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有趣的格子》反思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大班教案《有趣的格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 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 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 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 ,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2、大班教案《有趣的格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 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 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 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 ,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赛一赛的环节中完成,幼儿的情绪高涨,操作兴趣浓厚,竞争意识强,个个不服输。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中,孩子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大班教案《有趣的格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像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些礼物,看看是什么呢?出示呈格子状的实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放课件1,出现格子)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放课件3,出现格子)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自由摆放棋子,感知点、线、间。
3.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师:看,有个棋子要跳出来了,看看它在什么位置,你能说出来吗?放课件4,出现8格)
师:这颗棋子又动了,现在说说它在哪里?6个位置)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它跳到哪,你就追到哪,如果你放对了我们就逮到它们了。
播放课件5、6)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棋子先一个一个的出现,再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播放幻灯片7)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可反复游戏)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蹦蹦跳的游戏。播放幻灯片8)规则:幼儿的格子和棋子不能动,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比比谁的速度快。
四、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放课件9,出现12格)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屏幕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可反复进行几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
五、小结、活动延伸生活中的格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六、结束活动兔子舞除
活动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 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 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兔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美术活动《有趣的兔子》对大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感兴趣的教育活动内容。在本次活动中,小兔子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方式来完成:如先用拼摆、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有一定好奇心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尤其是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美术活动课。因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⑴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对于简单的动物造型,应该说幼儿掌握的都很好。因此这节课我选的是拟人化的兔子,主要让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兔子的有趣动作,并添画相关背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小兔的特征。
难点:通过拼摆,表现小兔的各种有趣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一套内有兔子的耳朵、头、身体和四肢。)
2.幼儿绘画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入场。
1.问好!孩子们看一下,教室里今天是不是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啊?一起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二、观察导入——寻找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
师:哎呀!客人老师都认识你们了,今天我们班里还有一位小动物它也来了。这个小动物它很顽皮,他想让大家先猜一猜?瞧!它先露出了他的两条腿。看到了这两条腿,你们猜一猜他们是谁呢?
幼:幼儿通过观看、自由交流相互说一说小兔的特征。
师:哦!你认为他是小熊、小狗、小猴的腿……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呢?瞧!他又调皮的把他的小肚皮露出来了。那这下你们能不能看出来他是谁呢?
幼:幼儿自由讨论说出答案。
师:哦!你们认为是……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谁呢?呦!他又把他的小门牙也露出来了。咦!这下能不能看出来他是谁?
幼: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出是小兔子。
师:嗯!都觉得他是小兔,是吧。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幼:从嘴巴,因为小兔子的嘴巴是三瓣嘴。
师:哦!小兔子有三瓣嘴。是不是呢?师把布拿开,露出可爱的小兔子和小兔的长长的大耳朵)。你们还真能干呀,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呀。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跟小兔子打声招呼吧!
幼:小兔子好!
师:我们大一班小朋友真懂礼貌。小兔子呀也想用这个动作来跟你们打声招呼!那我们来帮帮他吧!谁来试一试?
幼:幼儿上来拼摆兔子打招呼的动作……
师:哦!平时呀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们的手是弯过来的,小兔子也学会了这样跟大家打招呼。哎呀!小兔子真开心呀!小兔子说,HELO大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
此环节主要通过谈话导入,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激发兴趣,在说小兔主要特征的同时,请幼儿拼摆小兔打招呼的动作。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三、请幼儿表演兔子的动作。
师:刚刚你们都认识了小兔子,小兔子也认识了你们。谁来学一学小兔是怎么走路的?
幼:上台表演兔子走路时的样子。
师:哦!你觉得他走路是这样的,那你能不能来摆一摆小兔的动作呢?哦!他是这样摆的,小兔子的一只腿抬的高高的,另一只腿还弯了过来。两只手来回晃动的。)嗯!很棒!还有不一样的么?
幼:再请一位幼儿上台来拼出不一样的动作。
师:哦!他摆的兔子在跑。要仔细观察哦!待会儿老师要有任务的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摆的小兔前面的这只腿步子是不是跨的很大呀,另一只腿也弯了过来。两只手都用力的在摆动。看来兔子跑的是很快的。肯定是要找他的伙伴们玩呢。原来呀让兔子的胳膊和腿都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还有不同看法的么?你觉得兔子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自由想象兔子的有趣动作。
师:哦!你觉得兔子会跳。那你来摆摆看。
幼:幼儿上台拼摆兔子的动作。
师:哎呀!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摆的兔子做了一个什么造型啊?他摆的小兔子是很开心的跳了起来!两只手开心的都举起来了,他又调皮的把他的两只脚也都翘起来了。看来这只兔子是很开心的)
师:刚刚你们帮小兔摆出了这么多的造型,都是通过兔子的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胳膊和腿动一动就会做出更有趣的动作。你们想想看,小兔子除了会走、会跑、会跳,还会做什么动作呢?
师可提示幼儿想想看小兔子吃东西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试一试?)
幼:幼儿上台摆出小兔吃东西时的动作。
师:哦!他是这样摆的。小兔的两只手都放在了嘴巴的下面,手里还拿了一根胡萝卜呢,就好像在吃东西一样!嗯!不错!给她鼓鼓掌。你们想一想?小兔子还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会做运动呢?比如说倒立。
幼:幼儿自由想象小兔子倒立时的动作。
师:哦!原来小兔子也可以像我们人一样可以倒立哦!也真有趣啊!哎呀!孩子们你们想想看,兔子累了他会想干嘛。
幼:想躺下来休息一会。
师:谁来摆一摆我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会摆出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上台摆出小兔休息时会做出的有趣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小兔子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四肢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师边讲边用手比划一下)小兔子休息的时候呀,两只手枕在了自己的头下面,一只腿放在了另一只腿上面。嗯!这个动作还真有趣!你们想一想兔子最喜欢躺在哪里休息啊?
幼:草地上……
师:哦!兔子呀他呀想要躺在舒服的地方睡觉,可能躺在床上休息呢,也可能呀是躺在草地上休息呢。师边讲边添画相应的背景)
师小结:咦!孩子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要小兔做出不同的动作,我们除了可以移动他的头,更重要的移动它的是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这样小兔子就会做出不同的动作,就会更有趣!哎呀!刚刚你们帮小兔子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有趣的动作,王老师没有来得及用相机拍下来,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然后送给他的伙伴们,好吗?
此环节主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之后,想象小兔的各种有趣的动作,在反复拼摆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知道只要改变小兔的四肢就会做出许多有趣的动作。既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又让孩子全方位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我们在画小兔子的时候,可以画刚刚小兔子做出的很多漂亮的造型,然后把他画下来。也可以画一下刚刚小兔没有做出来的动作。只要让小兔的的胳膊和腿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你们在画小兔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的四肢都扭动起来,这样你的小兔才会更有趣。画好后可以给小兔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后面有纸和笔,请画吧!此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和画出小兔的各种有趣动作。)
五、欣赏交流——说说小兔的各种有趣动态。玩接龙游戏依次介绍自己的兔子在干嘛)
师:你的兔子在干吗?
幼:我的兔子在跳舞。
师:真棒!告诉客人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师:哎呀!还有的小朋友没有画好,没有画好的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拿着自己的画回到教室里继续画,画好后送给小兔的伙伴们,好吗?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大量的机会介绍作品,记录下来的话作为作品说明供家长和其它幼儿参观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展示并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谈话导入,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激发兴趣,在说小兔主要特征的同时,请幼儿拼摆小兔打招呼的动作。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紧接着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小兔的主要特征之后,想象小兔的各种有趣的动作,在反复拼摆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知道只要改变小兔的四肢就会做出许多有趣的动作。既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又让孩子全方位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还使幼儿体会到有趣的兔子来源于生活,感知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主动探索来加深对小兔的认识,并能准确地摆出小兔的各种有趣动作。此环节不仅让幼儿准确的认识小兔,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整节活动幼儿都表现得兴趣盎然。
一)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正好结合我们今年领的课题《美术与五大领域整合运用的研究》,活动中涉及了此方面的知识。如在在开始的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猜是谁来了?通过动物的主要特征来猜这个动物是谁。渗入了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二个环节通过拼摆,表现小兔的有趣动态。渗入了健康方面的知识。紧接着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画你觉得兔子会做出一个什么有趣的动作,当然整节课主要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画出自己觉得小兔会做出什么有趣的动作,然后添画相关的背景。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给幼儿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理念。
二)提供机会,搭建动手操作的舞台
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共同发现小兔是由哪些动作变来的。主要是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幼儿在认识兔子的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活动中每一次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的前进既是上一步的发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备,为此我们必须要由易到难。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重点放在表现小兔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活动难点定位为引导幼儿通过拼摆,表现小兔的各种有趣动态。环环相扣,有效地将健康与美术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三)教师指导,评价、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大量的机会介绍作品,能有效地与家长、同伴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展示并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也为家长打开一扇窗:原来美术与健康的整合,可以产生如此奇妙的作品!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说一说”中,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兔子。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努力传递各项知识;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将健康与艺术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
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指纹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初步激发幼儿探索人体奥妙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认识指纹、发现指纹的独特性)、口语表达能力用完整的语言讲述他观察到的指纹)、理解能力。
3.初步了解指纹大体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和弓形纹三种,初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和它的运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探索认识三种指纹——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操作探索法、游戏巩固法、联系自身法)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摸一样的指纹。观察比较法)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指纹长在哪里、长得不一样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印泥,知道其用法,知道怎样用湿巾快速清洁用印泥的常规提前培养好)。
物质准备:导入用广告、印泥6盒)和白纸粘到桌子上、画好左右手的指纹记录表)、三种指纹样子A4纸)、指纹在哪图片、指纹作用课件及视频、口红一个、湿巾每人一张放桌中央)、提前照好每一个孩子的10个指纹印的照片纸上要有孩子们的名字)。
活动形式:
集体、个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指纹锁广告”,激发兴趣。3分)
引导语:嘿,亲爱的宝贝们,你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
提问:
1.小朋友,谁能来说一说,里面的那个小朋友使用什么方法打开的门?用手指头)
2.另外的两个小朋友学他用手指开门,他们打开没有?没有)谁知道为什么?
二、展开:
1.指纹认知、游戏巩固。17分)重点)
1)认识指纹。9分)
过渡语:恩,小朋友们的答案都各不相同,相信当我们这次的活动结束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啦!嗯…那我们的指纹在哪呢?手上)对,确切的说是在手指肚上出示课件,清楚展示指纹的所在地。)如果有小朋友问:手掌上也有指纹,解释为“手纹”。)你的指纹在哪里啊?伸出来看看。
提问:请你看看你的指纹长得一样吗?请一个小朋友说“看不清楚”。)
引导语:哦,有一个小朋友说指纹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那我们得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请小朋友们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谁能用这些材料想一个好办法帮帮大家?如果幼儿说到,师可及时请他到前面示范印指纹的方法,评价道“这个办法很好,很方便,又容易分辨是哪个手指的指纹,你可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帮了大家,真棒!”)
提要求:请小朋友们按过印泥之后,在左右手相应的手指指纹处按上你的指纹,当你一只手全都按好后,请拿湿巾清洁,然后换印另一只手。好,小椅子轻轻转向小桌子,我们看看那个小朋友的操作又快、又安静,预备:开始。幼儿操作“印指纹”,师巡回指导。)
操作后,提问:请看看你的指纹长得一样吗?不一样)你来说说,你的指纹有什么样子得?
斗形纹——幼:一圈一圈的。师操作电脑,出示“斗形纹”。
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长得一圈一圈的指纹像什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圈的指纹叫做“斗形纹”。请跟我说一遍。
箕形纹——幼:像滑梯。师操作电脑,出示“箕形纹”。
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指纹像什么?
小结:像这样像滑滑梯又想一条小路的指纹叫做“箕形纹”。请跟我说一遍。
请仔细的观察一下你的指纹除了这两种样子还有别的样子吗?老师知道井慧琳小朋友一个手指的指纹长得是这样的,就像一个小山丘,出示“弓形纹”图片。)这样的指纹叫做弓形纹。
小结:小朋友,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发现了人们的指纹大体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三种。斗形纹就像是一个一个的椭圆形套起来似得;箕形纹像一个滑梯歪向了一边;弓形纹像有一个起伏的小山丘。一般我们的指纹“斗形纹和箕形纹”比较多,而弓形纹很少,一般只占2.5%,就是说100个指纹里只有2个或3个弓形纹!
2)游戏巩固。3分)
过渡语:你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指纹朋友,那让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吧——“看谁反应快。”
游戏玩法:每次请十个小朋友上前,分别听老师的口令“抢拿”指纹。如:小朋友们准备好,看谁反应最最快!斗形纹)分别三种都练习,全体小朋友分三组上台玩游戏。
3)认识自己的指纹。渗透数学)5分)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在开心的游戏中分别找出了斗形纹、箕形纹和弓形纹,真不错!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自己的小手上那10个指纹里有几个斗形纹、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啊?那让我们仔细的观察一下,数一数吧!好,下面先请小朋友们来数一数你们的10个指纹里有几个斗形纹?一定要仔细、耐心的观察哦!加油吧!幼数,师巡回指导)
提问:谁想来说一说,通过你的观察,你有几个斗形纹?7个)
呀,数量还真不少呢!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XXX的斗形纹是不是7个?大屏幕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指纹照片。)请幼儿一起来当裁判看看小朋友们观察的对不对。约请三名幼儿,分别让找三种指纹。)
小结:刚才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我们都认识了自己的指纹,真棒!那我有一个疑问了,你们觉得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有长得一摸一样的吗?提出预设问题)
2.对比指纹、了解独特性。3分)
提问:谁想来说一说你的看法?快速多请几个幼儿说,师不做评价。)
引导语: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我知道你们把爸爸妈妈的指纹也带来了,那让我们先把自己的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指纹对比一下,看看有长得一样的指纹吗?再和身边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一样的指纹吗?
提问:谁有结果了?谁想来说一说一对比的结果?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的长相一样,虽然都有眼睛鼻子嘴,但是没有人长得一样,虽然我们的指纹只有斗形、箕形、弓形三种,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指纹是一样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了吗?
3.扩展知识、了解指纹的运用。5分)
过渡语:既然我们的指纹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那你觉得人们可以利用指纹来做些什么?幼儿自由答。师:恩,你真聪明,会学以运用,知道了刚才那个小朋友用指纹开锁的奥妙;呀,你知道的可真不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对于小小的“指纹”,人们利用它的特点发明了许多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指纹锁、指纹付钱、指纹手机、指纹汽车、指纹电脑、指纹破案…)
小结:这些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运用科学制造的一些方便与人们生活的科技产品,厉不厉害?那你们知道吗?指纹虽小,它还能看病呢,在中医理论中,对小朋友的诊断特别有效,例如:指纹颜色变淡了,这就说明你的身体变得虚弱了,已经开始营养不良;如果指纹变成鲜红色,那就是你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的初期;如果指纹变成紫红色,那你的就有可能变为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神不神奇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小指纹的奥秘,那等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去南京的“中华指纹博物馆”去看看吧!
三、结束:2分)
过渡语:咦,老师又要提问了。人的身体除了指纹不一样,你知道还有哪些纹是不一样的吗?
幼:掌纹、脚掌纹、脚趾纹…
师:老师还知道一个,那就是“唇纹”,也就是我们嘴唇上的纹路,你们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让杨老师和刘老师画个口红,印两个漂漂亮亮的唇纹印给你们瞧瞧!
师印唇纹… …增加快乐气氛。)
小结:其实,人的身体上指纹、掌纹、脚掌纹、脚趾纹、唇纹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这都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独特密码,希望我班的小朋友们将来能够成长为科学家,去探索更多的人体奥秘!那今天回家以后,我们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比较一下是不是这些纹路都是不一样的呢!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6、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小百科: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7、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动物的尾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二、看图说话
1.大二班的小朋友,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因为很多动物都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好吗?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第二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1.小朋友跟严老师读课题:比尾巴。小朋友请认真听老师读儿歌,思考一下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先问后答。
4.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老师教小朋友读。第二遍小朋友做小老师教老师读。)
四、创编儿歌
动物园里还不止这些动物呢!出示动物图片: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用动物的尾巴来编儿歌好吗?
五、结束活动
大二班的小朋友,我们幼儿园的门窗也贴有很多动物的图片对吗?让我们再去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3、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9、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绳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会让幼儿练习爬、滚、跳等动作,这也是中班领域目标的基本动作要求。但单独练习一种动作,有的幼儿动了一会儿就不爱动了。为了吸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我利用废旧的毛线,棉线。综合幼儿练习的基本动作,设计了这个体育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绳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们的用途。
2、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长短粗细都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思维的精确性。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及用途。
难点:理解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里挂着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拴着的气球。
2、多种材料的绳子头若干。
活动过程
1、“够气球”,引起幼儿对绳子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屋顶上漂亮的气球,鼓励幼儿跳起来够气球。
讨论: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够着,有的气球够不着?拴气球的绳子有长有短)拴气球的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的?毛线绳、棉线绳。。。。。。)。
2、认识几种不同材料的绳子,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几种绳子的样品毛线绳、尼龙绳、麻绳、草绳、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凭经验判断绳子的材料,并教幼儿认识几种不常见的绳子。
2)幼儿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绳子,摸一摸,说出有什么感觉?草绳有点刺人硬硬的粗糙、塑料绳光滑、毛线绳毛绒绒的有弹性舒舒服服的。。。。。。)
3)绳子种类扩散:除以上这些绳子,你还知道哪些?跳绳、钢丝绳、橡皮绳、铁丝绳。。。。。。)
4)讨论绳子的用途:启发幼儿回答,教师小结:麻绳用于拉车、拔河,毛线绳用于织毛衣、翻绳,草绳用于捆菜,钢丝绳用于吊拉货物等)。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不同的绳子有不同的用途。
3、比长短、比粗细。
教师出示两根长短不一、粗细不一、颜色不一的绳子。
问: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一样?颜色、长短、粗细)
下面请幼儿每人取一根绳子,教师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拿长绳子的幼儿站到老师的左边,拿短绳子的幼儿站到老师的右边。
再启发幼儿与站在自己身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绳子粗的跑到或停留在左边,绳子细的也要跑到或留在右边。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几种绳子,知道了它们的用途。知道了绳子有长短、粗细。还知道了有些绳子也可以用来玩游戏。
5、分组游戏
现在我们来玩绳类游戏,老师这里有跳绳、毛线绳、橡皮绳。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教学反思
绳子是幼儿喜欢而熟悉的东西,绳子的多变性为幼儿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多种机会。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亲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类绳子的不同用途。通过运用绳子的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了长短、粗细是相对而言的。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各种各样的绳类材料,使幼儿自由选择,发展多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绳类活动的兴趣。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1、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蔬菜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对蔬菜都很了解,除了能给我们提供营养成分外,还能够用来绘画。尝试让小朋友运用蔬菜来进行绘画,并让小朋友们对蔬菜拓印画进行想象,变出其他的动物,让小朋友体验拓印带来的喜悦感。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蔬菜拓印来进行绘画。
2、体验拓印带来的喜悦感。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展开想象。
难点:幼儿自己动手能力有限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画纸、一次性盘子;
2、常见的蔬菜进行横切面:生姜、莲藕、胡萝卜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教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蔬菜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原来蔬菜也可以用来进行绘画,我们来试一试。
二、教师示范
1、用手捏住蔬菜,在颜料盘里蘸一蘸,轻轻按,蘸蘸满,放在盘边舔一下,快快送到纸上面,小手用力往下按。
2、教师:把蔬菜拿起来,发现了什么?
3、通过小朋友们的想象对蔬菜拓印画进行深加工,画出小动物。
三、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集体欣赏。
教学反思
当小朋友们把蔬菜拓印完后进行想象,画出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们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想象成小动物,而是把自己所想到的任何东西都画出来了,使课程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1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喷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幼儿对喷画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又对影子的产生十分好奇,《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发展认识能力,乐于动手动脑,体验创造的乐趣,基于此,特设计了此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留下物体影子的方法。
2、充分利用多种工具进行喷画,掌握喷壶、牙刷喷画的方法。
3、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在能够完成基础喷画的前提下自由发挥想象进行模具 的组合或者创造新的模具。
4、体验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喷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利用多种工具进行喷画。
活动难点:掌握牙刷、毛刷喷弹的力度。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画纸、 废旧广告纸;喷壶、牙刷、小手巾、彩笔、剪刀若干;模具若干小号雪花片、叶子模具、小动物模具、几何平面图形)。
2、幻灯机、手指偶小兔一只、老师示范用八开纸等材料;
二)、经验准备: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知道有光时就
能看到物体的影子,而在无光条件下看不到。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一看
1、以小兔的影子导入课题。
导入:出示小兔手偶。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神秘嘉宾。”
将小兔手偶放在幻灯机的光前。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我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师提示幼儿看小兔在墙上的影子。
师:“我最喜欢和我的影子朋友做游戏了!”
师反复开关幻灯机,引导幼儿回忆影子的产生。
二、探索部分:想一想
师:“可是,我有一个烦恼!我想一直和我的影子朋友玩儿,可是它老是跟我捉迷藏!小朋友们有没有办法帮我把影子留住呀?”
师幼共同讨论。
三、学一学:请帮助我
师:“老师有个好办法,可以把影子留在纸上。要想把影子留在纸上,还需要很多好朋友来帮忙,我们看看都有谁!”
一一展示喷壶、模具、牙刷。
一)、复习喷壶、模具的使用方法
师:“这是我们的老朋友,谁还记得是怎么使用的?”
请一位幼儿示范,老师针对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小结评价。
动作分析:
单手握住喷壶瓶身,食指或大拇指位于喷壶顶部,喷嘴在绘图纸上方,对准需要着色的地方用力按压。喷好一个形象后,要耐心等待色水干后,双手轻轻抬起模具。喷壶与纸的距离远,喷画的效果会更好。
二)、介绍牙刷喷弹的方法
师:“今天还有一个新朋友,用他也可以把影子留在纸上。”
示范讲解牙刷喷画的方法:
单手握住牙刷,食指位于刷毛处,牙刷的刷毛在绘图纸上方对准要喷颜色的地方,食指用力扳动刷毛。牙刷与纸的距离不同,喷出的效果就不同。每次换颜色之前,先用小毛巾把手擦干净,再在清水中以喷弹的方法清洗刷毛。
三)、工具的拓展运用
在示范牙刷喷弹的途中,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创意拼接模具喷画。
师:“瞧!我们的模具还可以这样用!”
四、操作部分:让我自己做
一)、教师请幼儿分组,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师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二)、幼儿完成着色,等待色水干的同时,教师组织幼儿集中,帮助幼儿自己制作模具。
师:“现在我们喷在纸上的颜料还没有干,利用这些时间,老师来教你们一个本领!”
请幼儿坐回座位。
师:“我们今天用漂亮的模具留下了小朋友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制作模具的呢?”
出示广告纸示范模具的制作方法:
对折,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整边,一点一点地撕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针对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适时指导。
五、结束部分:
请所有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具
师:“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做了一幅漂亮的喷画,还自己做了模具!现在我们带上模具,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幅漂亮的喷画,把它们的影子留在纸上吧!”
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积累,幼儿在完成喷画作品的过程中,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喷壶进行喷画,同时,新的喷画工具牙刷)的加入,新技法的挑战,又让孩子们完成作品的兴趣更加浓烈,热情高涨。从单一模具的使用到模具与玩具的组合使用,再到几何图形的拼接组合使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喷画的技巧上得到了自主发挥。
新颖的组织方式、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组合使用的多种工具,将全场气氛带入高潮,配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新添加的用广告纸制作模具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倍感欣喜。
此外,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对颜色非常好奇,将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因此,可在下一课时可尝试在调色杯中混色以及在纸上喷画混色。
1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线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活动区角幼儿对编辫子非常感兴趣,毛线也是幼儿所熟悉的东西,毛线还能有什么用途呢?还能变出什么来呢?这些对老师和幼儿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基于此我设计了这节“有趣的线条”。
活动目标
1、 对线条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2、 要求幼儿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大胆说乐于参与活动的热情。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把自己所想的图形摆出来。
难点:幼儿能用完整、连贯的话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粗细不一的毛线,篮子、剪刀、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出示毛线。开始环节重点在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普通的毛线上来,让普通的毛线变成有趣的线条)
二、引导幼儿说和指导幼儿把想到的摆在纸板上。
1、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思考自己所要变的图形,然后大胆的说出来。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说出自己想说的图形。幼儿自由的发言。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识五颜六色的毛线,比较长短粗细的线条。在这个环节要把幼儿心里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想好了才能实际的操作,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3、幼儿自由在纸板上摆出图形,教师巡回指导。音乐响起)
幼儿在实际操作时不止会摆出一个东西来。教师要给予肯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来。这个环节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幼儿最喜欢但也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有的幼儿动手的能力要差一点,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帮助)
4、指导幼儿说出自己所摆得图形。
师:好了,小朋友摆了这么多的图形,谁能来讲一讲呢?可以采取集体和个别的方式来完成。幼儿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讲述,也可以个别面向大家讲述。)
三、教师抽取个别幼儿的作品展示。准备结束总结。
四、教师组织幼儿互相参观,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活动区角。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都很棒。你们愿意去看看别人的作品吗?来我们搭上火车一起去看吧。
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想调动孩子的创造力,想看看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在提出活动目标的时候也是围绕设计思路来的。在经过教学实践以后发现孩子离目标还是有一点距离,孩子可以说出自己想象的东西,多的可以说出4、5种,少的也有1、2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动手能力差,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想到应该为孩子做示范要先有实在的东西呈现给孩子,再让幼儿动手做。孩子先有了模仿再有自己的东西就容易多了。
1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泡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 幼儿 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15、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趣的指纹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在进楼的走廊里装设了指纹考勤机,老师在上下班时只需要在考勤机上按下曾注册过的指纹,就会在考勤机上保留考勤时间记录。孩子们看见了,好奇地问:“为什么老师要按下指纹考勤机呢?”我说:因为我按下的指纹是只有我一个人才有,没有第二个人和我是一样的,这个指纹就代表是我代表我这个人今天来幼儿园了。”虽然成人知识性的告知让孩子知道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但实践出真知,孩子亲历体验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实验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身体的奥秘,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指纹具有不一样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形象的语言描述。
2、了解指纹的作用,并利用指纹添画。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指纹具有不一样的外形特征,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准备
拓印记录表、放大镜、笔人手一份;油泥每组一盒;纸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魔术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指肚上一条条不规则的条纹就叫指纹。
二、观察比较指纹
一)指纹像什么
1、教师引导幼儿取出放大镜观察,教师参与到幼儿的观察中,并给予适时指导。
2、幼儿用语言表述。
3、教师小结:我们的指纹有很多形状。
二)指纹是不一样的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2、出示记录表,介绍示范介绍拓印及记录方法
3、幼儿操作体验,教师实施指导。
4、幼儿观察,教师参与,给予指导。
5、幼儿讨论:你的指纹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你的指纹像什么”。
6、教师小结:像龙卷风、漩涡的指纹叫涡纹。像河流的指纹叫流纹。指纹一出生就有,永远也不会改变,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所以你的指纹就代表你自己。
三、指纹的作用
公安局的警察叔叔可以破案;我们幼儿园可以通过指纹鉴定禁止陌生人进来;现在还有很多的箱子的锁是指纹识别的,还有计算机通过指纹识别只能主人使用。
四、欣赏并制作指纹画。
五、幼儿相互欣赏,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1、如果要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指纹的不同之处,即:虽然每个指纹都不样,但还是可以分为涡纹和流纹两大类,效果会更好。
2、在活动活动前,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各幼儿的指纹,使斗形指纹,箕形及弓形指纹都有所出现。会为幼儿提供出最直观的资料,会更加有说服力,幼儿的兴趣会调动的更高。
16、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漫画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漫画来源于生活,喜闻乐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欣赏的特点。孩子们喜欢看漫画,尤其是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图片十分感兴趣,每一次都看的津津有味,看到幽默的地方还会开怀大笑。但是让孩子了解漫画特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教师不能空洞地将一些抽象的词汇灌输给孩子们,于是我通过漫画与照片的比较、让幼儿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熟悉的中外漫画作品,再将精心设计的提问有机渗透在活动中,使幼儿自己从中体会出来。在欣赏活动中,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自由讨论、幼儿讲述、教师小结的方式,并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简单分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体验漫画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2、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简单分类。
3、欣赏漫画,读懂画面的内容。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简单分类。
活动难点:
欣赏漫画,读懂画面的内容。
活动过程:
1、通过漫画和照片的比较,使幼儿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夸张变形、好玩有趣。
1)老师模仿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耗——”,请幼儿猜猜这是谁说的话,从而引出小沈阳。
2)老师画出小沈阳的漫画。漫画中的小沈阳和照片照片中的小沈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照片和画哪一幅更好玩儿、更有趣儿?
3)教师小结:这种好玩儿、有趣儿的画就是“漫画”。漫画最大的特点是把人物画的夸张变形。
4)欣赏人物漫画。
评析:通过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人物——小沈阳,轻松自然的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现场用笔画出小沈阳的漫画,而且是先画身体再画头,这样始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更有亲切感、说服力,并能自然的过渡到漫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上来,使幼儿容易理解。)
2、出示漫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请幼儿说出漫画中夸张变形的地方。
评析:通过直观的漫画课件,使幼儿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是把人物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儿子的大头、爸爸的小头和爸爸戴的大眼镜等,从而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3、欣赏、讲述漫画《三毛》,使幼儿知道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画出来的,可以用来说话。漫画分为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和连环漫画。
1)出示三毛的漫画,请幼儿欣赏后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小结:漫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来说话,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用笔画出来的。
2)比较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和连环漫画。出示三毛的连环漫画,请幼儿欣赏。
评析:从单幅漫画到多幅漫画,再到连环漫画的欣赏,使幼儿对漫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将漫画欣赏与语言讲述有机地整合起来,既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调动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化解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4、欣赏、讲述漫画《父与子》,帮助幼儿理解漫画是没有国界的,被人们称为“世界语”。
1)出示漫画《父与子》,请幼儿欣赏、讲述。
2)出示《父与子》的德文注解,请幼儿阅读。
3)出示《父与子》的中文注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4)教师小结:刚才那段文字是德国的文字,它其实就是解释刚才漫画的内容,德国的文字我们看不懂,漫画我们可是看得明明白白的,漫画不光中国人能读懂,日本人、美国人……全世界的人都读得懂,漫画是没有国界的,被人们称为世界语。
评析:教师选择的德国漫画《父与子》生动有趣、内容富有生活气息、简单幽默,容易读懂,所以幼儿很有成就感。德语的出现使幼儿精神为之一振,把活动再次推向。)
4、讲解漫画和动画片之间的关系。请幼儿欣赏漫画。
评析:动画片中的漫画幼儿十分喜欢,情绪高涨,在一片欢呼声中,本次活动走进尾声。)
5、请幼儿回教室自己创作漫画。
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所选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围绕幼儿熟悉、喜欢的漫画、人物进行,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具体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教师和幼儿都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7、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手掌画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认识自己手的先备知识,平时,幼儿也常运用双手做事,但却未对自己双手多做留意,通过活动,让孩子利用双手,激发孩子的创意,使孩子更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双手的万能,期许孩子珍爱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活动中我借由绘本《有趣的手掌画》引导孩子发挥创造,因为绘本中的内容全部是由手掌画来表现的,十分新颖有趣,我想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定是个很好的绘本教材,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让绘本活动与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孩子用添画的方法来表现手掌画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在手掌上作画并能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2.通过感受手掌画的有趣与多变,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手掌上作画并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进行想像、表达,有一定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手掌画》、各种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手掌印提问: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跟手掌有关的书,非常有趣,手掌会变变变,书里的手掌藏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1.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幻灯片的内容。
幻灯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对着我们眯眯笑。
幻灯片2:,“嘀嘀嘀!嘀嘀嘀!开来了一辆小汽车,哦,原来是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游玩,大家可高兴了。
幻灯片3:汽车快乐地向前开去,边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瞧!他们来到了动物园。
幻灯片4:动物园的大门到了,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进去看看呢?好吧,就让我们快进去参观吧!
幻灯片5:哇!快看,大象拿着红苹果来欢迎我们了。
幻灯片6:我们再去湖边看看,咦,一只雪白的天鹅,正悠闲的停在湖面上。
幻灯片6:游啊游,游啊游,一条美丽的鱼,从天鹅下面游过。
幻灯片7:天渐渐黑了,他们游玩了一天也该回家了。
2.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找到手掌了吗?他们藏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尝试进行手掌印创作。
1.手掌真厉害,能变成这么多的东西,你觉得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呢?
2.我们也来试试,让手掌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图案吧。今天我们要用颜料和笔让我们的手掌来变一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刷在手掌上,然后进行添画。等下在刷颜料的时候,先将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种颜料想换另一种颜料时先将笔放回原来的框子里。
四、作品欣赏。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台大的电视机,如果你变好了可以到那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2.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让我们去表演给弟弟妹妹看看。
活动反思:
通过试教后,发现用印好的手掌直接让幼儿添画,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所以我改变了以前的美术活动画在纸上,今天让幼儿尝试画在手掌上,然后进行表演,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想象也比较丰富,变成了蜘蛛、鳄鱼、蝴蝶等,但是绘本的内容有点偏向于手印画,最好在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先动一动自己的手,来变变,这样在欣赏好绘本后问幼儿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可能就说的出来了。
18、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高声尖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分辨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游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准备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朋友?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爱惜、保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 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清脆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改变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变化。节奏快、慢的声音)
3) 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有趣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比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如果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经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快乐的歌唱?我们也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 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飞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 有趣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 真呀真热闹!
小结: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小朋友们以后仔细观察,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有趣的数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数字。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如: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等)
2、重新出示照片,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师: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如: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二、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数字,并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及用途。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1、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如:衣服,鞋子,风扇,空调,温度计等)
2、发现不同物体上的数字有不同作用。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数字和大小有关;如鞋子上的数字,衣服上的数字,风扇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数字等)
活动延伸:
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数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提高了对数字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王国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20、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温度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获得初步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指导要点:通过经验调动、对比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并指导幼儿在简单的测量实验中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 认识温度计。
1、 认识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
提问: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他有没有发烧?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几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 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 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 观察、比较温度计。
1、 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2、 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实物体温计,提问:温度计里的这条神奇的线和数字有什么用?它们是怎么表示温度的?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 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们肯定收益匪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曾经我们的孩子一度被评“高智商,低能儿”即,我们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动手能力是0.为什么呢?专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偏向于动手操作了。可是城乡的区别太大了,城里专家设计出的优秀教案正好碰上了乡下孩子们的兴趣。多好的教育契机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办?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区域里分多次对孩子进行引导。《神奇的体温计》我要趁着孩子的兴趣还不退的情况下,带到区域再进行。
21、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墨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对水墨画感兴趣。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法创作水墨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水盆、墨汁、砚台、毛笔、宣纸、课件、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认识笔墨纸砚,感受中国水墨文化,
1、出示笔墨纸砚提问幼儿,“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怎么用”。由熟悉的纸到墨,让幼儿认识墨、墨水。
2、看图片感受中国水墨画诗词、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
3、提问幼儿是否喜欢,有什么感受。美丽、开心、骄傲)
二)、寻找水墨画中藏着什么
1、欣赏三幅画,提问看其中藏着什么,是怎样画的?同一幅画,放置角度不同)让幼儿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效果。
2、欣赏水墨视频“相信品牌的力量”,得出:墨去了水里,每次流动都有不同的画面。提问“那怎样留下画面?”
总结:把墨滴在水里,让它流动,把纸放在水面,拿出来就是一幅好看的水墨画。
三)、学习创造:音乐)
1、 教师示范:滴墨印画
讲明要求:①滴墨
②轻摇,使之流动不能摇匀)
③将纸放入水面
④提出来
2、 幼儿操作桌子上每人两个盘子,一个放水准备让幼儿滴墨,另一个空盘子放纸张,并且印好后放到空盘子里,操作一次)
3、 作品展示
活动反思:
请两组幼儿通过两次教学,得出的成果: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我的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就少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总结,少了对同样活动中不同结果的奇妙的感叹,以及孩子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水墨意境。第二次在接受了同事们的宝贵建议之后,过程也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些意象不到的画面会有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神奇想象,加上孩子的语言,在古典音乐的意境下是一种美的感受。
2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复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复制现象,激发幼儿对复制现象的兴趣。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视频《有趣的复制》、投影仪、电脑
2、操作材料分两次投放)
第一次:每组纸若干、勾线笔、饼干样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机、印泥、钱币、印花机若干,分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蛋糕师引题,感受复制的特性一模一样)
1、今天,我这个蛋糕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新鲜出炉的饼干,请你们仔细瞧一瞧?
2、这是什么饼干?跟周围的小朋友比较饼干的特点)
小结:是的,我烤出来的是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小鱼饼干。
二、幼儿设计样板图第一次,引出复制的概念。
材料准备:笔每桌5支、饼干样品5-7、样板泥、教师样板泥等。
1、出示样板图,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介绍高点的步骤。
2、介绍材料,幼儿首次操作
你看,我为大家准备了笔、样板纸,请你们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一个饼干样板图,记得和样品要一模一样。
3、验证比较
你设计了什么饼干,用了什么方法?印画、临摹)
还有什么方法?
小结:像刚才几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复制。
三、第二次操作,尝试多种复制方法
1、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重点介绍复写泥。
2、幼儿操作、比较作品
你用了什么方法?复制了什么图形。
小结:刚才尝试了用印花机、复写纸、印模、银币拓印这四种材料都成功地复制了饼干图样,恭喜过关!
四、观看视频拓展经验,感受复制的便捷。
1、生活中的复制现象
你还见过那些复制品?
2、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幼儿观看一段制作月饼的视频
提问:月饼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她的复制工具在哪里?
有了这个机器有什么好处?——便捷、快速、方便
五、制作饼干,生活应用
1、出示糕点师工具,示范制作方法,讲解要求。
2、背景音乐,幼儿制作
结束:这下蛋糕师将你做的饼干送去烘烤吧!
活动反思:
让孩子操作,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到复制的神奇。在这之后,再认识不同的复制方法,知道利用科学技术复制的神奇。这样,孩子们从最贴近自己的操作的认识,向未知的拓展,更循序渐进。
2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我的主打比较强,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在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上面还没有达到目的,在分析音乐上让幼儿去说,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带着幼儿说,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24、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跳格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中获得愉悦。
2、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以及在跳跃中保持身体平衡。
3、通过活动训练幼儿连续跳跃和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场地,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幼儿整队,检查幼儿着装。
2、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二、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接力比赛
方法:幼儿在教师报数1、2口令下变成四路纵队,由教师带领下变成迎面接力的队形站立,首先一个对的前面的两名幼儿手拿接力棒,当听到教师发出:“开始”口令时,第一位幼儿立即拿接力棒跑向对面将接力棒交给对面的第一位幼儿,然后排到队伍的后面,幼儿接到接力棒后,立即出发,依次进行,看哪队先完成游戏规则为赢队。
二)新授游戏:跳起来
1 、教师集合幼儿成两路纵队,教师出示圈,并将圈一个接一个地摆成一条直线,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用双脚模仿小兔跳完所有圈,然后站在圈的另一端。
2、师生交流双脚跳的技术动作,双脚屈腿微蹲瞬间发力向前向上跳。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双脚跳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逐渐增加圈的数量。
4、教师要求将双脚跳改为单脚跳,幼儿自由尝试。
5、教师提出单脚跳的技术动作并讲解示范:提起一只脚,单脚屈腿微蹲瞬间发力向前向上跳出,单脚落地双腿微屈以坐缓冲,双手随跳动而摆动。
6、幼儿模仿小动物跳回出发点。
7、教师对双脚跳和单脚跳进行比较而引出综合游戏:跳格子
三、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活动情况。
2、幼儿模仿蝴蝶排成一队,飞回教室。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活动最后应引导幼儿遵循游戏规则,不推和拥挤,这也是今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5、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扇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生活中不同风格的扇子,知道扇子不同的用途。
2、运用多种材料装饰扇面,激发幼儿感受美和体现美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大胆制作扇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扇子实物和扇子PPT、各种形状扇面、扇柄、彩笔、双面胶等、制作好的扇子范例;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扇子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
1、 说说让自己凉快的各种方法,幼儿说出各种使自己凉快的办法,教师小结并给予肯定。
2、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炎热的夏天里,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使自己凉快。
二、欣赏PPT,认识各种扇子:
1、 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扇子?
2、 老师收集了很多的扇子图片,一起来欣赏不同形状、花纹的扇子的图片
·幻灯1—2):说说扇子的形状和颜色。半圆形、圆形)
·幻灯3-4-5):说说扇子的制作材料。纸、布、羽毛、竹子、木头、塑料)
·幻灯6-7:说说扇子的其它用途。使人们凉快的、用来跳舞的)
三、制作扇子
1、 我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的漂亮的扇子,我们也来做一把扇子。
2、 制作扇子:讨论:你有什么办法把扇子打扮漂亮?怎样把画好的两个扇面做成扇子?对贴扇子,边和边对齐贴)
3、 幼儿装饰制作扇子: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选用两个相同形状的扇面,重点观察幼儿的装饰方法,指导幼儿尝试沿扇面形状装饰扇面。
四、扇子展览会
1、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2、 欣赏扇子,说说讲讲自己喜欢的扇子。老师跟进:两个扇面的图形是否一样,扇面对贴是否整齐等。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尝试其它制作扇子的方法。
活动反思:
学前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的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发挥幼儿的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幼儿对扇子熟悉,但对扇子的了解并不是很完整。本次活动教师结合主题抓住季节的特征,以及幼儿对扇子的兴趣,生成了小扇子真凉快这一活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于是,在设计了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各种扇子,让幼儿观察扇 子的不同形状、图案,激发幼儿制作扇子、装饰扇面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欲望,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让他们尝试有规律地装饰扇面,并能考虑到不同幼儿的特点与个体差异,在材料的提供上有现成的和半成品的图案。鼓励幼儿大胆地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 输中国扇文化,并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都能根据自己想象进行制作自己喜欢的扇子,图案各种各样,色彩鲜艳,一把一把的扇子很美丽,幼儿扇动着扇子心情好开心。同时也看到制作扇子不够的地方,有的幼儿缺乏耐 心、有的幼儿使用的材料比较单一,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就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启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也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开发。
2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国旗红红的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活动难点: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物质准备: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是一首表达幼儿对国旗喜爱之情的一首歌。过去我们曾学过一首有关国旗的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与这首个不同的是”国旗红红的哩”是从国旗的外观上展示给小朋友国旗的美丽。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到国旗的外观,我将一些国旗的图片配合歌词向幼儿展示出来,形象化的歌词更容易使幼儿记忆。为了使幼儿能够正确记忆歌词我利用各种方法,实物对应;倾听范唱;图片排序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记忆歌词的兴趣,并利用集体和小组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歌词。但活动环节的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听的多,唱的少的情况,而且在听、学休止音的环节我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是进行了直接教授,这样没有使幼儿主动的去听,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后我以”你喜欢国旗的哪里?”的一个小的谈话结束了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歌曲,也从歌词中感受到国旗外形的美丽,都纷纷举手发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国旗的喜爱之情。
2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扑克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
物质准备:
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
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扑克牌。
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大牌管小牌
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要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
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
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
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
2、 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
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
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
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习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
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28、大班主题《有趣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利用幼儿喜欢水,对水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29、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对称的翅膀》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开展《昆虫》主题时本班幼儿对昆虫神奇的翅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翅膀那美丽的花纹更是深深的吸引他们,于生我升成了一节艺术活动《对称的翅膀》。
活动目标
1、感知对称,了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2、掌握对称图画的绘画技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和讨论昆虫翅膀特点。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表现翅膀的美
活动准备
昆虫教具、仅有一只翅膀的昆虫图片
活动过程
艺术活动:对称的翅膀
1、感知对称:
有翅膀的昆虫都有谁呀?昆虫的翅膀里藏着很大的秘密呢,想不想知道啊?好,请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
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 时,飘来一片乌云,下起了大雨,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雨越下越大,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谁愿意帮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理由颜色、形状、花纹)
3、小结: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他们左右两边大小、颜色、形状、花纹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重叠,这种形式叫对称。
4、欣赏对称图案
5、分组绘制对称图案。老师这还有好多的昆虫掉了翅膀,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手中的画笔为这些可怜的昆虫找到翅膀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昆虫”主题中的艺术活动,目标是让孩子感知对称,准确绘制对称图案。活动我以故事开头激发幼儿兴趣,并在故事中设计寻找翅膀的环节,让幼儿发现对称、感知对称,从而对对称有一个了解和认识。在活动后期以幼儿实际操作为主,为昆虫添画另一只翅膀,检验幼儿对于本节课对称概念的接受程度。实践证明,孩子们掌握得很好,从轮廓到图案到颜色,都能够遵循对称的手法去表现,并能从中寻找到生活中关于对称的事物,尝试用对称美去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30、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骄傲的公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个诙谐、生动的故事。故事通过公鸡和啄木鸟、蜜蜂比美这一情节,让幼儿明白:美不美就要看他能不能帮人们做事的道理。让幼儿欣赏故事,续编故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自己设想故事情节,并与同伴表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他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
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他能不能帮人们做事。”的道理。
活动准备
公鸡、啄木鸟、蜜蜂、老马等头饰。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一只美丽的公鸡走来了,它走到啄木鸟跟前干什么呢?我们来听听故事《骄傲的公鸡》吧。
2、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后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
1)、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和老马各说了什么?
2)、啄木鸟又说了什么?蜜蜂也又说什么?老马呢,也又说什么?
3、请幼儿边听故事边模仿公鸡和啄木鸟的表情、动作,学说他们的话,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1)、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公鸡还是啄木鸟,蜜蜂,为什么?
2)、再听故事,你们还可以表演公鸡或啄木鸟、蜜蜂、老马的表情及动作或说话
4、请幼儿续编故事。
5、请幼儿表演自己编的故事的结尾。
6、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
7、小结。
8、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自由选择头饰表演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活动选择的故事是一个诙谐有趣、有矛盾冲突并有深刻意义的故事。首先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注重发掘这个故事的深刻教育意义。另外,在活动的设计上设置悬念,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创编故事的结尾,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故事,教师用对比强烈的语气和夸张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让幼儿能了解故事中两种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对话,帮助幼儿去创编故事和表演故事。另外,教师在活动中还是比较注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编故事的结尾和自主的表演。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提问环节中,启发性还不够,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对个别幼儿的观察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致有些幼儿的情绪不够高,进步不快。如何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启发引导,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我想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注意语言的启发作用,让整个活动更加全面,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31、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趣的剪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剪纸》。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
2、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4、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欣赏、讨论。
1、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 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 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 教师演示
1、 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 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 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32、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有趣的椅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椅子”是小朋友学习,生活中都离开不了的好伙伴。平时很多调皮的孩子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弄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可孩子们玩椅子的兴趣始终浓厚,为了满足幼儿好玩的心理,通过椅子游戏,练习幼儿的跨、跳、平衡等动作,同时也激发幼儿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椅子的多种玩法,利用椅子练习跨、跳、平衡动作。
2、增强自信心,能克服困难、勇敢大胆地运动。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椅子每人一张,音乐。
2、活动场地上有人数相当的圆点围成一个大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练习平衡跳跃能力。
活动难点:幼儿对跨越跳动作的掌握。
活动过程:
一)进入角色,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每人一张椅子进入场地,椅子放在圆点。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带着我们的椅子朋友去做游戏,让我们出发吧。
2、师:小朋友们找个圆点把椅子放下,在椅子后面站好。
小朋友放下椅子站在椅子后面)师:现在小椅子好像一棵棵小树,让我们一起去小树林里走一走,跑一跑。师带领幼儿绕椅子曲线走跑)
二)自由探索椅子的多种玩法
1、教师:”除了我们刚才和椅子一起玩的方法,你们还有其他什么和椅子的玩法吗?”找一个空地方,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听到音乐开始游戏,音乐结束后搬椅子回到圆点。)
2、幼儿自由探索2-3分钟
3、展示自己的发现,并引导幼儿集体练习几个基本动作。由上往下跳、跨越、平衡等)
三)椅子的组合运动
1、教师:”如果很多椅子组合在一起,又能有什么运动呢。”引导幼儿椅子搭成小路。
2、尝试多种障碍”小路”。
1)把椅子依次挨着放。跨小山)
2)将椅子依次侧躺在地上。练习平衡)
3)把椅子背着地靠在一起做成小路。跳过障碍)
4)把椅子侧面朝上摆放成小路。跨或跳过障碍)
5)把椅子侧面朝上,椅背靠两边摆放成小路。跨跳过障碍)
3、游戏:冲关夺宝。
逐步提升小路的难度,设置障碍物,让幼儿通过障碍物冲关成功后选取自己喜欢的奖品。
四)放松运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我们玩得真开心!让我们来跳个舞吧”
2、养成教育:今天我们的游戏是玩椅子,平时你们在家里,在教室里老师和爸爸妈妈不在旁边保护你的时候你们觉得玩椅子合适嘛?让幼儿了解身边没有人保护的情况下玩椅子是非常危险的。
师: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开车回家吧!幼儿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遵循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椅子平时都是用来坐的,而没有用来玩游戏,幼儿都很好奇很感兴趣,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很高。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幼儿对椅子有了新的认识,再发展到椅子上的平衡以及比较难的跨跳等,让幼儿一步一步克服各种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执教时口令清晰,整个活动流程清晰简洁。
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较好,整个活动环节都是围绕目标设计,环环相扣。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自主探索椅子的玩法,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体验的机会,没有过多限制幼儿,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不足之处是在椅子的组合运动时,教师缺乏更大的灵活性,没有让幼儿先自主探索如何通过椅子做成的障碍物,就直接示范给幼儿如何通过障碍物,对跳的示范动作也不够细致,还有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动作时,语言不精准,还需去思考如何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3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高声尖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分辨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游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准备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朋友?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爱惜、保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 、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 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清脆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改变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变化。节奏快、慢的声音)
3) 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有趣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比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如果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经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快乐的歌唱?我们也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 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飞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 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 有趣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 真呀真热闹!
小结: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小朋友们以后仔细观察,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 、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 、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3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35、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特别的我》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幼儿是怎样体验行为艺术的呢?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是一节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的课例,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因为每一位幼儿都是非常特别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在本节活动中我按照动作体验——线条勾画——欣赏装饰——合作创作——跳舞欢庆的顺序,让孩子从动作体验开始,以动作表达结束的方式,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由舞蹈,大胆创作,群体合作,共同完成大幅的动态人物绘画作品,通过行为来体验艺术,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和人体的装饰。
2、在活动中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3、使幼儿了解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带、半开纸7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毛刷、抹布、水桶、标志、范画、工作服、将幼儿分7组
重点难点
分组合作描画不同人体动态。
活动过程
1.欣赏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张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画一张特别的画?
2.游戏《木头人》。交代规则:首先,咱们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女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听到音乐,做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美丽的木头人。发标志)男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游戏规则是听到音乐,做有趣的、可笑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有趣、可笑的木头人。
3.教师示范。小朋友的动作都很特别,用什么办法能把咱们的动作留下来呢?某某小朋友到前面来,请你摆出一个特别的动作请大家欣赏,教师描画出该幼儿的体态。
4.讨论:请7位身上有标志的小朋友上前摆各种各样的动作站姿或卧姿)。大家共同分析7位小朋友的动作能不能画在纸上,将个别动作稍做改动。
5.幼儿分7组,合作完成人体姿态的描画。
6.游戏《找信》。每组幼儿共同解读密信,分析信件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7.幼儿自由创作: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人体并为画面涂底色。
8.欣赏作品:请幼儿谈一谈,哪一组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清晰,色彩鲜艳,人体装饰的非常有特点。
9.结束部分:欢庆舞。师生在音乐伴随下自由舞蹈,展示自我独特魅力。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在进行中,教师首先请幼儿玩游戏《木头人》,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肢体语言:如:女孩子优美舒展的动作和男孩子阳刚的动作,展示不同动作的魅力。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带给幼儿创作的灵感,音乐让幼儿放飞心灵。然后7名小模特摆出不同的姿态,其余幼儿分组进行人体形态的描画:有的画头部,有的画肢体,孩子们都快乐的忙碌着,沉浸在集体的创作中。美术创作欣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首先请幼儿的欣赏大幅作品,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点燃想象的火花,启发幼儿大胆,自由的运用线条、图案和色彩去装饰画面;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各组的人物动态在是否清晰,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最后的欢庆舞让孩子的成就感达到高潮,将艺术创作中的兴奋给予淋漓尽致的释放。
在短短的35分钟内,孩子们在音乐和舞蹈的的伴随下,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大胆的创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7张色彩鲜艳,风格迥异,视觉效果强烈的巨幅作品。通过自身行为体验艺术,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到快乐,体验自豪感和成就感,分享成功的经验。
3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 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杯1个、火柴、打火机。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活动延伸: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 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活动反思:
在组织这节科学活动课之前,我提前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讲解,因为担心从来没有接触过火的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再有怕孩子会不小心烧着手。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问题,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效果很好。
37、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气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我班个别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不合群,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也不喜欢和小朋友合作,活动是为了引导这样的幼儿多参与活动。2、我班有的幼儿礼貌用语用的不好,活动是想让幼儿更懂礼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要上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分享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以及锻炼
2、培养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懂得用分享和合作来探索气球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带毛线绳的红、黄、蓝、紫四色气球若干。至少要每个小朋友一个,要有一些备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气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想玩气球吗?老师这里有几种颜色不同的气球,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一边提问题一边发气球给每位幼儿,要把红色的气球发给那些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幼儿,把黄色的气球发给平礼貌用语用的不好的小朋友。这里要一边发气玩一边复习幼儿学过的颜色。)
二、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体会分享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小朋友气球的玩法有那些?你会怎样的玩法?教师要鼓励、引导、启发幼儿多动脑多思考。)
2、还有那些新玩法?大家都来玩一玩吧,看看谁的玩法最多!教师观察幼儿,对遇到问题的幼儿给予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教师:你会玩几种?那位小朋友能来演示一下你的玩法幼儿会说出许多种气球的玩法,我在其中选几位玩法多样的幼儿做演示,激发幼儿大胆的创造玩法。留意一下有那些小朋友是互相合作的。)
4、教师:现在请手拿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的小朋友把气球放到箱子里,然后站到我这里来。小朋友说没有气球的小朋友现在玩什么?和谁玩?对了,小朋友要有玩具,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谁愿意和我这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呢?请举手。现在老师就让没有气球的小朋友去找寻找伙伴,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气球好不好?在这里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分享,要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快乐。由其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5、教师:现在我们没有气球的小朋友找到了伙伴,那么你们就玩一玩吧,看看那一组的小朋友玩的花样最多,我要请他表演给大家看。如果找到伙伴的小朋友没有合作玩,老师可以找一位幼儿合作玩一次,让其他幼儿观看,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然后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6、教师:老师找一组玩法多的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除了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呢?全班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一个气球?怎样玩?有那些玩法?现在小朋友就试一试吧!教师观察幼儿,适当的给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教师可以和幼儿合作激发幼儿创造新玩法。)
7、教师:谁能说一说多人合作玩可以怎样玩?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下面我们就要试一试小朋友说的多人合作的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只要能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要给奖励。只要是小朋友说出的玩法都要试一试。)
8、教师:气球好玩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最少可以几个人玩?最多可以几个人玩?那在玩的过程中是一个人玩有意思还是多个人玩有意思?对,多人合作最有意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多。教师要引导幼儿说说合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让不喜欢合作游戏的幼儿感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气球的很多种玩法,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表现最棒的是当有人没有玩具时小朋友能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还有就是小朋友能互相合作想出的很多新玩法。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小朋友能更好的互相合作,那么小朋友回去要思考一下气球除了能给我们做玩具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38、大班美术活动教案:《隐身的海底世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中午进餐的时候有位幼儿捧着碗里的汤,走过来问:“老师!汤里有一些像水珠一样的东西漂起来,那是什么?” 话刚说完,立即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仔细看着自己碗里的汤纷纷议论起来。我发现幼儿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及时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隐身的海底世界》,让幼儿自主探索。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的材料画出不同的动物特征。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排水画”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自主探索,哪些材料不能让《海底世界》现身,初步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教学难点:用白色的油画棒和白色的蜡烛在白色的画纸上作画。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调色盘、排笔。
2、白色油画棒、白蜡烛、白粉笔、画纸。
3、擦手毛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发现隐身的《海底世界》。
1、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2、 通过用水粉颜料刷出隐藏在白色画纸上的海底小动物,感知生存在海底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3、 小结:
师:《海底世界》现身了,你们觉得神奇吗?我告诉你们这其中的奥妙。我就是选这些材料里的一种画了各种鱼和海藻等,再用颜料刷出来。
二、自主探索,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1、介绍作画材料,提出作画要求。
2、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3、 小结“油水分离“的现象。
师: 小朋友刚才尝试的作品,哪些材料能让《海底世界》现身?哪些才料不能让它现身?
三、运用油性材料进行创作。
1、提出第二次作画要求。
2、 幼儿再次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结。
四、评价作品。
把作品展示出来,幼儿互相欣赏、讨论。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新奇和渴望,在这次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识。
2、有了充足的作画材料,我大胆的授放给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一些不一样的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更容易引发孩子的讨论,自主探索。孩子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需要什么,需要那些材料,怎么做。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第一次作画时,孩子思索怎样才能看清楚自己在白色画纸里的作品,并且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水粉以最快的速度刷出画纸上的作品等。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
3、幼儿在第二次作画的环节中,我根据孩子的情况关注个别差异,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今后改进的方向: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该过份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在于过程。以积极评价为主,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3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案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一幅大型的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挂图。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2:可以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第一: 寻找图案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第二:找出图案的不同点。
活动准备
第一: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第二:对称极不对称图片若干。
第三:操作纸一张,画出对称的图案。
活动过程
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途径。
40、大班数学漂亮的格子手绢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课教案《有趣的格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玩格子的乐趣,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有趣的格子》含反思教案吧。
大班数学课教案《有趣的格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像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些礼物,看看是什么呢?出示呈格子状的实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放课件1,出现格子)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放课件3,出现格子)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自由摆放棋子,感知点、线、间。
3.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师:看,有个棋子要跳出来了,看看它在什么位置,你能说出来吗?放课件4,出现8格)
师:这颗棋子又动了,现在说说它在哪里?6个位置)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它跳到哪,你就追到哪,如果你放对了我们就逮到它们了。
播放课件5、6)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棋子先一个一个的出现,再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播放幻灯片7)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可反复游戏)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蹦蹦跳的游戏。播放幻灯片8)规则:幼儿的格子和棋子不能动,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比比谁的速度快。
四、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放课件9,出现12格)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屏幕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可反复进行几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
五、小结、活动延伸生活中的格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六、结束活动兔子舞除
活动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 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 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1、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格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 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 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 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 ,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教学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 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 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2、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格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像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些礼物,看看是什么呢?出示呈格子状的实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3.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放课件1,出现格子)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1. 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放课件3,出现格子)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自由摆放棋子,感知点、线、间。
3.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师:看,有个棋子要跳出来了,看看它在什么位置,你能说出来吗?放课件4,出现8格)师:这颗棋子又动了,现在说说它在哪里?6个位置)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它跳到哪,你就追到哪,如果你放对了我们就逮到它们了。
播放课件5、6)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棋子先一个一个的出现,再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播放幻灯片7)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可反复游戏)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蹦蹦跳的游戏。播放幻灯片8)规则:幼儿的格子和棋子不能动,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比比谁的速度快。
四、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放课件9,出现12格)1.画面出示12个格子 ,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屏幕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可反复进行几次)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
五、小结、活动延伸生活中的格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六、结束活动兔子舞除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