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熬”字,可见其中的艰辛。如果说潮汕媳妇是“离神仙最近的人”,那么潮汕婆婆就是“对神仙说话最勤的人”。
以前传统的潮汕女人在家做家务、绣花、做粿、带孩子、伺奉老人。肩负重任的婆婆是家里的一号人物,上至求神拜佛的精神需求,下至几代人的衣食住行、日常开支,还有儿孙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方向,都是她操心的内容,在这么大的压力面前,祈求神佛、祖先的保佑支持是多么重要。
一代代潮汕媳妇在熬成婆的过程中,为潮汕传统文化留下一笔宝贵的亲情财富,成为潮汕家庭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以前,家有儿子初长成,母亲每次拜神都会祈求神明赐给儿子一桩好姻缘。儿子成婚后,婆婆要带刚过门的新媳妇到寺庙拜佛祖菩萨,在家拜天公、地主爷,到离家最近的伯公庙拜伯公,到祠堂拜祖宗,告知诸佛菩萨、诸位神明、列祖列宗,有新的家庭成员加入了,以后的日子里求各路神明保佑她平安如意。如果新媳妇不懂祭拜之道,婆婆会教新媳妇各种敬奉神明祖宗的祭拜方式。
根据不同神明,在供桌上摆好相应的拜品和纸钱
上灯、上香、上烛、跪拜祷求、献拜品、钱纸,最后化钱纸
拜祖先期间,说话最多的就属婆婆,祈求事项包含家里几辈人大小平安,具体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入学、求职、婚姻、求财、谋划等等事情,整个过程好像在向祖宗汇报过往的工作和打报告作未来的预算,也是一个沟通和释放的机会。家门平安,长幼有序,心想事成既是祖宗的保佑,也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和嘉奖。。
儿媳有喜之后,婆婆通常会到寺庙里求一个“香火”——护身符,给儿媳随身携带,期间逢节日在拜神时,还要多献一份供品和钱纸保佑母子平安。等到媳妇临盆,香火是不能带进产房的,必须取下放到佛祖菩萨座前上香求祷,期间一直延续上香,直到孩子诞生。择日在孩子房里设“公婆母”神, 孩子满月、过节、“公婆母诞”时都要拜。“公婆生”时,要在床上安放竹箶,摆上“三牲”及粿品,祈求神保佑子女快长快大,大人延年益寿,子孙满堂。
等到孩子入幼儿园、小学时,还要大拜一场,到了孩子十五岁时,办出花园仪式后,“公婆母”神就可以谢幕。
潮汕孩子在婆婆和神明庇佑下健康成长,他们求学、创业,努力打拼,成家立业,衣锦还乡,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都会有慈祥的阿嬷和拜神的温暖画面,还有香火萦绕的味道,成就他们眷恋故土的执着。
婆婆们坚定信念,一如既往对神明的膜拜,与神仙说话的原因和次数之多、态度之虔诚,局外人是难以理解的。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是最主要的原因,她们跪拜的是神明,但其实最真诚最本质的出发点是对家庭、长辈、儿女的爱,只要家里人一切都好,她们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再繁琐复杂、再苦再累也心甘。
一代代婆婆的坚守和言传身教,形成潮汕文化中独特的神明崇拜习俗,是潮汕文化传承中最坚固的亲情基因链。从乡村到城市,从故里到海外,有潮汕婆婆的地方就有与神仙说话的温暖画面,就有潮汕特色的香烛钱纸,各式粿品,这种香气,带着乡音袅袅的仙气,从古到今,由远及近,在潮汕人的心中久久回绕,绵绵不绝。
潮汕婆婆辛苦了一辈子,她只希望子子孙孙能幸福平安,从不求回报!
图文整理:尝忆君
部分文字来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1991版《澄海县志》
来源:尝忆潮汕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南澳百事通团队,致力于传播潮汕文化,宣扬潮人精神,也不遗余力的提供汕头南澳岛的住宿、餐饮、游玩等服务。来南澳岛不知道怎么玩,可咨询小编。