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群文阅读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清贫群文阅读教案
《清贫》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一六清贫方志敏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划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旁披。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播,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理解。
2、回忆我的母亲群文阅读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开篇点题,交代写作缘由,抒发哀痛之情,引出对母亲的回忆,主体部分,紧扣母亲勤劳一生来选取材料 ,表达中心,抒发主旨。尔后把爱母亲和爱劳动人民结合起来,把让“所有和母亲同样生活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作为报答母亲深恩的方法,从而使文章感情升华,主题深化。学生在品味母亲一生的美德时,受到感染,得到启迪,进而锤炼其品行,磨炼其意志,铸就其情操。
复习课上,指导学生将此文与《背影》、《藤野先生》等,逐一比较,学生明白了作者宣怀表致的思路、方法,明察了用意之或深沉,或热烈或低回等不同特色及作用,经过反复训练,不断感悟,经常总结,渐渐地他的语文整体把握能力就会暗长起来。
3、人物描写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群文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2. 通过默读,感受作者以表达方法来展现主人公的技术高超。
3.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学案、课件、组文《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 《认牙 》《快手刘》。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灯片出示,生欣赏)
师: 这些人给你的感受?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几位有绝活的人,他们分别是:(出示名字,生齐读)
师:看到这些人物的名字,你觉得他们有什么样的绝活?(生猜)
2.引入课题并板题。
师:他们的绝活作者又是如何写的呢?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板书:有特色的人物描写)
师:你最想了解谁呢?(指明汇报)
3. 小组选择文本。
二、自主学习,感悟主人公的奇,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1.个人研读,完成学案一。(灯片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学习要求。(师强调)若没有疑问便开始学习。
2. 生阅读,师巡视指导。
3. 分小组交流5篇文章中描写主人公“奇”的句子,以及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说自己的想法。
(1)指明汇报。(形式:我们这小组阅读的篇目是刷子李,主人公是刷子李,能体现他“奇”的句子有……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是……因为我从……这些词感受到的。)
(2)生板书描写方法。(生说到哪段,适机出示相关的段落,让全班学生都能感受作者的巧妙写法。)
4.总结描写方法以及修辞手法,用红色粉笔对学生的板书进行圈画。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师:作者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以不同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主人公的技术超群,非同凡响。(板书:技术超群)
三、小练笔,运用表达方法对人物的特色进行描写
1.过渡。师:同学们 ,其实在民间有许多像故事中那样的奇人异事,现在我们也来目睹一位。先听要求,请孩子们边看边想,看完后能采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2.观看视频。
3.生写,师巡视。
4.展示交流。
5.小结。(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感受了作家笔下的奇人,还自己运用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段佳作,描述了糖人刘的奇。)
四、看题目猜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1.过渡。师:孩子们,民间还有这些奇人,如《酒婆》《绝盗》
《好嘴杨巴》等,你能猜猜他们有什么样的奇活吗?(灯片出示)
2.生猜。
3.引出《俗世奇人》整本书。
师:是你们猜的那样吗?你们想知道真相吗?著名作家冯骥才爷爷的《俗世奇人》(出示灯片)把他们的绝活描述的淋漓尽致,现在老师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全班学生,希望你们下来后好好读读,进一步感受这本书的情节奇,
五、板书设计
有特色的人物描写
外貌 动作
语言 心理 神态
比喻 排比
夸张 ……
4、爬山虎的脚1+x群文阅读教案
《爬山虎的脚》1+x群文阅读教案教案
课文主题
《爬山虎的脚》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3、课文主要内容。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种一片太阳花》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补充成语的小游戏,好不好啊?
出示成语。
2.看到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是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花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啊?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4.大家说的真好!我们的作者李天芳从乡间来到城市,住进了机关的四合院,种下一片太阳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种一片太阳花》。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齐读课题)
六、初读,整体感知。
七、细读体悟
1.作者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①请你仔细听录音,边听边思考,画出有关的语句。(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板书:对色彩的渴望
2.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太阳花怎么样?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来。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就请你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你画的句子吧。
①你能读读你画的句子吗?5—8自然段)
②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太阳花的美?
③你还能体会到太阳花美在哪里?
3.同学们读得真好!
①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听?老师为他配上音乐。(指名读)
②请其他同学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太阳花开的情景。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谁还想读?
4.太阳花如此美丽,却又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读读8、9自然段,找一找原因吧。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太阳花经久不衰?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
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来读读第9自然段。(齐读)★(指名配乐读)
5.让我们一起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段落,夸夸美丽的太阳花吧。
6.看到美丽的太阳花,你能不能想到些什么?
现实生活中有和太阳花一样的人吗?
八、拓展
1.小结: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
2.课后,希望大家能够找来《白杨》这篇文章来读读,感受一下白杨树的高洁品格。
3.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准备习作。
5、树和天空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生活如海,执着作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山,执着作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远。生活如歌,执着作曲,依曲而歌,方知歌之美妙。山高不碍白云飞,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永不灭,因为我坚信:唯执着,方能造就最美风景。
教师回应: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续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作者简介
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特朗斯特罗姆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mer,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又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心理学家。
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发表。1954年,发表《17首诗》。1962年,发表诗集《半完成的天空》。1978年,发表诗集《真实障碍》。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3月26日,因中风去世。
6、古人谈读书群文阅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7、人物描写一组群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作演示、联系上下文及阅读注释等方法,理解“虎势儿、公鸡鹐架、精神抖擞、破绽、郎中、诸亲六眷、越发”等词的意思。
2.在动作演示、比较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3.在讨论与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小说写作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在动作演示、比较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临死前的严监生》两篇文章,体会人物描写方法之动作描写的运
用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主人公
1.复习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随机板书。
2.讲解小说的特点:
以曲折涤荡的情节,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是其重要特点。
3.由小标题及其出处,揭示主人公,稍作介绍并板书。请生书空。
二、直面小嘎子
1.初读,读通。
2.指读,正音。
3.请生说说这个片断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小嘎子?
4.师:摔跤自然少不了你推我挡的动作!但摔跤更少不了策略!可是文章中却没有写清楚小嘎子是怎么
想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划一划小嘎子的动作,并写一写当时他可能是怎么想的。写完后,四人
组讨论讨论。
5.交流。
重点理解:
虎势儿中的勇猛、公鸡鹐架的谨慎、精神抖擞的自信、巧招冷绊子中的机智
请生说清小嘎子的心理想法,反复读文中句子,读出韵味。
6.动作描写能把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再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想你们一定看到了他俩摔跤时的样子。请两
生上台演示,生配读。
7.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只可惜,他碰到了胖墩儿这个摔跤——惯手。理解“惯手”。
三、直面严监生
1.我们认识了一个勇猛机智又调皮的小嘎子,再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另一个人物——严监生。
2.这个片断的标题是——
补充标题。
课文中哪里写了严监生的临死?
交流。随机提炼出词语:奄奄一息、无药可救、回天无力、行将就木……
3.对于小嘎子的动作描写是丰富的,可是对严监生,作家吴敬梓却写得极简单,主要只关注了他身体两
个部位的动作。请学生再自读文章,找一找。
生答,板书:头手
4.文中几次写到了他的头和手的动作?请生划下来。
出示表格。请生读文自填。
次序头手心理
1把头摇了两三摇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他把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4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5.交流。
6.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8、诗词五首群文阅读
第1首《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此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之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第二首:《春望》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第三首:《雁门太守行》
诗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李贺这首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第四首:《赤壁》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五首:《渔家傲》
作词背景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李清照性格爽直,不愿受生活的束缚,所以有时她会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寻求自己的理想。
9、台阶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多文本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
2、尊重不一样的传统风俗,感受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方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阅读几篇文章,来了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二、回顾旧知,了解风俗
1、课文内容回顾
引语:我们自学了第一单元里的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它们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独自勾画、批注,然后和同桌讨论后回答。)
(《北京的春节》:喜气洋洋;《腊八粥》:使人馋涎欲滴;古诗《寒食》:开心;古诗《迢迢牵牛星》:想念;古诗《十五夜望月》:思念家乡。)
2、了解民风民俗
引语:在这些文章和古诗中,都描绘到了我们的一些民风民俗,你能具体说一说有哪些吗?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春节,其中还写到了腊八熬粥、泡醋蒜、孩子们买杂拌儿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扫房、除夕、元旦、举办庙会、元宵节;《腊八粥》一文,则具体描写了熬腊八粥的过程;《古诗三首》描绘了人们在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这一天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所做的事情。)
三、选文阅读
引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空,都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我们来看看这几首古诗。
10、词四首群文阅读
1、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
1、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译文 :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12、紫藤萝瀑布群文阅读
1.联系上下文解释括号里词语的意思。
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3)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2.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哪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句话是反问句。)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一句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朵开得繁密、热闹,充满生机。)
3)“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十多年前,紫藤萝虽然爬得很高,但是开得很稀落,害怕什么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句中的“虬”读“zhā”。)
3.仔细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1)“我”本想摘一朵紫藤萝,后来却没摘,为什么?
2)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停住脚步”?结尾又为什么“加快脚步”?
3)文中紫色的、流动的“瀑布”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为什么对紫藤萝高度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