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的编制是多少人(一个团的组织结构)

众所周知,在军事编制中“团一级”编制是最重要的编制,因为很多军事行动都是团一级来组织展开的。那么团一级编制为何如此重要呢,一个团到底有多少人呢!

  自古以来,中国军队以营作为基本战略单位,一个标准营是五百人,不同的是:古代建制营下辖五队,每队为100人。而现代军事编制营下辖3个连,每个连150人左右,同时营部50人,也正好是500人的编制。

  因为营对应的乡镇一级,也就是一个镇上的军事力量通常是一个营,那么作为乡镇一级以上的县级对应的就是团级。一个团下辖几个营,通常是指的这个县下面有几个乡。

  战时进行兵力动员时,以村小组为单位组建成班,以村为单位组建成连,以镇为单位组建成营,以营为单位组建成团,这样召集的士兵通常作为预备役存在。否则召来几百号人,到底怎么管,自然乱成一堆,同一个村小组几个人中挑一个人当班长,大家都很熟悉,自然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以此为基础搭建军事建制,这也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

  团是部队作战的基本单位,连是部队作战的战术单位,这大家很好理解,一个连相当于一个村。

  一个标准团下辖三个战斗营及团部特务连共计十个战斗连,标准建制也就2000人。有时部队兵员不足,会采取团直辖五个连,这也就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小团,兵力1000人左右。如果部队兵员充足,团可能下辖20个战斗连队,可以组建成8个营,这也就是《亮剑》中李云龙口中所说“八个营”的大团。

  军队最重要的是成建制,不能乱,所以部队招募士兵及组建成军队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并不是想当然的。合理的军队编制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比如“三三”制属于进攻编制,一个团下辖三个营的原因是:一个营主攻,一个营辅助,一个营打援。而中国传统的“五五“制是一种守城的防御编制,前后左右四队(连)守四个城门,中军居中随时支援四个城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战场上一直处于守城状态度,而部队却采用“三三“制,所以经常因为部队频繁调动造成同一方向的守军互相不认识,经常会出现漏洞,从而引发全军崩盘。

  比如:一个团负责守城,因为一个团只有三个营,而防守是四个方向,必然会有一个方向是几个隶属不同营的连进行混编防守,因为不同的连队作战风格与作战能力都不一样,经常出现的一加一小于一的效果。最容易出现的是我一个排防守虽然有点吃力,但是能守住,你一个连来了,马上就失守的问题,打仗打的就配合,没有配合还不如单打独斗。如果防守一个方向是同一个营的,那么指挥配合协调都能很快严格执行。

  “三三”制的一个团虽然兵力是10个连的,但中间增加了营一级指挥系统,从而在实战编制隶属上产生混乱,所以如今的“三三“制师团营编制开始向“五五”制的军旅营编制靠拢。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