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河南古称中原、中州、豫州,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对于河南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在此基础上,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除此之外,对于河南省的地级市鹤壁市,历史上也是商朝的都城。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面积为2299平方千米,是河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首先,鹤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时期(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在古代历史上,武丁大帝是商朝首都朝歌的奠基者。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史记》以后多有文献直称朝歌为商都,《汉书》是现存较早记载朝歌为商都的文献。《帝王世纪》明确了帝乙迁沬的故事,帝乙的子王,即帝辛(后世称纣),也把朝歌作为都城。
到了西周时期,当时重要的诸侯国——卫国依然将都城选择在朝歌。在春秋时期,卫国的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鹤壁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公元前510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战国时期,鹤壁地区处在赵国和魏国交汇的地区。公元前425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年。西汉初期,设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到了公元543年,东魏孝静帝废荡阴县入邺。
公元596年,隋朝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黎阳曾为郡、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设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其中,浚县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于浚县地区,不仅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存,而且约前4000年先民开发火龙岗东、西两侧沃土,现有龙山文化遗存。
最后,因为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区,鹤壁市在历史上还是林、石、卫、康、殷姓等姓氏的发源地。其中,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鹤壁一带的长林,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而就卫姓的起源,一个重要源流就是当时定都朝歌(今鹤壁)的卫国。此外,鹤壁历史名人也不少,比如鬼谷子祖籍朝歌(今鹤壁市淇县)城南,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今鹤壁市淇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