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内容营销能为银行带来两个核心价值:拉近与客户间距离与降低获客成本。做内容营销则要抓住优质内容和渠道营销两个关键。
内容营销,是指通过围绕消费者需求,引发用户共鸣、触发其自发裂变传播,为银行实现原生态、长效的用户增长,达到低成本高效获客的目的。
内容营销能为银行带来两个核心价值:
▍通过内容“立人设”,拉近与客户间距离
一直以来,银行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严肃”、“距离感”,而通过“接地气”的内容,例如用客户的语言说身边的故事,能让客户产生以往没有的亲近感,和宛如朋友般的品牌印象,拉近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信任关系。
例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综艺番外篇,在抖音平台收获超过70万的观看量,牢牢锁住了综艺粉的目光,塑造了一个专属于年轻人的树洞形象,可谓成功出圈,扭转了金融品牌在社会大众脑海里普遍刻板的印象。
▍通过内容的分享引发传播,有效降低获客成本
优质内容可以让客户产生自愿转发、分享的动力,达到借助客户“朋友圈”进行传播的目的,在低投入的情况下让更多人了解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成为新客户。
内容营销,要抓住优质内容和渠道营销两个关键。
1、何为优质内容?有何效果?
内容标准上,优质内容具备三个特征:
首先,要制定优质内容的标准。“内容”由内容主题、呈现形式、互动玩法三个元素所组成,优质的内容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爆款化”的内容主题
在内容选题上,内容需要具备话题性。例如与时下热点话题相结合,可以快速抓住客户注意力,产生“爆款”效应;又比如针对近期比较热门的“经济内循环”、“新经济产业股价复苏”、“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等话题,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及时的解读和分析。
同时,银行应当关注内容的时效性和娱乐性:
时效性:热点话题在24~48小时内最具传播价值,银行应把握这个黄金时间,对实时热点进行快速整理,并结合自身专业性产出内容。
娱乐性:银行需要对热点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用偏娱乐化的方式讲述专业内容,降低用户的内容消费门槛。
例如某城商行打造的武侠穿越情景短剧,将银行业务与武侠故事中的“经典人物”相结合,在剧情中加入搞笑和悬疑的元素,并巧妙融入产品和品牌介绍,受到了用户的热捧。
▍“拟人化”的表达方式
除了通过热点话题抓住客户眼球,银行还应使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让品牌形象更易被客户接受。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具象化”的代言人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来实现。
具象化:除了带给客户“专业、安全”的印象外,越来越多银行主动推出具象化的“代言人”,以拉近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例如某商业银行的智能客服。某国有银行在官方抖音号中,还设置了一名固定的出镜员工,建立其“品牌大使”的形象。和明星代言不同,员工更容易和客户打成一片,像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
口语化:在保持内容专业性的同时,银行需要“说人话”,即用口语化的表达,使内容营销更有温度。
例如“花5000元就可以洗白征信记录?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哦!”这类轻松活泼的表达方式更易为年轻客户群体所接受。
▍“游戏化”的互动玩法
优质的内容除了具有可读性外,还需要加入互动元素,从而引发用户的传播意愿。
例如支付宝通过打造“蚂蚁森林”,为用户提供“攒能量”做公益的互动玩法,同时在互动过程中介绍金融知识,帮助用户了解线上办理缴费、购买理财的优势,完成了产品、服务的“种草”。
打造游戏化的互动玩法,银行需要兼顾内容相关性和传播性:
相关性:任何互动形式都应当围绕内容本身,切忌脱离内容谈互动。例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的互动游戏“刷脸识前途”,用户只要上传自拍照片,就可获得即时匹配,看自己跟哪个富豪最像。其新颖的互动玩法,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就吸引了千万级用户,有效地推广了刷脸取款业务。
传播性:互动游戏需要激发用户的分享欲,以通过用户的“朋友圈”触达更多潜在客户,诸如“测测您的今年财运”等测试类互动玩法,可以有效激发客户分享动力。
2、优质内容如何持续产出
有了优质内容的产出方法论,自然也需要相关的工具,让好内容持续产出,银行可以通过两个工具辅导:
▍引入内容工坊,共创优质内容
银行可以定期组织内容工坊,主要邀请三类参与者:
第一,是内部业务部门,如产品部提供银行产品核心卖点),前端销售提供客户端的反馈和诉求),忠实客户提供客户心中的关注点和痛点)等;
第二,是外部专业机构,如具备内容创作和传播经验的内容工作室;
第三,是客户代表,尤其是客户中具有影响力的“大V”群体。
比如某城商行在内容工坊的实践中,邀请客群部门、渠道部门、产品部门、IT部门及外部营销公司共同参与,讨论在**这个特殊时期,什么样的内容是客户最为需要的?
通过内容共创的形式,产出了20多种不同题材的内容,并通过集体表决的方式,选取了“**期间,如何更便捷地进出小区”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内容营销。在推出之后,迅速成为爆款,短短3周内银行公众号新增粉丝超过200万人。
▍借助AI引擎,精准定位优质内容
AI引擎和爬虫可以帮助银行更高效地筛选优质内容。但由于银行对于内容既有传播性的要求,又要兼顾社会影响,因此不能照搬互联网公司依靠系统筛选的做法。
银行在应用AI进行优质内容生产时,需要建立“系统初审+专家终审”的机制。
首先,利用AI进行热点话题、内容的初次筛选,同时结合“黑名单”机制,阻挡不合规的内容。之后,由银行内容团队,对内容进行二次筛选和加工。
例如某银行通过客户调研,了解到部分存量客群对贷款非常感兴趣,该行利用AI爬虫去筛选全网近期关于贷款的市场咨询,并通过阅读量排名,结合人工筛选,得出最热门的10条内容。接着,该行内容团队选取了“互联网保险新规限额”等热点内容,在该行公众号及外部专业金融媒体进行同步推广,短短一周内,取得了10万+的阅读量。
3、渠道才能让好内容被更多人看到
银行积累了优质内容后,需要通过渠道将内容传播出去,“让好内容在渠道流动起来”。对银行来说,内容分发渠道包括内部、外部两大类:
内部渠道:指银行自有宣传渠道如官方公众号、APP、短信等)和内部员工的私域渠道如客户经理的微信朋友圈);
外部渠道:指银行通过外部合作获得的渠道资源,例如借助专业机构如MCN)或个人如金融大V)的内容营销渠道进行传播。
▍渠道定位:内部渠道品牌化,外部渠道个性化
银行的内部渠道,无论是以银行名义设立的官方账号,还是客户经理的微信朋友圈,都代表着银行的整体形象,需通过渠道品牌化,打造一致性的企业形象。而外部渠道,则应基于对客群的分析,建立个性化的体验:
内部渠道“品牌化”:银行需要把各个内部渠道,都当作企业品牌的组成部分,建立标准化的形象展示。比如针对客户经理的“朋友圈”,需要建立形象如微信头像)、话术如朋友圈发布文案)的标准注意是标准,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复制粘贴),保证客户在接触渠道的过程中,对于银行品牌的认知、感受一致。
外部渠道“个性化”:外部渠道由渠道所在平台的客群属性和粉丝属性所决定,个性化特征明显。银行在定位外部渠道中,需要做好两点。
首先,研究渠道客群,选择与银行品牌形象较为接近的渠道合作。其次,结合外部渠道的粉丝特征,建立“个性化”的形象。
如某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与B站上知名up主合作,打造了“年轻就要奋斗”的积极形象,收获了一大批年轻客群的关注。
▍在传播策略上,内部渠道聚焦“品销一体化”,外部渠道聚焦“内容种草”
在银行在明确了渠道营销策略后,需要建立一套数字化的渠道营销平台,在内容接入、内容审核、渠道分发、效果评估方面提供支持:
内容接入:为内、外部的内容源提供便捷的创作工具。
例如某互联网内容平台为创作者提供移动端、PC端的线上创作平台,结合平台热点话题,为创作者提供创作建议;同时,平台也为创作后内容的提交和发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
内容审核:内容审核即将内部各审核流程线上化,避免因为审核拖延造成热点内容“过期”的问题。
渠道分发:渠道营销平台整合了内部各发布渠道,同时对外部渠道提供API接口,实现“一个内容,多端呈现”的高效率分发。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标准化的埋点规范和实时数据采集,营销平台可以帮助内容团队快速获取、响应热点内容。例如某网络内容平台,在捕捉到“故宫初雪”这一热点话题后,内容团队快速组织了“故宫看雪”等系列内容主题,在一天之内收获了超过50万的阅读量。
*内容来自《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秋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