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人教版课本

兰亭集序人教版课本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兰亭集序人教版课本

1、兰亭集序人教版课本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 一作:曲;曾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兰亭集序人教版几年级

兰亭集序是高二的课文。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3、兰亭集序哪些人

王羲之、王彬之、王凝之、王丰之、王肃之、王微之、谢安、谢万、谢绎、袁峤之、孙绰、孙统、孙嗣、徐丰之、郗昙、庾友、庾蕴、华茂、魏滂、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焕之、谢瑰、卞迪、王献之、丘髦、羊模、孔炽、刘密、虞谷、劳夷、后绵、华耆、谢藤、任儗、吕系、吕本、曹礼。

《兰亭集序》故事内容概括:记述了王羲之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上巳修稧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4、兰亭集序42人

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的3月3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飘着一只有两耳的椭圆形酒杯,酒杯顺着清淸的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借着酒兴饮诗咏怀,这就是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曲水流觞。

这次酒会留下了大批诗作,王羲之也在酒酣之际,兴致勃勃地挥毫疾书,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这篇作品,共有28行,324个字,可谓笔飞墨舞,气象万千,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19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不愧是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无不推崇“兰亭集序”,认为它是我国行书的绝代佳作。

5、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 一作:曲;曾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兰亭集序324字手机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兰亭集序感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当我再读起《兰亭集序》这熟悉而深邃的诗篇,不禁浮想联翩。名序一篇,流传千载。

有的人思绪随文穿梭千载,看到了名流荟萃,与会诸者;有的人情节随风凝结万点,看到了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可是,我却看到了在曲水流觞的背后,作者那一颗孤寂的心;可是,我却听到了在瑰玮之文背后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诉说。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诗人的第二种眼光一针见血,它不同于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长度,简单的一致,他还看到了生命的宽度是不同的。不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生命是一场单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杂草和磐石。如果你一味的退让,只是仰天长叹“一死生,齐彭觞”,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狭窄”地走过。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非常恐怖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如果你能去清除它们,就相当于拓宽了你生命的宽度,你将走得更加顺畅,这就是奋斗的奥义。

回到现实,想要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也只有多些认真,多些专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们还是少一些空谈,多做一些实事,毕竟走在一条宽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条狭窄的路上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吧!

8、兰亭集序介绍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9、兰亭集序注音

兰亭集序/兰亭序拼音版:

[魏晋] 王羲之

兰lán亭tíng集jí序xù//兰lán亭tíng序xù

永yǒng和hé九jiǔ年nián,岁suì在zài癸guǐ丑chǒu,暮mù春chūn之zhī初chū,会huì于yú会kuài稽jī山shān阴yīn之zhī兰lán亭tíng,修xiū禊xì事shì也yě。群qún贤xián毕bì至zhì,少shào长zhǎng咸xián集jí。此cǐ地dì有yǒu崇chóng山shān峻jùn岭lǐng,茂mào林lín修xiū竹zhú;又yòu有yǒu清qīng流liú激jī湍tuān,映yìng带dài左zuǒ右yòu,引yǐn以yǐ为wéi流liú觞shāng曲qǔ水shuǐ,列liè坐zuò其qí次cì。虽suī无wú丝sī竹zhú管guǎn弦xián之zhī盛shèng,一yī觞shāng一yī咏yǒng,亦yì足zú以yǐ畅chàng叙xù幽yōu情qíng。是shì日rì也yě,天tiān朗lǎng气qì清qīng,惠huì风fēng和hé畅chàng,仰yǎng观guān宇yǔ宙zhòu之zhī大dà,俯fǔ察chá品pǐn类lèi之zhī盛shèng,所suǒ以yǐ游yóu目mù骋chěng怀huái,足zú以yǐ极jí视shì听tīng之zhī娱yú,信xìn可kě乐lè也yě。

夫fū人rén之zhī相xiāng与yǔ,俯fǔ仰yǎng一yī世shì,或huò取qǔ诸zhū怀huái抱bào,悟wù言yán一yī室shì之zhī内nèi;或huò因yīn寄jì所suǒ托tuō,放fàng浪làng形xíng骸hái之zhī外wài。虽suī趣qù舍shě万wàn殊shū,静jìng躁zào不bù同tóng,当dāng其qí欣xīn于yú所suǒ遇yù,暂zàn得dé于yú己jǐ,快kuài然rán自zì足zú,不bù知zhī老lǎo之zhī将jiāng至zhì。及jí其qí所suǒ之zhī既jì倦juàn,情qíng随suí事shì迁qiān,感gǎn慨kǎi系xì之zhī矣yǐ。向xiàng之zhī所suǒ欣xīn,俯fǔ仰yǎng之zhī间jiān,已yǐ为wèi陈chén迹jī,犹yóu不bù能néng不bù以yǐ之zhī兴xìng怀huái。况kuàng修xiū短duǎn随suí化huà,终zhōng期qī于yú尽jǐn。古gǔ人rén云yún:“死sǐ生shēng亦yì大dà矣yǐ。”岂qǐ不bù痛tòng哉zāi!

每měi览lǎn昔xī人rén兴xìng感gǎn之zhī由yóu,若ruò合hé一yī契qì,未wèi尝cháng不bù临lín文wén嗟jiē悼dào,不bù能néng喻yù之zhī于yú怀huái。固gù知zhī一yī死sǐ生shēng为wèi虚xū诞dàn,齐qí彭péng殇shāng为wèi妄wàng作zuò。后hòu之zhī视shì今jīn,亦yì犹yóu今jīn之zhī视shì昔xī。悲bēi夫fū!故gù列liè叙xù时shí人rén,录lù其qí所suǒ述shù,虽suī世shì殊shū事shì异yì,所suǒ以yǐ兴xìng怀huái,其qí致zhì一yī也yě。后hòu之zhī览lǎn者zhě,亦yì将jiāng有yǒu感gǎn于yú斯sī文wén。

10、兰亭集序寓意

兰亭集序抒发了宇宙人生的深度思考,面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在流觞曲水间足以畅叙幽情,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但情随事迁,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生死交替,盛衰无常,昔之欣于所遇,不过暂得于己,俯仰之间,都为陈迹。流露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感慨。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 一作:曲;曾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1、兰亭集序字帖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12、兰亭集序二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13、兰亭集序有感

《兰亭集序》雅而不涩,浅而不俗。文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简单地说,《兰亭集序》一文,“死生亦大矣”是主旨,而“兴尽悲来”是主线 。摆脱了各种俗务的纠缠,邀集自己的新朋旧友,来到一处山水胜地,或游赏或吟咏或畅饮,那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面对自然美景,人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愉悦与兴奋,一种解放感、自足感会油然而生。对于那些善感的心灵更是如此。暮春时节,草长莺飞的江南美景本来就足以诱人,更何况是会稽山阴,这里山灵水秀,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那天,天气又格外晴朗,天高地远,清风习习朋友们临流赋诗,一觞一咏快然自足。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开阔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展 现出一幅宴乐图。读文至此,我们的心也随之快乐地跳荡。作者在享受了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后,因何由乐而痛,由喜而悲呢?为什么忽然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哀,一种曲终人散的凄凉呢?

一句话,就是在享受如此难得之聚会、难得之快乐后,作者更深切地感到永恒之不可能——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面对此种铁一般坚硬、生冷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叹“死生亦大矣”。如果说,许多人因为生活中苦难太多,而觉得生命沉重到难以承当,便发出“人生实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悲叹,那么,王羲之却是因为感到幸福太短,苦于生命难以长久延续才慨叹“死生亦大矣”。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彭祖也好,殇子也好,最终都要走完他或长或短的人生旅程,生 命只有一个终点,就是坟墓,想到这一点,真够让人心灰意冷了。但毕竟生命中还有美好的,比如朋友的倾心畅谈,山水间了无挂碍的云游,置礼法仪范于不顾的一次狂放。——正因为有了这些美好事物,短暂的生命就显得很珍贵,而这些美好事物的难遇易逝,短暂而充满痛苦的生命就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其密度。”王瑶语)去尽情享受这有限的生命。

这种悲伤就更增强了对生命中幸福的爱与贪恋,加强了对长生久视的企慕。所以,王羲之坚定地感到“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死就是生命的毁灭,怎么能“一”呢?长寿毕竟不同于夭折,怎么能“齐”呢?他并不是从“唯物论”的角度否定“一死生齐彭殇”。 王氏家族世代笃信 “五斗米道”,得道飞升是其理想,与老庄的那种清静无为自然格格不人。所以钱钟书先生冷峻的批评他是“以真贪痴而讥假清静”。文中的缠绵悱恻不过是贪恋而不得的怅惘而已。不过,作者对“生命永恒”的悲哀并不算是一种失败,靠了文字,靠了文字的流传,那追求之心或许能得到些微的补偿。“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皆止于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王羲之读到了已逝昔人的“嗟悼”,也正像他敏感地意识到的,我们这些千载后的“览者” 同样读到了他的“嗟悼”,并且真的“有感于斯文”。好像时间并没有使他化为尘土,好像他依然健在,看着那流动的一笔一画,我们似乎看到了千余年前那次非同寻常的文人雅集,似乎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他们的吟咏、他们的悲叹。真的,好像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使王羲之来到了我们面前,于是,短暂的没有消失,变成了长久;旧的没有成为“陈迹”,而历久弥新。也许在这种意义上,王羲之对于永恒的追求是成功了。 我们这些后之览者不一定赞同他,更不一定要模仿他,但我们知道了,明白了,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以这样的方式生存过,思考过,歌过,哭过……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