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3篇

生态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3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保护区考察报告生态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3篇

生态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第1篇

*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的故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涪两江分水岭上。全县人口87万余人,辖25个乡镇),606个行政村,6535个村民小组。全县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县内群丘林立、漕地棋布、沟谷纵横、形成缓丘、平顶丘、塔状丘、平台、洼地、宽谷交错的复杂地貌,具有典型的川中丘陵的地貌特征。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县域生态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树木荡然无存,干旱不断,水土严重流失,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人们烧水做饭靠秸秆、草根,修建房屋、制作家具、农具靠石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党和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科学技术指导下,大兴水利、大搞绿化、广植树木,并开创了丘顶裸石上直播马桑一举成功的先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县、“长防工程”首批达标合格县,被确定为全国“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首批实验区。全县森林面积24.71万亩、森林覆盖率28.5%,以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经济林、用材林居次,现已形成“山顶林木戴帽,山腰绿树缠腰,层层梯田平展展,溪流淙淙山沟跑”的奇异景观。

县委县政府确定在生态和人文景观都较好的*报国寺所在地龙门乡,建立市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为警示后人,勿蹈破坏生态自寻苦难的覆辙;讴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20余年为恢复生态而艰苦努力的感人事迹;颂扬具有远见卓识的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为民造福的功德;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屏障和建设我县生态经济县起好示范作用。

保护区社会经济现状

一)地域面积

*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县龙门乡龙门办事处,区内有10个村,96个社,11728人,幅员面积23.113平方公里,四周界畔为东经104046’至105014’,北纬30002’至30037’。

核心保护区以*报国寺为中心,面积为6.95平方公里,包括一村、二村、九村,共3个村,29个社,总人数3535人。区内山丘起伏秀丽,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36.6%,属典型的川中浅丘地貌。

二)区内经济

*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内,有农民万余人,属纯农业区域,主要是旱作农业和水稻,辅以少量养殖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水平较低。2000年人均纯收入1850元。

三)基础设施

l、交通

龙门乡地处*中部经济带,省道乐大路*县至大英县)跨境而过,距*报国寺6公里现已改造成山重四级沥青路面),各种车辆可直达寺院。今年乐大路将进行改造,由泥结碎石路面改造成山重二级沥青路面。寺院至国道318线有乡道连结,近年也将改造成旅游专线的水泥公路,届时将形成一条旅游环线,交通十分便捷。

2、通讯

龙门乡的通讯与县城光缆程控电话早已联网通讯基站,座机、手机、传呼与县内外、省内外实现直通。

3、电力并建有无线乃至国际均

龙门乡电力充足,属县电力网,邻近的宝林镇新建耗资3000多万元的110千伏变电站已竣工使用,龙门乡供电更有保障,完全能满足保护区的各种用电。

保护区特点

一)佛教名刹独具特色

*报国寺位于*县城东北18公里的龙门乡金龟山上,兴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1400余年,自古为川中名刹之一。寺院依山面水,四周青山连绵、绿树成荫、古树棋布,面积300多亩。

寺前巨石林立,参差高耸,形如山峦,以石取材、沿崖造窟,现存佛像500余尊,计10余龛,形成“千佛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西方极乐世界图”刻艺精湛,千年古榕盘根错节,根为佛龛,伞罩石窟,妙趣横生,实为珍宝。窟壁有大蜀广政年的两块碑文和高僧石棺群,凭石镂空刊刻的花纹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生动。

寺院风格独特,建筑错落有致,藏经楼、观音堂、玉佛殿、祖师殿、天王殿、钟鼓楼、衣钵塔、和平塔、安养院、念佛堂、五观堂等古今建筑珠光四射,琉璃生辉,引来众多省内外香客和游人。寺内常年红烛辉煌、香烟缭绕,从缅甸迎回的21尊造型生动、雕刻精细的玉佛供奉寺内各殿,其中高4.13米,重约10吨的接引佛为全国罕见。

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

1.离欲禅师

释离欲1887—1992),合川人,俗名侯喻君,川中著名高僧,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5岁出家,行脚于名山胜迹,虔礼本空、思摩二禅师祝发,修头陀苦行,十三寒暑矢志不逾,终于彻悟,继在新都宝光寺方丈祖道禅师座下受具,并承宝光堂上无穷和尚传衣钵,位列临济宗第二十一代禅师。在射洪仿宝光寺兴建古佛寺,化缘置田产盐场,接纳僧团100余人,寺兴盛时即自愿谦让,交欲空法师主持,由此名声大振。后应三宝弟子之请,到成都得捐净财,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离欲念佛堂”,一时法缘鼎盛,诵经礼佛者蜂拥而至,川中军界首脑数人皈依佛门。

离欲禅师1930年行脚至*报国寺,对寺庙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十分看重,但对殿宇失修的破败景象十分痛惜,誓下决心为古寺重放异彩。于是广结善缘,再次苦行十余年募化十方,维修了观音殿,新建了藏经楼、丈宝楼廊和各寮房,解放后,仍以住持身份致力于守寺护林工作,以耕作饲养禽畜蜜蜂,编织草鞋出售为生,而怡然自得。

1985年,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离欲禅师复兴古寺,弘法利生的宏愿得以实现。离欲禅师自己节俭度日,连居士馈赠的衣服粮食也变卖成现金:用于寺庙建设。寺庙的规划施工,无不亲自料理。在其惨淡经营无私奉献精神感召下,四众弟子慷慨乐捐,先后集资近200万元,新建了大雄宝殿、五观堂、斋膳房、新凿卧佛、接引佛等摩崖造像,并神奇的从缅甸请回玉佛21尊。继任昌臻法师,依其原规划,新建了钟楼、鼓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普同塔、和平塔、说法堂、化僧窖、放生池、石刻《金刚经》,完成了离欲禅师的遗愿。

离欲禅师德高法显著普度有缘,皈依弟子逾万,旧军阀范绍增、黄杰,峨眉山报国寺住持释昌彻,射洪登云寺住持释昌禅,美国《万佛城》佛刊主笔叶君等均为其门徒。

离欲禅师世寿107岁,一生弘扬佛法,济世救人,深受僧俗民众敬仰。其遗体葬于寺内大雄宝殿前石棺内,衣钵藏于衣钵塔。离欲禅师和他的二位师父的生前容貌被弟子琢成玉石肖像供奉于祖师殿。参观者纷至沓来,香火常年不绝。

2、民主革命活动家——谢无量

龙门乡是当代享誉中外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民主革命活动家谢无量的故乡。谢无量1884年6月28日出生于龙门乡金马寺沟农家,自幼聪慧过人,求学于上海、北京等地和日本,亲身经历过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颠沛流离,目睹了清廷腐败灭亡的过程,与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交往密切,结识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维新派人物。创办、参与过《翻译世界》、《苏报》、《国民日报》、《京报》的编撰发行等工作。曾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著名学府任教、著述,参与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深受孙中山器重和爱护,1924年孙中山任命谢无量为大本营秘书长。谢无量的许多文学著述和观点对世人影响较大,他曾积极参与过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组织的“救国会”,和宋庆龄、蔡元培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反蒋汪对日退让活动。1947年国民政府圈定谢无量为*县国大代表候选人,谢无量9月回*县,顺利当选。谢无量回县竞选期间留有很多题字。

解放后,谢无量出任川西文物保管委主任,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约教授兼顾问,1960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56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单独接见。1964年病逝于北京,葬八宝山公墓。

3.缅甸高憎——万慧法师。

万慧法师1889—1959)俗姓谢,名善,字希安,*县龙门乡金马沟人,为著名学者谢无量异母弟。谢善父谢维喈肘任知县)与陈独秀为至交。清末上海复旦学院毕业,因与同学恋爱,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女忧郁而死,谢善只身入川,披剃于成都大慈寺,转贵州安顺县万华寺受戒,法名万慧。1911年清宣统三年)春,万慧由云南出国,经缅甸去印度攻读梵文,受教于婆罗门著名学者、大师及文化名流。旅印期间无经济来源,在寺庙食宿,得到鲁迅等接济。万慧于1920年迁居缅甸仰光甘马育市镇,慕名前来求教者日多,学生中有英国人鲁士系仰光大学历史地理教授。万慧乐于济困扶危,艾芜流离缅甸,曾得到万慧资助,至老还念念不忘。

万慧治学数十年,精通梵文、巴利、印度、法、日、英、蒙、藏等文字。1959年4月圆寂,终年70岁。当地人在摩谷镇上筑塔安葬,立碑刻石纪念。万慧著有《标准音译表》、《启圣字典》、《中国音韵学》、《慧业精舍吟草》和译著《珂罗倔论)等,均流传于缅甸。

三)生态环境优越

*是全国绿化先进县,长防工程达标县,森林覆盖率达28.5%。对*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往人员无不交口称赞。龙门乡龙门办事处的生态状况较全县更胜一筹:该区域峡谷交错,岗岭连绵,树木遮天蔽日,四季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岗岭,蜿蜒盘旋如巨型绿色苍龙。沟谷间翠竹和果树簇拥的农舍星罗棋布,层层梯土和块块水田被树木笼罩的田埂土坎所分隔;古老的榕树星星点点,或散布于场边河岸,或点缀于路旁、坳口。飞鸟在树丛中欢歌跳跃,走兽在密林中追逐嬉戏,蜂鸣蝶舞,四季花香。青壮年劳作于蓝天白云旁,老人们休息于浓荫大树旁,好一幅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画卷。

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36.6%,有成片森林802公顷,其中生态林407.6公顷,商品林128公顷,兼用林266.4公顷,森林蓄积量23573万立方米。区内分布最广的是亚热带常绿针叶植物,以松科柏木为主,其次是针叶与阔叶混交的桤柏混交林。

植被经人工改造,从沟谷到丘顶呈规律分布:“丘顶马桑盖帽,坡肩柏马混交,山腰桤柏相间,岩悬油桐嵌边,地楞土坎植桑园,宅舍庭院桑、竹、桉。”林地乔木、灌木、草丛、地衣、苔藓共生的群落特征明显,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区域内退耕还林,持续农业试验,经济林、精品小流域、生态农业示范等项目实施后,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届时,其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报国寺由于其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在佛教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每年至此烧香拜佛的人数众多,加之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自然风貌,是人们休闲旅游的良好去处,其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具有相当的前景。现龙门乡政府与*报国寺一起即将修建人工湖、人工岛景区及其配套设施,开发升平寨森林公园,鲤鱼坡生态园林,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把龙门乡的旅游景点建设成集佛教圣地、湖泊景区、自然生态园林为一体的独特的川中旅游新景区。

开发利用价值

一)社会效益

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建设国家西部生态屏障,涵养长江中上游水源,搞好水土保持,尤其对丘陵农业地区在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对进一步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效益

保护区生态效益的发挥,可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报国寺佛教文化,升平寨的自然生态园林和谢无量、释离欲的人文景观将吸引县内外、省内外乃至外国游人,按年接待10万人计,旅游收入数百万元,由此带动餐饮、服务、交通等行业的发展。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三)科研价值

县内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已发现多年绝迹的动物出没,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数量增多,这对人口稠密的川中丘陵地区如何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在科研上是有价值的。*报国寺作为四川省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对于研究川中佛教的历史,佛教艺术等其地位不可忽视。拟建设的谢无量纪念馆是研究这位当代世界名人的学术思想、创作成果、书法艺术、社会革命活动等的基地。

组织机构建设

一)建设规模

为了加强对佛教圣地*报国寺和龙门乡自然生态的管理和保护,近十几年,在我县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报国寺一起积极筹措资金,对区内文化古迹和自然景区加以保护和维修,并于去年建立县级“*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同时,有关部门加快了保护区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我县用于建设*报国寺自然保护区的投资累计已达千万余元。

二)机构设置

为了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区内资源,强化保护和管理,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了“*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和分管文教、环保、林业的副县长任正副组长,县政府还成立了“*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与文教、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负责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工作。

三)法制建设

为了依法严格管理好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我县已建立了县级“*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制定了《*县关于加强*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通知》,使我县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工作步人法制轨道。

总之,建设*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在政治上、经济上、科研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影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它对于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知名度,振兴*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现专题报告市人民政府将*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第2篇

乌黑的身体,黝黑的面庞,这只黑精灵却顶着一头朝天耸立的白色“贝克汉姆”发型,这就是白头叶猴。2月22日北京四中科学考察团一行四十余人由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黄乘明博士,以及思问网的专家带领下,前往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考察灵长类的白头叶猴。我们将学习野外科学考察的技能,掌握观察研究灵长类动物行为的方法,以及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技术。考察团成员收集的数据将对白头叶猴的科学研究和保护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抵达保护区后,我们对保护区和白头叶猴进行了整体了解。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部广西崇左市境内,总面积为25578公顷。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喀斯特石山森林生态系统。白头叶猴又叫花叶猴、白叶猴、白头乌猿等,属于叶猴——灵长目,猴科。叶猴起源于欧洲,它们的祖先从欧洲经非洲再到亚洲,首先进入东南亚地区,然后沿着河谷或低地进入我国华南和西南一带具有热带岩溶地貌的亚热带森林,即在目前的分布区生存繁衍,形成优势种群。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7百多只, 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是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甘肃等地方。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对白头叶猴进行观察。首先确定观察点——就在考察团宿营的洞穴附近。我们运气不错,因为在这里有一个16只猴子的猴群出现。接下来确定两个定点观察时间:日出和日落时间。我们看到,16只白头叶猴在天一亮时就离开晚上住的洞去觅食,日常白头叶猴很不爱动,常在树上、悬崖壁上一呆就呆很长时间。下午叶猴们开始寻找今晚的住洞,日落时叶猴们又会回到住洞休息。一般一群猴子有三到五个洞,主要是为了获得充足食物和躲避捕食者。它们的住洞通常在山的高处,因为白头叶猴在晚上看不见东西,而山脚是它们的天敌“猕猴”的领地,所以为了安全它们迫不得已费尽千辛万苦住到高处。我们发现雄兽和雌兽的体形大小差别不甚显著。一般一个种群数在8~15只左右,一群中实行一夫多妻制,如果本群被另一个群(或“单身汉”)打败,就会把老猴王赶走,把他的幼崽杀掉,而原来老猴王的妻子会继续跟随新猴王。日间我们还采集了猴子的粪便。采集时要注意一定要采还软的、呈棕色的,而且不要采集过近的猴粪,因为那样有可能是同一只猴子的。采集后进行试验,就可以从DNA中确定这群猴子的关系。在结束一天的观察后,团员们会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让大家充分分享。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冉岩松

尽管露宿洞穴,观察地很泥泞,还会受到飞虫的叮咬袭击。可这种在大自然中的学习充满乐趣,非常有收获。本次考察使我了解了喀斯特的小“贝克汉姆”——白头叶猴,学习了观察、记录、采集粪便等方法,从争夺猴王这件事中感受到生存法则——弱肉强食。还认识到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虽然相对良好,但主要由于以前人类的大量猎杀、和现在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白头叶猴等生物濒临灭绝。所以请大家低碳生活、减少浪费和猎杀动物,一起珍惜我们共同的家——自然和我们的亲友——生物。

生态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第3篇

1987年7月31日至8月6日,由江苏省生态学会牵头,联合省植物学会、省动物学会、省林学会、省海洋湖泊学会、省土壤学会、省地理学会、省环境科学和省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组织了9个学科14位专家赴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县级)作科学考察。论证建立九龙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探讨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供省、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设自然保护区决策时参考。经过专家的外业考察和室内分析。获得了许多可贵资料,共写出专题报告5篇,完成形图1幅,并提出了一些积极性建议,县综合归纳报告如下:

一、“九龙口”地区地质地貌的发生发展及其评价

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地区位于东经119°35′,北纬33°24′附近,属于里下河古泻湖湿地的一部分。里下河低洼平原位于长江、淮河之间,西部有地势稍高的洪泽湖与高、宝湖群,中部为射阳湖荡,东部有数条古贝壳堤与现代滨海平原分开,成为封闭的古海湾泻湖。

里下河古泻湖大致经历了海湾——泻湖——淡水湖沼三个发育阶段。也就是说,古泻湖环境的遗存水体原来是海洋的一部分,由于海岸带滨外沙堤发育露出水面,形成积水的堤内洼地(并保留向海的通道)。这一部分被分隔的水域逐渐淡化,形成半咸半淡水,称泻湖,由于海岸继续向前伸展,湖水继续淡化,最后形成陆上淡水湖泊。里下河东缘的盐城、龙岗一带的古沙堤,据〞C测年,形成年代为5600——7000年间,相当于中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在沙堤西侧平原,地下埋藏的泥炭层(标高0.5米),〞C测年为4480年,其藻类组成静淡水环境。可见,真正泻湖环境仅维持1000——2000年。在4000年前,里下河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陆地淡水生态环境了。

“九龙口“位于里下河古泻湖的中部,是一个湖荡沼泽地中九条河的汇合处。上游有6条进水河,下游3条出水河,下泄水经射阳河入黄海。中间有2个突出水面的滩涂岛,高程为0.7~1.2m。从岛上瞭望,湖荡草滩、河网相织,形成“九龙戏珠”的特殊壮观绮丽的地形地貌。不失美丽的苏北水乡原有的风姿。

九龙口地区作为里下河古泻湖典型的地形地貌,保存如此完好,已不多见。专家们认为,保护好这颗水乡泽国的明珠,对科学研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对里下河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二、“九龙口”地区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评价

九龙口地区位于三市(盐城、扬州、淮阴)的四县(建湖、阜宁、宝应、淮安)交界处,里下河射阳湖的腹部,直径约5公里,原有芦荡10万亩左右,现大部分已被围垦。属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3.5万亩,其中水面1万亩,滩地2.5万亩,仍保存完整,依水傍居的建湖县蒋营乡河北、河南、三合、荡东四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7000亩。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主要的自然资源有:

1、植物资源据建湖县环科学会吴鸿吉和我们调查,保护区已查明水湿植物有7科17种,沉水及浮叶植物10科21种,滩地陆生植物13科25种;浮游植物34属41种。

挺水植物主要有2类群落,即以芦苇群落和以蒲、菰混生的蒲菰群落,面积约2.5万亩,年产量约为2.5万吨。沉水及浮叶植物主要有三类群落,即以轮藻为主要种群的轮藻群落;以丽藻为主要种群,并伴有轮藻的混生群落。据初步实测估算,平均生长量为15.86㎏/㎡,年生产量(鲜重)约有10.6万吨左右,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较多,分别为10属12种和10属14种,年产量约合鲜重9.6吨。

又据两个乡(蒋营、恒济)11个村的初步调查,散生树木种类繁多,共有树种33科42属62种,其中还有130年生以上的古银杏,60年生以上的皂荚树。

2、动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内,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好,食料丰富,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据不完全调查,主要的野生兽禽类有60多种,珍贵禽类有白天鹅、灰天鹅、丹顶鹤等;飞鸟类9种,如白沙鸥、湖燕、柴雀等;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5种,海狸鼠、黄鼠狼、豹猫、猪獾等。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爬行类、贝壳类四大类,约30多种,年产量10万公斤左右。另外,还有浮游动物,已发现的有27属3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全湖年产量(鲜重)222吨左右。

3、水资源自然保护区内的集水面积6.7K㎡,占总面积的28.6%。全区有9条河(岘河、林上河、钱家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涧河、城河)交织于湖荡沼泽之中,湖水水位变动在0.76~2.78M,常年平均水位1.1M左右,是一个大型的滩地聚水过水性湖荡。

根据湖荡水质分析,属重碳酸盐钙Ⅱ型,即:

Ca3.5mg当量/升 Ⅱ94.78mg/升 水的总硬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但主要为暂硬水,由于水中具有较多的HCO3,这对缓冲水中的CO2能力较强,能保持相对稳定的PH、碱度、盐度,甚至溶氧均十分有益,水体内的水生高等植物十分繁茂,具有净化水体的良好作用。因此,水质清澈见底,为鱼类和水生动物养殖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是水上旅游的好场所。

不难看出,在不足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这么多的植物、动物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水资源,这已表明“九龙口”是一具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如果给予积极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可发挥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建湖县政府于1985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九龙口”自然保护区,这无疑是高瞻远瞩的决策。因为随着荡区人口的不断增长,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开发搞活,自然资源的经济承受力将愈来愈重。近些年来,湖荡区居民和外来渔民无限制入湖张网捕捞,不管成鱼或幼鱼,上网就捕,据统计每年要从湖区捕捞10万公斤的水产品、形成只捕不养、越捕越少的局面,据了解,某些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水产品如河蟹、鳗鱼、鳖等,数量急剧下降,如这样继续下去,不要多久将荡然无存。原年产500万公斤以上的芦、蒲资源,由于只收失管,出芦期水位下降,致使芦柴长势弱、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部分村民受宝应、淮安影响,已开始局部围垦滩地提高水种藕和水生作物,这样势必会使自然——半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人为地演变为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彻底改变绚丽多彩,景色宜人的自然风貌,以致恶化生态环境,灭绝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这是一条后患无穷,不可补救的道路。

建湖县政府为了保护好这颗水乡明珠,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批准成立保护区后,集资30万元。在九龙口滩涂岛建立了一栋古朴典雅的“九龙楼”招待所,可供保护区管理和接待教学科研、旅游休憩的场所;初步拟定了保护区的规划和一套管理措施,购置了急需的设备等等;在体制上委托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代管,加强了领导。

但是,由于该地区地处三市四县交界处,要管理好这个保护区牵涉到三市四县祖籍相传的捕捞习惯,矛盾较多;保护区的建设、人员编制、合理开发需要资金投入,县财力有限力不从心;技术力量薄弱,对保护区的功能、规划和科学管理缺乏必要知识。因此,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迫切要求将县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受省有关部门领导,这样将会加快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考察组的专家们认为,建湖县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是积极的,目标是把保护区建设得更好,同时认为,江苏省现有自然保护区八处,不仅数量少,类型不齐全,总面积也远低于全国的1.71%的水平。显然,这与江苏地跨三个生物气候带,湖泊、滩荡和海涂占地面积宽广这些特点不相符合。江苏湖泊、滩荡、江河等水面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很有必要增建水面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建湖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具有里下河古泻湖典型的地质地貌和滩荡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植物资源,并保存较为完整。因此,她可以起到如下多功能作用:

1、保护里下河古泻湖遗址的地质地貌,作为世界和我国泻湖发生发展的佐证,为科学研究、教学提供永久性的天然实验室。

2、保护和发展生物物种,为人类提供自然——半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本底和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为开发、繁育优良的动植物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可以相信,历史将会证明,在保护下地合理开发利用,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探讨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正确途径,避免盲目开发所造成的严重恶果,为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荡区周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服务。

4、提供城乡人民旅游休憩场所,以教育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将越来越受人们所欢迎,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

鉴于以上认识,专家们一致建议,将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定名为:江苏省古泻湖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四、对保护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了发挥保护区的多功能作用,就保护区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省政府应及早批准成立该自然保护区,并委托省有关职能部门成立该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指定保护区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落实人员编制,逐年下达经费,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2、对保护区建设应本着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保护是从长远考虑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区内在不影响自然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发利用是可行的,但盲目开发势必导致破坏。当前更应注意保护。使动植物资源水产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平衡。通过保护,为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3、自然保护区应按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结合;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使其达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目的。

根据九龙口的具体条件,专家们认为可以划分为水生生态、沼泽滩地生态。农田生态和小村镇生态四个子系统进行规划,各自系统之间既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从而在总体上达到相互促进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输出的协调平衡。

水生生态系统,面积1万亩,目前资源丰富,而利用率低,为此,要大力保护和恢复发展水产养殖,尤其是珍贵鱼类、蟹、鳖、虾的放养。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商品经济资源。要适当调整水草结构,打捞劣草,引种鱼类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的草种。水面科保持一定数量的家菱茨实,并可发展莼菜生产。湖草和湖泥要还田,循环利用,防治湖荡向沼泽化方向发展。

沼泽滩地生态系统,面积2.5万亩。目前以芦、蒲为主。该系统要在不破坏原有芦、蒲群落的基础上,在适当地段挖潭筑埂,埂上种植树木招引更多的珍禽、鸟类栖息越冬,并为鳖、黾、黄狼等创造繁衍场所。同时,加强芦蒲管理,提高出芦期水位,以增加芦蒲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田生态系统,面积0.7万亩,是保护区外围的缓冲地带,目前以生产粮食、油料作为为主。为了既能达到缓冲区的土地资源,发挥保护,缓冲功能,又能为保护区周边群众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较多的经济收入。宜建立初级保护区和过渡区两种类型。初级保护区位于保护区的外围,即群众称老沤田。这部分土地一年一熟产量低。可以改造成林—藕—鱼—芦—鱼;桑—鱼等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即堤上种树、载桑,沟里养鱼、鳖、虾;田里种藕、慈菰等,以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加有机肥料投入,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提高产量,防治污染保护区的水质。

小村镇生态系统,主要是蒋营乡的河北、河南、三合、荡东四个村和宝应县的水泗、安丰乡镇),从调查和检测资料看,目前乡镇工业尚不发达,还没有直接排污入湖现象。为了开拓湖区人民富裕之路,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十分必要,但应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芦蒲编织业,禽类水产品以及食品饲料加工,保护区外围禁止发展污染水质的工业。同时,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美化村镇,要加快旧村镇的改造,发展一些适应开发旅游的基本设施,如商店、饭店、旅社等,吸引旅游者的资金,增加群众收入。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设想,仅供进一步规划时参考。

4、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建设自然保护区重要意义的认识,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协同搞好保护区建设。

5、对保护区及其周围群众实施必要的优惠政策,如减免一定的粮食征购任务,给予短期的经济补贴等,以使群众不因保护(近期内)而带来经济损失,否则保护和开发措施将难以实现。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