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什么?春天来了,我的睡眠质量也跟着季节变差了?》
撰文 | 阿娴
审校 | Ziv
提到“春天来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终于结束了,昼长夜短,天气变得更暖和,山花烂漫,适合郊游。
然而,一个你未曾察觉到的改变也随着季节的变化悄然发生 —— 睡眠开始减少。
季节变化影响着地球上无数的生物,小到落叶树在秋天转色落叶,又在春天长出新叶;大到熊、松鼠、乌龟等动物在冬天冬眠,春天苏醒……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类也有季节性睡眠,全年睡眠时间和结构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与夏季相比,人类在寒冷的冬季拥有更多的睡眠。
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包括脑电波、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胸式和腹式呼吸张力图、鼻及口通气量、体位体动以及血氧饱和度等 10 余个生理信号监测),科学家将人类睡眠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和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
科学家邀请了 292 名志愿者,让其在全年的不同时间(北半球光照时间最短的 12 月 22 日和光照时间最长的 6 月 21 日)前往实验室环境中度过三个晚上,以便密切监测他们的睡眠情况。
数据显示,受试者在冬天往往睡得更久,其总睡眠时长比夏季多 60 分钟;在秋季进入眼球快速运动睡眠的时间比春季短约 25 分钟;在冬天睡觉时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时间比春天平均多 30 分钟;在秋天的几个月里,慢波睡眠(是指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的第 3 个小阶段,在此期间我们会做梦并巩固记忆)经历了迅速而突然的下降。
先前已有的研究发现,睡前看手机或者长时间暴露在人造光下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但该研究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暴露在人造光下,我们的睡眠还是会有季节性的变化。
那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根据季节改变全年的睡眠习惯?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人全年都保持着相似的睡眠模式:晚上 11 点左右上床睡觉,然后在早上 7 点左右醒来去上班 / 上学。因此,在冬天早一点睡觉可以解决“睡眠需求增加”的问题。
相比于季节让你睡眠时间缩短,如果你了解到和现代有着千差万别的古人的睡眠模式,一定会觉得更加惊讶,难以置信!
2004 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历史学家罗杰・埃克奇(Roger Ekirch)在他的 At Day’s Close: Night in Times Past 一书中通过 500 份参考文献,向人们揭示了古人的睡眠习惯 —— 多阶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又称多相睡眠),就是把单次睡眠分成了多个睡眠周期。
很久以前,一夜的睡眠周期是这样的:20:00-23:00,大部分人会在用稻草或破布填充的床垫上进行入睡;几个小时后,人们会从第一阶段的沉睡中醒来,然后在 23:00-02:00 的时间段里保持清醒,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照顾孩子等。
根据埃克奇的研究,多相睡眠非常普遍,甚至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和中东等地都发现了这种习惯的证据,并且他认为这种睡眠习惯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主要睡眠方式。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在资源匮乏的当时,人们除了白天劳作和日常活动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活动,尤其夕阳西下,人们更加无事可做。
人类也不是唯一拥有多相睡眠习惯的动物,大自然中许多物种都会分两个甚至多个不同时间段来休息,这样有助于它们在一天中在最有益的时间段保持清醒,例如环尾狐猴,它们的睡眠模式与工业时期前的人类非常相似。
同时,埃克奇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从 19 世纪初开始就放弃了多相睡眠:和我们其他行为的转变一样(例如转向依赖时钟),答案是人工照明变得越来越普遍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前者,让我们夜晚变成了合法活动的时段,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让花数个小时躺在床上变成一种时间浪费。后者,让不再在 21:00 上床睡觉的人们,必须在第二天早上的同一时间起床上班。
如果你在半夜突然清醒,不必太过紧张,想想你工业时期前的祖先们,这不过是几千年来人体生理机能的一部分罢了……
参考资料:
-
[1]https://doi.org/10.3389/fnins.2023.1105233
-
[2]Roger Ekirch, A. 2013). At Day’s Close: A History of Nighttime. United Kingdom: Orion.
-
[3]https://www.iaasm.org/documents/Abstracts_Madrid.pdf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作者: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