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里的痰是怎么形成的
痰的形成:
当气管、支气管和肺受到有害因素的刺激或致病菌感染而发生炎症时,呼吸道的黏膜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渗出增加,黏膜层的杯状细胞和黏膜下层的腺体增生肥大;
若黏液分泌过多,就加重了纤毛柱状上皮的负担,不利于黏液的排出,在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下,产生一些变性坏死组织细胞,潴留在支气管内,黏液和这些变性坏死的组织细胞就也构成了痰。
痰的含义:
气管、支气管的内壁都覆盖着一层黏膜,由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组成,在黏膜下层含较多的黏液腺和浆液腺,腺体导管开口于黏膜表面。正常情况下,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少量黏液覆盖在黏膜层表面,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可保持气管黏膜的湿润;
以便把吸入气管、支气管内的尘埃颗粒、细菌等黏附住,阻挡其进入肺组织深处,然后,再借助于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摆动,把它粗桐们排到气管上端的喉头部位,经口腔咯出,即为痰。
扩展资料:
痰是一种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物质。它的高液体含量是上皮对离子和水转运的结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的漏出或局部分泌细胞的产物。
痰的粘稠度:
1、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梁瞎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
2、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
3、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痰的影响:
1、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2、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
3、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腺体的岩渣坦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使腺体分泌增加,杯状细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经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入的干燥空气、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后亦分泌增加。
4、在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时,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的量显著增加,并且其粘稠度也大为增加,而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痰
感冒的痰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学所说的痰,多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而言。其中包括可咳吐而出的肺胃之痰,可以触见的痛病、痰核等外在之痰,停积于脏腑、经络、血脉之中的潜在之痰,人体内痰生成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时,便可能引起包括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症、奇异怪症在内的错综复杂的岩嫌病理变化,中医学将这些病变统称为疾病,因此,痰又是一种为害甚广的致病因素。中医痰病学术的发生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若能充分发掘、整理提高,将对中医药学术进步,对人类的疾病防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研究痰病发病,发展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的交汇点。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病因病机学的突破,不仅能够推动中医理论体系的全面发展,而且会促进从基础到临床整个中医学术的进步,痰病学术研究的根本意义即在于此。中医所说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疫疬、七情、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等。痰饮和瘀血,除具有病因属性外,同时又属于人体病理变化的产物,是与其它致病因素有别的一类特殊病因,这就增加了其所致病变的复性。从临床上看,由姿配痰饮所致的病变,较瘀血更为广泛。另一方面,由于在生理上津血同源,病情况下痰瘀往往互为因果而同病,出现更为复杂的病情。 从现可考的中医文献来看,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胸中痰结""留饮痰瘤"之类的记载,与其时代相近的《黄帝内经》中,对痰与肿瘤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如《灵枢·刺节真邪》中"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等记载,已揭示气滞津结痰凝可形成肿瘤。公元七世纪成书的《诸病源候论》中,对痰病的病因病机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如书中的"痰饮病诸候"云:"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或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诸痰。"可见,当时已认识到血瘀水停会形成痰,而且指出了痰病临床症候的复杂性。书中还着眼于外邪内痰相挟为患,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疾阻气机不利等方面,论述和总结了临床各科多种痰病症候的病因病机,为后世中医认识和研究痰病的病因病机开了先河。其后,历代医家对痰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不断深化。
从总体上说来,古今关于痰病的病因病机学研究,一方面着眼于研究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导致痰生成的各种原因、条件及其性质、致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根据五脏为中心的脏象学说,将因痰所致的各种病变同机体的全身状况联系起来,从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探讨痰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迄今为止,已普遍认识到,六淫之感,七情之郁,饮食劳倦,气血不畅,脏腑内伤,皆可导致痰的形成;痰在体内的存在达 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造成病理性的影响而发主痰病。痰由于具有流动不居,随气升降流行的特性,故内至脏腑经络,外至筋骨皮肉,泛滥横溢,无处不到,既可因病生痰,又可因痰生病,互为因果,为害甚广,从而发生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痰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 痰的存在阻碍经脉气血运行,影响气机升降出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且痰又最易蒙蔽神明。从历史上来说,中医学关于痰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地充实病因病机理论,促进临床医学进步;在现代中医临床上,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从中医学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对中医药学迫切需要的角度来说,痰病学术的现代研究,迹枣指还应该争取在病因病机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不仅要从继承的角度,加深、加快对中医痰病病因病机各家学说的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而且要针对与痰密切相关的重大疑难疾病、老年病等展开专门的病因病机学研 究,以取得对上述疾病本质的更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应加快对痰病病因病机现代多学科研究的步伐,分别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上,乃至更深的层次,探索揭示痰与痰病的本质。其研究结果,不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理论,将会取得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而且将对现代多种与痰密切相关的重大疑难疾病和临床常见病的防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给上述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2.研究痰病诊治,促进中医临床医学进步 痰病,不仅是病因病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命题。痰致病的广泛性、复杂性、严重性,决定了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决定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难度。但从另一意义上说,痰病病因病机研究的深入、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必然 带来中医临床医学的显著进步。 首先从痰的致病范围来看,可以说与临床各科疾病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医内科的咳嗽、风温肺热病、肺痈、肺痞、咯血、喘病、哮病、胃脘痛、痞病、噎隔、呕吐、泄泻、便秘、囊虫病、胸痹心痛、心悸、不寐、多梦、神昏、汗病、郁病、癫病、狂病、痫病、厥病、头风、眩晕、中风、颤病、痉病、痴呆、消渴、癃闭、阳痿、遗精、尪痹、痛风等;中医外科的岩(癌)、痰毒、流注、瘿痈、肉瘿、瘰疡、乳疬、乳癖、乳核、子痈、子痰、精癃、流痰、毒蛇咬伤等;中医妇科的月经病、带下病、妊娠恶阻、滑胎、不孕症等;中医儿科的感冒、咳嗽、哮喘、喘嗽、急慢惊风、痈病等;中医眼科的胞生痰核、风轮赤豆、绿风内障、视直如曲、暴盲、表盲、目偏视、鹊眼凝睛、聚星障、针眼、视歧等;中医耳鼻喉科的耳胀耳闭、久聋、耳眩晕、慢喉痹、急慢喉暗、梅核气等;中医皮肤科的鸡眼、脐肠、粉刺等;中医骨科的颈椎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骸骨软化症、头部内伤等,皆与痰直接相关。其它,还有许多从痰论治而取效的奇异怪症,古今文献中均有记载。其中,元·王硅著《泰定养生主论》。明·楼英著《医学纲目》、清·何梦瑶著《医碥》等文献中的奇异怪症最为典型,可以说"怪诞百般,不可癣述。"(《医碥·痰》)上述病变,分别属于人体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代谢、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等多系统和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中有许多属于现代公认的重大疑难疹病,如肿瘤、心脑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现代西方医学对这些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而从痰论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医对痰病的治疗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此以后。直到魏晋南北朝之前,基本上属于比较简单的经验疗法。如《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及《葛氏方》、《集验方》等早期 方书中,均有关于治疗谈癣、痰结、停痰等病症的药物和验方。这期间,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于结脑、脏结、胸痹、心痛从痰治疗的记载,但并未明言其属痰病。
隋唐时代的方书中,治疗痰病的方剂尚不多。到宋金元时代,中医学对痰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趋向深入,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元代的朱丹溪对临床各科杂病从痰论治.开阔了此以后医家论治痰病的视野和思路。同时氏的王硅论"痰生百病"、"痰生怪病",创制滚痰丸、 豁疾汤等,进一步促进了中医学对痰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明清时代,中医学对痰病的辨证论治全面深化和普及,在临床医学领域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近、现代以来,中医痰病学术仍普遍应用于临床,其主要进展表现在,对痰病在诊断学上的基本特征有若干新的认识;在许多病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新的治疗经验,发现了一些由痰所致的新的疾病现象;少数学者正在痰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进行新的尝试。目前在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等方面己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现代中医学术界,对痰病学术的内涵、科学意义、应用价值尚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客观的认识;中医历代治疗痰病的经验和辩证施治的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掘、整理、提高和有效运用。 笔者认为;中医痰病学术,是具有重要探索研究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学术室库,是中医药学治疗多种疾病的优势、特色之所在,在现代重大疑难疾病和抗衰老方面尤具特殊价值,中医药学术界应对此高度重视。当前,在临床研究方面,一方面对痰病学术要深入发掘、广泛运 用,探索和积累新的治疗经验;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对痰病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寻找有关辨证施治的新规律、新方法、新药物,并有重点地开展专方专病研究,其着眼点应放在,经古今临床实践证明,确实与痰有密切关系,从痰论治有一定优势且疗效肯定,属于常见、多发的重大疑难疾病及老年病方面,争取通过上述研究,对当代中医临床医学的总体发展水平有所促进。
3.研究痰病预防,提高中医养生防病水平 中医学的预防,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再从中医学的"痰"来看,是一定的因素和条件综合作用于人体之后形成的。痰从形成作到发病,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痰病的发生,有各方面的因素参与,包括机体脏腑、报导血、阴阳的状态,痰之新久、多少,以及与其它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蒹挟情况等。因此,通过防止痰的生成,抑制痰的发病,控制痰病进展,在临床多种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从未病先防的角度来看,应考虑以下两点:
1)消除致痰因素,杜绝生痰之源: 中医学认为,生痰之源不一,但不外乎外感、内伤、饮食劳倦、瘀血停积等方面。消除致病的因素,杜绝生痰之源,从治疗学上来说,属于治本的法遇。如针对不同病理变化,采用宣肺、健脾、温肾、舒肝、补心、行气、活血、泄火、除湿、润燥、散寒、消暑之法,以免因病生痰,皆属此类。至;于气血充盛、脏腑调和的无病之人,注意饮食起居,适时服用利湿化痰 的平和之品,对于痰病的预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2)改善痰浊体质,减少发病因素 在痰病的预防方面,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属于痰浊体质者,必须加以改善,以避免发病,中医学对痰浊与禀赋的关系,至少在元代已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如元·王硅即自述,"余自思父母俱有痰疾,我禀此疾则与生俱生也。"《泰定养生主论·卷 十四》)此后,清。王燕昌贝(针对"肥胖痰浊体质,,提出肥人所忌",其云:":肥人嗜酒者,湿热生痰,多入口肢;嗜茶水者,水注为厌,多在胸肺嗜肥甘者,淤积生痰,多在肠胃:善怒者,郁热生痰,结聚上焦,多淫倦卧者,相火淤闭于肝肾,气血困乏于肌肉,蕴痰不出,则为痈疽。知其痰所由生,则知所宜忌矣。"(《王氏医存·卷九》现在一些学者也已注意到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脂血症等病症敲发生,与痰浊体质的密切相关性。王琦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浊体质存在着免疫遗传学基础具有HLA一B12抗原的人,其发用的可能性是没有该抗原人的3.868倍;肥胖人痰湿型体质除了易发冠心病外,还易发高血脂、高血压、中风等,从而为从痰防治上述疾病;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改善痰浊体质的具体方法,不仅要辨证施治,利湿化痰降浊,而且应注意饮食起居。
(2)从既病防变的角度来说,应考虑以下两点:
1)及时消除痰浊,避免痰多为害: 从广义上来说,人体内一旦有因后天内外因素导致的痰浊生成,即属痰病。但痰结程度轻微而量少时,未必继发新的病变,即所谓因病生痰的情况,可以根据某些体征和症状早期判断体内有无痰浊。如凡有痰者,多表情呆滞或异常,面色晦暗,其形如肿,眼神滞涩不流利,眼 皮及眼下常有烟灰黑色;皮肤油垢明显,或面色光亮如涂油;形体肥胖,手足作胀;厌油腻厚味,食肥甘厚味后即胃中泛恶或便搪;舌体胖大,舌苔腻或厚浊粘腻等。此时,应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力争早期诊断,消除痰浊,避免痰多为害。
2)早期诊治痰病,避免发展演变 临床上先因病生痰,而后又因痰生病,互为因果而发病时,必须早期诊治,以免变症从生,势至危殆中医痰病学术,在肿瘤、心脑疾病、高脂血症、自身免疫病、老年病等疾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着眼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标准化。同时应加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的早期诊治措施。当然,若能通过传统的和现代多学科研究,取得疾病因病机研究的实质性突破,必将带来痰病早期诊断水平的飞跃,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
中医痰病学术,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深化于明清,近现代也颇多进展,可谓源远流长,代有阐发,其进展情况,正预示着深入开展中医痰病学术的临床研究究、现代多学科基础研究已是势在必行。若能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协作攻关、重点突破,将成为中医理论发展、临床医学进步、预防水平提高的新契机,将给人类的疑难病防治带来新希望。
气管里的痰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气管和支气管的黏液腺及杯状细胞经常分泌些液体锋或,用以湿润黏膜和粘附空气中的灰尘及微生物。正常人每天分泌100ml。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不断地向外扇动,将气管的分泌液扇到咽腔,随唾液吞咽进入胃,通常无咳嗽。然而,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甚至发炎,则分泌液大量增加,已非上皮细胞纤毛所能扇走,则形成痰液,借以通过咳嗽的动作咳出来。
当您在咳痰时,请先了解一下有关咳痰的知识:(1)痰多时是否咳嗽?(可能有,带痰的咳嗽为湿咳咳嗽;咳痰伴气促,可能是肺炎或肺气肿加重;慢性咳嗽,有黏或脓性痰并气促,是典型的明基禅肺气肿症状)
(2)您发烧吗?(如微热,体温在37~38℃,多合并细菌感染;急性咳嗽分泌物较稠厚;伴发热、盗汗是肺结核;急性咳嗽分泌物较稠厚,伴发热,可能是肺炎)
(3)痰量多吗?(如痰量多,可见于支气管扩张)
(4)您咳出的痰是什么颜色?(黄或淡黄色痰,提示呼吸道有化脓性感染;黄绿或灰色痰,多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红或棕红色痰,多提示带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铁锈痰见于大叶性肺炎;黑痰则见于挖煤和烧锅炉的工人)
(5)咳出痰液是稀薄还是粘稠的?(稀薄痰液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黏稠痰液则多见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的早期)。在医院进行痰培养,如检查到细菌,提示有感染症状。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常见痰多的几种疾病如下:
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激尘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 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7、肺癌 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痰多的病因较多,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人体内的痰是怎么形成的
痰液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气管和支气管的黏液腺及杯状细胞经常分泌些液体,用以湿润黏膜和粘附空气中的灰尘及微生物。正常人每天分泌100ml。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岩神不断地向外扇动,将气管的分泌液扇到咽腔,随唾液吞咽进入胃,通常无咳嗽。然而,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甚至发炎,则分泌液大量增加,已非上皮细胞纤毛所粗败亏能扇走,则形成痰液,借以通过咳嗽的动作咳出来。 当您在咳痰时,请先了解一下有关咳痰的知识:(1)痰多时是否咳嗽?(可能有,带痰的咳嗽为湿咳咳嗽;咳痰伴气促,可能是肺炎或肺气肿加重;慢性咳嗽,有黏或脓性痰并枯举气促,是典型的肺气肿症状) (2)您发烧吗?(如微热,体温在37~38℃,多合并细菌感染;急性咳嗽分泌物较稠厚;伴发热、盗汗是肺结核;急性咳嗽分泌物较稠厚,伴发热,可能是肺炎) (3)痰量多吗?(如痰量多,可见于支气管扩张) (4)您咳出的痰是什么颜色?(黄或淡黄色痰,提示呼吸道有化脓性感染;黄绿或灰色痰,多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红或棕红色痰,多提示带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铁锈痰见于大叶性肺炎;黑痰则见于挖煤和烧锅炉的工人) (5)咳出痰液是稀薄还是粘稠的?(稀薄痰液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黏稠痰液则多见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的早期)。在医院进行痰培养,如检查到细菌,提示有感染症状。
气管里的痰是怎么形成的
痰液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呼吸道液体是一种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物质。它的高液体含量是上皮对离子和水转运的结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的漏出或局部分泌细胞的产物。清蛋白是主要来自血液,而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浆液细胞分泌抗微生物蛋白(如溶酶体和铁传递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由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激活导致细胞内钙升高的信号转导通路,其结果是发生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在颗粒释放后,粘蛋白通过细胞内仿芹樱的缠绕形成聚合体凝胶。浆液细胞产物和来自血液的分子与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凝胶的粘滞度。粘液与上皮纤毛的机械性活动相结合,起着转送带样作用,以每分钟10~20μm的速度将气道中的污物运出。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首春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腺体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使腺体分泌增加,杯状细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经支配外备丛,在直接受到吸人的干燥空气、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后亦分泌增加。
在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时,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的量显著增加,并且其粘稠度也大为增加,而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除了痰的粘稠度外:痰量、纤毛运动状况,以及呼吸道表面的凝胶层和水样层组成比例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痰液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