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起人》
项目发起人通常负责项目商业论证文件的制定和维护,他们具有一定的职权,能为项目获取资金并提供资源。同时项目章程由发起人发布的,正式批准项目成立,并授权项目经理使用组织资源开展项目活动的。
2、《项目商业论证》
指文档化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用来对尚缺乏充分定义的所选方案的收益进行有效性论证,是启动后续项目管理活动的依据。
★ 商业论证列出了项目启动的目标和理由。它有助于在项目结束时根据项目目标衡量项目是否成功。
★商业论证是一种项目商业文件,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使用。在项目启动之前通过商业论证,可能会做出继续/终止项目的决策。
★需求评估通常是在商业论证之前进行,包括了解业务目的和目标、问题及机会,并提出处理建议。需求评估结果可能会在商业论证文件中进行总结
3、《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 是对与项目相关的治理过程进行标准化,并促进资源、方法论、工具和技术共享的一个组织结构。PMO 的职责范围可大可小,从提供项目管理支持服务,到直接管理一个或多个项目。
PMO 有几种不同类型,它们对项目的控制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例如: ①支持型。支持型 PMO 担当顾问的角色,向项目提供 模板、最佳实践、培训,以及来自其他项目的信息和经验教训。这种类型的 PMO 其实就是一个项目资源库,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很低。
②控制型。控制型 PMO 不仅给项目提供支持,而且通过各种手段要求项目服从,这种类型的 PMO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属于中等。服从可能包括: ▲采用项目管理框架或方法论; ▲使用特定的模板、格式和工具; ▲服从治理。
③指令型。指令型 PMO 直接管理和控制项目。项目经理由 PMO 指定并向其报告。这种类型的 PMO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很高。
4、《组织过程资产》
组织过程资产是执行组织所特有并使用的计划、过程、政策、程序和知识库,会影响对具体项目的管理。
★组织过程资产可分成以下两大类:①过程、政策和程序;②组织知识库。
★第一类资产的更新通常不是项目工作的一部分,而是由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 或项目以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完成。更新工作仅须遵循与过程、政策和程序更新相关的组织政策。
★第二类资产是在整个项目期间结合项目信息而更新的。例如,整个项目期间会持续更新与财务绩效、经验教训、绩效指标和问题以及缺陷相关的信息
5、《组织结构类型》
组织需要权衡两个关键变量之后才可确定合适的组织结构类型。这两个变量指可以采用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针对特定组织如何优化组织结构类型的方式。不存在一种结构类型适用于任何特定组织。因要考虑各种可变因素,特定组织的最终结构是独特的。
6、《事业环境因素》
事业环境因素(EEFs)是指项目团队不能控制的,将对项目产生影响、限制或指令作用的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内部和(或)外部。
★事业环境因素是很多项目管理过程,尤其是大多数规划过程的输入。这些因素可能会提高或限制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并可能对项目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从性质或类型上讲,事业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开展项目,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事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第2.2.1 节和2.2.2 节所描述的因素
7、《项目经理权力类型》
权力可能体现个人或组织的特征。人们对领导者的认知通常是因为权力;因此,项目经理应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借助人际关系可以让项目相关事项得到落实。
★行使权力的方式有很多,项目经理可自行决定。由于权力的性质以及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权力及其运用变得非常复杂。
★在权力方面,顶尖的项目经理积极主动且目的明确。这些项目经理会在组织政策、协议和程序许可的范围内主动寻求所需的权力和职权,而不是坐等组织授权。
8、《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是由项目启动者或发起人发布的,正式批准项目成立,并授权项目经理使用组织资源开展项目活动的文件。它记录了关于项目和项目预期交付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高层级信息。
★项目章程确保相关方在总体上就主要可交付成果、里程碑以及每个项目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达成共识。
9、《引导技术》
引导是指有效引导团队活动成功以达成决定、解决方案或结论的能力。引导者确保参与者有效参与,互相理解,考虑所有意见,按既定决策流程全力支持得到的结论或结果,以及所达成的行动计划和协议在之后得到合理执行。
10《专家判断》
专家判断是指基于某应用领域、知识领域、学科和行业等的专业知识而做出的,关于当前活动的合理判断,这些专业知识可来自具有专业学历、知识、技能、经验或培训经历的任何小组或个人
★本过程应该就以下主题,考虑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个人或小组的意见:
▲组织战略;
▲效益管理;
▲关于项目所在的行业以及项目关注的领域的技术知识;
▲持续时间和预算的估算;
▲风险识别
11《事业环境因素》
事业环境因素(EEFs)是指项目团队不能控制的,将对项目产生影响、限制或指令作用的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内部和(或)外部。
★事业环境因素是很多项目管理过程,尤其是大多数规划过程的输入。这些因素可能会提高或限制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并可能对项目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从性质或类型上讲,事业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开展项目,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事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第2.2.1 节和2.2.2 节所描述的因素
12、《项目经理权力类型》
权力可能体现个人或组织的特征。人们对领导者的认知通常是因为权力;因此,项目经理应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借助人际关系可以让项目相关事项得到落实。
★行使权力的方式有很多,项目经理可自行决定。由于权力的性质以及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权力及其运用变得非常复杂。
★在权力方面,顶尖的项目经理积极主动且目的明确。这些项目经理会在组织政策、协议和程序许可的范围内主动寻求所需的权力和职权,而不是坐等组织授权。
13、《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是由项目启动者或发起人发布的,正式批准项目成立,并授权项目经理使用组织资源开展项目活动的文件。它记录了关于项目和项目预期交付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高层级信息。
★项目章程确保相关方在总体上就主要可交付成果、里程碑以及每个项目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达成共识。
14、《引导技术》
引导是指有效引导团队活动成功以达成决定、解决方案或结论的能力。引导者确保参与者有效参与,互相理解,考虑所有意见,按既定决策流程全力支持得到的结论或结果,以及所达成的行动计划和协议在之后得到合理执行。
15、《专家判断》
专家判断是指基于某应用领域、知识领域、学科和行业等的专业知识而做出的,关于当前活动的合理判断,这些专业知识可来自具有专业学历、知识、技能、经验或培训经历的任何小组或个人
★本过程应该就以下主题,考虑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个人或小组的意见:
▲组织战略;
▲效益管理;
▲关于项目所在的行业以及项目关注的领域的技术知识;
▲持续时间和预算的估算;
▲风险识别
16、《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用来产生和收集对项目需求与产品需求的多种创意的技术。本技术用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创意,适用于团队环境,需要引导者进行引导。
★头脑风暴由两个部分构成:创意产生和创意分析。制定项目章程时可通过头脑风暴向相关方、主题专家和团队成员收集数据、解决方案或创意。
17、《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领导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并实施已批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对项目工作和可交付成果开展综合管理,以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包括执行计划的项目活动,以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并达成既定目标。
18、《问题日志》
问题日志是一种记录和跟进所有问题的项目文件,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有效跟进和管理问题,确保它们得到调查和解决。所需记录和跟进的内容可能包括:
▲ 问题类型;
▲问题提出者和提出时间;
▲问题描述;
▲问题优先级;
▲由谁负责解决问题;
▲目标解决日期;
▲问题状态;
▲最终解决情况。
★在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这一子过程中,问题日志被首次创建,尽管在项目期间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问题。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应该随同监控活动更新问题日志。
19、《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PMIS 提供信息技术IT) 软件工具,例如进度计划软件工具、工作授权系统、配置管理系统、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以及进入其他在线自动化系统(如公司知识库)的界面。
★自动收集和报告关键绩效指标(KPI)可以是本系统的一项功能。
20、《变更请求》
变更请求是关于修改任何文件、可交付成果或基准的正式提议
★如果在开展项目工作时发现问题,就可提出变更请求。任何项目相关方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应该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和处理。
★变更请求源自项目内部或外部,是可选或由法律(合同)强制的。可能包括: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缺陷补救;更新。
21、《工作绩效数据》
工作绩效数据是在执行项目工作的过程中,从每个正在执行的活动中收集到的原始观察结果和测量值。
★数据通常是最低层次的细节,将交由其他过程从中提炼出信息。在工作执行过程中收集数据,再交由控制过程做进一步分析。
★例如,工作绩效数据包括已完成的工作、关键绩效指标KPI)等。
22、《工作绩效报告》
工作绩效信息可以用实体或电子形式加以合并、记录和分发。基于工作绩效信息,以实体或电子形式编制工作绩效报告,以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或引起关注。根据项目沟通管理计划,通过沟通过程向项目相关方发送工作绩效报告。
★工作绩效报告的示例包括状态报告和进展报告。
★可以包含挣值图表和信息、趋势线和预测、储备燃尽图、缺陷直方图、合同绩效信息和风险情况概述。可以表现为有助于引起关注、制定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仪表指示图、热点报告、信号灯图或其他形式。
23、《偏差分析》
偏差分析审查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异(或偏差),可涉及持续时间估算、成本估算、资源使用、资源费率、技术绩效和其他测量指标。
★可以在每个知识领域,针对特定变量,开展偏差分析在监控项目工作过程中,通过偏差分析对成本、时间、技术和资源偏差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项目的总体偏差情况。这样就便于采取合适的预防或纠正措施。
24、《变更控制流程》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是审查所有变更请求、批准变更,管理对可交付成果、项目文件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并对变更处理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贯穿项目始终,项目经理对此承担最终责任。变更请求可能影响项目范围、产品范围以及任一项目管理计划组件或任一项目文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任何时间,参与项目的任何相关方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
★变更控制的实施程度,取决于项目所在应用领域、项目复杂程度、合同要求,以及项目所处的背景与环境。
25、《变更控制委员会》
CCB 是一个正式组成的团体,负责审查、评价、批准、推迟或否决项目变更,以及记录和传达变更处理决定。
★变更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查变更请求,并做出批准、否决或推迟的决定。大部分变更会对时间、成本、资源或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评估变更的影响也是会议的基本工作。
★CCB 也可以审查配置管理活动。应该明确规定变更控制委员会的角色和职责,并经相关方一致同意后,记录在变更管理计划中。CCB 的决定都应记录在案,并向相关方传达,以便其知晓并采取后续行动。
26、《变更日志》
变更日志用于记录项目期间发生的变更,它包含了整个项目或阶段期间的所有变更请求的状态。同时它也用于向受影响的相关方传达变更,以及变更请求的批准、推迟和否决情况。
★变更通常与具体相关方相关联,因为相关方可能是:变更请求的提出者,变更请求的审批者,或受变更实施影响者。
27、《批准的变更请求》
由项目经理、CCB 或指定的团队成员,根据变更管理计划处理变更请求,做出批准、推迟或否决的决定。
★批准的变更请求应通过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过程加以实施。对于推迟或否决的变更请求,应通知提出变更请求的个人或小组,以项目文件更新的形式,在变更日志中记录所有变更请求的处理情况。
28、《收尾流程》
在结束项目时,项目经理需要回顾项目管理计划,确保所有项目工作都已完成以及项目目标均已实现。
★项目或阶段行政收尾所需的必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为达到阶段或项目的完工或退出标准所必须的行动和活动;为关闭项目合同协议或项目阶段合同协议所必须开展的活动等。
★如果项目在完工前就提前终止,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还需要制定程序,来调查和记录提前终止的原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项目经理应该引导所有合适的相关方参与本过程。
29、《原型法》
原型法是指在实际制造预期产品之前,先造出该产品的模型,并据此征求对需求的早期反馈。
★因为原型是有形的实物,它使得相关方可以体验最终产品的模型,而不是仅限于讨论抽象的需求描述
★原型法支持渐进明细的理念,需要经历从模型创建、用户体验、反馈收集到原型修改的反复循环过程。在经过足够的反馈循环之后,就可以通过原型获得足够的需求信息,从而进入设计或制造阶段。
★故事板是一种原型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图像或图示来展示顺序或导航路径。
30、《名义小组》
名义小组技术是用于促进头脑风暴的一种技术,通过投票排列最有用的创意,以便进一步开展头脑风暴或优先排序。
★名义小组技术是一种结构化的头脑风暴形式,由四个步骤组成。
31、《访谈(5.2.2.2)》
访谈是通过与相关方直接交谈,来获取信息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
★访谈的典型做法是向被访者提出预设和即兴的问题,并记录他们的回答,经常是一个访谈者和一个被访者之间的“一对一”谈话,但也可以包括多个访谈者和/或多个被访者。
★访谈有经验的项目参与者、发起人和其他高管,以及主题专家,有助于识别和定义所需产品可交付成果的特征和功能。访谈也可用于获取机密信息。
32、《焦点小组会议》
焦点小组是召集预定的相关方和主题专家,了解他们对所讨论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期望和态度。由一位受过训练的主持人引导大家进行互动式讨论。焦点小组往往比“一对一”的访谈更热烈。
33、《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跟踪矩阵是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使用需求跟踪矩阵,把每个需求与业务目标或项目目标联系起来,有助于确保每个需求都具有商业价值。
★需求跟踪矩阵提供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需求的一种方法,有助于确保需求文件中被批准的每项需求在项目结束的时候都能交付。最后,需求跟踪矩阵还为管理产品范围变更提供了框架。
34、《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且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需求是指根据特定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产品、服务或成果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能力。它包括发起人、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已量化且书面记录的需要和期望。应该足够详细地探明、分析和记录这些需求,将其包含在范围基准中,并在项目执行开始后对其进行测量。需求将成为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基础,也将成为成本、进度、质量和采购规划的基础。
35、《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
★它记录了整个范围,包括项目和产品范围;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还代表项目相关方之间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为便于管理相关方的期望,项目范围说明书可明确指出哪些工作不属于本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说明书使项目团队能进行更详细的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指导项目团队的工作,并为评价变更请求或额外工作是否超过项目边界提供基准。
★项目范围说明书描述要做和不要做的工作的详细程度,决定着项目管理团队控制整个项目范围的有效程度。
★虽然项目章程和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它们的详细程度完全不同。项目章程包含高层级的信息,而项目范围说明书则是对范围组成部分的详细描述,这些组成部分需要在项目过程中渐进明细。
36、《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是项目产出的,且被项目客户或发起人确认为满足既定验收标准的产品、结果或能力。
★符合验收标准的可交付成果应该由客户或发起人正式签字批准。应该从客户或发起人那里获得正式文件,证明相关方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正式验收。这些文件将提交给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
37、《WBS(5.4)》
WBS 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
★WBS 组织并定义了项目的总范围,代表着经批准的当前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作。
★WBS 最低层的组成部分称为工作包,其中包括计划的工作。工作包对相关活动进行归类,以便对工作安排进度、进行估算、开展监督与控制。在“工作分解结构”这个词语中,“工作”是指作为活动结果的工作产品或可交付成果,而不是活动本身。
38、《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由客户或发起人审查从控制质量过程输出的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这些可交付成果已经圆满完成并通过正式验收。本过程对可交付成果的确认和最终验收,需要依据:从项目范围管理知识领域的各规划过程获得的输出(如需求文件或范围基准),以及从其他知识领域的各执行过程获得的工作绩效数据。
39、《储备分析》
储备分析是一种分析技术,用来明确项目管理计划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项目的工期、预算、成本估算或资金需求设定储备。这一分析技术在进度、成本、风险领域都有使用,用法如下,具体请翻书巩固:
★(1)进度:储备分析用于确定项目所需的应急储备量和管理储备。在进行持续时间估算时,需考虑应急储备(有时称为“进度储备”),以应对进度方面的不确定性。
★(2)成本:为应对成本的不确定性,成本估算中可以包括应急储备(有时称为“应急费用”)。应急储备是包含在成本基准内的一部分预算,用来应对已识别的风险;应急储备还通常是预算的一部分,用来应对那些会影响项目的“已知— 未知”风险。
★(3)风险:在整个项目执行期间,可能发生某些单个项目风险,对预算和进度应急储备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储备分析是指在项目的任一时点比较剩余应急储备与剩余风险量,从而确定剩余储备是否仍然合理。可以用各种图形(如燃尽图)来显示应急储备的消耗情况。
40、《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法用于在进度模型中估算项目最短工期,确定逻辑网络路径的进度灵活性大小。这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在不考虑任何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沿进度网络路径使用顺推与逆推法,计算出所有活动的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最晚开始和最晚法完成日期。
★关键路径是项目中时间最长的活动顺序,决定着可能的项目最短工期。最长路径的总浮动时间最少,通常为零。
★在任一网络路径上,进度活动可以从最早开始日期推迟或拖延的时间,而不至于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制约因素,就是总浮动时间或进度灵活性。
41、《控制进度》
控制进度是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进度和管理进度基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进度基准的维护,且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要更新进度模型,就需要了解迄今为止的实际绩效。进度基准的任何变更都必须经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审批。
42、《紧前关系绘图法》
紧前关系绘图法(PDM)是创建进度模型的一种技术,用节点表示活动,用一种或多种逻辑关系连接活动,以显示活动的实施顺序。
★PDM 包括四种依赖关系或逻辑关系。紧前活动是在进度计划的逻辑路径中,排在非开始活动前面的活动。紧后活动是在进度计划的逻辑路径中,排在某个活动后面的活动。
★这些关系的定义如下:
①完成到开始(FS)。只有紧前活动完成,紧后活动才能开始的逻辑关系。
②完成到完成(FF)。只有紧前活动完成,紧后活动才能完成的逻辑关系。
③开始到开始(SS)。只有紧前活动开始,紧后活动才能开始的逻辑关系。
④开始到完成(SF)。只有紧前活动开始,紧后活动才能完成的逻辑关系。
43、《进度网络分析》
进度网络分析是识别项目活动未完部分的最早和最晚开始日期,以及最早和最晚完成日期的一种技术。它采用了其他几种技术,例如关键路径法、资源优化技术和建模。
★进度网络分析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创建出可行的进度模型。
44、《类比估算》
类比估算是一种使用相似活动或项目的历史数据,来估算当前活动或项目的持续时间或成本的技术。
★类比估算以过去类似项目的参数值(如持续时间、预算、规模、重量和复杂性等)为基础,来估算未来项目的同类参数或指标。
★在估算持续时间时,类比估算技术以过去类似项目的实际持续时间为依据,来估算当前项目的持续时间。这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方法,有时需要根据项目复杂性方面的已知差异进行调整,在项目详细信息不足时,就经常使用类比估算来估算项目持续时间。
★相对于其他估算技术,类比估算通常成本较低、耗时较少,但准确性也较低。
45、《三点估算》
★使用三点估算有助于界定活动持续时间的近似区间:
▲最可能时间tM)。基于最可能获得的资源、最可能取得的资源生产率、对资源可用时间的现实预计、资源对其他参与者的可能依赖关系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干扰等,所估算的活动持续时间。
▲最乐观时间tO)。基于活动的最好情况所估算的活动持续时间。
▲最悲观时间tP)。基于活动的最差情况所估算的持续时间。
★基于持续时间在三种估算值区间内的假定分布情况,可计算期望持续时间tE。一个常用公式为三角分布:tE = tO + tM + tP) / 3。
★历史数据不充分或使用判断数据时,使用三角分布,基于三点的假定分布估算出期望持续时间,并说明期望持续时间的不确定区间。
❤46、《资源平衡》
为了在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取得平衡,根据资源制约因素对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进行调整的一种技术。
★如果共享资源或关键资源只在特定时间可用,数量有限,或被过度分配,如一个资源在同一时段内被分配至两个或多个活动(见图6-17),就需要进行资源平衡。
★也可以为保持资源使用量处于均衡水平而进行资源平衡。
★资源平衡往往导致关键路径改变。而可以用浮动时间平衡资源。因此,在项目进度计划期间,关键路径可能发生变化。
47、《资源平滑》
对进度模型中的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使项目资源需求不超过预定的资源限制的一种技术。
★相对于资源平衡而言,资源平滑不会改变项目关键路径,完工日期也不会延迟。也就是说,活动只在其自由和总浮动时间内延迟,但资源平滑技术可能无法实现所有资源的优化。
48、《定义活动的数据流向图》
49、《挣值分析(7.4.2.2)》
挣值分析将实际进度和成本绩效与绩效测量基准进行比较。EVM把范围基准、成本基准和进度基准整合起来,形成绩效测量基准。
★它针对每个工作包和控制账户,计算并监测以下三个关键指标:计划价值(PV)、挣值(EV)、实际成本(AC)
★① 基本指标:
▲EVBCWP):实现价值,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
▲PVBCWS):计划价值,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
▲ACACWP):实际费用
▲BAC:完工预算,项目总的估算费用
▲BDAC:基准完工工期
★②差异分析:
▲CV:费用偏差CV=EV-AC
▲SV:进度偏差SV=EV-PV
★③ 绩效分析:
▲CPI:费用绩效指数CPI = EV/AC
▲SPI:进度绩效指数SPI = EV/PV
★④ 估算EV 的方法:自下而上的统计法
公式估算法:
▲50/50 法则开始计50%,结束计50% 保守,PMP 认证最常用).
▲20/80 法则开始计20%,结束计80% 更加保守).
▲0/100 法则开始计0%,结束计100% 最保守的).
★⑤ EVT 绩效指数的解读:
50、《PDCA(引言)》
由休哈特提出并经戴明完善的“计划— 实施— 检查— 行动PDCA)”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
51、《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即:为预防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要求而进行的投资,为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而产生的成本,以及因产品或服务未达到要求而带来的损失。
★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成本COQ) 包含以下一种或多种成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失败成本(内部/外部)
★最优COQ 能够在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之间找到恰当的投资平衡点,以规避失败成本。有关模型表明,最优项目质量成本,指在投资额外的预防/评估成本时,既无益处又不具备成本效益。
52、《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用来估算备选方案优势和劣势的财务分析工具,以确定可以创造最佳效益的备选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可帮助项目经理确定规划的质量活动是否有效利用了成本。
★达到质量要求的主要效益包括减少返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相关方满意度及提升赢利能力。
★对每个质量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就是要比较其可能成本与预期效益。
53、《标杆对照》
标杆对照是将实际或计划的项目实践或项目的质量标准与可比项目的实践进行比较,以便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作为标杆的项目可以来自执行组织内部或外部,或者来自同一应用领域或其他应用领域。标杆对照也允许用不同应用领域或行业的项目做类比。
54、《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如何实施适用的政策、程序和指南以实现质量目标。它描述了项目管理团队为实现一系列项目质量目标所需的活动和资源。
★质量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其风格与详细程度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要。
★应该在项目早期就对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评审,以确保决策是基于准确信息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加关注项目的价值定位,降低因返工而造成的成本超支金额和进度延误次数。
55、《散点图》
散点图是一种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它能够展示两支轴的关系,一支轴表示过程、环境或活动的任何要素,另一支轴表示质量缺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