰富有趣,除了乘着大象你还想乘坐什么动物去游玩呢?指名说:为什么?你们不害怕吗?
2、是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地球有了动物才会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有了他们才会多姿多彩,你们有了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孩子们让我们永远和动物做朋友吧!
30、乘着大象教案
课题:乘着大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不光是让学生来画大象,还要让他们了解画面的构成,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组织画面。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有关大象的图片、录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作研究性预习。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24日――11月25日
活动一: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大象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绘画方法简单的来画一头大象。
活动二:
教师播放大象的录像资料,最后播放迪斯尼卡通片《小飞象》中老鼠乘着大象飞行的片断。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乘着大象的情景及感受。
和同一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欣赏同龄人画的乘着大象的作品,体验绘画中表达的乘着大象时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活动三:
讨论: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有关于乘着大象时的作品。
提示学生构图方法:
以大象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以在大象的背上、长鼻子上、大耳朵上添画一个或多个乘着大象的人物。教师简单演示乘坐大象的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绘画构图。
活动四:
展示构图作品,进行讲评。
布置下节课带涂色工具。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26――11月28日
活动一:
展示上节课的构图作业,表扬构图大胆、有创新的作业。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幅使用不同绘画材料、不同表现方法的表现乘着大象的图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说一说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
活动二:
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几种表现手法并简单演示:
1.使用水彩笔或记号笔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2.用油画棒描边,用水彩涂。
3.多种方法结合。
活动三:
学生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涂色。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作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提示交流。
活动四: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要大胆创新。
收拾与整理,整理工具、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后拓展:
1.建议课后可以画乘着鸟儿上天的情景。
2.建议课后可以用版画、拼贴画、剪贴画等形式来表现这些主题。
札记:
现代生活的发展,信息咨询十分发达,在课前收集的过程中,不少孩子找到了许多图片甚至是电子资料,为这节课增色不少。同时暴露出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因为家庭知识、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来收集不到相关资料。如何引导这一类的学生?这是下一步我要开始研究的问题。
31、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大象》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游戏。
2、大胆表演大象、小老鼠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制作教学PPT。
(2)小鼓一只、音乐3段
活动过程:
1、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师:“小老鼠和大象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一起出去散步。(播放PPT)它们走到了哪里?(小桥)我们来听听大象是怎么走的呢(鼓声‘咚咚咚’),小老鼠呢?(鼓声‘笃笃笃笃笃’),(继续播放PPT)它们又走到了哪里?(小山)大象怎么走的呢?小老鼠呢?(继续播放PPT),大象和小老鼠走累了,来到了哪里休息呀?(草地),大象‘咚咚咚’,小老鼠‘笃笃笃笃笃’来到草地上休息”(大象走过敲鼓中间节奏慢,小老鼠走过敲鼓边节奏快。)
2、引导幼儿回顾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师:“请小朋友们想想看,刚才的故事里有谁呀?”(大象、小老鼠)师:“它们去了哪些地方玩呢?”(小桥、小山、草地)
⑵让幼儿学大象(跺脚)和小老鼠(轻快踮脚走)的脚步声以及走路的样子师:“大象在走过小桥(小山、草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呀?谁来学学看呀?小老鼠又是什么样的呢”(敲鼓,两种方式多次轮流反复。)幼儿模仿。
师:“为什么大象是这样(做跺脚动作)走路的?小老鼠是这样(做轻快踮脚走动作)走路的呀?”(请小朋友形容:大象重脚步重,老鼠轻脚步轻)
⑶听鼓声,与幼儿一起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将故事重复一遍。
师:“下面请小朋友听好咯,是谁来了呀?(敲鼓)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大象‘咚咚咚!’走过小桥,小老鼠‘笃笃笃笃笃’走过小桥。
大象‘咚咚咚!’翻过小山,小老鼠‘笃笃笃笃笃’翻过小山。
大象‘咚咚咚!’来到草地上休息,小老鼠‘笃笃笃笃笃’来到草地上休息。”
教师总结:大象身体大而笨重,所以走路慢。小老鼠身体轻,所以走路快。
3、跟随音乐,大胆表演。
师:“我们小朋友啊,表演大象和小老鼠的时候都表演的很棒,接下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再表演一次好吗?请你听清楚,什么时候是大象出来了,什么时候是小老鼠哦。”
播放音乐,配班敲鼓。
4.谢幕!
师:“我们的大象和小老鼠都表演的好棒呀,今天我们玩的可真开心,大象和小老鼠也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大家再见吧!”
32、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与大象》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活动准备:
1) 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 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 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 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活动反思: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
33、大象本领大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开始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幼儿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智力拼图环节幼儿表现的也很棒,拿到拼图很快就准确地完成了,幼儿对大象的外形特征掌握地非常熟悉。
意见和建议:讲大象的外形特征时内容不够详细,讲到大象鼻子的作用、牙齿的作用时应该准备更多的图片,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观察及理解。
34、大象本领大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二、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三、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35、大象本领大教案
教案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案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案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3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难点: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经验准备: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2、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活动反思:
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7、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大象和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 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4. 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 课件
2. 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粉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 1 1 | 3 1 | 1 3 | 1 —|,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 (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 (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38、兔子音乐舞会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跳、蹦”的基本动作。
2、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若干
2、兔子舞音乐
3、图谱
4、皇冠
活动过程:
韵律活动:兔子音乐舞会
1、复诉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以“好消息”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兔宝宝们,你们一起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说给妈妈听下好么?”
(幼儿一起讲诉儿歌)“宝宝们真的很棒,妈妈要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想听么?(想)今天森林里将举行一场音乐舞会,在舞会上将会选出跳的最棒的舞者,为他戴上最美丽的皇冠。”
2、让幼儿了解“舞会”
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戴上这个皇冠?”(想)“恩,我也想戴皇冠哦,那你们知道在舞会上要干什么了?”(幼儿自由回答)“对的`,宝贝们你们是真的很聪明的哦,在舞会上要跳舞、唱歌、还有蛋糕吃哦,那你们想不想去参加了?”(想)“那我们一起参加去参加吧,但是,我们还不会,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学一学吧。”
3、出示图谱,教师示范
师:“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小脚、小手)“对的,那有小手的地方我们就拍拍小手。小脚的地方就跺跺小脚,清楚了么?下面你们先看妈妈做一遍”(按照图谱,教师示范)“下面,你们就一起跟着妈妈后面一起来做一做吧!”
反复练习几次,加深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师“你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学会了,拍手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拍拍肩是吧。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后面跳一跳吧。”
合着音乐反复练习,加强对音乐的节奏
4、音乐舞会开始,再次加深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师“宝贝们真棒,你们累不累啊,(累)那我们休息一下吧,等音乐会的开始吧!”
配班:“亲爱的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吧。”
音乐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共舞。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幼儿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幼儿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9、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低音与高音。
2.创编与音色和节奏较相配的动作,随音乐自主地表现A段的抒情缓慢和B段的跳跃明快。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听音乐分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1|31|13|1—|,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对两个一起的。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们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们听到的那个比较粗、比较低的声音,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教师小结:音乐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角色表演音乐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建议:老师可以选择低音、高音交替进行的音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故事——角色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紧抓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投入积极,获得了音乐素养、动作协调、有序游戏的多维度发展。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达成本次活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1.在活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教师把乐曲的难点部分前置,以故事的形式开场,选择的故事角色与音乐特质非常吻合,形象可爱的大象和小鸟是小班幼儿最为常见、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画面直观、并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用这样的策略,既能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能把难点进行化解,较好的帮助了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低沉与轻快的特质。同时,为下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2.第二环节是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阶段,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幼儿对乐曲能否真正理解,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音乐游戏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与水平,时时提示幼儿把音乐与动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运用了边欣赏边提问、提示性的提问及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在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又为角色游戏环节——幼儿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3.角色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关注幼儿音乐与动作的有机融合;关注幼儿音乐游戏规则的遵循;关注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创设的游戏的难度是递进式前行的:
(1)让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体现了自主性。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异,教师遵循了幼儿的这一特点,不作具体要求,让幼儿自由表现。采用这样的策略,好处是调动了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用指定的两只手表现音乐,锻炼了幼儿注意力分配能力,难度加大,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增设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既要关注音乐的特质,又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把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完全交给幼儿,可以吗?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不现实的。在这里,林教师处理的很好,让幼儿在观赏课件、欣赏音乐中寻找游戏规则,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
(4)让幼儿尝试分配角色进行游戏,体现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体表现音乐与和同伴合作表现音乐进行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但,因有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延伸活动,教师设计巧妙,也很新颖。乐器的呈现——你们想敲吗?调动了幼儿参加下次活动的欲望。
40、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鸟和大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听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小鸟飞、小鸟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鸟飞、小鸟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音乐《小鸟和大象》。 提问:
1、这两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
2、哪里是轻快的、活泼的?
3、哪里是缓慢的、沉重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提问:
1、用什么动作表示欢快的音乐呢?
2、用什么动作表示沉重的音乐?
三、音乐与图片匹配。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2、根据音乐匹配图片内容,并提问。
四、听音乐分段练习做动作。
A段做小鸟飞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B段做大象走和大象喝水的动作。
五、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乐,完整的开展韵律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并用语言提示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六、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41、音乐活动走路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 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
2、 根据四种动作走路的不同姿态,选择四种不同的唱法。
3、 努力与同伴共享空间,合作进行游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四种动物。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⑴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②“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摇。)③“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小乌龟走路爬、爬、爬。)④“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⑵教师带幼儿练习语言节奏。如:
× × ×|× × ×|× × × ×|× -|……
(白)小 鹿 走 路 跳 跳 跳
2、 学唱新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⑵请幼儿跟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
⑶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力度、速度的差异。(用跳跃、平稳、缓慢、轻柔的歌声分别表现四种动物的形象。)
⑷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⑵鼓励幼儿大胆地找空间边唱歌边学动物走路,注意不与别人碰撞。
4、 分角色演唱。
⑴指挥幼儿按乐句分四组接唱,一组唱一种动物。
⑵鼓励幼儿自愿上来表演接唱,四人一组,一人唱一句。(可多请几组幼儿接唱。)
活动建议:
1、 可创编新的歌词及新的动物走路的动作。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唱新歌,第二次可进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42、音乐教案一等奖小手歌一年级音乐教案一等奖
第一单元《小手拉小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学目标:
用自然的声音歌唱,能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我们一起来唱歌》,能随着老师的`琴声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能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乐于参加《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教学准备:音乐带、音乐娃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1、小朋友们,我们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谁来说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2、一年级的小学生要结识许多新朋友,学许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见一位新朋友——音乐娃娃
3、音乐娃娃: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音乐娃娃,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我们美丽的音乐世界。
二、学习歌曲:
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的旋律
2、再次听歌曲,请小朋友找出空白处。
(师激趣:小朋友们自己就能来创编,不信试一试。)
3、在空白处填词,并唱一唱。XXX︱XXX︱XXXX︱XXX‖
(按节奏说名字)我们一起来唱歌
(1)师举例示范
(2)全班同学,用接龙的方法大声的说出自已的名字。
(3)填自已的名字唱一唱,填同桌的名字唱一唱。
4、用听唱法教唱歌曲。(注意提醒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切忌喊唱。)
分句听唱。指导整齐的开始和结束。
5、完整演唱。
同桌之间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跟着音乐走一走,播放一段音乐,每人创编一个动作在教室里走一走,音乐一停就站住不动,然后音乐再响起就换动作继续走
2、按要求动作不能夸张,要符合音乐的节奏
3、请走的比较出色的同学上来走给大家看一看
反思:简单有趣的创编歌词环节,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玩具兵进行曲
2、唱:玩具进行曲
3、动:随音乐走出不同的图形
教学目标:
1、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玩具进行曲》。
2、能体会进行曲的风格,随着音乐能走一走。
教学重点:歌曲《玩具进行曲》
教学难点:随音乐走一走
教学准备:师(音乐带)生(玩具)
教学过程:
一、唱:玩具进行曲
1、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玩具,再把它们排排队。
2、让玩具跟着老师播放的音乐《玩具进行曲》走一走。
3、模仿自己的小玩具也来随着音乐《玩具进行曲》走一走。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分句学唱。(提醒学生注意各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方法。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6、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再来走一走(边唱边走)。
二、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1、听乐曲,结合刚才的歌曲想象一下,乐曲中表现了什么场景?
2、听乐曲原地踏步。
3、在老师的带领下顺时针走方形和圆形。
4、思考:还可以怎样走?讨论:S形
5、请小朋友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走S形。
反思:本课时的歌曲都是进行曲风格的,节奏鲜明,所以小朋友非常感兴趣。歌曲的学唱比较顺利。听音乐走各种队形,由于一开始设置了让学生原地踏步感知速度、节拍,教师带领走队形这两个步骤,所以小朋友们走得比较整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传、传、传》
2、动:音乐游戏《传、传、传》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喊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熟练的掌握乐曲的伴奏。
2、能用固定的节拍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的节拍。
教学重点:歌曲《传,传,传》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拍
教学准备:音乐带、手绢、鼓、座位排成圆形
教学过程:
一、教唱《传、传、传》
1、播放音乐,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
2、自己和自己做动作,一拍一个
3、和边上同学做拍手游戏(跟音乐)
4、老师到下面去和学生拍手,被拍到最后一个的同学与教师一起再传给其他同学
5、请学生自己来活动,用各种方法听音乐
6、唱歌曲(边拍手边唱)
间奏处唱“呣”
7、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方法。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齐唱、分组唱。
8、边表演边唱
二、做游戏
1、明确游戏规则:大家围成一个圈,边唱歌曲边传手绢,一拍传一个,传到最后一个的小朋友要站起来介绍自己或表演节目
2、进行游戏
教师注意调控(一拍一下击鼓)
学生听到鼓声传。(一遍)
指出不足,继续游戏。(4~5遍)
反思:音乐游戏《传,传,传》类似于传统游戏《击鼓传花》。不同的是,前者必须按节拍一拍传一下,所以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的节拍。只有正确掌握才能完成音乐游戏。为此设置了较多听音乐做动作的步骤。
第二单元《听,谁在唱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听,谁在唱歌》
2、唱:《动物说话》
3、动: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整齐的演唱《动物说话》,会用模仿的方式尝试创作歌词片段。
2、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3、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动物说话》
教学准备:欣赏带、音乐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听,谁在唱歌》
1、听,录音机里都是自然界中动物“唱歌”的声音。你能听出来吗?
2、你能来模仿吗?
二、唱:《动物说话》
1、音乐导入:老师要带大家去农场看看。欣赏《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想来唱歌。
3、播放歌曲《动物说话》。
4、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间奏处引导随音乐一拍一下做动作。
分组唱、齐唱。
5、引导学生歌词创编
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猪说话噜噜噜,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牛说话牟牟牟。
唱一唱(齐唱,分组唱)
三、动: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与前两项结合进行。
1、引导欣赏各种动物的唱歌声。
2、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3、向老师和同学表演模仿一下。
反思:让小朋友在间奏处模仿动物的动作,既有趣又让他们掌握了歌曲的间奏。小朋友们非常乐意用模仿的方式创编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你听,什么唱响了》
2、动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分角色演唱“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时能准确切入。
2、在参与了音乐游戏《你听,什么敲响了》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学习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参与创造性活动“奏一奏,画一画”,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分角色唱好“问”与“答”、“领”与“齐”。教学难点:感受与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准备:师(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串铃、三角铁、双响筒、沙球;口袋一个)生(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准备一只口袋,将各种打击乐器藏在里面,避开学生视线,取出某一件出来敲一敲,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将音色相近的乐器放在一起比较。启发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音色,并用嗓音模仿出来,然后用象声词“叮、咚、沙”等念出声来。
碰铃(丁丁丁)、三角铁(丁丁丁)、串铃(零零零)、沙球(沙沙沙)、铃鼓(咚咚咚)、双响筒(嘀嘀嗒)
二、学习歌曲
1、教唱《你听,什么敲响了》
(1)教师范唱
(2)分句学唱。
(3)教师敲乐器,学生完整演唱(六种打击乐器,六段歌词)。
2、指导分角色演唱
全体同学唱1、2小节歌词,第3小节由教师敲碰铃:××××××,指定一位学生念第4小节:丁丁丁丁丁丁,并唱第5小节,全体同学再唱最后一小节。(其它五段歌词以此类推)
3、将学生分组,每组发几件打击乐器再玩。
三、我的创造
1、出示图形图,让学生猜猜是根据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画的?
2、比较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并模仿。
3、设计双响筒,三角铁和串铃的图形谱。
4、欣赏现成的图形谱作品和著名画家声音创作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反思:小朋友们踊跃参与音乐活动,能基本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画一画图形谱环节还要多加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小小音乐会》
教学目标:能整齐的演唱《小小音乐会》,并能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歌曲《小小音乐会》
教学准备:音乐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根据歌曲制作一个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歌曲、表现歌曲。
二、学唱歌曲
1、播放范唱,引导小朋友们拍拍手。
2、指导按节奏读歌词。
3、用听唱法来进行教学
4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模仿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我们玩得真开心!请客人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44、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是我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和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3、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出自:快思老.师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色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幼儿大胆的尝试表现,更进一步感受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45、小班音乐优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大鼓.摇铃.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大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1).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大鼓配合。
(2). 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 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4). 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46、小老鼠与大象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听辨两种乐器的声音。
2、跟随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样子,初步感知快和慢的节奏。
3、在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中,通过自由走动和迅速躲藏,体验自我控制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器:木鱼、大鼓;教具:大象头饰1个,小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2位动物朋友,猜猜它们是谁?
二、引导幼儿分辩两种乐器的声音。
1、分辩木鱼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1) 出示木鱼,教师敲击木鱼:“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出来。(头戴小老鼠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
节奏:
×× ×× ×× 小老鼠慢慢走
×× ×× ×× ×× 小老鼠快速走
2、分辩大鼓的声音,学会按节奏模仿大象走路。
(1) 出示大鼓,教师敲击大鼓:“听一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来了?”(引导幼儿根据声音猜测小动物。)
(2) 配班老师跟随木鱼的节奏模仿大象走出来。(头戴大象头饰。)
(3) 请全体幼儿跟随大鼓的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慢慢走)
三、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象
1、讲解游戏规则,发放头饰。
游戏玩法:(教师敲击木鱼)幼儿跟随木鱼的敲击声、节奏模仿小老鼠走路。(时快、时慢)
(教师停止敲击木鱼,敲击大鼓)大象来了,小老鼠害怕的躲起来。(蹲在地上不动)配班教师跟随大鼓的声音入场,说:“咦,小老鼠呢?一只老鼠都没有,我走了!”大象退场。(敲击木鱼)小老鼠继续走。
3、开始游戏。
四、小结:再次请幼儿听听两种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他们是哪种小动物的脚步声。
47、小老鼠与大象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 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 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 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