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一遍唐家三少的《生肖守护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喜欢怀旧。 回首这么些年,我看过的《生肖》之类的玄幻小说也真还不少,其中唐家三少和天蚕土豆两位网文大神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很不错的。
记得是小学四年级时我第一次接触玄幻小说,土豆的经典之作《斗破苍穹》便是我的启蒙。现在还深深怀念那段捧着大部头日夜啃读的快乐时光,那时候的快乐也真是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压力,也可以很专注地做一件事。不过我们总是很习惯性地“是古非今”,美好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反正不是现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无比怀念我敲字的当下。
说回看书,我现在极度怀疑自己的近视眼就是从小学时晚上打小手电躲在被窝里看小说开始的。张爱玲说,读书的唯一坏处就是容易近视。深以为然。不过我也很庆幸自己在那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会让我终身受益的。关于读书,我一直都觉得开卷有益,不管什么书,能看进去,看得下去,就会有好处,文字不分贵贱嘛。而且读书时最好远离手机,不然的话不容易进入深度阅读状态。现在很多孩子是电子产品不离手的,他们是真正的网络原住民,我觉得这样最起码对阅读来讲不是一件好事。 《生肖》之类的玄幻小说普遍都是百万字起步的,而这些小说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可以让读者一直追捧呢?我比较赞同的是B站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的看法,它们戳中了人们基因深处的爽点,那就是积累与成长。
主人公出生低微,在机缘巧合下得到机遇,从此一路升级打怪,途中经历种种磨难和挑战,为了突破这些困境,主人公将会展现自己都勇气和智慧,突破困难的过程,也就是传说中的爽点,或者说主角光环。一部好的爽文,爽点肯定是层出不穷,张弛有度的。 再者,在《生肖》中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还有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加入中国神话传说色彩以及西方神话色彩,并且让双方对垒,让读者有了亲切感,又满足了猎奇感。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我方大获全胜,这样在无形中增强民族自尊心,这也是一个爽点。我们不能刻薄地说,这是围墙内的自嗨,因为这确实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情感。其实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必然带有本民族的文化色彩,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英国《唐顿庄园》等剧目,也让不少人对其贵族文化心生仰慕。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或者根本就没打算客观理性,所以我们也不必苛责和鄙视。
谈及客观和理性,成年人还会沉迷于这类小说吗?大概率是不会了,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文学鉴赏能力之后,对这些较为粗浅的文字和拙劣的文笔的看法终究是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玄幻小说的受众本来就不是成年人,而是集中在18岁以下的人群这个事实,对于成年人,自有其他的作品满足他们骨子里追求爽点的欲望,形式是多样的,内核是更普遍的,因为人性从来由此。举个例子,小女生为言情小说着迷,而年纪稍大的,则喜欢看韩剧和肥皂剧。
所以说只要人还存在,那么这些满足人性需求的“爽文”就不会消失,适合它们生存的土壤一直都在。套一句歌词,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从虚拟产品中得到一些安慰呢?我们都知道小说里的主角光环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主角们有作者和编剧断后,而我们的人生只能自己“执生”。但这些安慰是支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继续打拼的动力之一。干了一碗鸡汤,再努力走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