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4 日,一只来自四千年前埃及古墓的“鸟儿”被成功放飞。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的研究者通过 3D 打印等技术将埃及古博物馆内的木鸟模型复原,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和风洞实验,确证该模型并非单纯外形似鸟,而是一架可以上天的飞机。
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自 1989 年人们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古墓中发现这一模型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应认定其为飞机模型,而不是普通的木鸟摆件。
“因为该模型有鸟类没有的垂尾,且垂尾上有明显的平尾脱落痕迹。”沈海军表示,补上平尾,该模型就是一架小小的滑翔机,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 CAD 建模和 3D 打印复原出1:1 的模型,再按照原始图纸制作出 1.5:1 的版本,对其气动特性进行计算和吹风测试,并展开弹射滑翔试验。结果表明,这只“鸟儿”的升阻比可达 2.5,气动性能、稳定性和滑翔性能出色。
最终,团队用切片法设计出该模型的骨架等内部结构,用轻木材料制作部件,完成了 10:1 的放大版模型。该模型翼展 1.4 米,配有双叶木制螺旋桨,由锂电池组供电、手动遥控操作。5 月 4 日上午,放大版木鸟模型完成了首次试飞验证。
沈海军表示,“现代飞机设计受鸟的启发非常多。四千年前的木鸟模型可以认为是飞机的最早雏形,因为它和现代飞机外形上非常相似,符合飞机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复原工作,我们可以追溯人类飞行器的起源,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文明”。
试飞现场
古埃及木鸟模型
模型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