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典故(民间俗语的由来的故事)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是一句谚语,其中包含着两个事件。说的是:张良是汉初的谋臣,古人赞叹张良的智慧,“过墙梯”是战国时期鲁班为楚惠王攻打宋国发明的。两者之间相差百年之久。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因此就把“过墙梯”这件事与张良的智慧形成对比,以告诫后人:你有厉害的计谋,我也有应对方案,大家都有对策,各不相让。有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怕你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意思是你有厉害的计谋,我也有应对方案,大家都有对策,各不相让,也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张良计”不难理解,但“过墙梯”是什么呢?

其实,“过墙梯”就是古代攻城所用的云梯。据传,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巧匠公输班(鲁班)发明了云梯,之后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云梯一直是攀越城墙攻城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电视剧里,我们通常看见的云梯是这样的:

对于云梯,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此单薄的一架梯子,不会被守城的士兵用力推倒或砍断吗?为什么古人这么笨呢?

事实上,我们被许多电视剧、电影误导了,远远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云梯一点也不“单薄”,是非常精密的战争器械,中国古代的云梯,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它是这样的:

云梯一般由车轮、梯身、钩三部分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梯顶端有钩,用来钩援城缘;梯身下装有车轮,可以移动。

这样一架庞然大物,再加上登城士兵的重量,可以重达上千斤,抵近城墙后,前端的抓钩死死钩在城垛上,凭借人力根本无法砍断或掀翻。攻城者冒着箭雨,持刀带盾,怒吼着从云梯攀援而上,给守城士兵的震慑是可想而知的。

《淮南子·兵略训》记载:“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侦探敌情。像这样:

到了唐代,云梯比战国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使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

宋代,云梯的结构又有了更大改进,将主梯分为两段,并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同时,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使登城接敌行动更加简便迅速。

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云梯用生牛皮加固外部,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矢石的伤害。

明朝以后,云梯渐渐淡出了战争舞台。这是因为云梯这种笨重巨大的“战争巨兽”是木材制作的,最怕火器的攻击。随着战争中火器运用的日益广泛,云梯渐渐被废弃了。

不过,虽然“过墙梯”退出了战场,但却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今天,它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仍然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这样:

还有这样:

这就是“过墙梯”的发展和演变历程,现在您清楚了吗?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