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互联网面向大众的开始与扩张,几乎都是以免费和便宜为利剑,从而打开了市场的缺口。这基本也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与平台发展初期必走的道路与宣传噱头。因此便宜和免费就成了互联网相对典型的标签。但你有没有想过,便宜真的便宜吗?免费真的免费吗?
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内,用户们习惯了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取。甚至本来需要收费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只剩下没落和免费这两条路可选。比如当年的杀毒软件,价格几乎没有低于三位数的,但当携带着免费杀毒功能的360卫士横空出世后,付费的杀毒软件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成为了人类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除此之外,还有当初网游的点卡付费模式早已不见踪影,如今霸榜的网游基本都是免费的,点卡模式的游戏百不存一,基本是靠着怀旧、情怀等因素所坚持着。
互联网所采取的免费商业模式自然就意味着“烧钱”,在度过了前期用户积累的野蛮生长阶段之后,对于企业来说,寻找盈利点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因此他们的目光就落在了一直对其“薅羊毛”的用户身上,这次则是反了过来,用户成了被薅的对象。其中一个首要的方式就是来自传统媒体中的广告行业,从电脑软件的捆绑安装到如今手机App的开屏摇一摇,广告收入是目前互联网产品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企业另一个盈利的模式则是付费订阅。相信大家对这个东西都不陌生,几乎充斥在用户的各个 App中,不论是娱乐方面的App,还是学习、工作方面的App,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该款App专属的VIP会员体系。价格也是从几元到几十不等,基本都是以包月、包季和包年为主。等级方面也是越贵的价格,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与功能越多。
近些年,伴随着付费模式的兴起,一系列的网络乱象也逐渐显现。比如最近登上热搜的手机App摇一摇乱跳的情况。企业将摇一摇的反应灵敏度调高,只要用户稍微动一下手机就会自动转到广告详情页。还有近几年经常引发网友热议的各大视频网站的会员制度,从早期的超前点映,到后来的涨价、限制投屏和登录设备数量等等,都是在不断地单方面蚕食用户的权益。
拥有是一回事,能用又是另一回事
广告和付费订阅这个在互联网模式下玩透了的模式,随着汽车行业从燃油逐渐转向新能源的过程中,也进入到了各大新能源智能汽车之中,这是它们再次“大放异彩”的新舞台。
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出现弹窗广告除了让人有些恼火之外,并无其他的危险之处。但在车机中出现广告就可能非常危险了,毕竟从手机出现以来就一直在禁止开车时使用电话。如果车主正在驾驶车辆,突如其来的弹窗更是会分散车主的注意力,尤其是使用导航时跳出的全屏广告,这对于驾驶员而言是极不安全的。
自从OTA升级这个方式全面普及之后,除了方便了用户使用之外,还方便了厂商“割韭菜”。比如一些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使用了几年之后,想要接着使用其自带的车机系统就需要付费订阅。虽然这个规定在销售之时就已经告知了车主,但是一般情况都是后期会对车机的网络流量进行收费,对于车机的娱乐系统的使用权进行收费,笔者可谓是孤陋寡闻了。
车企们在对车机系统玩出了花之后,又把目光望向了车辆的硬件上面。在去年7月,某个品牌推出了一项付费解锁的项目,车主解锁该项功能后 ,车辆的后轮转向角度可由4.5度升级到10度。这种升级可使得车辆的转弯直径缩短到10.9米,在较窄道路时掉头转弯更容易。除此之外,还有些品牌把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功能增加了付费订阅。
承载了“互联网思维”的车企,通过OTA升级以及订阅服务,将传统车企的一次性交付转变为了长期服务,这毋庸置疑是能赚取到更多的利润。或许未来卖自动驾驶的付费套餐,比卖一辆智能汽车来得更赚钱,更长久。但这样的商业模式会让用户产生一种自己买的车辆不属于自己的感觉,就像是租的车一样。毕竟每个月还要为其中软硬件的使用支付一定的费用。即使你的车辆拥有这个功能,但想要使用就需要付费让车企同意才可以,这样的体验无疑是让用户有一种吞了苍蝇的不适感。
企业可以盈利,但请不要越界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思维”让汽车行业逐渐变“软”,智能化的软件服务或许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OTA的升级是需要背后的人员去进行研发与改进,因此收费是正常的。但目前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用户的投诉,根本原因是由于其订阅规则以及费用的专属性所导致的。价格、服务、条款等都是厂商单方面制定的,即使厂商有在一些地方进行告知,但是否能够达到对实际消费者的提醒又是另一回事,更何况部分内容是非常反直觉的,厂商们不能仅仅靠着一句“我们宣传中有明确的标识”这一前提来当做护身法宝。
对于可以不断升级的软件提供服务,并且进行合理的订阅收费,这无可厚非,因为后期要进行升级、维护与运营。但硬件方面的功能 ,厂商对其订阅收费就有种“耍流氓”的感觉了,毕竟像这些座椅加热,座椅通风以及方向盘加热等功能在出厂之后就已经安装在了车上,厂商所提供的订阅服务无非就是在这个功能上加了个“开关”,付费了就给你打开,反之亦然。
对于这些需要付费解锁的硬件功能,笔者还产生了一种疑问,那就是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的费用中是否包括这些硬件功能的成本费用呢?如果包括,那为何在后期使用中还需要付费解锁?若是没有包括,那所有的车主都不开通这项功能的时候,厂商所卖的每辆车都会处于亏本的状态,这两种情况好像都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但除此之外,似乎并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了。同时厂商在发布每款车型时,都会按照不同的配置而进行区分,但当加入了这种订阅付费的方式之后,配置的区分不仅尴尬,而且也是对用户购买的一种负担。
企业存在的根本就是就是要赚取利润,实现盈利。因此出现其他的销售方式不难理解。付费订阅可以有,但并不能越界。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损伤到的就是用户与消费者。而这条界线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的明细,并严格执行与监督。水与舟的道理在用户与企业间同样适用,若是只会一味的“割韭菜”,那么它这艘船最终将会被大水所吞没、堙灭。
写在最后
虽然大多数人都喜欢便宜和免费,但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互联网企业对于这个道理应用得最为深刻,于是他们先用免费的特点吸引到了用户,让用户养成了使用他们产品的习惯。接着企业们先用较低的价格让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之后再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提价、修改协议,加大对你“薅羊毛”的力度。须知,人的习惯容易养成,但改变就很难了。而这个方式,现如今的车企们也在应用着。
保健公司免费赠送鸡蛋,美容机构免费保养按摩,运营商们免费提供手机。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薅羊毛”的机会,但最终他们都会在你这里赚取到更多的利益,所以别总想着薅羊毛,也许你就是那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