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911年中国主要历史事件)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了最高潮,正是这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了最高潮,正是这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当后人去回顾那段历史时,同样会被当初的激昂历史所震撼,难免心潮澎湃。

上图——贫穷的清朝百姓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辛亥革命”四个字就是时代符号,是20世界初华夏民族和帝国主义、君主专制、压迫生活的抗争经历。

不过有意思的是,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革命家,最初并没有将那次大型革命事件命名为:”辛亥革命”,媒体也是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称呼。

一、辛亥革命的缔造者之一孙中山对此并无固定称呼

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人,辛亥革命的缔造者之一的孙中山先生,他在20世纪初期前后几十年里的革命功绩,国人是看在眼里的。

虽然不能简单地说”辛亥革命”的发生是他的一人之力,但其也是和孙中山先生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上图——孙中山像

辛亥革命的第二年,清政府便发布了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也随之建立,由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

在孙中山先生就职期间,发布了一些以自己名义书写的公文,其中可能涉及了对历史(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回顾,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一些展望。

在这些文字中,孙中山先生先后将此次”大型革命事件”记作”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而非为其定名为”辛亥革命”。

上图——《大公报》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

受此影响,社会上的舆论在描述这件事时,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按照主笔的喜好任意为此事起名:

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

虽然名目众多,不过这些名字的实际意思都指向了1911年(辛亥年)在武汉地区爆发的武装起义。

并且明确了其和革命力量(民国)息息相关,旨在推翻清政府这些因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会起到影响理解的负面作用。

二、20世纪20年代,”辛亥革命”一词趋向专一化

在1911年的那场”大型革命事件”过去了十年左右,人们用”辛亥革命”一词指代,开始变得频繁,这一词其影响也逐渐升温。

1919年秋,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当时刚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平日里经常在《湘江评论》中发布文章,此时恰逢他的政论长文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正在刊发。

其中便提到了”辛亥革命”并围绕此事件进行了精炼阐述,描述了其革命本质的内核、成功原因等多个方面。

五四运动后,文学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文字也成为了宣扬新思想的优秀武器,《湘江评论》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由毛主席提议、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机关刊物:

从办报意愿和热情来看,毛泽东渴望创办一个刊物以团结有志之士共同奋斗的想法由来已久。

上图——青年时期的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常以《湘江评论》做武器,提出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揭露和鞭笞,这其中便会涉及到一些反帝反封斗争的经典案例。

而1911年的那场”大型革命事件”自然首当其冲,频繁见诸于伟人的文字之中。

可以看到,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有了以”辛亥革命”一词作为该事件专有名词的习惯。

这也侧面反映出一些相关词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是编者还是广大读者,对”辛亥革命”一词的接受度更高一些,标志着”辛亥革命”一词正在趋向专一化。

三、陈独秀撰文全面探讨辛亥革命,最终形成专有名词

此后,时间来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于外敌环伺,国共两党放下成见,精诚合作,共同抗击日寇,双方之前敌视和对立的态度暂时消散。

除了部队的协同作战外,我党内的一些高层人士也有心在政治领域改善两党关系。

比如陈独秀就专门撰写了《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一文,用来探讨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也借机表扬了孙中山先生以及革命力量在此事中的卓越表现。

围绕着这一观点,”辛亥革命”一词高频词地出现,也逐渐成为了1911年的那场”大型革命事件”的专用名词。

上图——陈独秀像

由于国共合作极大鼓舞了全国国民抗战的积极性,唤起了民族自豪感,所以华夏各地的百姓都对此事表示了极高的关注,各类新闻层出不穷。

而陈独秀先生凭借自己在文坛的崇高地位和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的身份,其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更有说服力和传播广度,被各种媒体纷纷转载发布,得以呈现在全民面前。

凭借着这种广泛的传播程度,全国上下的百姓,即使对1911年的那场”大型革命事件”之前了解得相对有限,此时也能凭借陈独秀先生的文字还原当时的经过。

并且了解时代赋予其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记住了这个名字”辛亥革命”而之前媒体用多种称呼指代其的历史,也在这一刻彻底宣告结束。

上图——天干地支纪年表

四、结语

按照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说,1911年正是辛亥年,这就是”辛亥革命”一词由来的原因。

像这种命名方法,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比如”《辛丑条约》”、”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专有名词。

一般来说,天干地支纪年法被其他名词取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重复性。

比如说辛亥年每隔六十年出现一次,倘若在其他的辛亥年里,中国也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事件,并且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力,那么”辛亥革命”就不可能简单地用来命名1911年的事情。

然而回顾中国历史,辛亥革命的影响力是前无古人的,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因此成为专有名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