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itlaoyou-com,作者吴昊
“我以为小米就是造手机的。”
今年 6 月 10 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抖音发布了一条有关智能家居的短视频,一位用户发出以上感慨。
这条视频只有 1 分 27 秒,却获得了 130 万点赞,9.9 万评论。雷军在视频中演示了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包含客厅、厨房、卧室等,很多设备彼此之间实现了互联,而且用语音就能控制。
雷军的演示,将停留在概念阶段的智慧家庭,变得更具象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因为这条视频而对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有了初步认知。
小米从诞生开始,很难用手机公司概括其全貌。其业务版图遍布手机、IoT、电商、新零售等多个方面,而智能家居产品则依托于布局已久的生态链计划。如今,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 200 家,扫地机器人来源于石头科技,净水器来源于智米,小米手环来源于华米……这些企业共同组成了小米生态链的庞大家族。
在这个家族中,生态链企业们既需要维护大家庭的利益,也急于寻求自身的独立与成长。
新引擎
布局生态链,是小米过去最成功的策略之一。
2014 年,谷歌收购 next,掀起了智能家居的浪潮,此时雷军的想法正与谷歌不谋而合。
在谷歌收购 next 一年前,雷军就判断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当时小米手机一路势如破竹,拥有 1 亿多活跃用户,于是雷军打算用小米手机的成功经验,复制 100 个”小小米”。
小米的生态链计划,既是提前布局物联网,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彼时中国互联网横亘着 BAT 三座大山,新公司不想被大山挡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绕行。
从 2013 年小米开始孵化第一家生态链企业紫米开始,如今生态链阵营当中的企业已经超过 200 家,打造的产品范围涵盖手机电脑、数码周边、美妆个护等,甚至可以在小米有品 APP 上买到牙刷和床垫。
布局物联网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即使目前整个行业都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因为具有先发优势,小米的生态链布局已经开始显示出成绩了。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 2019 年底,按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计算,小米位列第一名。而且生态链企业也扛起了小米的营收大旗。
根据小米 2019 年财报显示,IoT 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 438 亿元,占总收入的 25%,而且连续三年以来,该项数据都保持着 80% 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小米手机业务。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见顶,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的销量遇到瓶颈,其市场份额一度下降至不足 10%,在国内智能手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布局生态链为小米增添了抗风险的能力。
而且,IoT 市场未来前景无限,谷歌、苹果、华为等厂商都已悉数入局,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 AIoT 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 5000 亿元,呈高速增长态势,预计 2020 年将突破 10000 亿元。
雷军曾在采访中称,智能手机的竞争从来就是多维竞争,不是多卖一个电话少卖一个电话,而是全生态链的竞争,是一切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生态链是小米打造自身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 年,小米上市时估值一度超过 1000 亿美元,市盈率达到 60 倍,而彼时苹果的市盈率尚不足 20%,小米能够获得高市盈率,主要原因是定位于互联网企业。
长久以来,小米都在向市场讲述互联网的故事,在最初“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中,主要通过“硬件导流、互联网盈利”的方式,而生态链则是小米互联网故事当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扩大用户人群,丰富电商平台,提供海量的数据……这些都是生态链对于小米互联网故事的意义,截至今年一季度,小米 IoT 智能物联网设备连接超过 2.52 亿台,拥有 5 个以上设备连接到公司 IOT 平台的用户数量达到 460 万,米家应用拥有 4000 万 MAU,其中约三分之二的用户是非小米手机用户。
自从小米 2019 年启动“手机 +AIoT”的双引擎战略,宣布未来 5 年将在 AIoT 领域持续投入超过 100 亿元之后,其在 IoT 市场的野心再一次展现,而由于提前布局,生态链形成的势能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如何统筹生态链家庭的内部发展,是对小米的另一道考验。
微妙关系
打开小米网和有品 APP,里面陈列着小米各种生态链产品,因为拥有高度统一的设计风格,所以很难区分出彼此的区别,但实际上,不同产品的背后有不同的生态链企业,他们与小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相同。
从小米布局生态链开始,主要以三层关系展开,以手机为核心,第一层为手机周边产品,第二层是智能硬件,第三层则是生活耗材。过去曾主导小米生态链建设的刘德说过,“离手机近点的早点干,离手机远点的晚点干,离用户近的早点干,离用户远的晚点干。”
所以小米除了生态链核心产品,电视、笔记本、人工智能音响和无线路由器之外,对于生态链企业的重视程度也取决于与手机业务的关联程度。
生产小米充电宝的紫米,是生态链的早期成员,创始人张峰与雷军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张峰担任英华达南京总经理时,就因为敢于接下小米手机订单而让雷军印象深刻。
紫米从创办到产品上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并且上市一年就狂卖 2000 万支,这个成绩和小米的支持密切相关。紫米创办之后,公司团队主要负责产品,挑选电池、芯片选择、外观设计等,除此之外的品牌、用户、渠道等方面,都由小米一手包揽。
紫米充电宝上市之后,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生态链企业的一个标本。与紫米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生产净水器的智米,以及生产小米耳机的加一联创,这些企业被外界称为小米嫡系,经常出现在小米的发布会上,而且经常能够得到小米 QQ 空间、朋友圈、微博流量的支持。
但对于和小米业务契合度不高,后期加入生态链的成员,待遇则要相差很多。
制造智能吉他、尤克里里的智能乐器公司视感科技是 2016 年加入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在发布两款产品之后,得到了顺为资本和小米的 Pre-A 轮融资,视感科技在小米的定位中恰好位于“非重点”的企业,因此这家企业没有得到小米产品经理的驻场支持,而且加入小米所得到的资金和渠道收益也是最低的。
小米对生态链企业之间的区别,也体现在品牌使用上,自从 2016 年小米生态链战略升级、推出新品牌米家之后,生态链企业想要使用小米的品牌就更困难了,而小米生态链的早期成员,依然继续使用着小米品牌。
小米与生态链企业之间的不同关系,取决于业务类型、行业地位等多种因素,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生态链内部企业之间也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关系。
为了拿下摄像头市场,小米曾经投资了小蚁科技,但小蚁团队想要保证毛利率,因此定价偏高,这一举动,让 360 迅速崛起。小米为了挽回失地,之后又投资了几家摄像头企业。如今,生态链内企业竞争越发明显,同一条赛道上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同时在竞争,比如同时做智能锁的云丁、云柚和绿米,同时做空气净化器的睿米、琭珞含章和星月电器。
生态链内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但随着各家不断发展,这样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多,届时将十分考验小米的统筹能力。
而且,小米也不乏有亲自下场的时候。
今年 4 月,在米粉节新品发布会上,红米发布了首款可穿戴设备红米手环,此前小米的手环一直与华米进行合作生产,小米亲自下场,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华米和小米之间的关系猜测。
对于很多生态链企业而言,除了在小米大家庭中取得一席之地,实现自身成长或许更加重要。
寻求独立
在小米投资过程中,很多生态链企业两三年时间就跻身行业的头部位置,但它们又不甘心只依附于小米,所以不断寻求独立。
2018 年,小米生态链最早期的成员之一华米科技递交招股书,成为小米生态链赴美上市第一股。当时有人认为华米上市是为小米 IPO 打前阵,但外界普遍认为,华米想要独立的信号更加明显一些。
小米生态链内企业想要寻求独立,其实是由危机意识主导的,这种危机不仅来源于市场份额、营收上的变动,更重要的是对小米的依赖。根据华米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7 年前 9 个月,华米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超过 1160 万台,远超过同行,但让华米感到不安的是,当时 80% 以上的出货量都依赖于小米。
“小米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和分销渠道。我们与小米的关系出现任何恶化或小米可穿戴产品销售发生任何减少,都可能会对我们的经营结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华米在招股书中做了这样的风险提醒。
而且,小米生态链内的成员,产品一旦使用小米或者米家品牌,都必须遵从小米的规则,尽管产品销量有保障,但却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
石头科技是小米生态链当中的一员,其选择了与华米相似的路径,不久前在国内上市,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其毛利率 2016 年为 19.21%,2017 年为 21.64%,2018 年为 28.79%,远远低于同行科沃茨和福玛特。
石头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公司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主要是因为公司与科沃茨和福玛特产品存在结构性差异,科沃茨和福玛特的产品为自有品牌,而公司的定制产品“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占比更高。
与华米、石头科技等情况相似的生态链企业不在少数,虽然借助于小米而发展壮大,但都同样又面临着对小米渠道依赖过重、毛利率太低的困境。
于是,很多企业在加入小米生态链之后,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
2016 年,华米的智能手表自有品牌 AMAZFIT 正式发售,黄汪在媒体采访时称,“就像一个小孩,从小米生态链孵化出来之后,总需要学会独立行走。”华米发布的 AMAZFIT 相比于小米手环,定价保持在 299—2000 元之间不等,自主品牌发布之后,华米的毛利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今年一季度达到 27%。
除华米之外,石头科技、万魔声学等都推出了独立品牌,石头科技在 2018 年时,自有品牌收入 14.8 亿元,米家品牌收入 14.4 亿元,自有品牌营收超过 50%。
生态链企业纷纷打造独立品牌,小米也并不干预,刘德称,这些生态链企业并不是要真正摆脱小米,而是在小米的支持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不干涉、不阻挠也不鼓励,完全看所投资公司自己来评价。不管他们做不做自己的品牌,只要他们能够活下来,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话虽如此,生态链企业想要打造自主品牌、建立自有渠道,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小米都是一个强势的大家长,生态链企业只能仰人鼻息。小米曾帮助它们快速建立壁垒,现在却又困住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