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史年表(图解世界哲学史)

当我们回顾上面讨论的事实并试图回答第三个关键问题时,即形而上学是如何可能的?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否定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知识作为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边界,也是可能经验的边界。我们局限于现象世界。

但是,“人类的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个范畴中有着特殊的命运,即被一些它无法摆脱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本身的性质提出的,但它无法回答它们;因为这些问题超出了人类理性的所有能力”。人们内心潜藏着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试图超越时空中的现象级世界。灵魂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帝是什么?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满意的人生观,就不能把这些问题放在一边。我们的理性在这方面是如何行动的?大自然是否给了我们一种追求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的欲望?

康德在先验辩证法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确实只探讨了这个问题,没有详细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超出了理论理性的范围)。如果我们曾经说过要区别对待“理性”和知性,那么我们应该补充一点,这里的“理性”是狭义的,不同于本书书名中所指的理性。那里所指的理性包括所有人的精神或精神力量,而这里所指的理性是指“概念能力”——,它不同于作为直觉能力的感性和作为概念能力的知性。

根据我们之前所说的,我们在这里不会错误地认为康德所说的关于“观念”的东西必然不同于柏拉图所说的关于观念的东西。在《理性批判》的序言中,康德确切地指出,柏拉图敢于把自己放在思想空中的城堡里,尽管他在那里再也找不到支持。

理性在感性和知性上建造了一座更高的城堡。根据其逻辑应用(起初排除观念),理性是“推理的能力”。知性产生概念,并将概念与判断联系起来。理性把判断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理性可以从一个或几个原则中推导出一个新的原则。这种理性的连接活动的结果是什么?正如知性可以将各种直观材料组织成概念,理性可以将各种概念和判断的材料重新整合。也就是说,理性可以在我们的知识中建立更广泛的统一。

从这种理性的统一活动中,我们可以产生一种欲望,这种欲望不仅想把多样性变成相对的统一,而且想建立完全的统一。理智会追求一个绝对的东西。这种对理性的追求是由某种“主导理性概念”引导的,这就是理念。

康德也称观念为“调节的原则”。意思是,正如知性可以照耀感性(把感性的直觉变成可以理解的概念),理性也以类似的方式引导知性。然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理性只给出了智力应该如何表现的规则,所以它是一个“调节原则”。

有什么想法?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工作的?正如判断表所示,有三种可能的关系将这些定律联系在一起。相应地,理性也发展出了三种理念。从范畴的绝对联系来看,思维主体是绝对统一的,是我们一切观念的基础,即精神观念或精神观念。

从假设的条件联系中,有一种欲望,它试图从无限系列的条件现象中实现所有现象的无条件统一,即实现普遍观念或世界观念。从对立与排斥的联系中,产生了一切思维对象绝对统一的观念,最高本质的观念,即神学观念或上帝观念。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想法只是应该如此的原则。它们似乎是我们心中设定的无限高的目标。心灵的想法对我说:你应该把所有的精神现象联系起来,就好像它们是基于统一一样。世界的观念对我说:你应该把一系列的条件现象联系起来,就好像世界是建立在无条件的同一性上一样。上帝的想法对我说:你应该这样想,好像所有的存在都有一个最初的必然原因,那就是一定有一个神圣的造物主。在这三条道路上,你应该努力在你的整个理解中实现系统的统一。

在这个领域,纯粹理性的批判只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所谓理念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可能,即不包含内在矛盾,否则我们在使用理性时必然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然而,我们永远不应该在这里混淆思考和理解,我们不应该认为一种可能的经历会与它们相匹配。

然而,人们仍然容易受到这种诱惑。如果他屈服于这种诱惑,理性就会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二律背反)。理性变成了“诡辩”和“辩证”。康德不厌其烦地详细解释,这样产生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尤其是当问题涉及到神学思想时,当神学总是试图用理性再次证明上帝的存在时。然而,我们既不能用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也不能用理性否定上帝的存在。其他想法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形而上学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呢?康德自己说:“所以我必须暂停知识,为信仰腾出空间。”也就是说,康德为我们的(理论)理性设定了一个限度。这个边界就是可能的经验知识停止的地方。对于超出这个范围的事情,理智是无能为力的。有两层含义:理性无法证明上帝、自由、不朽等一般形而上的观念。对康德来说,这一切都是他研究的唯一目的,其他一切都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但理智无法反驳。因此,这为信仰留下了空间。

“但人们会说,这就是纯粹理性通过超越经验极限向前看所能达到的全部吗?难道只有两种信条吗?这些事情不需要咨询哲学家,甚至普通的知性也能做到!但是,你真的想有这样一种牵扯吗

切人类的、应当超越普通知性而只由哲学家揭示给你的知识吗?你所责备的这一点,正好是前述主张的正确性的最好证明,因为这揭示出人们一开始不能预见到的事,即大自然在人们无区别地关切的事情中,并没有在分配他们的禀赋上有什么偏心的过错,而最高的哲学在人类本性的根本目的方面,除了人类本性已赋予哪怕最普通的知性的那种指导作用外,也不能带来更多东西。”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