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池塘教案一等奖

雨中池塘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雨中池塘教案一等奖

1、小池塘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雨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记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第2课《雨点》,大家能背一背吗?
2、雨点落进小池塘里怎么样?小池塘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
3、春天来了,跟老师到小池塘去看一看,好吗?
二、看图范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池塘画面)我们来到了池塘边,你看到了什么?
2、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看屏幕,边听配乐课文。
3、你喜欢小池塘吗?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相信你也会跟刚才的阿姨读得一样好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把课文中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Jiě jiē chuīqì bō zhī xiān
(出示生字词)姐 姐 吹 气 水 波 一 只鲜 红
lú wěi jié yìng é zhū 
芦 苇 睫 毛 倒 映 白 鹅 珍 珠 
(1)正音。
“吹”、“只”、“珠”:读翘舌音。
“映”:读后鼻音。
“芦”:读边音。
“姐姐”:第2个“姐”要读轻声。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这些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比赛读。
7、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8、配乐全班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再次巩固生字的字音。
2、教学新偏旁。
今天,我们又要学会3个新偏旁。
“姐姐”:是女字旁,看一看,跟“女奶什么区别?
(对,第3笔横改为提,并且不能出头。)
为什么会是女字旁呢?
吹:想一想,它是什么偏旁?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鲜:“鱼字旁”。跟读两遍。它跟“鱼”字有什么区别?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4、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师作重点指导如下的字。
吹、波:左窄右宽。
姐:女字旁要写得长而窄。
鲜:左右等宽。
气:最后一笔要有弹性。
2、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3、生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感悟春天的小池塘的明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春天小池塘美丽的景色。小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我们来细细欣赏。
二、细读第1、2自然段。
1、小池塘什么样呢?自读第1、2自然段。
2、你喜欢这个小池塘吗?为什么?
3、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当画家,边读课文,边用彩笔把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来。
4、生纷纷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准备画面。师在学生边读边画时巡视指导。
5、同座位同学互相读书、纠正。
6、师选几张画贴在黑板上,学生互相评议。(边评议边读相应的课文,评议,再读。)
7、这些小朋友画得多好啊!当你们在画画时,你想到了什么?
8、小朋友,看了你们的画,听了你们的评论,老师确实感到你们已经把课文的美读懂了。
(1)下面我们各自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把小池塘的美读现出来。
(2)自读,指名读,评议,比赛读,评议,再读。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9、拓展训练。
(1)书上的比喻用得好吗?准确吗?为什么?(渗透比喻句的概念,比喻体与被比喻体之间的关系。
(2)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之外,还会有什么景物倒映在池塘里?又是什么样的呢?
(3)生互相;讨论、交流。指名说。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要怎样赞美小池塘呢?(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五彩”的世界有什么颜色?
(许多颜色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齐读“五彩?)
四、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池塘的画面)这第美的池塘,能为它配音吗?自读。
2、每组选一个代表比赛。
3、现在我们不用书,还能为它配音吗?试试看。
4、学生看画面自背。
5、让我们一齐来赞美这个小池塘,全班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白云 白鹅
3、小池塘太阳 气球 五彩的世界
(大眼睛)月牙 小船
星星 珍珠

2、小池塘教案及反思

第一课时)

盐城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 成云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你们觉得怎么样?生:很冷)寒冷的冬天一旦过去,就会迎来温暖的春天。点击课件出现画面)当春风姐姐轻轻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

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小池塘边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范读课文。课件出示画面及音乐)

想知道小池塘究竟是什么样子吗?请小朋友们边看画面边静静地听。

三、自读课文。

1、小池塘美吗?美)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每一个字的音,不添字、不漏字,把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带拼音的),指名读,集体纠音。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好它们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字词妹妹走进了长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它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帮助读好这些句子。

出示长句子,指名读,教给读的方法:注意停顿。

3、字词娃娃又走进了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得很棒,自己先自由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流畅。

分自然段指名读

4、刚才,我们分小节读了课文,也观察了画面,你眼中的小池塘是什么样子的?

课中休息。请小朋友跟老师做:1、2点点头,3、4扭扭腰,

5、6跺跺脚,7、8坐坐好。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小池塘怎么会像明亮的大眼睛呢?板画:眼眶小池塘),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一小节,你就会明白的。

学生交流。

1、出示: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一闪一闪的?板画:水波

指导朗读 指名读 男生读

2、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

小朋友们,知道睫毛在哪吗?用手指指。

对了,睫毛就长在眼睛的边上。板画:像睫毛一样的芦苇。

指导朗读 指名读 女生读

3、这么美丽的小池塘,是春风姐姐把它唤醒的,指导朗读第一句。

4、醒来的小池塘多可爱啊!水波一闪一闪的,长长的芦苇像睫毛,真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谁来美美在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引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姐 吹

六、小结。

小池塘风景如画,下一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用明亮的眼睛继续寻找小池塘的美景。

关注常态教学 聚焦有效课堂

——《小池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该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到底如何安排?教程究竟怎么设计?第一课时真的没有精彩展示吗?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还应该有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那么,怎样使第一课时教有实效呢?我在执教时尽量做到简中求实、简中觅效。

1、以简约的导入求实效。

简洁的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使其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本人在执教《小池塘》一课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把学生从寒冷的冬天的情境带入暖意融融的春天,从而带入到美丽的“小池塘”边。

2、以简明的初读求实效。

初读是学生初次感知教材,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依据教学目标,初读的设计也简单明了,让学生觉得学起来目的明确,有可操作性。如:第一遍初读课文,做到不漏学、不添字,把不认识的安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通过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知全文。

3、以简洁的过渡语求实效。

简洁的过渡是简化教学环节最见效果的一个程序。精心打磨过的过渡语言简意骇,既承上启下,又能引领学生由初读过渡到精读。如:刚才我们分小节读了课文,你眼中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从而过渡到小池塘就像明亮的大眼睛即第一自然的内容。

4、以简便的方法教起始段落或重点段落求实效。

本人在理解朗读第一自然段时,一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二是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引导学生潜以揣摩、感悟理解。这样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之中,能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读中感悟。

总之,第一课时的教学贯在简洁,贵在朴实。我们要像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的那样:“学会有选择地放弃,适求课刻的简单。”一句话,第一课时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生字)训练,提高其语文素养的起始点。

当然,有些环节还可以设计得更为精巧细致一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仅是本人一家之言,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师生双方的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本人执教后提笔书写`冷'与`暖',不仅别有一番风味,更是为了孜之以求,积极进取,做不畏劳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索者”。

3、春天的池塘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进一步学习将相等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关系。

  3、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片若干。(六只青蛙、六只白鹅、七只鸭子、七只乌龟、八条小鱼、九只虾子。)

  学具:第一、二、三组:幼儿用书第9页,笔人手一支。第四、五、六组: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

  (1)看数字拍手

  师:小朋友,今天数字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小手最能干,能把看到的数字用拍手来表示出来。小朋友想和数字宝宝来玩这个游戏吗?

  幼儿游戏

  师:小朋友真能干!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有一只傻小熊也出来春游,它来到池塘边,看见池塘里有许多小动物在玩,想数一数有哪些小动物?可是怎么也数不清,现在,它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数数池塘里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几只?小朋友愿意帮这个忙吗?

  (2)目测数群。

  教师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引导:图上有什么?有多少动物?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先看哪边?有几个?接着再数……

  幼回答

  师和幼儿一起检验。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把一样多的小动物排在一起,谁愿意来试一试?

  (3)按序排卡片。

  请幼儿上来给实物卡片排队,启发幼儿想一想,一样多的应该怎样排?知道将数量相同的卡片上下摆放。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排卡片的?为什么将青蛙和白鹅放在一起;鸭子和乌龟放在一起?……

  集体进行小结:青蛙和白鹅数量都是6,鸭子和乌龟数量都是7……

  2、操作活动。

  给圆点找朋友,并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队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雨中》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社会新风尚,学习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正确流利的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3-6段,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第一、二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复习第一、二段,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边读要边想象这幅雨景。

  读后小结。

  二、引入新课,学习第三段:

  在这阴雨的傍晚,在这雨中的马路上,发中了一件什么事?请看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连贯,还要注意停顿。

  2、师根据读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3、自己小声读这段,要求是:读后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地讲讲: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师指导具体他说。

  5、请再默读这段,读后简要说说,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事?

  [马路上,一个姑娘蹬的运货车翻了,车上的苹果撤了一地。扳书:撒]

  6、这又圆又红的`苹果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姑娘什么心情?从哪儿知道?板书:姑娘急

  7、是的,姑娘很着急,但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她却想说一声谢谢,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继续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1、请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在姑娘着急的时候,有哪些人来帮着捡苹果?他们是怎么捡的?

  2、请每个同学准备好后,同桌的讨论一下。

  3、交流讨论结果: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捡,封锁交通小伙子: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老爷爷和行入:都来帮着捡

  1)什么叫七手八脚地捡苹果?[人多,速度快]

  2)封锁交通是为什么?[方便,安全,……]

  3)一块儿捡、都来帮着捡说明什么?

  [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来做好事] 板书:人们都来捡)

  4、指名流利地读第四、五段,思考:这一群孩子和所有行人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助人为乐)

  5、请大家小声读这两段,读后,用自己的话讲讲大家怎样捡苹果的?指名讲。

  四、学习六段。

  1、过渡:姑娘这时候的心情怎样?齐读六段。

  2、读句子,理解句子:这一切指什么?[苹果撒落一地,众人主动捡起]为什么说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姑娘没想到苹果会撒落一地,没想到所有人都来帮助。]为什么说结束得迅速?……姑娘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已经消失……也走开了。]

  3、苹果又回到车上,姑娘对孩子们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开始不相信,后来被感动]

  4、姑娘感动了,作者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你呢?被什么感动了?[助人为乐的品德]

  5、让我们一起读六段。读出你的感动。

  五、总结:

  这篇课文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也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按这个顺序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作业 :

  课后五题。

5、《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雨中》教学设计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苹果”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

6、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雨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记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图画:小池塘)这不是奔腾的河,更不是浩瀚的海洋,这是什么?池塘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池塘显得更可爱了。板书课题)

你想来读一读吗?指读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小池塘美丽可爱的样子)

【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当孩子理解了池塘“小”得可爱之时,孩子就已经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并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不久,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配乐、范读全文)

2、小池塘可爱吗?请自己读一读,把读不准的地方,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请学生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地方。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注意要引导学生互评时说话要委婉。)

【《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让孩子自己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并提醒同伴注意的方式,孩子们就能自主的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填空

①池塘里的水波),像)。

②池塘边的芦苇),像)。

2)看图欣赏,并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又倒映出哪些景物?

多媒体出示飘动的白云,鲜红的太阳倒映在水中的画面。再出示晚上月牙倒映在小池塘中轻轻晃动,许多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样子。)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池塘的美,小池塘的静。】

2)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那一样景物的倒影,就找到那一句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读。

【小组学习,即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充分的感悟。】

3)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

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练习说话。

【这是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学习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多美的小池塘呀!难怪课文中说:美丽的小池塘,……引读第三自然段。)

四、赏读全文,熟读成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可组织比赛读。)

2、配乐齐读全文。

3、多美的小池塘呀,你能看着图画和板书,试着把课文背一背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音。开火车读字卡,并组词找朋友。

2、教学字形。

①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②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姐”,姐姐是女的,所以女字旁,右边的“且”和姐的音很像。

“吹”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鲜”可能是鱼和羊都很好吃,都很鲜。所以,鱼和羊就是鲜。

“波”是水里的,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3、范写生字。

4、描红。

一边描,一边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①小组内背诵

②各组比赛背诵

③表演背诵

七、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郊外去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大自然,是一个学习的宝库。这一设计,既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巩固、消化,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7、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雨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记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第2课《雨点》,大家能背一背吗?

2、雨点落进小池塘里怎么样?小池塘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

3、春天来了,跟老师到小池塘去看一看,好吗?

二、看图范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池塘画面)我们来到了池塘边,你看到了什么?

2、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看屏幕,边听配乐课文。

3、你喜欢小池塘吗?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相信你也会跟刚才的阿姨读得一样好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把课文中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Jiě jiē chuī qì bō zhī xiān

出示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

lú wěi jié yìng é zhū

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

1)正音。

“吹”、“只”、“珠”:读翘舌音。

“映”:读后鼻音。

“芦”:读边音。

“姐姐”:第2个“姐”要读轻声。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这些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比赛读。

7、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8、配乐全班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再次巩固生字的字音。

2、教学新偏旁。

今天,我们又要学会3个新偏旁。

“姐姐”:是女字旁,看一看,跟“女奶什么区别?

对,第3笔横改为提,并且不能出头。)

为什么会是女字旁呢?

吹:想一想,它是什么偏旁?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鲜:“鱼字旁”。跟读两遍。它跟“鱼”字有什么区别?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4、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师作重点指导如下的字。

吹、波:左窄右宽。

姐:女字旁要写得长而窄。

鲜:左右等宽。

气:最后一笔要有弹性。

2、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3、生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吹”字较难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感悟春天的小池塘的明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春天小池塘美丽的景色。小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我们来细细欣赏。

二、细读第1、2自然段。

1、小池塘什么样呢?自读第1、2自然段。

2、你喜欢这个小池塘吗?为什么?

3、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当画家,边读课文,边用彩笔把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来。

4、生纷纷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准备画面。师在学生边读边画时巡视指导。

5、同座位同学互相读书、纠正。

6、师选几张画贴在黑板上,学生互相评议。边评议边读相应的课文,评议,再读。)

7、这些小朋友画得多好啊!当你们在画画时,你想到了什么?

8、小朋友,看了你们的画,听了你们的评论,老师确实感到你们已经把课文的美读懂了。

1)下面我们各自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把小池塘的美读现出来。

2)自读,指名读,评议,比赛读,评议,再读。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9、拓展训练。

1)书上的比喻用得好吗?准确吗?为什么?渗透比喻句的概念,比喻体与被比喻体之间的关系。

2)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之外,还会有什么景物倒映在池塘里?又是什么样的呢?

3)生互相;讨论、交流。指名说。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要怎样赞美小池塘呢?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五彩”的世界有什么颜色?

许多颜色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齐读“五彩?)

四、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池塘的画面)这第美的池塘,能为它配音吗?自读。

2、每组选一个代表比赛。

3、现在我们不用书,还能为它配音吗?试试看。

4、学生看画面自背。

5、让我们一齐来赞美这个小池塘,全班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白云白鹅

3、小池塘太阳气球五彩的世界

大眼睛)月牙小船

星星珍珠

8、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雨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记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图画:小池塘)这不是奔腾的河,更不是浩瀚的海洋,这是什么?池塘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池塘显得更可爱了。板书课题)

你想来读一读吗?指读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小池塘美丽可爱的样子)

【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当孩子理解了池塘“小”得可爱之时,孩子就已经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并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不久,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配乐、范读全文)

2、小池塘可爱吗?请自己读一读,把读不准的地方,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请学生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地方。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注意要引导学生互评时说话要委婉。)

【《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让孩子自己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并提醒同伴注意的方式,孩子们就能自主的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填空

①池塘里的水波),像)。

②池塘边的芦苇),像)。

2)看图欣赏,并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又倒映出哪些景物?

多媒体出示飘动的白云,鲜红的太阳倒映在水中的画面。再出示晚上月牙倒映在小池塘中轻轻晃动,许多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样子。)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池塘的美,小池塘的静。】

2)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那一样景物的倒影,就找到那一句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读。

【小组学习,即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充分的感悟。】

3)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

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练习说话。

【这是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学习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多美的小池塘呀!难怪课文中说:美丽的小池塘,……引读第三自然段。)

四、赏读全文,熟读成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可组织比赛读。)

2、配乐齐读全文。

3、多美的小池塘呀,你能看着图画和板书,试着把课文背一背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音。开火车读字卡,并组词找朋友。

2、教学字形。

①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②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姐”,姐姐是女的,所以女字旁,右边的“且”和姐的音很像。

“吹”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鲜”可能是鱼和羊都很好吃,都很鲜。所以,鱼和羊就是鲜。

“波”是水里的,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3、范写生字。

4、描红。

一边描,一边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①小组内背诵

②各组比赛背诵

③表演背诵

七、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郊外去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大自然,是一个学习的宝库。这一设计,既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巩固、消化,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9、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课题

二、揭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先学后教流程

一)字词学习

1.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a.学生自由读b.小组合作读

3.反馈点拨

a.抽读生字卡片。

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c.口头组词、扩词。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导航

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b、师生比赛读课文

三)生字教学

1.自学导航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只,边,阳,红)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

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4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四)学习小结对照目标)

四、当堂训练本课重点巩固,可以使用配套练习册相关题)

1、组词。

边) 波) 红)

进) 破) )

2、说话。

用“像”说一句话。

10、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塘教案

小池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11、《雨中》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能正确读写并理解28个新词语;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DB式)。

  2.会用“仿佛”造句。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出各段的大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群孩子和过路行人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含义。

  2.会用“仿佛”造句。

  3.字形难点是“虑”和“锁”。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理解“封锁”“一哄而散”等词的意思。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这是写发生在雨中的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思考: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归纳。

  天气时间谁谁

  一个下雨天)的傍晚).一群孩子)和行人)

  地点谁干什么

  在马路上)帮助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捡苹果)。

  2)反馈矫正,同桌练说。

  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字形?这些新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根据形旁理解字义。蹬、澄、嘟、嬉、箩、漉、帘。

  ②熟字换偏旁,比一比,区别音、形、义:

  轿 筐 虑 皱

  框 虚 坡

  桥 眶 虎 破

  ③形近字,找不同之处。锁一销)

  ④“歪”:不正,即“歪”。

  4)理解字义。

  带点字意思应取哪种解释

  封锁:①封闭。②帝王把爵号、土地赐给臣于。③封起来的或用来封闭东西的纸包或纸袋。

  哄:①用言语或行动引入高兴。②吵闹。③欺骗。④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⑤形容很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①hòng一哄而散

  ②hōng哄笑

  ③hǒng哄孩子

  ①雨帘 ①旧时店铺做标志的旗帜。②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4.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5.作业:1)抄写词语。难写的多写几遍)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学习提示,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井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学懂课文1-4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词浯。皱起、封锁、焦虑、箩筐、一哄而散、追逐)

  2.根据学习提示给文章分段。

  1)读学习提示。

  2)找出“先写……再写……最后写”,并在这些词下面注上“起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读。

  3)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上面注明第一段、哪几节,第二段、哪几节,第三段、哪几节,再连起来读。

  4)在文中划好分段标记。12‖34‖5)

  3自学质疑。

  1)自学,思考课后习题1。

  2)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读中释疑。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比作)。

  ②指导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其中“湿漉漉”“黄澄澄”中的叠字念第一声。)指名读第2自然段,评议。

  ②选读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姑娘着急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自由试读呻指名读一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苹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划出姑娘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于,用“=”划出写孩子语言的句子。)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练呻分角色读呻齐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还有哪些人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人小组交流。

  ②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③“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5)朗读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6.完成《作业本》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l.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会仿写ABB式的词语。

  3.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闪着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读。

  4)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同桌讨论一集体交流。

  2.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苹果”“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什么?

  3.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4.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5.完成《作业本》第5、7题。

1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塘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你觉得美吗?

  3.指导读题。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

  (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

  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2.根据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

  3.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

  五、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小组内讨论。

  3.教师指导“气”的最后一笔要有弹性;“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改为提;“鱼”字旁最后一笔也改为提。

13、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人教版九义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写在阴雨天的傍晚,一个拉车运货的年轻姑娘的货车歪了,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一群孩子、卡车司机、老爷爷等路边过往行人主动帮助她捡苹果的事。

本课例由阅读提示、课文及一幅插图组成。阅读提示中提示了文章的简单内容和学习的基本要求;课文有6个自然段构成,语言平实与生动并举,清新与活泼相衬;插图是配合“捡苹果”这段文字的,把人们在雨中帮助年轻姑娘捡苹果时热闹繁忙的情景和欢愉心情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人物形象清晰可见。

文章按照“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孩子和过路人的一言一行,生动具体地展现了过路人的高尚品格。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发生在马路上的一个小场景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间互帮互助的温情。是一篇典型突出语文“人文性‘的文章,故事性强,贴近孩子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字浅显,学生读起来,易读易懂。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一是培养学生多读多想和积累语言的习惯;二是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和互助的好品德、好风尚。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讲在雨中发生的事,能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好风尚,培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学习精度课文的方法自学课文,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顺序。

四、教学难点:

体会姑娘焦急的心情和作者写景的作用。

五、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其教学特点就是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其直接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因此,本案例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把学法指导贯穿在每个学习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读书、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感受雨中迷人的景色,体会帮助人和得到帮助的快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对于本课景美、情深的部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使学生掌握阅读技法,形成学生阅读过程中正确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六、教具使用:

多媒体、作业卡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雨中》插图,配‘淅沥淅沥’之雨声,以此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

板书:22

雨中

师述:这节课,由刘老师陪同学们走进雨中,去了解雨中发生的故事。在雨中,有份珍贵的礼物,只要同学们认真读书,动脑筋,闯过三关,就都能得到它,并且每关都有奖哦。

(认真读书的老师将发给金嗓子奖,爱动脑筋的老师会发给金脑袋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关)

(金嗓子奖)

(1)多媒体出示这一环节重点

。任务和问题:

赛一赛,谁读得好;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及要求:

独立读课文,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独立思考。

(2)师生共同检查订正及评价

3、再读课文,理解感悟(第二关)

(金脑袋奖)

(1)多媒体出示这一环节重点                    。

任务和问题:

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的要求;

自学课文。

方法及要求:

独立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说说各自的理解。

(2)师生共同整理学生思考及讨论结果,出示阅读要求

。按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比一比,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说完整;

体会姑娘心情的变化,说说理由;

说说你喜欢的词语,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者词语含义。

(3)投影后按要求指名几个分别说出原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说一说。

(4)师生共同检查、订正、评价,归纳后师板书板画

事情

姑娘心情

(原因)

(经过)

(结果)回到车上

(5)指导朗读:

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

投影插图,说说对应课文哪部分?看出什么?读出热闹繁忙的语气。

4、重温课文内容,理解写作意图(第三关)

(金脑袋奖)

(1)快速浏览课文,做答题卡:

课文记叙了“雨中”发生的一件事,时间是(),地点是(),与事情有关的人物有(),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2)师问题引读,导出中心:

作者再什么时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读第1自然段)

下雨了,雨中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生第2自然段)

在这美景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读第3自然段)

多急啊,怎么办?

(生读第4、5

自然段)

结果怎样?

(生读第6自然段)

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助人为乐)姑娘又为什么喜呢?(得到帮助也乐)

板书板画:

(原因)

(经过)

(结果)回到车上

助人————→

←——得到帮助

师述:看,连捡起的苹果也笑了!

同学们已经闯过三关了,礼物是什么呢?那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

九、作业设计:

填空:

1、我知道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姑娘的车子歪了,苹果();经过是:一群孩子跑过来(),卡车司机和()、()都来帮姑娘();结果是:()。

2、我知道在整个事情过程中,姑娘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

3、“闪闪发光的河”

指的是(),“点点花瓣”指的是(),“穿梭的小船”指的是()。美丽的景色衬托了人们良好的品德。

注:板画为一个简笔画苹果。(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画不了)

14、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体在分段释疑的实活动中,领悟到行人和孩子们助人为乐的品质,体味到文章结尾深刻的含义。

设计特色:

板块研读,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大致意思。谁能用“在雨中和帮助。”这个句式说话。(在雨中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说得真好。

2、能把“和”提到前面说话吗?(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在雨中帮助姑娘捡苹果。

3、老师把在雨中往前移,把逗号改成句号谁能用“在雨中因为什么原因,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结果怎样。”这个句式说话?(在雨中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打翻了一筐苹果,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结果苹果又回到了车上。)

二、研读—分段

1、导入:一篇写事的文章,往往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这段话中哪是事情的起因,哪是事情的经过,哪是事情的结果?(在雨中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打翻了一筐苹果是事情的起因,孩子们和过往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那是事情的经过,最后苹果又回到了车上事情的结果。)

2、大家能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研究文章想想该怎么分段吗?老师提醒大家的研究步骤是:⑴认真读一读文章;⑵想一想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哪几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⑶在书上划好标记,然后汇报研究结果。

3、学生交流分段结果,着重请学生说清楚分段的理由。

三、研读释疑

1、提出研读任务:⑴认真研究课文;⑵完成下列练习(出示课件)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孩子们七手八脚捡苹果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苹果又回到了车上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课文的三个疑点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大家的研究来解疑;⑶汇报时说清楚横线上填什么,为什么这样填。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学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很着急。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以下几点:

⑴眼看汽车马上就要驶过来;⑵苹果红艳艳黄澄澄很可爱;⑶姑娘对工作的责任心。

▲姑娘看到孩子们捡苹果心里十分焦虑。要求学生用“姑娘担心_____________。”和“姑娘为_____________而担心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姑娘看到苹果又回到了车上心里很感动(内疚、羞愧、感谢、激动、兴奋)。要求学生用“姑娘为_____________而感到___________”说话。

4、姑娘感动极了,她多想对孩子们说,对司机说,对老人说,对所有过往的行人说,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会怎么说?(师生合作完成交际活动)

5、可姑娘什么也来不及说,人们都走远了,消失在雨帘中了,为什么姑娘会来不及说,为什么人们不等姑娘说声谢谢再走呢?引导学生再一次研究课文明确以下几点:A时间晚了;B天下着雨;C人们着回家;D大家都认为这是应该的,不值得谢。

四、学习结尾研究含义

1、人们走了,只留下(打出课件)

那一筐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2、反复朗读。

3、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出示课件):

那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不仅仅是因为_____________,更是因为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读懂了课文,非常了不起,希望继续努力。

资料提供者:

15、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雨中》教学设计

作者:蒋岭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苹果”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

资料提供者:

16、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多媒体、鹏博士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4、学生提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互相答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看到苹果翻了以后怎么做的?哪些人和孩子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苹果?姑娘开始看到孩子们捡苹果为什么皱眉头?

2、指名读课文,回答以上题。

五、讨论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二题。

2、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并在书上做记号。

3、讨论分段。[一(1—3);二(4—5);三(6)]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按照划分的段落,逐段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傍晚)

(2)作者是怎样描写雨中景色的?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

(3)齐读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雨中景色,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说说这三句话分别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4)齐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象苹果筐翻了之后的情景,体会姑娘十分焦急的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写的是什么。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姑娘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姑娘看到孩子们跑过来捡苹果为什么皱眉头?胖乎乎的小男孩向姑娘说了什么?姑娘听了男孩的话会想些什么?小男孩的话和他们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2)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都有哪些人跟孩子们一起捡苹果?“顿时”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最后一段。

重点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人们做了好事,不图表扬。)

4、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件事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训练朗读。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全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生字。

3、巩固识字。

五、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2、雨中

撒苹果

孩子们

七手八脚

捡苹果

司机小伙

一块儿

助人为乐

老人和行人

苹果回车

17、雨中教案教学设计

王介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能正确读写“浮动”等12个新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哄而散、封锁”等词语的意思。

2、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DB式),会用“仿佛”造句。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出各段的大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5、体会急人所急、助人为乐的精神,做到拾物还人。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含义。

第1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哄”,理解“箩筐”、“皱眉”、“焦虑”等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按提供句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体会“点点花瓣”的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这是写发生在雨中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思考:在雨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归纳。

天气 时间 谁 谁

一个下雨天)的傍晚).一群孩子)和行人)

地点 谁 干什么

在马路上)帮助一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捡苹果)。

2)反馈矫正,同桌练说。

三、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字形?这些新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

②熟字换偏旁

③形近字,找不同之处。锁一销)

④“歪”:不正,即“歪”。

4)理解字义。结合作业本2

五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六、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出示句子: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①读句子,想:句中把 )比作 )。

②指导朗读。体会“点点花瓣”的意境美。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作业本

1、

2、3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2-4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急人所急、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为什么箩筐里的苹果会翻倒在马路上?

2、交流:堆、冒出、拐弯、车子一歪、湿漉漉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3、找出ABB式的词语,井把它读好。

4、“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姑娘着急的心情)

用朗读表现出来。

三、研读第3自然段。

1、填空练习:

这时,汽车从远处驶来,要是不马上( ),苹果就会( )。

2、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交流:苹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过这里,他们是怎么做的?

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那位蹬三轮车的姑娘最希望的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们“七手八脚”来拾苹果时,姑娘却皱起了眉头?

四、研读第4自然段。

1、还有哪些人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请2–3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3、“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五、朗读2-4自然段。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和过路行人帮助姑娘捡苹果的情形。

七、作业:

作业本3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懂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结果,理解“那一筐大 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根据学习提示,学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

并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会仿写ABB式的词语,会用“仿佛”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出示最后一句话。边读边想:“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闪着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读。

4)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为乐的赞歌。它会唱些什么呢?

二、根据学习提示给文章分段。

1)读学习提示。

2)找出“先写……再写……最后写”,并在这些词下面注上“起因、经过、结果”,再连起来读。

3)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上面注明第一段、,第二段、哪几节,第三段、哪几节,再连起来读。

4)在文中划好分段标记。12‖34‖

5)

三、总结全文。

1)教师简要小结。

2)讨论:“捡苹果”“助人为乐”“雨中”哪个课题最合适,为什么?

四、指导用“仿佛”造句。

1)明确要求:用“仿佛”写比喻句,要写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一读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2)填空:天空中,许多闪闪的星星,仿佛——。

2)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评议后写下来。

五、仿写ABB式的词语。

1)抄写文中出现的ABB式词语。

1)仿写。如:绿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乐呵呵、黑乎乎、亮闪闪等。)

六、作业:

作业本

5、7

作者邮箱: 资料提供者:

18、雨中登泰山教案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

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二、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三、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难点:文章中的引文、典故。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

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

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

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

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

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19、雨中接妈妈教案

教学目的:

1、教幼儿学会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在反复倾听中感受歌曲的旋律。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表演等方法理解并记忆歌词。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增进母子亲情。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能以情带声的演唱。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增进母子亲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红苹果》做律动。

2、播放课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听,什么声音?看,那边走来了谁?这么大的雨,他要干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歌曲《雨中接妈妈》。

3、发声练习

1=C 2/4

1 2 3 4| 5 — | 5 5 5 |5 5 5 | 5 4 3 2|1 — ||

橘子圆又 圆 ,圆圆 圆 圆圆 圆,橘子圆又 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范唱,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然后回答问题:

(1)歌词里面说了谁?

(2)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

(3)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做了什么事?

2、教师范第二遍范唱歌曲,幼儿记忆歌词。

3、引导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节奏:XX XX|XX X0|XX XX|XX XO||

4、教幼儿整体朗诵歌词并理解词义,提出要求:朗诵歌词要清晰准确。告诉幼儿这首歌曲是说唱形式的,说的部分要跟随节奏并吐字清楚。

5、教幼儿学唱新歌,用整首演唱的方法教唱,要求幼儿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6、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重点指导说唱部分。

7、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

8、幼儿引导幼儿以情带声的演唱歌曲,并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9、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学习情况,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20、雨中接妈妈教案

教学目的:

1、教幼儿学会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在反复倾听中感受歌曲的旋律。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表演等方法理解并记忆歌词。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增进母子亲情。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能以情带声的演唱。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增进母子亲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红苹果》做律动。

2、播放课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听,什么声音?看,那边走来了谁?这么大的雨,他要干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歌曲《雨中接妈妈》。

3、发声练习

1=C 2/4

1 2 3 4| 5 — | 5 5 5 |5 5 5 | 5 4 3 2|1 — ||

橘子圆又 圆 ,圆圆 圆 圆圆 圆,橘子圆又 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范唱,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然后回答问题:

(1)歌词里面说了谁?

(2)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

(3)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做了什么事?

2、教师范第二遍范唱歌曲,幼儿记忆歌词。

3、引导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节奏:XX XX|XX X0|XX XX|XX XO||

4、教幼儿整体朗诵歌词并理解词义,提出要求:朗诵歌词要清晰准确。告诉幼儿这首歌曲是说唱形式的,说的部分要跟随节奏并吐字清楚。

5、教幼儿学唱新歌,用整首演唱的方法教唱,要求幼儿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6、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重点指导说唱部分。

7、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

8、幼儿引导幼儿以情带声的演唱歌曲,并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9、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学习情况,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21、雨中接妈妈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

《你的眼里有个我》、《挤奶》、《手腕转动》。

二、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小鸟醒来了》。

三、学习歌曲《雨中接妈妈》。

1、下雨的时候,我们回家谁来接我们?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歌曲,名字叫《雨中接妈妈》

想知道歌曲里上怎么唱的吗?听完老师的演唱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你们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去接妈妈)

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请幼儿回答)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5、你听到雨点声是什么样的?脚步呢?是怎样去接妈妈的呢?拿起大伞,撑起小伞)去哪里接妈妈?车站)

6、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吗?先跟老师把这首歌曲的歌词先来念一念吧!

7、老师带领幼儿学念歌词。

8、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9、幼儿随音乐节奏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22、雨中接妈妈教案

第一周

教学内容:注册报到,常规教育

第二周

教学内容:歌曲《画地球》音乐欣赏《让爱住我家》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画地球》

教学目的: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4/4123215︱123215︱5353153︱454322||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23、雨中接妈妈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以情带声地演唱,注意歌曲连贯,断顿的.变化。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增进母子亲情。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挤奶》、《采茶》、《北京的金山上》。

2、练声《小动物的叫声》、《国旗红红的哩》、《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基本部分。

1、复习乐曲旋律。

——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的名称和旋律。

——提问:刚刚老师弹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的名字叫《雨中接妈妈》

2、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小朋友记不记得这首歌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提醒幼儿注意唱准字音。

3、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以情带声地演唱歌曲,并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提示幼儿注意歌曲连贯、断顿的变化。

师:这是一首孩子关心妈妈的歌,怎样唱,才能唱出你对妈妈的爱呢?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2)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3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5、创编歌词1)、妈妈已经接回来了,可是爸爸还没有回来,我们一起去接爸爸吧!幼

儿跟随教师创编演唱)2)、你还想去接谁?到哪去接?请你也把它们唱到歌曲里面吧!

3)将幼儿创编的歌词唱出来。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表演《让座》。

24、三年级语文雨中教案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事情的经过。

4、体会比喻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事情的经过。

2、体会比喻的含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出示《雨中》挂图。

2、看图,说图。

3、过渡:这样一幅图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习《雨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①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②了解运苹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经过。

④了解“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汇报学习情况

①解决第1题

②解决第3题:事情的经过在第4–5自然段,写小男孩子和同学、司机、行人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起苹果。

三、体会文章表现的精神。(简要讲)

大家这样帮助姑娘,体现了什么?(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仔细读课文,把每一个自然段都想象成一个画面。

助人为乐的画面。

热心助人的画面。

义务助人的画面。

五、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小结:

课文描绘了美丽的雨中画面,记叙了一个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七、板书:

撒苹果

雨中助人为乐

捡苹果

25、一年级语文雨中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内容使你最受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

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

教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

(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着急、发愁——担心、焦虑——高兴、感动。)

4.出示文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

(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解决疑点

结合全文想一想,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

引导学生弄清:

前二段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②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③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

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

八、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

九、布置作业

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形式理解词句。通过反复朗读,看课文插图、录像、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意境之美和心情的快乐。

26、《小池塘》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池塘观察记录表

我观察到的生物有: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小结: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6)阅读科学在线。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板书设计:

第十课小池塘大世界

1.池塘里有鱼、虾、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鸭子、浮游生物。

2.生产者:荷花、水草、浮游生物

消费者:鱼、虾、河蚌、螃蟹、鸭子

分解者:细菌

3.生态系统:

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水、空气、土壤、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提问:试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森林生态系统,说说它是怎样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分析生态系统:

(1)讲述: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让我们在校园中选择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研究吧!

(2)选点观察

在校园中找一块草地,用绳子随机圈出一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测量出它与附近某个建筑物的距离。

在纸上画出位置图,标出东西南北。

(3)取样记录

介绍取样法并取样。

数一数区域内所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画出他们的形状。

测量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用塑料袋区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

(4)统计整理

(5)讨论:

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最多?为什么?

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植物为什么腐烂?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选区的不同地点中的生物种类相同吗?

这些生物之间可以形成怎样的食物关系?与非生物又有什么关系?

(6)展示结果

板书设计:

第十课小池塘大世界

取样法:

(1)五点取样法

(2)对角线取样法

(3)棋盘式取样法

27、《小池塘》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抄写本课的字词;
通过朗读感受水不同状态带给人的美感享受。
教学准备:
动画、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叫池塘?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书上的图画的是什么?说说你对池塘的感觉。
2、过渡: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小池塘的。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正音:
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珍珠鹅
(2)了解词语理解情况。
动作理解“吹气”;看图理解“芦苇”;
水波:水的波纹;
(3)学生自主识字记字。
出示生字:波姐鲜只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用象形法记“气”。
学生书空“吹”的笔顺。
三、作业
1、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
2、听写偏旁:口字旁、鱼字旁、女字旁。
3、学生朗读课文。
二、继续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说明池塘的水很清。
启发理解“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过来了”。
(2)指名学生口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3)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学生的交流,归纳:这四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写,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默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一段话画成一幅画。
(5)小结:这一段共四句话,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写到池塘,你觉得池塘怎样?
(6)指导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五彩”指颜色多而美,为什么说“小池塘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四、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课文内容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带“像”的句子。
2、如果你站在小池塘的边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二、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
2、交流背诵的方法。
3、练习背诵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气只吹波姐鲜
2、想一想,写这些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气”第四笔是横折斜钩;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女字旁”的一横改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填空:
( )的眼睛 ( )的睫毛 ( )的气球
( )的珍珠 ( )的小船 ( )的世界
( )的外衣 ( )的娃娃 ( )的池塘
3、背诵课文。

板书:
睫毛
白云 白鹅
太阳 小池塘 气球
月牙 大眼睛 小船
星星 珍珠
五彩的世界 

28、《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认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图、词语小黑板、画纸、彩笔、抄好比喻句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29、《小池塘》教案

设计理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上课起立,老师故意安排一位学生趴在课桌“呼呼”地睡觉。当其他同学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时,老师摇摇手,然后,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地朝他吹一口气,用柔和的声音说:“春天来了,该醒醒啦。”睡觉的同学在老师的呼唤下,睁开了眼睛,并朝四周张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呀,春风姐姐把这位同学吹醒了。现在,同学们朝窗外看看,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发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开出了红花……一天,春风姐姐看到一个小池塘还结着薄冰,还在睡觉呢。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池塘》吧。”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迫不急待地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可让他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意思;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对照插图,体会意境;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准备质疑。学生初读后,可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探究一下不懂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有互助学习、表现的机会。这样,通过两个层次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有了一定的体味,对课文的意境也有了形象性的感悟,这些都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

三、读演结合,放飞想象

老师请那位“睡觉”的同学说一说,刚才老师一口气吹在脸上的感觉。再请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师扮演春风姐姐,演一演。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春风姐姐为什么要“轻轻”吹一口气。(体现着爱心)然后,多媒体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动了起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波“一闪一闪”的?(春风吹的结果)再把景拉远,让学生感受小池塘的整体形状:圆圆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之后,请学生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点。(都长着眼睫毛)接着,启发学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儿呢?老师边用多媒体展示,边动情地说:“春风姐姐把小池塘周围的芦苇也吹醒了,芦苇也长起来了,同学们看,像不像给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镶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在学生有了鲜活的感受后,老师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小池塘这只大眼睛要看东西了,它是怎么看的呢?”老师让学生一起参与做试验:端来几盆水,让每位同学就近凑上去看一看,发现水中就会有自己的倒影,以此来理解“倒映”的意思。

接着,老师进一步启发:“小池塘看到些什么呢?它不会说话,但只要看一下它的眼睛就能知道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小池塘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动态: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老师点拨:“同学们,它们能一起出现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吗?”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间,小池塘倒映的东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水中倒影:白鹅在悠闲地游动,鲜红的气球似乎正要放飞;弯弯的小船在轻轻摇荡,颗颗珍珠在闪闪发亮……老师还要提示学生:前两句要读得明快而响亮,表现白天的热烈;后两句则要读得柔和而缓慢,体现夜晚的幽静。

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师再作启发:“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这四样东西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水彩笔也来画一个小池塘,并给它倒映更多美丽的东西。注意必须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当学生绘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图后,老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来练习说话。在学生充分描绘的基础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再启发学生:“五彩就是五种颜色吗?”(是泛指有很多种颜色)“小池塘里的倒影仅仅是色彩多吗?”(事物的姿态也很多)“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多姿多彩)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背诵积累,升华感情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体味后,让他们朗读全文,教师再作适当指点。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再把它们摘录到自己的好词佳句本里,这样,从背诵、选摘两方面进行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之后,教师提示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图中一条小鱼在池塘里游动,嘴巴也在快乐地张合着。它在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积极揣摩小鱼的心理,说说小鱼的心里话。接着,再观察想象:“看图中小池塘边也有两个小朋友在拍手、欢呼,他们又在说什么呢?”在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见解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们的美是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的,而且,还要靠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保护它们。同学们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升华感情,受到环保教育。

五、开展活动,拓展延伸

课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去郊外活动,并带好笔和纸,观察一下池塘、小河、山林、田野等等,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画下来(或描写出来),还可以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回来以后,作一次交流活动,这样,从课堂上的描摹体味,到自然中的真实感受,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其认识的提高。

30、《小池塘》教案

一、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小池塘》是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课文第三课。是一写景状物的散文。描写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享受。全文由于比喻的切当运用,所以全文情意盎然,使人读来顿生美感、历久难忘,为学生的语言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想象丰富、求知欲强的特性。我准备创设一个轻松、多元的学习情境,以读、画、演、悟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实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读、画、演等活动,进行充分的感悟,让学生喜欢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感受小池塘所映出的美丽世界。感知语言的韵律美,体验阅读的兴趣,并获得语言的迁移。

四、教学流程:

(一)、设境质疑、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画有小池塘的春景图)老师描述,引入新课。

2、板书小池塘,指题(与小池塘打个招呼)。

3、针对课题,学生质疑。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受到内部心理驱使的。直观的画面、求知的愿望唤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二)、范读课文,感知积累。

1、课件展示课文及配乐范读。

2、学生紧接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在这里动态的画面、清晰的旋律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一种美的熏陶。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感知了语言文字,为语言积累做好铺垫。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从而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能力。)

(三)、创境细读,理解积累。

第一段,采用多种方法,体验感悟。

1、第一句以演促读,以读促演。

(1)、出示第一句,指准、读通。

(2)、老师当小池塘,学生当春风姐姐,表演春风 怎样唤醒小池塘。

(3)、指导朗读。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是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等拟人化,让学生仿效、表演、体会春风的温柔,既调动了语言积累,又在演与读的促进中积累了语言。)

2、第二句我注意了联系生活,从而加深体会。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哪些东西会一闪一闪的。

(3)、指导朗读。

(因为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一闪一闪”让学生联系生活,不仅很好的理解了语言,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丽。)

3、第三句运用图画来增加领悟。

(1)、指导看图。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

(2)、学生自读。

(3)、老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说出长长的睫毛。

(4)、学生练读。

(这里通过课件突破了“长长的睫毛”这一难点,让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领悟。)

第二段,运用即兴作画,帮助积累。

1、先让学生自由读。

2、再根据文字转化为画面。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通过绘画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丰富了语言文字的外延。)

3、然后学生展示图画,师生共同评议。

4、最后反复诵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三段,找寻关键词,加深记忆。

在这里,我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在脑中重现小池塘的美丽画面。

(四)、内化语言,读中迁移。

1、我给学生配上音乐来朗读,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加对语言的感受。

2、然后通过在情境中诵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背诵是语言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积淀语感经验。这里设计的在情境中熟读成诵,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同化和改造,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3、最后出示练习:仿照文中的句子,用“ 倒映在水里,像 ”练习说话。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31、《小池塘》教案

一、复习生字词

芦苇白鹅珍珠一只姐姐水波吹气鲜红

指名读词。

师问:大自然的事物中哪些可以用上“一只”来形容?

生:一只羊儿

生:一只鸟儿

生:一只鲜红的气球

生:一只弯弯的小船

生:一只牛儿

师:有哪些东西是鲜红的呢?

生:鲜红的国旗

生:鲜红的红领巾

生:鲜红的花儿

生:鲜红的气球

生:鲜红的血液

【低年级语文课的第二课时开始后,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词语,是老师们使用的常规武器。然而,词语的复习方法确实很多的。张华老师的词语复习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词语的选择上。哪些词要重点强调,哪些词只一带而过,课前总是要斟酌一番的;二是学生读词语,老师的倾听,及时点评,诸如:你读得真好听;听着你读“珍珠”这个词,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颗善良的珍珠;三是适度拓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伺机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凡此种种,恕不赘述。】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师: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春天到了,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春天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生:春天到了,雪白的梨花开了。

生: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开了。

生:春天到了,柳树绿了,小草也绿了。

生:春天到了,春笋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是明亮的,是啊,春天多美呀,让我们一起去郊外找春天吧,想去吗?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不少语文老师上语文课时,为了烘托气氛,把音乐带进课堂。至于何时播放音乐,也是有考究的。一般地说,有人喜欢先播放音乐在引领学生想象,也有人认为先交流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回味。不管怎样,恰当的选择播放一段轻快活泼的乐曲,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大自然那精彩的世界里,学生边欣赏乐曲边展开想象,很快就会“入境”。】

(2)师:伴随着歌声,我们来到了郊外,小朋友们快快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平静的小池塘

师:你看到的小池塘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到的小池塘是圆圆的。

生:我看到的小池塘是静静的。

生:我看到的小池塘是清澈见底的。

(3)师:平静的小池塘似乎还在睡觉呢,谁会来喊醒它呢?怎么喊呢?

生:一声春雷“轰隆隆”喊醒了小池塘。

生:“哗啦啦”的春雨喊醒了小池塘。

生: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好一个“谁来喊醒它呢”这富有童趣的儿童化的语言,恰似“轰隆隆”的春雷、“哗啦啦”的春雨、柔美的春风姐姐,不仅喊醒了平静的小池塘,更喊醒了可爱的孩子们。】

师:谁来读读书上第一句是怎么写的呢?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呢?这是一位怎样的春风姐姐呢?

生:这是温柔的春风姐姐。

生:这是有爱心的春风姐姐,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轻轻地喊醒我。

师:说得好!温柔的妈妈,温柔的春风姐姐,谁还能读出这样的感觉?

再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温柔的春风姐姐。

(4)师:春风姐姐这么轻轻一吹,小池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中下面的两句话。

生自由读接下来的两句话。

(5)交流、学习。

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动画。

师:课前布置小朋友们观察水波了,能说说你看到的水波是什么样子吗?

生:水波是圆圆的。

生:水波是从里向外扩散的。

生:水波是一圈圈的。

生:那圈圈是越来越大的。

生:那圈圈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密的。

【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水波”,学生能够更直接更直观的感受其形成、变化的过程。因为有了这样的直感,表述也就显得真切、自然、丰满。当然,生活在水边的孩子如果学习“水波”一词,恐怕无需这样去做了。】

师:为什么水波会“一闪一闪的”呢?

生:因为春风姐姐在吹。

生:因为有阳光的照耀。

师:看看,为什么说小池塘像大眼睛呢?

生:因为小池塘圆圆的,大眼睛也是圆圆的。

生:因为小池塘是明亮的,大眼睛也是明亮的。

师:让我们观察同桌的眼睛,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她的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

师: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长在哪里呢?

生:芦苇就是小池塘的睫毛。

师:是呀,春风姐姐一吹,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就像给小池塘镶上了长长的睫毛,真美呀!你能读出这美吗?

师评:我看到了一只亮闪闪的大眼睛!

这是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睫毛可真长啊!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如何让一年级小朋友理解,张华老师没有就比喻讲比喻,而是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中意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朋友的眼睛也非常明亮,让我看看,呀!我在你的眼睛里看见我了。小池塘这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会看到些什么呢?

(2)师:下面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看到什么了。

(3)交流。

师:你从文中知道小池塘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回答,师板书。并逐句出示动画。

②理解“倒映”。

师:昨天你在家照脸盆里的水了吗?

生:照了,我看见那里面有我自己。

生:我也看见了一个笑嘻嘻的我。

师:小池塘水很清,很静,就像一面镜子,很多东西都能映出来,上面有一个,水中就有一个倒过来的,这就是“倒映”。

【对于词语的解释,可能会列出许多方法,当然,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张华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理解,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情趣。】

师:这些事物中,你喜欢谁呢?指导朗读。

③师:这四种事物能同时出现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吗?

生:不能,白云和太阳是白天出现的,月亮和星星是晚上出现的。

男生读白天出现的事物,女生读晚上出现的事物。

④师:大眼睛里就只倒映出这四样东西吗?

句式练习:桃花倒映在池塘里,像()。

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

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

倒映在池塘里,像()。

【源与课文,高于课文,适度拓展,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要坚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一类的例子俯拾即是,作为语文教师,应随着年级的不同,教材的不同,结合课标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中这类“因子”着力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是呀,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师:“五彩”是只有五种颜色吗?

生:不是只有五种颜色,是说颜色很多,很漂亮。

师:哪些成语的意思与五彩的意思一样呢?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三、背诵积累,升华感情

1、看插图。

师:图中小鱼在池塘里游动,嘴巴也在快乐地一张一合着,它在说些什么呢?

师:池塘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拍手、欢呼,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

2、指导背诵课文。

师: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们的美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吧。

师:先读读课文,然后尝试背诵,可以自由轻声背,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背。

3、指名上台配乐背诵。

四、指导写字

播放《写字操》,师生共同活动关节,为写字做好准备。

【自实施小班教育以来,我们要求语文课的写字指导前,师生共同做一遍写字操,一是让学习了一节课的小朋友活动一下,达到放松的目的;二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三是提供一个师生再次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然,也是尽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出示生字:姐

1、认读。

2、观察结构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

4、生描红。

32、《小池塘》教案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或多媒体并提取已有经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理解“抱”、“摇”的用法和涵义。

2、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3、感知自然的美。活动准备: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1、小朋友,你的家漂亮吗?(漂亮)

2、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家门前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3、你想知道我家门前有什么吗?

二、结合挂图学习诗歌:

(一)、出示挂图,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图一:(1)、你们看,我家门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为什么漂亮?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鸟、太阳)

(3)、咦?小鸟、彩云、太阳怎么会在水里呢?(引导幼儿说出那是天上的小鸟、彩云、太阳的影子)

(4)、为什么小鸟、白云每天都愿意出来?小池塘这么漂亮“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像”。(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照像”)

(5)、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蓝蓝的,那么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金太阳”)

(6)那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小池塘?(白天)白天的小池塘是什么样子的?白天的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出示图二:(1)、这是什么时候了?(晚上)太阳哪儿去了?(引出诗句“晚上太阳去睡觉”)

(2)、太阳去睡觉了,谁又出来了?(月亮)月亮美不美?它是什么样子的?(描述月亮并引出“银月亮”)

(3)、我们看一看现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鱼)你们猜猜小鱼会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它们会怎样捉迷藏?(丰富词汇:悄悄)为什么要悄悄捉迷藏?(吵醒其它的花、草、小动物休息)

(4)、晚上的小池塘漂亮不漂亮?(漂亮)

(5)、师:“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6)、这是谁?(柳树)柳树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会怎样?(高兴)高兴的时候柳树会怎样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回答并引出诗句)

老师编了首诗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想不想听?

(二)、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结合挂图):

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小池塘里,白天和晚上说的事情一样吗?白天什么样?晚上什么样?

3、小池塘为什么要抱着金太阳?平时妈妈抱着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妈妈抱着自己亲爱的宝宝,妈妈的感觉是怎样的?说明小池塘就像妈妈一样喜欢抱着自己的宝宝,而太阳也像宝宝一样喜欢被池塘妈妈抱。

4、小池塘为什么要摇着银月亮?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33、《小池塘》教案

设计意图: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的情况,发现幼儿对动手制作非常感兴趣喜欢各种漂亮的事物,初步自己寻找美、感受美的意识,所以制作一节《热闹的小池塘》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塑造小鱼的形象。

一、 活动名称:

《热闹的小池塘》

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搓、团圆和镶嵌的技能来塑造小鱼的基本特征;

2、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活动准备:

小池塘若干,橡皮泥若干,小鱼范例,手指游戏《小鱼》

四、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制作小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

五、 活动形式:

集体、小组

六、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

(出示小圆饼,细长条等)呀!还有一个大圆饼,还有一个细长条,他们来干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说‘我来变一个小动物,变谁呢?小朋友要仔细看哦!’

2、制作完成后,请小朋友说这是什么小动物?请幼儿观察小鱼的结构(有漂亮的花纹,眼睛、嘴巴)小鱼多神气多漂亮啊!小鱼最喜欢在池塘里游泳了。

3、引导幼儿学习塑造小鱼的方法

<1>老师把小鱼放到池塘里:“池塘的水蓝蓝的,清清的,小鱼游到东,游到西,哎呀,一个人玩真没劲,要是有好朋友就好了,他的好朋友在哪里?小朋友来帮它吧!

<2>引导幼儿观察塑造小鱼的方法,边讲边示范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享评价看谁的小鱼最漂亮

七、 活动评价

34、《小池塘》教案

设计理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上课起立,老师故意安排一位学生趴在课桌呼呼地睡觉。当其他同学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时,老师摇摇手,然后,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地朝他吹一口气,用柔和的声音说:春天来了,该醒醒啦。睡觉的同学在老师的呼唤下,睁开了眼睛,并朝四周张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呀,春风姐姐把这位同学吹醒了。现在,同学们朝窗外看看,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发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开出了红花一天,春风姐姐看到一个小池塘还结着薄冰,还在睡觉呢。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池塘》吧。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迫不急待地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可让他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意思;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对照插图,体会意境;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准备质疑。学生初读后,可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探究一下不懂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有互助学习、表现的机会。这样,通过两个层次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有了一定的体味,对课文的意境也有了形象性的感悟,这些都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

三、读演结合,放飞想象

老师请那位睡觉的同学说一说,刚才老师一口气吹在脸上的感觉。再请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师扮演春风姐姐,演一演。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春风姐姐为什么要轻轻吹一口气。(体现着爱心)然后,多媒体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动了起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波一闪一闪的?(春风吹的结果)再把景拉远,让学生感受小池塘的整体形状:圆圆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之后,请学生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点。(都长着眼睫毛)接着,启发学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儿呢?老师边用多媒体展示,边动情地说:春风姐姐把小池塘周围的芦苇也吹醒了,芦苇也长起来了,同学们看,像不像给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镶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在学生有了鲜活的感受后,老师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小池塘这只大眼睛要看东西了,它是怎么看的呢?老师让学生一起参与做试验:端来几盆水,让每位同学就近凑上去看一看,发现水中就会有自己的倒影,以此来理解倒映的意思。

接着,老师进一步启发:小池塘看到些什么呢?它不会说话,但只要看一下它的眼睛就能知道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小池塘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动态: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老师点拨:同学们,它们能一起出现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吗?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间,小池塘倒映的东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水中倒影:白鹅在悠闲地游动,鲜红的气球似乎正要放飞;弯弯的小船在轻轻摇荡,颗颗珍珠在闪闪发亮老师还要提示学生:前两句要读得明快而响亮,表现白天的热烈;后两句则要读得柔和而缓慢,体现夜晚的幽静。

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师再作启发: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这四样东西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水彩笔也来画一个小池塘,并给它倒映更多美丽的东西。注意必须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当学生绘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图后,老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来练习说话。在学生充分描绘的基础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再启发学生:五彩就是五种颜色吗?(是泛指有很多种颜色)小池塘里的倒影仅仅是色彩多吗?(事物的姿态也很多)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多姿多彩)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背诵积累,升华感情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体味后,让他们朗读全文,教师再作适当指点。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再把它们摘录到自己的好词佳句本里,这样,从背诵、选摘两方面进行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之后,教师提示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图中一条小鱼在池塘里游动,嘴巴也在快乐地张合着。它在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积极揣摩小鱼的心理,说说小鱼的心里话。接着,再观察想象:看图中小池塘边也有两个小朋友在拍手、欢呼,他们又在说什么呢?在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见解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们的美是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的,而且,还要靠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保护它们。同学们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升华感情,受到环保教育。

五、开展活动,拓展延伸

课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去郊外活动,并带好笔和纸,观察一下池塘、小河、山林、田野等等,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画下来(或描写出来),还可以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回来以后,作一次交流活动,这样,从课堂上的描摹体味,到自然中的真实感受,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其认识的提高。

35、《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36、《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小池塘,你觉得小池塘美吗?

3.指导读题。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想去小池塘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

水波

一只气球

鲜红

芦苇

睫毛

倒映

白鹅

珍珠

(2)你觉得小池塘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小池塘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1.小池塘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2.根据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

3.小池塘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

五、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小组内讨论。

3.教师指导“气”的最后一笔要有弹性;“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改为提;“鱼”字旁最后一笔也改为提。

37、《小池塘》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并观察春天的各种特征。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孩子带外界观察大自然,观察池塘、水池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故事《好朋友》的课件。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利用体温的方式开头,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师: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那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幼儿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引出问题“春天到了,你看到池塘或水池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幼儿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春天的池塘里住着好多好朋友,引出下面的故事《好朋友》。

2、利用课件讲述故事,之后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复述。

师:池塘里都住着哪些好朋友呢?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呢?老师即使给予补充说明,明确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从小蝌蚪到长出后腿的小蝌蚪、再到长出前腿的小蝌蚪、再到尾巴消失变成小青蛙。

3、和孩子们一起伴随着音乐模仿小蝌蚪在各个成长阶段的游泳动作。

师:小蝌蚪开始的时候游泳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来表演。后分别表演长出后腿、前腿以及小青蛙的动作。

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38、《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小池塘,你觉得小池塘美吗?

3.指导读题。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想去小池塘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

水波

一只气球

鲜红

芦苇

睫毛

倒映

白鹅

珍珠

(2)你觉得小池塘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小池塘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1.小池塘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2.根据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

3.小池塘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

五、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小组内讨论。

3.教师指导“气”的最后一笔要有弹性;“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改为提;“鱼”字旁最后一笔也改为提。

39、《小池塘》教案

教学设想:

《小池塘》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部分第一条就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的挂图、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孩子的视觉器官,老师精彩的范读配以优美的音乐作用于孩子的听觉器官。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能领悟到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让孩子在老师的评价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你读得又轻又柔,怕吵醒了小池塘。”“我已经看到芦苇长高了。”“你把眨着眼睛的小星星读得活灵活现的。”……这些贴近孩子心灵的评价语言,必将促使孩子不断的进步。同时,老师多元化的评价语言,也感染了学生。孩子们也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同伴的朗读,并学会了赞美或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让我欣赏到了一幅美景。谢谢你!”“你读得太好了,我要向你学习。”“你读得很流利,只是……”……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孩子扎实、有效地掌握汉字,就必须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的愿望,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汉字时把音、形、义进行分散教学。如:在初读课文时先扫清字音的障碍。请学生先自主地学习字音,发现问题;再全班交流,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较难读的字去提醒大家注意。而识记字形,则是通过请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来记忆。形声字(姐、波)、会意字(鲜)它们都具有汉字典型的辨字识意功能。学生在识记此类汉字,不仅记忆方法多,而且还学得乐,掌握快。

同时,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孩子理解汉字间架结构之间的美,我则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写得太大;把下边的“人”比做是一个人的腿,要又细又长些。

此外,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学习语文就要结合课文,“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语文课程标准》)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图画:小池塘)这不是奔腾的江河,更不是浩瀚的海洋,这是什么?池塘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池塘显得更可爱了。(板书课题)

你想来读一读吗?指读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小池塘美丽可爱的样子)

【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当孩子理解了池塘“小”得可爱之时,孩子就已经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并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不久,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配乐、范读全文)

2、小池塘可爱吗?请自己读一读,把读不准的地方,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请学生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地方。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注意要引导学生互评时说话要委婉。)

【《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让孩子自己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并提醒同伴注意的方式,孩子们就能自主的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填空:

①池塘里的水波(),像()。

②池塘边的芦苇(),像()。

(2)看图欣赏,并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又倒映出哪些景物?

(多媒体出示飘动的白云,鲜红的太阳倒映在水中的画面。再出示晚上月牙倒映在小池塘中轻轻晃动,许多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样子。)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池塘的美,小池塘的静。】

(2)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那一样景物的倒影,就找到那一句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读。

【小组学习,即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充分的感悟。】

(3)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

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练习说话。

【这是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学习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多美的小池塘呀!难怪课文中说:美丽的小池塘,……(引读第三自然段。)

四、赏读全文,熟读成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可组织比赛读。)

2、配乐齐读全文。

3、多美的小池塘呀,你能看着图画和板书,试着把课文背一背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音。开火车读字卡,并组词找朋友。

2、教学字形。

①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②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姐”,姐姐是女的,所以女字旁,右边的“且”和姐的音很像。

“吹”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鲜”可能是鱼和羊都很好吃,都很鲜。所以,鱼和羊就是鲜。

“波”是水里的,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3、范写生字。

4、描红。

一边描,一边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①小组内背诵

②各组比赛背诵

③表演背诵

七、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郊外去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大自然,是一个学习的宝库。这一设计,既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巩固、消化,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40、《小池塘》教案

设计理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上课起立,老师故意安排一位学生趴在课桌“呼呼”地睡觉。当其他同学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时,老师摇摇手,然后,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地朝他吹一口气,用柔和的声音说:“春天来了,该醒醒啦。”睡觉的同学在老师的呼唤下,睁开了眼睛,并朝四周张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呀,春风姐姐把这位同学吹醒了。现在,同学们朝窗外看看,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发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开出了红花……一天,春风姐姐看到一个小池塘还结着薄冰,还在睡觉呢。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池塘》吧。”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迫不急待地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可让他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意思;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对照插图,体会意境;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准备质疑。学生初读后,可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探究一下不懂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有互助学习、表现的机会。这样,通过两个层次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有了一定的体味,对课文的意境也有了形象性的感悟,这些都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

三、读演结合,放飞想象

老师请那位“睡觉”的同学说一说,刚才老师一口气吹在脸上的感觉。再请他(她)扮演小池塘,老师扮演春风姐姐,演一演。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春风姐姐为什么要“轻轻”吹一口气。(体现着爱心)然后,多媒体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动了起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波“一闪一闪”的?(春风吹的结果)再把景拉远,让学生感受小池塘的整体形状:圆圆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之后,请学生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点。(都长着眼睫毛)接着,启发学生: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儿呢?老师边用多媒体展示,边动情地说:“春风姐姐把小池塘周围的芦苇也吹醒了,芦苇也长起来了,同学们看,像不像给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镶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在学生有了鲜活的感受后,老师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小池塘这只大眼睛要看东西了,它是怎么看的呢?”老师让学生一起参与做试验:端来几盆水,让每位同学就近凑上去看一看,发现水中就会有自己的倒影,以此来理解“倒映”的意思。

接着,老师进一步启发:“小池塘看到些什么呢?它不会说话,但只要看一下它的眼睛就能知道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小池塘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动态: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老师点拨:“同学们,它们能一起出现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吗?”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间,小池塘倒映的东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水中倒影:白鹅在悠闲地游动,鲜红的气球似乎正要放飞;弯弯的小船在轻轻摇荡,颗颗珍珠在闪闪发亮……老师还要提示学生:前两句要读得明快而响亮,表现白天的热烈;后两句则要读得柔和而缓慢,体现夜晚的幽静。

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师再作启发:“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这四样东西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水彩笔也来画一个小池塘,并给它倒映更多美丽的东西。注意必须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当学生绘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图后,老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来练习说话。在学生充分描绘的基础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再启发学生:“五彩就是五种颜色吗?”(是泛指有很多种颜色)“小池塘里的倒影仅仅是色彩多吗?”(事物的姿态也很多)“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多姿多彩)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背诵积累,升华感情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体味后,让他们朗读全文,教师再作适当指点。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再把它们摘录到自己的好词佳句本里,这样,从背诵、选摘两方面进行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之后,教师提示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图中一条小鱼在池塘里游动,嘴巴也在快乐地张合着。它在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积极揣摩小鱼的心理,说说小鱼的心里话。接着,再观察想象:“看图中小池塘边也有两个小朋友在拍手、欢呼,他们又在说什么呢?”在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见解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们的美是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的,而且,还要靠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保护它们。同学们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升华感情,受到环保教育。

五、开展活动,拓展延伸

课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去郊外活动,并带好笔和纸,观察一下池塘、小河、山林、田野等等,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画下来(或描写出来),还可以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回来以后,作一次交流活动,这样,从课堂上的描摹体味,到自然中的真实感受,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利于其认识的提高。

41、《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读文、写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第2课《雨点》,大家能背一背吗?复习)

2、雨点落进小池塘里怎么样?小池塘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

3、春天来了,跟老师到小池塘去看一看,好吗?

二、看图范读课文。

1、我们来到了池塘边,你看到了什么?

2、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看屏幕,边听配乐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把课文中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Jiě jiē chuīqì bō zhīxiān

出示生字词)姐 姐 吹 气 水 波 一只 鲜 红

lú wěi jié yìng é zhū

芦 苇 睫 毛 倒 映 白鹅 珍 珠

1)正音。

“吹”、“只”、“珠”:读翘舌音。

“映”:读后鼻音。 “芦”:读边音。

“姐姐”:第2个“姐”要读轻声。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这些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比赛读。

7、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8、配乐全班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再次巩固生字的字音。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2、教学新偏旁。

“姐姐”:是女字旁,为什么会是女字旁呢?看一看,跟“女奶什么区别?

第3笔横改为提,并且不能出头。)

吹:想一想,它是什么偏旁?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吹、波:左窄右宽。

姐:女字旁要写得长而窄。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3、生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42、《小池塘》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画不同形态的青蛙,尝试在酒瓶上表现夏天池塘热闹的场景。

2.体验彩绘创作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画过荷花。

2.材料准备:平面范例、人手一个啤酒瓶、颜料、排笔、水桶等。

3.其它准备:音乐伴奏、筷子。

活动过程:

一、用谈话和音乐引出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很喜欢夏天。有一只小动物它也很喜欢夏天,你们听,谁在唱歌呢?

2.播放音乐《悄悄话》。

3.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谁在唱歌?对啊,是小青蛙。夏天的池塘是最热闹的,因为那里有许多小青蛙在唱歌,而且他们还要开音乐会呢。

二、指导幼儿学习用色块和线条画小青蛙。

1.出示范例:你们看这是老师画的小青蛙,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师:这些小青蛙们都在为开音乐会做准备呢。

2.提问:如果请小朋友画小青蛙,你们会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示范小结:看老师是怎么画的,春天到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的卵,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就会变成什么?过了一些时候小蝌蚪就会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慢慢的就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的背上还有黑色的花纹呢。看,一只在游泳的小青蛙画好了。(用笔画三笔画出青蛙的身体,再用线尖画出青蛙的腿,最后用细笔勾出青蛙背上的花纹)画小青蛙时,它身体和腿的位置不同,就可以画不同形态样子。看,身体朝上,腿上下分开,小青蛙跳起来了,这只青蛙在干什么?对了,它真蹲着看我们呢。

4.拓展幼儿思维:夏天的池塘里除了有小青蛙,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呢?

5.出示完整的范例为幼儿提供相关经验。

三、出示酒瓶,感知酒瓶的特征,为幼儿提供绘画经验。

1.教师拿起一个酒瓶:今天我们要把这些夏天的东西画到酒瓶上。想想,在酒瓶上画画和我们平时在纸上画画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左手按住酒瓶口,右手做出拿毛笔的姿势:“酒瓶可以转着画。”老师转动的手势动作要夸张、放慢,提醒幼儿操作时也可这样转动酒瓶画画。

3.讨论:怎样才能把整个酒瓶画满,画的好看?

4.小结:小朋友在画的时候,要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而且要把整个瓶身都要画满,注意颜色的搭配,绘画时手不要碰到瓶身,画面就会更干净、好看的。

5.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在瓶子上绘画后的效果。

师:看,这是老师画的,上面有什么?小青蛙都在干什么?

四、指导幼儿作画。

1.提出绘画要求:画出不同方向的青蛙,比一比谁的青蛙游泳的姿势最漂亮。

2.小青蛙累了,给它画些荷叶,让它休息休息。

3.幼儿作画时的常规:颜料的干湿、瓶子的旋转、手捏的地方。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酒瓶设计装饰出漂亮的画面。

5.讲评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青蛙在干什么?

五、幼儿进行打击乐游戏,进步感受夏天的热闹。

1.师:小池塘里小青蛙的夏季音乐就要开始啦。

2.播放音乐老师用筷子有节奏的敲打瓶子。

师:小朋友想试一试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吧。要跟着音乐节奏哦。小青蛙们的夏季音乐会开始啦!多么热闹的夏天啊!

43、《小池塘》教案

活动目标:

⒈、借助图谱理解歌词,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⒉、能唱准切分音符,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ppt。

活动过程:

一、小青蛙导入

⒈、幼儿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入场。(ppt呈现池塘场景)

师:小青蛙们看,这是哪里啊?

师:池塘里的小青蛙玩得很开心,还唱起了歌。请你仔细听听,小青蛙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

(一)完整欣赏。

⒈、完整欣赏歌曲。

⒉、提问: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咕呱)

⒊、师:对了,小青蛙是用“咕呱”的声音唱歌的!它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二)难点“节奏”。

⒈、出示“咕呱呱呱”叫声部分的节奏,教师示范唱节奏。

⒉、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小青蛙的叫声。

难点:叫声不同;节奏不同;节奏中的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图谱。

⒊、师: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唱一唱吧。(唱准节奏)

(三)歌词理解。

⒈、小青蛙在池塘里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再来听听歌曲里怎么唱的?

⒉、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⒊、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一起唱一唱。

重点:理解、记忆歌词。

难点: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图谱、范唱比较。

三、完整演唱。

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池塘里的小青蛙》。

完整演唱第一遍。

⒉、“你觉得哪里有些难?”或者“这里是怎样唱的?”进一步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切分音符。

完整演唱第二遍。(唱准切分音符)

⒊、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得这么开心,它的歌声应该也是怎样的?(开心、快乐)

我们用开心的声音唱出池塘里小青蛙的快乐。

完整演唱第三遍。(愉快的声音演唱)

⒋、我们也来学小青蛙,一起唱唱小青蛙的歌。(视时间而定)

完整演唱第四遍。(加动作演唱)

⒌、小结: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帮助庄稼消灭了害虫,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44、《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你觉得美吗?

3.指导读题。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

(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

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2.根据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

3.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

五、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小组内讨论。

3.教师指导“气”的最后一笔要有弹性;“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改为提;“鱼”字旁最后一笔也改为提。

45、《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46、《小池塘》教案

教学设想:

《小池塘》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部分第一条就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的挂图、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孩子的视觉器官,老师精彩的范读配以优美的音乐作用于孩子的听觉器官。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能领悟到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让孩子在老师的评价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你读得又轻又柔,怕吵醒了小池塘。”“我已经看到芦苇长高了。”“你把眨着眼睛的小星星读得活灵活现的。”……这些贴近孩子心灵的评价语言,必将促使孩子不断的进步。同时,老师多元化的评价语言,也感染了学生。孩子们也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同伴的朗读,并学会了赞美或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让我欣赏到了一幅美景。谢谢你!”“你读得太好了,我要向你学习。”“你读得很流利,只是……”……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孩子扎实、有效地掌握汉字,就必须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的愿望,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汉字时把音、形、义进行分散教学。如:在初读课文时先扫清字音的障碍。请学生先自主地学习字音,发现问题;再全班交流,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较难读的字去提醒大家注意。而识记字形,则是通过请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来记忆。形声字(姐、波)、会意字(鲜)它们都具有汉字典型的辨字识意功能。学生在识记此类汉字,不仅记忆方法多,而且还学得乐,掌握快。

同时,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孩子理解汉字间架结构之间的美,我则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写得太大;把下边的“人”比做是一个人的腿,要又细又长些。

此外,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学习语文就要结合课文,“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语文课程标准》)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图画:小池塘)这不是奔腾的江河,更不是浩瀚的海洋,这是什么?池塘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池塘显得更可爱了。(板书课题)

你想来读一读吗?指读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小池塘美丽可爱的样子)

【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当孩子理解了池塘“小”得可爱之时,孩子就已经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并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不久,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配乐、范读全文)

2、小池塘可爱吗?请自己读一读,把读不准的地方,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请学生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地方。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注意要引导学生互评时说话要委婉。)

【《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让孩子自己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并提醒同伴注意的方式,孩子们就能自主的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填空:

①池塘里的水波(),像()。

②池塘边的芦苇(),像()。

(2)看图欣赏,并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又倒映出哪些景物?

(多媒体出示飘动的白云,鲜红的太阳倒映在水中的画面。再出示晚上月牙倒映在小池塘中轻轻晃动,许多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样子。)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池塘的美,小池塘的静。】

(2)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那一样景物的倒影,就找到那一句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读。

【小组学习,即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充分的感悟。】

(3)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

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练习说话。

【这是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学习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多美的小池塘呀!难怪课文中说:美丽的小池塘,……(引读第三自然段。)

四、赏读全文,熟读成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可组织比赛读。)

2、配乐齐读全文。

3、多美的小池塘呀,你能看着图画和板书,试着把课文背一背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音。开火车读字卡,并组词找朋友。

2、教学字形。

①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②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姐”,姐姐是女的,所以女字旁,右边的“且”和姐的音很像。

“吹”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鲜”可能是鱼和羊都很好吃,都很鲜。所以,鱼和羊就是鲜。

“波”是水里的,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3、范写生字。

4、描红。

一边描,一边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①小组内背诵

②各组比赛背诵

③表演背诵

七、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郊外去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大自然,是一个学习的宝库。这一设计,既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巩固、消化,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47、《小池塘》教案

活动目的: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儿歌中表现的意境美。

2、能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3、学会在游戏中有感情地朗诵儿歌,理解词语:望、晃、荡。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倒影”现象,萌发幼儿的兴趣。

2、创设“小池塘”的情境,指偶若干,相关的电脑课件。

活动指导要点:

1、以蛙叫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带幼儿到小池塘边,引导幼儿观察小池塘周围的环境,发现水中的倒影和风吹水动、倒影动的现象,初步感受儿歌中表现的月夜的优美意境。

3、以“小青蛙带来了好听的儿歌”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儿歌一遍,提问:儿歌美吗?这么美的儿歌叫什么?

4、配合课件和音乐,请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儿歌,提问:儿歌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进一步感受儿歌中优美的意境,并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望、晃、荡”等这几个词。)

5、鼓励幼儿大胆地为儿歌设计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动作,并启发幼儿思考: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这首儿歌?为什么?

6、幼儿手持指偶,带其它的小动物到小池塘边玩游戏。

7、与小池塘里的小动物告别,结束活动。

48、《小池塘》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感悟春天的小池塘的明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边读文边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春天小池塘美丽的景色。小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我们来细细欣赏。

二、细读第1、2自然段。

1、小池塘什么样呢?自读第1、2自然段。

2、你喜欢这个小池塘吗?为什么?

3、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当画家,边读课文,边用彩笔把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来。

4、生纷纷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准备画面简笔画)。师在学生边读边画时巡视指导。

5、同座位同学互相读书、纠正。

6、师选几张画贴在黑板上,学生互相评议。边评议边读相应的课文,评议,再读。)

7、这些小朋友画得多好啊!当你们在画画时,你想到了什么?

8、小朋友,看了你们的画,听了你们的评论,老师确实感到你们已经把课文的美读懂了。

1)下面我们各自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把小池塘的美读现出来。

2)自读,指名读,评议,比赛读,评议,再读。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9、拓展训练。

1)书上的比喻用得好吗?准确吗?为什么?渗透比喻句的概念,比喻体与被比喻体之间的关系。

2)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之外,还会有什么景物倒映在池塘里?又是什么样的呢?

3)生互相;讨论、交流。指名说。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要怎样赞美小池塘呢?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2、“五彩”的世界有什么颜色?

许多颜色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齐读“五彩?)

四、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池塘的画面)这第美的池塘,能为它配音吗?自读。

2、每组选一个代表比赛。

3、现在我们不用书,还能为它配音吗?试试看。

4、学生看画面自背。

5、让我们一齐来赞美这个小池塘,全班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白云 白鹅

3、小池塘 太阳 气球 五彩的世界

大眼睛) 月牙 小船

星星 珍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背诵课文。

2、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3、进行环境保护的训练

教学重点:指导背诵、进行想象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比喻句 指名读、齐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1、指导:找找规律,排好顺序,背起来就会快得多。比如第二自然段共有四句话,每句话里都有“倒映在池塘里,像……”顺序是白云―太阳―月牙―星星,看看板书,就很容易背下来。

2、自有背,同桌互背,指名背。

三、发展训练:

1.小池塘里映出了许多美丽的景致,你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景?

静态:绿油油的草,五彩缤纷的花,火红的枫叶……)

动态:小鸟在池边唱歌。

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蹦去。

小动物们来池边喝水,蜻蜓……

2、书上描写的小池塘是那么美丽,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河水……很脏、有烂菜叶、垃圾袋、碎砖等,水面上还飘着油污,走过问到一股臭味。)

人们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了池水河流的污染,大家说该怎么办呢?讨论)

49、《小池塘》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抄写本课的字词;

通过朗读感受水不同状态带给人的美感享受。

教学准备:

动画、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叫池塘?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书上的图画的是什么?说说你对池塘的感觉。

2、过渡: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小池塘的。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正音:

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珍珠鹅

2)了解词语理解情况。

动作理解“吹气”;看图理解“芦苇”;

水波:水的波纹;

3)学生自主识字记字。

出示生字:波姐鲜只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用象形法记“气”。

学生书空“吹”的笔顺。

三、作业

1、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

2、听写偏旁:口字旁、鱼字旁、女字旁。

3、学生朗读课文。

二、继续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说明池塘的水很清。

启发理解“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过来了”。

2)指名学生口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3)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4)指名朗读全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学生的交流,归纳:这四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写,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默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一段话画成一幅画。

5)小结:这一段共四句话,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写到池塘,你觉得池塘怎样?

6)指导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五彩”指颜色多而美,为什么说“小池塘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四、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课文内容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带“像”的句子。

2、如果你站在小池塘的边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二、背诵指导

1、指名背诵。

2、交流背诵的方法。

3、练习背诵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气只吹波姐鲜

2、想一想,写这些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气”第四笔是横折斜钩;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女字旁”的一横改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填空:

  )的眼睛   )的睫毛   )的气球

  )的珍珠   )的小船   )的世界

  )的外衣   )的娃娃   )的池塘

3、背诵课文。

板书:

睫毛

白云           白鹅

太阳    小池塘    气球

月牙    大眼睛    小船

星星           珍珠

五彩的世界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