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家、作者画廊艺术家马晟哲:数字藏品只是工具,不算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出品 | 网易科技《态℃》栏目组

作者 | 噗少侠

2022年3月3日,网易科技频道年度策划“2022,请回答”大咖线上对话栏目第五期《2022,该不该为数字藏品买单?》正式开启。视频号直播现场,洛可可创始人、潮宇宙艺术家贾伟,网易区块链事业部总经理顾费勇、红洞科技创始人兼CEO张贝龙,加密艺术家、作者画廊艺术家马晟哲四位大咖先后登场。咖菲科技创始人石岚、网易科技主编宁琦同步连麦主持。

直播现场,谈及当下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状况,马晟哲认为当下数字藏品市场虽然因数字藏品发行方众多、大批量藏品发行导致存在藏品价值不高的问题,也有流通环节受限、人群活跃度不够的客观因素存在,但数字藏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期才刚刚开始。其中,诸如在年轻化群体中日渐兴起的艺术创作者与知名IP联名发行数字藏品等跨界活动,对企业品牌赋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直播中,就当下数字藏品品类繁多、发行方层出不穷,导致数字藏品的价值评价体系纷繁复杂,人们在挑选数字藏品时难以准确把握等话题。马晟哲指出,数字藏品价值衡量的众多标准中,人们应该聚焦藏品的可持续性、稀缺性、生命性。一件真正有价值的数字藏品应该具有数字元生的属性,同时,藏品是否有公众共识与认可价值,藏品是不是明星IP,发行方是否具有成熟的团队运作,以及作品本身的内容是不是具有当代性和艺术性,同样是衡量一件藏品的价值标准所在。

马晟哲强调,面对火热的数字藏品市场,人们应该具有理性看待,找准自己的核心需求,才能最更好地平衡数字藏品的投资价值和艺术价值。谈及对于数字藏品与传统艺术的关系,马晟哲认为两者并行不悖。未来,确权的进一步确立与流通环节的逐步完善,数字藏品也将带给艺术相关行业更多想象空间与操作可能。

以下为网易科技《2022请回答》第五期《2022,该不该为数字藏品买单?》直播连麦马晟哲对话部分内容:

石岚:过去几年,不管是敦煌美术院、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推出了很多文博类的数字藏品。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是现在已经有接近二十家博物馆都开始发行数字藏品,大有“百花齐放”的态势。想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前我国艺术类数字藏品整体发展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马晟哲:我觉得整体市场发展才刚刚开始。您刚才讲到有博物馆,包括一些非遗一些IP做的NFT,现在一些各大互联网平台已经开始发行。他们初步的发行基数都比较大,一般都是几百份,还有就是以一万份为主,这样的话收藏的门槛也很低。现在数字收藏价格大概在19块9或者29块9。但是发现很多平台,可能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原因,他没有二级流通的板块,无法买卖,就削弱了他的金融属性,某种程度会导致活跃度会低。现在还有很多品牌方有一些主要客群,比如说年轻人的品牌方跟一些艺术IP的创作者一起联名去发行NFT为品牌赋能。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营销的点。第一是品牌得到了一些艺术上面的一些IP的赋能,第二是作为艺术家,他通过品牌的既有渠道,然后进行个人的IP或者创作语言IP的一些推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此外,目前国内新兴涌现出小的平台,他们可能没有像阿里、腾讯,包括网易这么大的背书,但是他下面因为有二级交易的板块,所以就是很多年轻的,包括像我们很多年轻的艺术家会加入到这种平台里,然后他的活跃度会很高。所以说我觉得下一步可能像大的平台,如果说开放这种二级买卖渠道,活跃度也会上来。

宁琦:有一网友在问,现在的数字藏品真的都有艺术价值吗?这么多数字藏品,评价体系会不会更加复杂?什么样的才能算是一件好的、有价值的藏品呢?

马晟哲:我觉得它可以分好几个板块来讲。第一是,因为介入NFT发行的门槛特别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看来有互联网就可以介入NFT,就是万物皆可NFT。之前是,因为现在全国最大的NFT平台open
c他们最近也改了规则,然后就没有。这样的话,相当于大家去铸造NFT的成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就会有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NFT涌入。目前最主流的是会涉及一个某款形象,然后通过软件的生成,然后换道具,某个小熊它的帽子不停地变化,服饰不停变化,可能通过一个软件或者是某个挂件,分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万个。此时,我觉得作为想收藏这类作品的藏家,还是要去审视他的可持续性跟生命性,就是这一类的作品能持续多久,这是其一。不过,这一类的作品,刚才我听到大家讲到“无聊猿”这样的作品,因为他不是个人行为,第一个他有个团队在运作,这是其一。其二是他有明星效应,有很多全球或者是国内很知名一些明星拿它做头像,包括在二级市场它拍到了很高价格,像这样的作品是因为它得到了一个广大的收藏体系的认知,所以这个是OK的。还有,像我们作为一直从事数字与创作的创作者来而言,我是觉得大家更应该关注这个创作者本身的创作脉络:第一,他是不是一个元生的数字艺术家,还有就是他作品本身的内容是不是具有当代性跟艺术性,在这一块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石岚:您是艺术家,自己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会怎么来评价一幅作品,一幅数字藏品的艺术价值呢?从哪些维度?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可操作性的指引?

马晟哲:第一是他的稀缺度,这个稀缺度并不是指说这个作品,比如说我发行的数量、设置了单板,就是一版还是一万版,而是内容稀缺度。就是这个创作者他的内容跟传统的或者说我们在链上看到的其他的作品不太一样,这种不一样是创作者他可能为这个内容进行了很多思考,又赋予了他很多内容在里头,在这方面需要进行一个考量。

宁琦:您觉得原创性、稀缺性、可持续性这种生命性会影响对这个数字藏品的判断。但是刚刚很多网友在问,他们说可能现在对于数字藏品这种热爱,不一定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他们可能是为了一个投资,或者是投机,您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数字藏品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马晟哲:我还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其实很多收藏艺术作品,包括数字藏品,其实对它未来的升值跟溢价是有期许的。这种期许比如说媒体的曝光,包括市场的高的转手率,给大家提供了这种想像空间。比如说今天花100块买了一个数字藏品,他可能通过后续传播,他可以达到1万块或者更高。其实第一,在我不转手卖它的情况下,对我之前的个人判断是种认可,是种满足感。第二,很多年轻人对于数字感知会更加强烈,所以说在后来他的数字收藏肯定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石岚:我们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比如说90后、95后、00后Z时代的人来说,其实数字藏品或者是NFT是他们一种价值存储的方式,以前我们把钱去买实物的艺术品,我们买其他的那些资产、房产。但是对未来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一种数字资产,数字藏品就是他们存储价值的方式?

马晟哲:这个我认同,因为现在尤其是像90后、95后或者说00后,这些孩子是在屏幕下长大的,他们对于数字的感知,跟我这个年龄段不太一样,他们对数字感知力更强。数字资产在他们这块对于价值认同会很容易,大家对于数字资产的认同度会很高。所以说我觉得在个人喜好,包括能力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持有数字资产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宁琦:刚才您听到年龄的时候,评论里面有很多人说,其实现在可能90后到00后的用户会比较多一点,我不知道这个比例您是否认同。此外,如果是对于收藏来说,您觉得如何平衡好数字藏品的投资价值和艺术价值?

马晟哲:我是觉得投资价值这块还是建议去理性看待。比如说在市场上认知度比较高的作品,有庞大的藏家群体,有大量的明星购入作为头像来使用,并且在二级市场有高的转手率,价格、市场很稳健的情况下,再加上个人喜欢的前提,在合理价格区间内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不建议跟风。一旦有什么东西出来,大家蜂拥而入,但是有可能瞬间会发现这个作品是你个人不喜欢的,你想把它配设为一个数字藏品,但是它没法变现,这是一个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作品的创作者,他是不是一个实业的数字艺术家,并且他的作品背后的逻辑还有它的生命力。

石岚: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去年12月15日,光是在以太坊上NFT的购买就超过400亿美元。如果把其他的这些区块链加上去,这个数字肯定是更加大的。而相比之下,根据瑞银和巴塞尔艺术展的统计,在2020年全球艺术市场的价值是500亿美金,这两个值其实已经非常接近,甚至有可能已经超过了。您觉得NFT区块链技术跟数字艺术传统绘画的关系是什么?数字藏品的市场迅速发展,是会帮助到传统艺术市场的发展,还是会挤压它的发展空间呢?

马晟哲:我认为两者是一种并行关系,没有冲突。因为现在市场上除了极少数的NFT作品,其实普遍意义上的NFT在流通价格上还是远低于传统的艺术品,这是其一。其二,现在其实更多的是两者的结合比较高。传统的收藏证书现在通过数字NFT的方式来做,这样对于传统固化证书的确权,包括不可修改性,就会比对于作品的专有、确权这块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现在很多传统的艺术家,开始通过电子设备,包括数码技术来进行一个二次创作。我觉得大家都在尝试介入或者是尝试新鲜事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而且它不会挤压传统市场。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刺激这个传统市场的良好发展。因为有个最简单的问题,感官上的体验跟数字感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说更多的年轻一代对数字感知会比我们强烈,但是就像书本一样,电子本在短期之内,或者说永久都没法代替纸质书,感知不一样。

宁琦:数字藏品它既然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它跟之前我们传统的这些艺术可能还是有些不太一样,它算不算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马晟哲:我觉得不是,它可能只是一个技术层面。之前也有数码照片,包括影像作品,它也是通过电子文件来呈现。只是NFT将这个作品后,更利于交易,包括大家收藏起来会更方便,确保它的唯一性。而且现在最多的还是以图片为主,声音、动画、视频、文字都可以转成NFT,内容上可能更亲和性的东西比较多。现在介入NFT创作的艺术家群体,我觉得现在还是比较少的。创作水准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NFT市场的完善之后,会有越来越多高水准的团队跟艺术群体结合起来。我觉得现在很多,包括我自己和认识的一些从业很多年的数字艺术创作者,他们很多人可能都是已经在铸造NFT了,但是没有介入到市场方面,大家也在期待市场的完善,因为国外现在有比较完备的市场。但是国内这块暂时还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备的市场氛围。

宁琦:其实您刚刚谈到艺术形式本质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在立意,在其他的一些形式上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

马晟哲:我觉得数字作品,数字行为,数字感知,大家很多艺术创作者是把电脑或者是数字的工具和设备代替了油画棒或者是油画笔跟刮刀等等,工具本身进行了一个替代,但是在创作立意跟创作内容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我觉得是更方便,因为一些数字程序,包括电子设备,他可能会更有效短期能达到艺术家的创作想法,它更有效。

石岚:现在数字藏品和数字艺术这么火热,我们是不是作为一个数字艺术家也活得更加滋润?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不管是创作者还是想成为艺术家的人要怎么样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数字艺术家?数字艺术家如果把作品创作出来,怎么样才能在市场上更好被藏家所接受,发行得更好?

马晟哲:我是觉得目前的NFT铸造本身,包括发行本身是没有门槛的,但并不是说创作本身没有门槛,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包括你的计算机技术,你可以把自己想表达的通过数字那种技术创作得以实现。也不排除很多一些艺术作品,比如说NFT实践,前段时间的印尼小哥,可以认为是一个物联网时代,基于NFT热度的一个很有趣的营销事件。但是后期你会发现一些特别性感的明星也开始做类似的事情,分分钟印尼小哥的热度就下来了。那时候我们大家就讨论了一下,印尼小哥他是一个NFT艺术家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

还有您刚讲如何更受藏家欢迎——我是觉得创作内容本身还是要有一定的认知群体才可以得到共鸣。因为很多艺术家,包括我们的路径,跟目前区块链上很多发行NFT的路径不太一样,因为有些NFT创作是基于卡通,或者潮流为主,像我刚才说的通过算法生成,换背景等等一下子生成1万个。它是很短短期非常流行,然后迭代,会有不同的形象出现。但是这类作品它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其实是需要通过时间的论证。而我更倾向于NFT它是作为一个技术手段,对于一个多年从事数字创作的人而言,他是一个特别有效的确权的凭证,交易凭证。为数字创作的意义提供了一个窗口。回归到创作本身而言,我们还是应该关注艺术家他的创作内容跟背景,就是作品的背后。

石岚:我想到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维基百科的编辑们在做一个投票,NFT艺术到底算不算艺术品?最后投票的结果,他们觉得不算,所以这样就可以所有在世NFT艺术家成交记录的前10名中给踢出去,否则可能最后那个榜单就留下全是NFT的作品。所以对于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数字艺术进,NFT的艺术品怎么界定,这中间的艺术价值、谁来评定,其实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我的一个感受,我觉得艺术不应该是在高高围墙之内,只是金字塔尖上的那些人来决定谁是艺术品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艺术创造力,这个是NFT技术很伟大的一个地方。因为他用技术确权的方式帮助每个人的创造力能够被确认,能够被追溯,从而将来有机会成为一种数字产能被交易,而艺术家的创作也能得到回报。

宁琦:有网友说,数字藏品未来的空间会不会受到限制?还有一位网友提问说,我们看到很多数字藏品一出来就被抢空,但会不会有滞销呢?

马晟哲:创作内容,包括视觉符号,视觉内容,大家容易理解,刚开始发起的价格都很低,一般都把初始发行价格会比较低。这时候大家入手其实对于这个作品的溢价空间是有限的。但是我还是觉得要理性看待。你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作品,这是其一。还有对作品的艺术性,包括他的内容要进行一个判断。并不是说它一发行瞬间没了,发行第二次的时候就一拥而入开始买。第一是不主观,第二是后期没办法变现,那会比较难受。

宁琦:咱们这个数字藏品未来的价值发展空间会受限吗?

马晟哲:我觉得不会。我觉得数字作品跟艺术作品是一样的,只是它的载体跟媒介发生了改变,它归根到底是艺术家的作品。如果这个作品本身是一个,付出了艺术家的精力,包括内容,包括他的个人情感,包括当代性的作品。在作品方面的成立,它的价值就等同于线下的作品,它是没有区别的。有可能某种程度上,我觉得随着NFT的发展,或者数字经济的发展,元宇宙的发展,数字作品这种升值可能性在某一天没准会大于线下物质性的作品,这都有可能性。

石岚:是的。因为我也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说元宇宙的世界会远远大于我们物理实物的世界,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有70多亿的人口,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元宇宙中,可以由10个,100个数字化身。在那个空间内,其实是给所有有创造力的人,特别是艺术家更多的空间。在现实这个世界中可能是很内卷的,因为土地资源只有那么多,很多实物的资源只有那么多,但在那个世界中唯一的局限就是你的想象力,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更能让我们每一个人专于自己自我实现的那个状态。

宁琦:其实您刚刚提到我们有很多传统的艺术家,已经投入到数字藏品,数字艺术这个当中。他们对于这种区块链加密平台,他们到底是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看法?比如说对于艺术类的藏品到底该怎么样去经营,怎么样才能去发挥它最大的艺术价值?

马晟哲:我觉得现在很多艺术家开始介入NFT,包括数字艺术这一块,它还是一个手段,数字创作延伸了自己的创作路径。您刚才讲这种运营方面,我觉得还是跟NFT在线上,是区块链的呈现,线下同样也很重要。线下的展示,包括线下跟一些品牌的互动,进行互联,将这种艺术创作的内容IP,通过线下的方式如何到一些品牌内容或者生活当中,线下跟线上两条腿走路,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记者:还有一位网友想问马晟哲一个问题,您能不能谈一谈联盟链的未来?

马晟哲:我觉得还是公链是王者。联盟链很重要,但是,你懂的。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